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兵臨韓都

韓人實在是太熱情了,不僅迎接秦軍的到來,還要跟在秦軍後面,前去新鄭,親眼見證秦國滅韓。

秦軍一路前進,隨在後面的韓人越來越多,如同一片海潮似的,個個臉上泛着開心的笑容,眼裡全是希冀之色。

要是在以往的話,每當秦軍打來,韓人就會痛恨,就會大罵秦軍是虎狼,象今日這般不僅不反對不說,還持歡迎態度的事兒還是頭一遭,這令白起又是一通感慨。

“想我白起,征戰一生,平生徵韓不知幾多,每當我率軍到來時,都會看見韓人仇恨的臉龐。象今日這般熱情熱忱,還是頭一遭遇到。”白起一臉的難以置信,感慨萬端。

白起身爲秦國上將軍,平生大小數十戰,其中就有不少是徵韓,他對韓人的態度最是瞭解不過了。依他的記憶,歷來只有韓人仇恨秦軍,仇視秦軍的事兒,象眼下這般熱烈歡迎秦軍的事兒他還是平生頭一遭遇到,要不是親眼看見,打死他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這都是君上英明,大出金,收買天下讀書人,爲大秦宣揚。”王翦騎馬隨行的車旁,道出原委。

韓國與秦國接壤,更是處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上,受“秦禍”最烈,上百年打下來,哪家哪戶沒有人死在秦軍手裡?是以,韓人對秦國最爲仇視,最爲痛恨。

韓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轉變,就是因爲秦國改變了策略,大力宣揚,把秦國的國策說給韓人知曉,讓韓人知道只有秦國滅了韓國,他們纔有好日子過。他們的日子纔有盼頭。

這一切,都是秦異人的功勞。在往昔,秦國的武力是沒得說的,打得山東之地談秦色變,可是要說到宣揚就乏善可陳了。直到秦異人提出,秦國這纔開始重視宣揚,收買讀書人,爲秦國背書。

而眼下要滅韓國,對韓國的宣揚就是重中之重了。頓弱和姚賈深體秦異人的用心,沒少花功夫,方有眼前之事。

其實,秦國代表的是先進的封建制度,而山東之地代表的是半封建半奴隸制度。秦國本就是勝上一籌。更別說,秦國政治清明,官吏勤政、清廉,國人庶民安居樂業,這本身就很有說服力,只要宣揚得法,就能改變韓人的態度。

隨在秦軍後面的韓人隊伍不斷壯大。到後來,到了新鄭時不知幾多。

當然,隨在秦軍後面的韓人是清一色的國人庶民,也就是被統治者。他們的未來全部寄託在秦軍身上。

韓國的王公貴族和豪強,一個也沒有。這些擁有特權的統治者,他們最是仇恨秦軍,痛恨秦國。因爲秦國若是滅了韓國的話,秦國必將在韓地推行秦法。他們的特權就不保了,他們的根本利益就會化爲烏有,他們當然不會歡迎秦軍的到來。

一聽說秦軍要來了,他們早就逃了,逃到韓國都城新鄭去躲起來了。

秦軍在韓國境內的行軍異常順利,因爲沒有韓軍敢於抵抗秦軍。韓軍要麼逃走了,要麼就是投降了秦國,可以說是望風而潰,秦軍兵不血刃,連下數十城。

每下一城,白起就發佈安民告示,宣揚秦國的國策,指出秦軍此來非爲殺戮韓人,而是要解救韓人於倒懸,從此以後,韓人就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這着實令韓人歡喜,大爲振奮。

最讓韓人安心的是,秦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只要不攻擊秦軍,秦軍就不會對韓人怎麼樣。這與山東之地歷來謾罵的“虎狼”扯不上任何關係,要讓韓人不安心都不成。

就這樣,秦軍一路兵不血刃,就趕到了韓國都城新鄭。

韓國王宮,韓桓王臉色蒼白,沒有一絲兒血色,如同在土裡埋過似的,身子打顫,一個勁的問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衆大臣個個垂頭喪氣,緊閉着嘴脣,大氣也不敢出。

雖然早就接到秦國進軍的消息,不過,那時節的韓桓惠王卻是不太擔心。以他想來,韓國雖然弱小,秦國雖然強大,然而秦國打了韓國上百年,也沒能把韓國怎麼樣,韓國還是韓國,頂多就是丟土失地。

