第5章 又見李牧

“李牧?”李崇一聽這話,臉上浮現一抹冷笑,不以爲然道:“見他作甚?就憑他那點兒老弱殘兵,能有什麼用?”

此時的李牧還不爲人知,其傑出的軍事才幹還未展露,李崇要不輕視他都不成。

更別說,李牧手中只有兩萬老弱殘兵,還真的濟不得事。

“要是你知道李牧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你會如何想呢?”秦異人把李崇這些輕視樣兒看在眼裡,頗有些無語。

再傑出的軍事天才,也需要舞臺,需要戰功來證明。若此時秦異人告訴李崇,李牧是了不得的軍事天才,他肯定不會信。

秦異人也沒有爲他解釋的意思,道:“不管有沒有用,看看總是好的。”

“公子,你真要去?”李崇有心阻攔。

“是呀。”秦異人重重點頭,明白他的心思,道:“就算此行無獲,也壞不到哪去,不就走一趟嗎?”

李崇想想也是這理。秦異人就是走一趟路,有收穫固然是好,沒有收穫也不打緊。

當下,秦異人帶上李斯、韓非、孟昭、馬蓋、範通、魯句踐,還有行護衛,離開秦九原,直奔趙九原。

趙九原在秦九原東面,兩座城池相距不過百餘里。離開秦九原,秦異人打馬疾趕,直奔東方而去。

正行間,只見前面出現一條巨大的身影,如同巨龍一般,蜿蜒遠去,不知終於何處。

“長城!”秦異人猛的想到了中華民族的象徵,長城。

“哇!是長城!是長城!”李斯、韓非、孟昭他們也發現了,大是激動,睜大眼睛,打量着前面的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被稱爲“龍的脊樑”。一提起長城,人們就會想到秦始皇修長城。以爲長城是秦始皇修的。

這種說法不確,很不準確。

準確的說,長城並非秦始皇所修,而是秦始皇修建改建長城。

自古以來,北方邊患對中原構成巨大的威脅。春秋戰國時代也不例外。北方的遊牧民族時不時就要進攻中原,這讓中原大傷腦筋。爲了防止北方匈奴這些遊牧民族南下,秦、趙、燕三國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修長城。

爲此。三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歷時百餘年的經營,終於修成了長達五六千里的長城。三國憑藉長城,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效果還不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決定把三國長城進行改造改建,使之更加適應戰爭的需要。爲此,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進行了這一偉大的工程,歷經多年,終於改造改建完成。再修了一些長城,把三國長城相連,這就是“萬里長城”。

自此以後,萬里長城就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龍的脊樑。

後世誣衊秦始皇。說秦始皇不恤民力,發百萬民夫修長城。可以想象一下,在戰國時代,在現代的內蒙古這一帶集中百萬民夫,這是何等大的壓力?

要知道。在戰國時代,這一代屬於不毛苦寒之地,經濟極不發達,糧草需要從內地運輸。這是何等大的壓力?

可以不給民夫工錢,總得要給他們吃吧?百萬民夫。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長年累月下來,這是何等巨大的壓力?

再者,在當時,北方的交通極不方便,運糧就更加困難了。比如,從當時很富饒的齊地,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半島運糧到現在的北京一帶,運一百石糧能有一石到達就不錯了。這一石,還是從民夫的牙縫裡摳出來的。

如此不發達的交通,運送一百萬民夫的口糧,只能是個夢。

正是因爲北方經濟極不發達,爲了解決北方軍隊的糧草問題,秦始皇下令修直道。秦朝從山東半島通往北方的直道是修成了,從關中通往北方的直道到秦朝滅亡都沒有修成,到了漢朝接着修,方纔修成。

僅憑一條直道,也沒有這麼大的運輸能力。

“走,去瞧瞧。”秦異人大是振奮,長城可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不能錯失了,非要見識不可。

對這提議,不會有人有異議,衆人也是振奮,想要看個究竟。

一行人打馬前行,很快就來到了長城上,放眼一望,只見長城蜿蜒遠去,如同騰飛的巨龍,氣勢磅礴。

“了得,了得!”李斯他們是讚歎不已,眼睛發直。

“真是沒有想到,人之力其偉若斯!”韓非更是感慨。

“不見長城,不知人力偉哉!”秦異人對韓非的感慨大爲贊同。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不到長城不知我們祖先的偉大。在戰國時代,就能修成數千里長城,這是何等的讓人震憾!

