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

說是讓許竹林看看是否可行,實際上只是向許竹林介紹接下來的行動計劃,該解釋的都提前解釋,免得到時候他一個不理解就出手阻攔。

許竹林畢竟是一個宦官,鬼知道這麼個宦官會有什麼奇怪而又固執的念頭。

既然可以提前解釋,那就不要往後面拖。

這場戰爭,中書五相公不想輸,他巴寧泰也不想輸。

如果能一戰平定銀夏,他就可以要求放下兵權回京。以樞密使的身份成爲宰相,或許同王樸爭一爭首相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許竹林點頭後,一名隨軍參謀拿着一根木棍站到六人對面:“因爲之前只知道總管會帶三萬兵馬,並不清楚其中會有三千多馬軍,故而實戰會同此時的計劃有所出入。”

這得怪中書沒說清楚,許竹林、範貞卿都暗暗記下這一點,回去後要稍稍提一句。

參謀這句話是李善文教的,目的麼,無非是巴寧泰一開始沒想到這回事,現在再提有點不合適,但負責解說計劃的人稍稍解釋一句不算太突兀。

“根據原先擬定的計劃,豐林留千五步軍,延昌、金明各留兩千步軍,膚施留六千步軍,以做後備。”

這就是一萬一千五了。

許竹林在心中計算,他記得以前陳佑帶兵的時候,似乎沒有像現在這樣每個城都留些人。

不過,或許是因爲情形不同。

他目光隨着參謀的木棍在沙盤上移動。

延昌、金明、膚施三城都在清水河岸邊,三城是一條直線;而豐林城則與金明、膚施呈三角形,且豐林北邊是琉璃山。

“先說慶州軍,慶州軍目前有八千多,算上蕃軍接近萬人,再從禁軍撥付五千步軍,可有一萬五千兵馬。戰爭前期,需要慶州軍將大部兵馬移動到永康鎮、順寧寨、金湯寨。”

永康鎮即日後的保安軍駐地。金湯寨日後會築城爲金湯城,但此時的金湯寨與順寧寨都是新修建而成的。

這三處地方,日後都會是宋夏交鋒的重點,恰好也呈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可以互爲犄角。

“若是盧子關無事,則待延昌城兵馬離開延昌時接管延昌,同時相機攻佔白井戍,威逼長澤。同時,還要選擇要衝之地構築堡寨,收編白于山中蕃兵。最好能做到正兵守住白于山,以蕃兵攻夏州。”

說到底,中心思想就是越過白于山築城。只要能把白于山各處要道控制在手中,就算這次沒能平滅定難軍,之後的主動權也在周國手上。

聽到這裡,許竹林提問了:“這慶州軍又要守城,又要護衛糧草,還要越過白于山築城,一萬五千人會不會不夠?”

回答的是詹勝元:“如果巴相公在綏州、銀州順利推進,白于山這邊阻力不會太大,稍微施加壓力,就會有部族來投。而且控制住各處關隘入口之後,後方寨子就不必留人駐守,可以抽調過去。”

許竹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他原本以爲党項異族,面對這樣的戰爭應該誓死反抗,不可能出現之前討伐江南的情況。

理論上的確是這樣,但問題在於,族羣認同向來是依靠特權劃分的。只要權利相同,責任相等,沒人會在意自己的族羣身份。

周國這邊就有不少蕃將,手底下帶的是漢兵,絕大部分蕃將都是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定難軍和契丹那邊也有不少漢人爲官爲將,同樣是忠心不二。

況且,就算真的是族羣之分明晰,也不缺少那等軟骨頭的。

“招安蕃部的事情早就着手進行了,稍後石節使會同詹使君交接。”

這也是早就確定的,甚至可能手下人已經在交接此事,這時候說出來完全是給許竹林等人聽的。

“因爲通信有延遲,所以具體細節需要詹使君自己把握,接下來是主力兵馬。根據計劃,隰石軍會在定胡集結,視定難軍動向決定是西出孟門關威脅敵軍側翼,還是攻破延福後北上匡州掃蕩周邊羈縻部族。”

……

夏州朔方城,李彝殷坐在房間裡,翻來覆去地看占卜結果。

是的,占卜,通過四種不同方法,重複占卜得出的十二個結果。【1】

沒辦法,生死存亡之際,像他這般不算特別信這種東西的,就想多佔卜幾次看看。

二十六年前,他的哥哥李彝超初繼帥府,可恨唐明宗竟趁他兄弟二人老父新亡之際,意欲將李彝超調走,換另一人來執掌定難軍。

幸而當年兄弟幾人勠力同心,李彝超也早在父親的幫助下樹立了威望,這才憑着朔方堅城擊退後唐五萬大軍,党項李氏重新掌握定難四州。

或許,當年哥哥也是這樣迷茫不安吧?

李彝殷嘆了口氣,可是如今的形勢不同了。

幾個月前發現延州三座邊寨有所變化,他出於謹慎讓人打探一番詳情,沒想到發現延慶等州在整頓兵馬、籌措糧草。

所以他在年末召集各部族長渠帥展示武力堅定信心,然後安排喜玉部試探。

沒想到,沒等到延州的報復,反而等來了朝廷的使者。

雖然使者一句沒提,但李彝殷知道,朝廷是想對定難軍動手了。

擋得住,他李家聲勢更望,擋不住,身死族滅。

他占卜的的也不是抵抗或不抵抗,而是抵抗的方法。

是像二十六年前那樣放棄其它地方固守朔方城,還是在綏州銀州層層防禦。

十二次結果,象徵不同,但解讀出來的意思卻是一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巫師除非收了極大的好處,否則不可能給出確定的答案,只會給這種模棱兩可的話語。

畢竟誰也不知道究竟哪個選擇會產生“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個結果。

長嘆一聲,放下卜辭,準備起身出門。

不等他站起來,就傳來敲門聲:“哥哥,周使已經送走了!”

“進來吧。”李彝殷靠在椅背上,喊了一聲。

不過片刻,一個五十來歲的男子推門走了進來,他的族弟李彝玉。

“哥哥,已經傳令給李光儼,叫他路上多耗費些時間了。”

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
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