至於丟土失地,韓桓惠王纔不會放在心上,土地算什麼?丟了就丟了,至少韓國還存在,他還是韓王。

哪裡想得到,戰事的進展大出他的意料,秦軍的推進速度極爲迅速,連下數十城,即將逼近韓都新鄭。

這還不是最讓韓桓惠王最爲憂心的,最讓他憂心的是韓人對秦軍態度的轉變,由仇恨轉變爲歡迎。要是韓人不改變對秦軍的態度,仍是如往昔裡那般仇恨秦軍的話,韓國還可以拼死一戰,韓人一轉變態度,韓國想拼死一戰都不可能了。

秦國的宣揚非常成功,令韓人改變了態度,這是釜底抽薪之計,沒有了國人庶民的韓國還是韓國嗎?韓國還能拿什麼來一戰呢?

“說呀,說呀。你們都說呀。”韓桓惠王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來:“寡人養你不是餵豬,是要爲大韓出謀獻策,你們怎麼都不說話了?”

你不是自詡奇計絕世嗎?你自己都沒有辦法了,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當然,一衆大臣只能在心裡想想,不敢說出來。

“隆隆!”就在這時,只聽一陣驚天動地的聲響傳來,如同萬千驚雷炸響似的。

這聲音太有震憾力了,震得地皮都在抖動。

“這是……”韓桓惠王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驚疑不定。

“不好!秦軍到了!”丞相韓開地還算是個明白人,率先明白過來,如同火燒了屁股似的,一蹦而起。

“秦軍到了?”一片驚呼聲響起,一衆大臣個個如同炭火掉進褲襠燒了小jj似的,一蹦老高,臉色蒼白。渾身發抖。

“噗嗵!”韓桓惠王一個沒坐穩,摔倒在地上,四仰八叉的,好不狼狽。

此時此刻,韓國君臣最怕的就是秦軍到了,那意味着他們的末日不遠了,他們能驚懼不安嗎?

“格格!”牙齒相擊聲響成一片,如同雷鳴似的。

“君上,事已至此。再怕也是沒用,還是先去探看一番爲是。”還是韓開地率先反應過來,衝韓桓惠王道。

這話說得在理,韓國已經沒有退路了,再怕也沒有用。如何處置。還是先去查看一番,再作計較。

韓桓惠王有氣無力的道:“那就先去看看吧。”掙扎着想要站起來,卻是雙腿打顫,無力站起,還是兩個宮女過來把他扶起來。

“呼!”韓桓惠王長嘆一口氣,甩甩衣袍,邁步而去。

只是他嚇得太慘了。雙腿乏力,一步一顫,那叫一個步步驚心。

堂堂一國之君,乍聞秦軍到來的消息。竟然嚇得如此厲害,實在是枉爲國君,徒令人笑。

然而,如同韓桓惠王這般的大臣不在少數。個個心驚膽跳,瞧他們那樣兒。哪裡是去城頭上查看情形,就象是在走向斷頭臺似的。

要說鎮定的話,也許是韓開地最爲鎮定了,走路不打顫,還有點兒走路的樣兒,只是慘白的臉色暴露了他內心的驚懼。

從王宮去城頭的路程並不算遠,要是在尋常時日,很快就到了。今兒卻是費時老長,好半天這才趕到城頭上,實是因爲韓桓惠王他們太過驚懼,萬分不願趕去,磨磨蹭蹭的。

來到城頭上,放眼一瞧,韓桓惠王差點從城頭上一頭載下去。

目力所極之處,只見一朵巨大的烏雲,連天接地,籠罩了數十里方圓,給人沉重的壓抑感,讓人生出世界末日降臨的感覺。

不用想也知道,這烏雲定是秦軍行進中濺起的泥土灰塵形成的。這烏雲是如此的巨大,那麼,秦軍會是幾多?

在烏雲下方,是一片黑色的浪潮,波瀾壯闊,汪洋姿肆,洶涌澎湃,具有不可阻擋之勢,快速朝新鄭城下涌來。

這黑色的浪潮就是秦軍,秦軍還未到,一股肅殺之氣已經撲面而來,令人窒息。

“可怕!真可怕!”韓桓惠王在心裡一個勁的叫嚷,身子搖搖晃晃,一頭朝城下載去,要不是他身邊的韓軍士卒手疾眼快抓住他的話,他已可恥的成了戰國曆史上第一個摔死的國君了。

“噝!”一片吸涼氣的聲音響起,出自一衆大臣之口。

這些大臣雖是多聞秦國虎狼之名,卻是很快見到秦軍,因爲在往昔裡,與秦軍交戰這種事兒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去的,是以很多人還沒有親眼見過秦軍的陣勢。今日一見,方知秦軍之可怕遠勝傳聞。

秦軍如同洶涌的海潮一般,快速涌來,很快就能看得清了,只見秦軍盔明甲亮,行列整齊,雖是在行進間,卻是具有無堅不摧之勢,彷彿就是泰山擋在他們面前也會被他們推開。

氣勢如虹!