現代人,不論來自哪國,只要到了長城,得知長城的歷史,無不是驚歎不已。

“嗯。”秦異人把長城好一通打量,不住搖頭,暗自想道:“比起後世的長城有些粗糙,還不適合作戰。比起後世的長城,遠遠不如,遠遠不如。”

這一時期,長城還未經過蒙恬的改造改建,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各有各的特色,其修建技術不是那麼好,更不適合戰爭。直到經過蒙恬改造之後,長城才更適合戰爭。

現代流傳下來的長城,是歷朝歷代在秦長城基礎上不斷修整、改造的結果,自然是要比眼下的長城好得多,更適合戰爭的需要。

李斯、韓非、孟昭他們睜大眼睛,死命的打量長城,陣陣驚歎聲響起。

秦異人卻是有些犯難了,在心裡想一個問題:“天下一統之後,這長城是修還是不修呢?”

這問題還真是讓秦異人有些犯難:“修的話,耗費巨大,這對大秦是個沉重的負擔。不修的話,又何功在後世?不管怎麼說,長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國防工程,儘管有無數後人在謾罵,卻不得不承認,長城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是勿用置疑的。假若沒有長城的保護,中華民族還能是中華民族嗎?”

後世罵秦始皇的人不少,罵長城的人同樣不少。不過。長城對中華民族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看看漢朝、隋朝這兩朝的歷史就知道了,若漢隋兩朝沒有長城的屏障作用的話,漢隋兩朝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了。

漢朝在開國之初,被匈奴壓着打。漢朝沒有還手之力。不過。漢朝卻沒有丟土失地,爲何如此?就是因爲漢朝有長城可以依託,可以憑藉長城來保護內地。

隋文帝剛剛登基,突厥十幾萬精銳就大舉殺來。隋文帝只得依託長城進行防守,好不容易打退了突厥。然後,隋文帝大肆修建長城,憑藉長城的巨大作用,隋文帝硬是把突厥阻擋住了。這爲隋朝統一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我固然可以擊破匈奴,更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可是,我能管得了千百年後的事嗎?秦始皇就是想管千百年後的事兒,卻沒有管到兩代就亡了。王朝之興衰更替是必然的,沒有永恆的王朝,秦國興許會亡,若是能修建長城的話,就是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秦異人接着轉念頭。仍是難以決斷:“後世有不少人在詆譭長城,說長城沒用。他們忘了一點:沒有萬能的武器,沒有萬能的國防工程,只有萬能的人!若人無能,就是坐擁千顆萬顆原子彈。同樣會亡國!”

再偉大的國防工程,都有失效的時候,這並非國防工程的錯誤,而是人沒有用好。

“不想這些了。到時再說。”秦異人難以決斷,只得終止這念頭。

一衆人在長城上流連一陣。這才下了長城,打馬疾趕,直奔趙九原。

趙九原在長城以南,離長城並不遠,秦異人他們沒多久就到了。

放眼一望,只見一座雄城就在前面,城高垣厚,極爲堅固,易守難攻。

趙九原是趙國防止匈奴這些遊牧民族南下的重地,自然是要修得極爲堅固。

秦異人他們打馬前來,來到城下,定睛一瞧,不由得大是訝異。

只見城牆上傷痕累累,刀劍劃痕、箭矢孔洞,密密麻麻的,一眼望去,如同蜂窩似的,不知幾多。

城牆上東一團赤褐色,西一團赤褐色,到處都是,一眼望去,不知幾多。

這些赤褐色是凝固後的鮮血。

同樣是九原郡,秦之九原郡整潔整齊,城牆上沒有劃痕,沒有箭簇的孔洞,更沒有赤褐色,而趙九原郡竟然如此傷痕累累,兩座九原城截然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秦趙國兩國的國勢兵威造成的。

