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

得知這份奏章的存在,陳佑立刻做出應對。

他沒有讓人在朝堂上爭論這件事,而是直接讓本想通過畢業考試入仕的學生報名參加河南府的發解試。

也幸好河南府在天子腳下,發解試要拖到十一月。至於外地學生髮解資格的問題,書院在洛陽發展這麼些年,都不需要陳佑、徐師進這些人出面,一個執事找到周邊縣吏就辦好了。

這些事剛剛辦好,朝廷接連頒發三道詔書。第一道是規定授官標準和入仕途徑;第二道是規範各地官學,把官學辦學情況作爲官員考覈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道是整頓私學,首要一條就是私學學生非經詔書規定渠道,不得入仕。

雖然沒提陳佑的書院,但很明顯,陳佑開辦的書院也屬於私學。

書院小樓內,陳佑正在同徐師進、李華宇討論書院情況,此時剛好談到來年招生。

“雖然還沒開始報名,但粗略統計,這段時間拜訪書院教授的士子少了不少。”李華宇說到這件事,面容中帶着些不快。

他治三禮,本身也是那種尊禮守節之人,遇到這般趨炎附勢之徒,自然心中不快。

陳佑呵呵一笑:“知微先生不值當爲了小人心煩。”

勸了一句他接着道:“不過還要勞煩先生多費些心,這些人還是要記下來,免得日後遭了算計。”

記下一份名單,不是說就推出去不用了,能用則用,不管以前有什麼矛盾。可這些人是別想再進書院這個圈子,這就是一個遠近親疏的問題。

說到這個,徐師進面露憂色:“今年報名時間是不是應該延長到明年開學?以免學生太少不好開班。”

書院學制改革步入正軌後,招生分爲三塊;第一塊是一年級新生,只收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剩下兩塊分別是外舍新生和書院教授、講師的授業生,對年齡沒有限制,只對學術水平有要求。

三個部分都對外招生,每年十一月一整個月都是報名時間,十二月是外舍生和授業生的入學考覈。還有一點就是書院內部升學會在冬日假期之前提前確定,畢竟不是義務教育,每年都有各個年級的學生因爲種種原因選擇離開書院。

就比如今年,雖然還沒有到學期末,但這段時間已經有不少學生從書院退學離開。

年紀小的也就罷了,家裡人的因素佔了大頭,但是那些年紀比較大,能夠自己做主的,也都進了陳佑的黑名單。

怎麼說呢,這畢竟不是生死存亡的關頭,要是捱到學期結束找個理由說無法繼續求學,也算是好聚好散。可這眼看着還有一個多月放假,就急急忙忙退學,這是表現給誰看呢?

陳佑敲了敲桌子,略一思忖開口道:“不必,就按照往年安排來。”

“行。”

徐師進點頭,沒有深入討論。

“另外就是教員,教授們還好,不怎麼在意朝堂風波,那些年輕講師卻有些浮躁。”說話的還是李華宇,“最近我經常去旁聽,講課水平下降不少。依我看,先訓誡一次,如若不改,早些免除教職爲好。”

“後天召集教員執事,我來講一講這件事。”

陳佑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一次次的風波,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篩選。大浪淘沙,留下的要麼認同陳佑的觀點,要麼一心治學,都是可以用的。

正說這話,韓陶朱快步走了進來。

先朝屋內三人行禮,隨即看着陳佑神情嚴肅:“殿中侍御史黃全德奏請立皇太子,官家沒有批閱,直接發到政事堂。”

聽完韓陶朱的話,陳佑第一反應是:黃全德什麼時候入了官家的眼?

隨後立刻站起來吩咐道:“備車去李相公府上。”然後轉頭看向徐、李二人:“這兩天二位先生多操勞些。”

言罷在二人相送聲中離開。

陳佑在李府一直等到李明卿散衙回家,翁婿二人商議的結果是暫且不理。

至於黃全德,後來得知他上書之前曾經被官家召見,很顯然這番上書是得了官家的授意。

這個消息並沒有被刻意隱瞞,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包括李明卿一系在內的朝堂官員陸續上書請求立儲。一開始還沒有點明究竟要立誰,直到太常少卿馮吉請立魏王德昭爲太子而沒有被斥責,漸漸朝堂上立魏王爲皇儲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因爲陳佑有一個前魏王師的身份,書院諸人又穩定下來,原先想要和書院拉開距離的人不顧尷尬又湊上來腆着笑臉解釋。

書院畢竟是書院,那些之前一聲不響就不來上課的學生,雖然被記錄下來,但學期沒有結束就允許他們繼續上課。反而是教員們在對待找他們拉關係的士子時,大多冷着臉不願搭理。

十月十六日,望日朝會,宰臣王樸等人上表請立魏王德昭爲皇太子。官家嘉獎諸臣,稱欲待魏王成年、德行增長,再聽從公論,現在不答應立魏王爲太子的請求——欲其更俟長年,彌高令德,乃俯從於公論,庶允葉於通規。諮示羣倫,體茲深意,所請宜不允。

十月十九日,宰臣、京周刺史知州等再次上表請立魏王爲太子,官家表示雖然我家嫡長子有種種優點,但是之前已經說過了,要等他成年之後、德行更高才能討論立儲的事情,你們的請求不能答應——欲年齡之漸長、俾德業之彌隆,方議升儲,斯爲得禮。亦如前詔,當體素懷,所請宜不允。

十月二十一日,宰臣、各處主貳官等三次上表請立魏王爲太子,官家答曰:俯從羣志,所請宜依。

次日,詔令有司卜吉備禮冊立魏王德昭爲皇太子。

詔書頒發,書院諸生大爲振奮,他們的山長距離帝師更進一步。

然而不等行冊命之禮,陳佑的任命就下來了——英華殿學士。

所謂的英華殿,就是在洛陽宮內尋個普通的殿閣改了名字,也不知道此處之前是用作什麼用途。

這個英華殿學士的職責就是編書,這部書還沒有正式名稱,暫定名是《國朝英華錄》,這也是殿名的由來。

學士底下還有修撰、校書、正字等流內官,其中修撰員額不定,多是博學之士。扣除無法參政議政,這個新生的英華殿差不多就是一個簡版的翰林院。

詔令編修英華錄的詔書中說了,這部書要收集天下文華,求精求全,以數年甚至十數年之功編成一部囊括宇內八荒的浩瀚鉅著。

因陳佑只有一個英華殿學士的名頭,這差不多是說數年之內他都得耗在這部書上。

任命下達,書院諸生大爲頹唐,不少有心藉助陳佑之勢起家的學生教員心生離意。不少閏月之時還堅定的學生現在也動搖了。

那時候雖說院生無法直接入仕,但陳佑還在,只要在一兩年內起復就可提攜這些仍堅定追隨的書院諸人。但現在,陳佑要磋磨數年十數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這些人不敢等。

同樣是心生離意,後面這些人就好很多,一直等到書院登記來年入學名單時,才或是直言、或是尋了藉口,表示不繼續留在書院讀書。

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
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