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

盧多遜不敢怠慢,立刻答應:“相公垂詢,下官斗膽言之。”

陳佑沒有反應,只是靠在椅子上靜靜等待。

盧多遜嚥了口唾沫,緩解一下內心的緊張。

“鄣忠襄公在時,兩府宰相各司其職,如今相公接掌政事堂,職司劃分可依前例,甚至還可以多分一些出去。”

說到這裡,盧多遜覷着眼瞅了瞅陳佑的臉色,確認陳佑沒有發怒,這纔敢接着往下說:“相公可加強考課,能者上,庸者下,舉凡升遷罷黜皆循其理,天下焉能不服?

“相公曾言:事由人定。兩府諸相接過鄣忠襄公所掌職事,必然要以親近之人替換前人。如其能相若,其德相仿,則於相公無礙;反之,則以考課罷黜之。”

陳佑一直以來的思想都是:只要你能幹好分配下去的任務,就不管你的立場如何。

雖然這個“幹好”的標準是站在陳佑的角度來看,但毫無疑問,嚴格遵守“能者上、庸者下”的理念,對陳佑來說利大於弊。

唯一的弊端就是不能盡情提拔老部下,不能任人唯親。

但是,就算不這麼幹,有其它宰相的存在,陳佑他不可能把重要位置都放上自己人。

而這麼幹了,至少對其它宰相能起到限制作用,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發展派系的空間。

到這裡就很眼熟了,因爲之前王樸就是這麼做的,而且效果很好。

不過說出這番話後,見陳佑沒有絲毫表示,盧多遜更加緊張了。

他稍稍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言語,發現找不到不合適的地方,只得硬着頭皮接着往下說:“此所謂堂堂正正之師。然考課,必有其事由,下官以爲,相公既以農商爲重,當可考天下諸官此二業。”

所謂考課,周承唐制,有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四種個人品德,二十七最分別對應二十七類職事的基本要求。

以當下官制,州縣主貳官身擔多種職事,比如文史、政教、考校等。

盧多遜所言的“考農商二業”,相當於一票否決制,即其它方面再怎麼好,只要這兩個做得不好,就別當州縣主貳官了。

說完之後,盧多遜垂着腦袋等待陳佑宣判。

陳佑沒讓他等太久。

畢竟問的是入主政事堂後要怎麼做,肯定早就想好了,這時候只要對比一下之前的想法,就能給盧多遜評分。

“你到中書省做一主事。”

只這一句話,叫盧多遜興奮不已。

他連忙起身,長揖到地:“下官定不負相公所望!”

未初,陳佑走進都堂議事廳。

偌大的議事廳內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在京六品以上職事官,文官武將包括在內有數百人。

都堂議事廳顯然坐不下這麼多人。

最終的安排是讓宰執、參政在中間的圓桌就坐,尚書卿監只有座位沒有桌案,其他人就只能站着。

不過問題不大,能進這個屋子,就代表他們站在了這個國家的權力中心,這是京外那些刺史知州們所無法享受的。而這,也是京官自認爲比外官高等之處。

陳佑坐到了圓桌周圍唯一的空位上,正對着議事廳正門。

在尚書卿那一圈,有兩名書令史端坐在桌案後面——今天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都要參加議事,故而由這兩位書令史負責記錄。

隨着陳佑坐下,議事廳內只剩下呼吸聲。

陳佑雙手搭在桌面上,緩緩掃視面前諸人,然後沉聲開口:“本次都堂議事,只有一件事。”

王彥川眯起眼睛,竇少華上身前傾。

“如何叫天下承平、百姓富裕。”

這話一出,議事廳內諸人心思各不相同。

有鬆了口氣的,也有感到遺憾的。

但不管怎樣,首相提出了這個問題

其實就是怎麼樣做到“國強民富”。現在仍有外敵,偏遠地方時時有叛賊出現,只有朝廷強大,纔會使得天下承平。

不過陳佑這時候提出這麼個問題,着實讓大家看不懂。

畢竟這是屬於施政思路的問題,可他上午才宣佈了四條策論,難道下午就要根據大家的討論來改變?

若真是如此,他這首相的權威可就剩不了多少了。

王彥川不知想到了什麼,臉上的神情有些疑惑:“將明相公莫不是以爲《軍政四策》不足以強國富民?”

誅心之言!

陳佑看向王彥川,朗聲道:“既然王相公如此問了,某便仔細說一說。”

王彥川眉頭一皺,事情似乎不簡單。

陳佑不管他在想什麼,直接就開口:“先帝在時,曾召某問對,論及天下萬民,曾言‘王者以民人爲天,而民人以食爲天’,故歷朝歷代皆以農事爲根本。”

先帝已經不在了,而且他也的確多次單獨奏對,現在說出這種話,也沒人能說這是他自己編的。

所有人都看着他,只有兩位書令史運筆如飛不敢有絲毫停頓。

“既然以農爲本,某尋思着,這國強民富是不是就出在這個農事上面。”

陳佑一邊說着,一邊環視諸人,右手猛然一揮,音量提高:“於是某去翻了歷朝史書,發現但凡英主皆重農而後國強。”

話音落下,大部分人都開始回想自己看過的書冊。

很快就有人臉上露出恍然的神情,一個個點頭不已。

陳佑看在眼中,雙手交叉搭在桌上:“某以爲,農事之重,重於泰山。然則,如何才能叫天下農事興盛?”

這個問題拋出,又有人陷入沉思,也有那反應快的,死死盯着陳佑,等着他說出最終的答案。

可惜,陳佑並沒有直接說出來,他看向王彥川,一臉誠懇:“王相公可有見解?”

王彥川面色頓時變了。

他猶豫了一下,勉強擠出笑容:“不過屯田罷了。”

“屯田,呵!”

陳佑輕蔑一笑,好在王彥川臉皮較厚,哪怕知道陳佑在嘲諷他,他也沒有露出任何尷尬的神色。

“竇相公可有想法?”

竇少華面色平靜,他毫不退縮地看着陳佑,好一會兒才緩緩說道:“當有清田括籍吧?”

沒想到竇少華直接就說出來了。

陳佑臉上露出難以言表的笑容,他繼續問廳內諸人:“諸君又有何建議?”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