秦國強大,兵威極盛,不僅山東之地談秦色變,就是匈奴這些遊牧民族也是談之色變,不敢近邊。

而趙國雖然是一流的戰國,卻是遠遠不及秦國。匈奴這些遊牧民族每次滋擾邊關,不敢去打秦九原的主意,只能對着趙九原猛攻。

時間一長,就有了眼前情景。

趙九原郡守府,李牧眉頭緊擰着,成一個川字,不住踱來踱來去,焦慮不安。

司馬尚這些將領站在李牧身後,個個一臉的憂慮。

“哎。”司馬尚嘆口氣,道:“匈奴此次南下,竟然有百萬之衆,控弦之士不會少於五十萬,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看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有將領很沒有信心。

“不知秦國會不會發兵?”

“莫要指望了。秦王只想着一統天下,哪會對付匈奴。”

“就是,秦王想一天下都想瘋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發兵。”

“就算要發兵,也不過是做做樣子,撈點兒名聲罷了。”

衆將是越說越沒底氣。

向秦國求援的消息早就傳出去了,卻是遲遲沒有收到秦國的迴音,他們要不失望都不成。

“稟將軍,秦異人求見。”就在這時,一個親衛快步進來,衝李牧稟報。

第30章 大戰開始第30章 渭風商社第37章 列國來朝(中)第5章 散合縱(一)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30章 射鵰者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39章 出個損招第11章 絕戶計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72章 再度合縱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13章 提倡商業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65章 迂政亡燕第46章 華夏聖器:九鼎第9章 異人之怒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55章 試探第47章 誅殺滿門第29章 同仇敵愾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66章 六國響應第1章 秦異人第16章 敲詐專業戶第30章 入秦營第41章 直搗龍城第72章 清夫人第15章 陰謀敗露第88章 無恥之尤第44章 周天子降秦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5章 散合縱(三)第6章 吐納術第27章 匈奴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23章 即位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2章 巡視天下第50章 嚇破呂不韋的膽第10章 呂不韋(下)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4章 大朝會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7章 再間朱亥第9章 冒頓之計第20章 藺相如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44章 停戰第49章 救?不救?(上)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一oo章 天子使者第24章 驚恐難安第48章 打劫呂不韋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8章 項燕的陰謀第83章 羣英聚(上)第3章 舉國歡騰第44章 周天子降秦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64章 通告天下第39章 不戰而潰第3章 蓋聶(中)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44章 逐客?第27章 首戰告捷第96章 孟子學生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23章 韓非哭韓第43章 隳龍城(下)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3章 合縱回光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51章 秦人瘋了!第47章 誅殺滿門第97章 兵之大家第5章 散合縱(四)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32章 學館成(中)第62章 袖中金錘第57章 人才濟濟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
第30章 大戰開始第30章 渭風商社第37章 列國來朝(中)第5章 散合縱(一)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30章 射鵰者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39章 出個損招第11章 絕戶計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72章 再度合縱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13章 提倡商業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65章 迂政亡燕第46章 華夏聖器:九鼎第9章 異人之怒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55章 試探第47章 誅殺滿門第29章 同仇敵愾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66章 六國響應第1章 秦異人第16章 敲詐專業戶第30章 入秦營第41章 直搗龍城第72章 清夫人第15章 陰謀敗露第88章 無恥之尤第44章 周天子降秦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5章 散合縱(三)第6章 吐納術第27章 匈奴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23章 即位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2章 巡視天下第50章 嚇破呂不韋的膽第10章 呂不韋(下)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4章 大朝會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7章 再間朱亥第9章 冒頓之計第20章 藺相如第78章 幹票大的(下)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44章 停戰第49章 救?不救?(上)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一oo章 天子使者第24章 驚恐難安第48章 打劫呂不韋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8章 項燕的陰謀第83章 羣英聚(上)第3章 舉國歡騰第44章 周天子降秦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64章 通告天下第39章 不戰而潰第3章 蓋聶(中)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44章 逐客?第27章 首戰告捷第96章 孟子學生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23章 韓非哭韓第43章 隳龍城(下)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3章 合縱回光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51章 秦人瘋了!第47章 誅殺滿門第97章 兵之大家第5章 散合縱(四)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32章 學館成(中)第62章 袖中金錘第57章 人才濟濟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