這就是韓桓惠王他們對秦軍的評價。

開到城下的秦軍快速分流,順着新鄭而移動,動作極爲迅速,沒過幾多功夫,就把新鄭圍了個水泄不通。

站在城頭上,擡眼一望,只見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是秦軍,都是在風中飄揚的秦軍旗幟,這意味着新鄭已經與外面失去了聯繫,成了孤城。

秦軍沒有立時攻城,而是開始紮營。

同樣的,秦軍紮營的速度很快,沒費幾多時間就安好了營盤,一座巨大的營盤出現在新鄭城下,如同鐵桶一般,不可撼動。

“咚咚!”

驚天動地的戰鼓聲響起,一隊秦軍開出了營地。

一杆帥旗在隊伍中間而來,上書一個“白”字。

“白起!”人的名,樹的影,白起威名赫赫,韓桓惠王他們齊聲驚呼,個個張大了嘴巴,如同世界末日降臨似的。

第50章 攻心第7章 困獸之鬥第77章 走馬上任第17章 逃!逃!逃!(上)第40章 敲詐呂不韋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64章 大宛第38章 危局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58章 羌滅第51章 取得進展第29章 逼債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35章 直取臨淄第20章 勝利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3章 稱帝?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27章 匈奴第35章 動工修渠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32章 學館成(上)第49章 開始對峙第23章 即位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1章 天下歸一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43章 公子蟜?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2章 誰領軍?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9章 生死之交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5章 大勢已成第63章 欲並百越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上)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14章 革除積弊第43章 隳龍城(下)第24章 魯句踐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上)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9章 加冠第65章 信?不信?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5章 相見歡第40章 樂毅辭世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7章 誅殺滿門第41章 韓軍覆滅第9章 冒頓之計第15章 鬥朱亥第53章 東窗事發第29章 離開邯鄲第30章 紛紛向秦第65章 迂政亡燕第3章 蓋聶(下)第13章 稱帝?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33章 清第3章 蓋聶(中)第22章 冒頓之父:頭曼單于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1章 大烏龍第43章 隳龍城(上)第20章 勝利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5章 散合縱(四)第42章 鬥信陵君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4章 折辯廉頗第29章 諸部動向第44章 《鳳求凰》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19章 仗義執言第5章 又見李牧第12章 白起抗命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oo章 天子使者第30章 紛紛向秦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章 轟傳天下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43章 韓國稱臣第20章 兵臨大梁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47章 出兵西征
第50章 攻心第7章 困獸之鬥第77章 走馬上任第17章 逃!逃!逃!(上)第40章 敲詐呂不韋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64章 大宛第38章 危局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58章 羌滅第51章 取得進展第29章 逼債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35章 直取臨淄第20章 勝利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3章 稱帝?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27章 匈奴第35章 動工修渠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32章 學館成(上)第49章 開始對峙第23章 即位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1章 天下歸一第17章 絕世水工:李冰第43章 公子蟜?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2章 誰領軍?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9章 生死之交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5章 大勢已成第63章 欲並百越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上)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14章 革除積弊第43章 隳龍城(下)第24章 魯句踐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上)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9章 加冠第65章 信?不信?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5章 相見歡第40章 樂毅辭世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7章 誅殺滿門第41章 韓軍覆滅第9章 冒頓之計第15章 鬥朱亥第53章 東窗事發第29章 離開邯鄲第30章 紛紛向秦第65章 迂政亡燕第3章 蓋聶(下)第13章 稱帝?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33章 清第3章 蓋聶(中)第22章 冒頓之父:頭曼單于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1章 大烏龍第43章 隳龍城(上)第20章 勝利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5章 散合縱(四)第42章 鬥信陵君第65章 秦國響應第54章 折辯廉頗第29章 諸部動向第44章 《鳳求凰》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19章 仗義執言第5章 又見李牧第12章 白起抗命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oo章 天子使者第30章 紛紛向秦第33章 聯兵討秦第1章 轟傳天下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43章 韓國稱臣第20章 兵臨大梁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47章 出兵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