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

洛陽宮應天門。

收到巴寧泰部入城的消息,應天門這邊禮樂官員立刻行動起來再次確認沒問題。

陳佑等宰相、執政,並尚書卿們站在應天門樓上。

等下巴寧泰要在應天門前獻俘,陳佑等人會在完成獻俘和賞賜軍兵的儀式後下樓迎接巴寧泰及諸將校,然後一同前往乾元殿。

按照儀制,只有天子才能接受大將獻俘,當然天子也能委派官員獻俘於太廟,但不管怎樣,沒有臣子接受大將獻俘的道理。

爲了今天這個儀式,一衆禮官們可謂是絞盡腦汁。

雖然舉行這次儀式本身就已經逾制了,但他們還是儘量讓儀式過程不出現逾制之處。

只不過這樣的活動,叫不少參與組織儀式的人產生疑問:爲什麼不直接讓天子參與?

大家知道的解釋是天子年幼,恐難以壓制兵將之勢——說白了就是害怕小皇帝被軍威所懾傷了威嚴。

解釋很合理,但是可以不辦這個儀式啊!反正區區定難軍。

不管底下官員怎麼想,儀式一直在準備,今天就是驗收成果的時候。

身着厚重朝服的陳佑扶着欄杆眺望遠處,他身旁是仔仔細細介紹儀式流程的禮官。

不過儀式什麼時候該做什麼,陳佑早就記了下來,此時根本沒在聽。

大夏天的,本來在太陽底下曬着就夠熱了,還穿了那麼厚的衣服,再有個人喋喋不休地在耳邊聒噪,包括陳佑在內的宰相們沒發火簡直是奇蹟。

“巴相公即將抵達星津橋!”

過了星津橋,離端門就不遠了。

陳佑低頭看了眼應天門前廣場上列隊的殿前司諸軍,然而又把目光移向兩側闕樓上執械而立的侍衛親軍司諸軍。

這些人都即將劃入北城近衛司,北城近衛司將和殿前司一同護衛皇城,陳佑準備讓在幽州立下功勞的李克榕掌管北城近衛司,因此這些人可以說是陳佑的親信。

這次儀式,他們的作用就是震懾那些在西北立功的將校軍兵。

當然僅僅是儀仗還不夠。

陳佑已經指示選閱司籌劃一場包含京中諸軍的演武,將其中表現優異的將校調入北城。

只有手裡握着軍隊,改革纔有底氣。

他站在城門樓上靜靜等待。

等待儀式開始。

然而,他沒等來巴寧泰,卻等來了趙德昭!

當官家即將抵達應天門的消息傳到城門樓上時,原本還有的交談之聲瞬間消失。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陳佑,尤其是竇少華等宰相,要麼直接變了臉色,要麼是皺眉抿脣。

城門樓上只剩下呼吸聲和旗幟迎風獵獵之聲。

彷彿暴風雨前的壓抑感覺籠罩應天門城樓。

出乎衆人意料,卻又叫人覺得理應如此,陳佑面色沉靜,古井無波,就好像官家是他請來的一般。

“我等且下去迎官家。”

語氣依然是那麼溫和平穩。

王彥川同竇少華對視一眼,隨即收回目光跟在陳佑身後:“是該下去迎駕。”

話是這麼說,可他心中十分不安。

不管是陳佑瞞着他請了官家過來,還是底下有人瞞着包括陳佑在內的宰執說動官家過來,對他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不同之處在於前種情況下他和陳佑是敵對關係,後種情況下至少一開始會合作。

等陳佑帶領諸官員來到應天門北面廣場,就看到之前沒出現在城門樓上的李成璟。

見到陳佑的一瞬間,李成璟有些心虛,甚至沒有行禮,連忙撇過臉去看向越來越近的天子車駕。

王彥川見此,立刻明白是李成璟搞的鬼。

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李成璟是外戚盧氏舉薦給陳佑的。

這麼說來,陳佑應該是同盧氏起了齟齬。

王彥川頓感眼前一亮。

看向李成璟的目光充滿興趣。

而陳佑,卻好似沒看到李成璟一般,用讓人挑不出錯的禮儀帶領諸臣將天子趙德昭迎上應天門城樓。

當巴寧泰率衆抵達應天門廣場,擡頭看到城門樓上那小小的身影,差點沒反應過來。

不過好歹是主持過大戰的將領,立刻就帶着身後諸將校下拜高呼萬歲。

因天子直接來到應天門的緣故,一些本該在乾元殿進行的步驟全都拿到應天門來了,也叫獻俘等一系列儀式沒有了原先的割裂感。

獻俘結束,詔令賞賜諸軍,如此就算完結。

原本該有的冊命巴寧泰開府儀同三司被臨時取消。

這個環節如果放在乾元殿,旁觀的都是朝廷官員,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能算是對巴寧泰的重視。

可在應天門這裡進行,很可能會加深巴寧泰手下諸將對其的敬佩尊崇之心,甚至可能把巴寧泰推到“繼馬青之後又一位軍方領頭人”的位置上去。

盛大的儀式持續了一個上午,城中的喜慶氛圍並沒有隨着儀式的結束而散去。

剛得到賞賜的將校們是消費主力,朝廷也樂於用京城的繁華來腐蝕這些剛剛得勝歸來的士兵,特地放鬆了對這些人的管制。

只是苦了蔣樹,還沒理清楚治安寺內外情況,就不得不配合河南府維持城中治安。

政事堂小議事廳。

在京的四位宰相,並剛剛回京的巴寧泰都坐在此處。

議事廳門窗緊閉,且門窗處掛了厚厚的簾子。

屋內擺着十來盆冰塊,可在屋中點燃了數十盞油燈的情況下,沒能給陳佑他們帶來多少涼意。

書令史和僕役離開,王彥川直接就開口詢問:“今日官家怎麼會突然到應天門去?”

面對諸人質疑的目光,陳佑不急不緩地開口:“李成璟私下進言,非是我令其爲之。”

聽到他這話,巴寧泰寧泰狀似無謂地問道:“他李成璟是想要做那倖進之臣?”

陳佑聞言笑道:“或許,不過他爲了個人利益背叛了集體利益倒是確鑿無誤的。”

說着這話,他掃視在座幾人。

誰知道他們裡面會不會有人想着依靠皇權掀翻他陳佑,自己當上首相之後再來繼續走陳佑壓制皇權的道路。

當長遠的集體利益和眼前的個人利益衝突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個人利益。

禮部侍郎如此,兩府宰相也不例外。

只是很多人會忘記,失去了集體的支撐,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必將斷崖式下跌。

陳佑覺得,他有必要讓李成璟想起這個道理。

也有必要讓其他人牢記這個道理。

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
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