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

聽到這話,場內沒有人疑惑。畢竟在這裡的都是趙元昌的班底,自然能通過趙元昌得知呂施彥是集賢相朱慶堯的人,而朱慶堯,和目前力挺趙元昌的昭文相孫啓祥、史館相蘇逢吉有矛盾。

沉吟一陣,陳佑突然開口問道:“大帥,不知官家此次召您回京所爲何事?”

一聽這話,衆人皆是面露期待地看向趙元昌。

誰承想趙元昌也搖頭道:“我也不知,來人只是帶來了加蓋政事堂印的敕牒,具體何事也問不出來。”

聽了這個回答,衆人不由面面相覷。

好一會兒,一直靜默不語的宋敏貞開口道:“敢問殿下,此敕可否確認是陛下旨意?”

“其上有硃筆御批,又有官家印璽,不似作僞。”趙元昌皺着眉頭道,“且京中未傳來消息。”

王樸當即厲聲道:“殿下勿要多想!官家豈會加害殿下不成!”

趙元昌悚然一驚,連忙起身朝王樸鞠躬道:“文伯教訓的是!”

王樸則是一一盯着陳佑等人,教訓道:“諸位莫要慫恿殿下步入歧途!”

陳佑先是一愣,隨即面露慚色,起身行禮道:“文伯先生教訓的是,是我等想錯了。”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露出後怕之色紛紛朝王樸行禮。

王樸這才面色稍霽,朝趙元昌躬身行禮道:“殿下,恕臣無禮。”

趙元昌連忙扶起他:“文伯何至於此!正是有文伯時時提醒,我才能走到今日啊!”

趙普也道:“文伯先生所言乃是忠厚之言,若非先生,我等就要誤了大帥。”

宋敏貞也是面露慚色:“多虧王司馬提醒。”

王樸也看向陳佑衆人,苦口勸道:“我亦知曉諸位都是爲了殿下出謀劃策,只是官家同殿下乃是父子,俗話說疏不間親,切不可壞了官家和殿下的父子之情啊!”

聽了這話,陳佑心頭一震,頓時冷汗涔涔,艱難地起身,在一衆人驚詫的目光中緩緩拜倒在地。

“將明,你這是......”趙元昌一愣,隨即想扶起陳佑。

陳佑卻不肯起來,只是苦澀道:“佑險些害了殿下!若非文伯先生今日所言,我還在沾沾自喜,犯下大錯而不自知!”

剛被訓了一通的趙元昌一臉疑惑:“將明何錯之有?不論何事,且先起來再說!”

還是趙普反應快,當下一拍腦袋道:“尋賢!”

衆人這才恍然。

陳佑更是慚愧:“正是,我知曉殿下身爲外藩本不該招賢納士......”

他還沒說完,就聽趙元昌哈哈笑道:“原來是因爲此事!我還當爲何。”

說着,他再次扶住陳佑:“將明且放寬心,便是你不說,我也得招納賢者以充都督府事。再說了,”說到這裡,他看向宋敏貞三人,“能得方正先生三人,吾無悔矣!”

這話說得漂亮!

宋敏貞三人皆是面色激動地朝趙元昌拱手道:“殿下!”

王樸亦是輕撫鬍鬚道:“殿下所言甚是,況且此事尚未持久,就此停了便是。”

趙元昌點點頭,對陳佑道:“文伯也這般說,將明可以放心了吧?”

拜倒在地的陳佑聽着趙元昌的一席話,真的是感覺此人若非趙鴻運之子,亦可白手起家、成一朝之祖。偏偏身爲人子,限制了他的發展。

趙元昌怎樣先不管他,只是自己剛剛出了大錯,還得想法子挽回纔是。

從地面上爬起來的陳佑並沒有坐下,而是朝趙元昌一揖道:“佑犯下大錯,心中不安,若是殿下尚且信我,請允許我補救。”

趙元昌大氣地揮手道:“我自然是信將明的,但說無妨!”

“是!”

陳佑整理了一下語言,深吸一口氣後緩緩道:“殿下乃秦王,府內當有傅一人,友一人。傅掌傅相贊導,而匡其過失;友陪侍規諷。”

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然後道:“臣以爲,殿下當上書奏請陛下以德高飽學之士爲傅、以剛正不阿之士爲友。且當請陛下選人充入王府、都督府爲殿下屬僚。”【1】

“妙!”王樸第一個讚道,“將明此言甚妙!殿下如今正當示陛下以真、以誠、以親、以孝,如此方能得聖心。”

胡承約也在一旁補充道:“且殿下當立刻上書急奏,歸京之途亦須迅捷。”

聽到這裡,趙元昌稍微一想也就明白箇中道理了,當即笑道:“此言有理,孤有諸位賢才輔佐,又有何懼?”

接下來,衆人又集思廣益完善其中細節,甚至顧不上吃飯,一同幫趙元昌潤飾即將上奏的表文。

一直到未正,幾人才各自散去。

在府內行了一陣,陳佑突然叫住前面的王樸:“文伯先生留步。”

王樸不解地轉過頭來問道:“將明何事?”

陳佑真誠一禮:“多虧文伯先生提醒,才讓佑沒有鑄成大錯!”

王樸先是一愣,隨即笑道:“你我都是爲殿下辦事,自當互相督促。”

陳佑卻道:“雖如此,但佑年紀尚輕,難免有思慮不周之事,還請文伯先生多多教我!”

這便是想向王樸取經了。

王樸看着一臉認真的陳佑,沉默一會兒才道:“將明你自然極其聰慧的,從你提出的幾策來看,你最善揣摩人心。”

陳佑聽着,一臉嚴肅。王樸沒說錯,他幹了幾十年的公務員,要是不善揣摩人心,能幹到縣裡一把手嗎?只可惜最後站錯隊,以致於後來蹉跎數年。

只聽王樸接着道:“只是將明你忘了一件事。”

陳佑一驚,再次躬身道:“還請文伯先生明示。”

“這也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普通人都曉得,只可惜似你這等早慧之人偏偏看不明白。”王樸搖搖頭,“或許是你經常能猜透旁人心思,所以你忘了,這世上,最難猜的就是人心,最易變的是人心,最持久的也是人心。”

陳佑聽了,默然不語。

見他如此,王樸嘆了口氣:“你仔細思量罷!只是你此去跟隨殿下入京,且記住一件事:天家無情不假,但天家之人不是不需要情。”

陳佑躬身一禮:“文伯先生教誨,佑必將謹記在心。”

“你且好自爲之。”王樸拍了拍陳佑的肩膀,轉身離去。【2】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