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

晚上自有郢州官吏豪富爲迎接馮道而舉辦的宴席,至於盧金嬋,還沒人膽子大到要讓王妃在宴席中拋頭露面。

這場宴會自然少不了身爲郢州之主的知州。

說起來,這郢州知州姓耿名石,非是文人,乃是武將。正式職務也非一般知州的“知某州事”,而是“知郢州軍政事”。軍政一把抓,不是刺史,勝似刺史。

說起來現在以武將任州縣主官的情況也不算少見,只不過真正厲害的武將肯定要用來帶兵,中流水準又差不多識字的纔會安排爲一地主官。

畢竟一個下縣縣令都是從七品,換成武官也得是一個營、都主將,水平太差也升不到這個位置。

宴席上的觥籌交錯自不必提,第二天一早,陳佑便去了這長壽縣城的魚市。

長壽縣正好位於漢水邊上,境內不少人以漁業爲生,故而魚市也是十分繁榮。

在滿是魚腥味、血水橫流、魚鱗遍地的魚市內轉了一圈,一尺長三斤重的魚也發現不少,可就是沒看到什麼旭日初昇、紅日當空。

到這時候,不免有些懷疑自己前一句是不是解錯了。

只是不這麼解還能怎麼解?前面八個字是字謎,後面補充的乃是要求,如此正好。

莫非謎底其實是“觀魚”二字?

陳佑皺着眉,重又在魚市內一個小攤一個小攤的觀察。

直到他走到一個正在殺魚的攤子前,只見攤主先是用一個鐵刷將魚鱗颳去。接着一刀劃開魚腹,掰開之後將內臟魚卵之類的一併掏出,緊接着又把腮瓣扯下。這纔將魚卵重新塞入魚腹,用草繩穿好遞給顧客。

見此情景,陳佑腦中靈光一現:若是旭日初昇代表新生,紅日當空代表青壯,那豈不就是要找腹有魚卵的魚嗎?

想到這裡,他當即一個魚攤一個魚攤的詢問。

也是運氣好,還真就給他買到了一條懷孕的鯉魚,自頭至尾一尺長,共有三斤重。

也沒讓攤主處理,就這麼用草繩穿着拎了回去。

在西院找到拿着書卷邊走邊誦的馮道,陳佑遠遠就舉起手中拎着的鯉魚滿臉笑容道:“馮公!您要的東西我尋來了!此魚一尺長、三斤重,腹中滿是魚子!”

馮道定睛一眼,書卷拍在手掌中:“着啊!送到廚房中午加一碗魚湯!”

“好嘞!”陳佑答應一聲,轉身欲走。

卻突然頓了一下,又轉向馮道,嘿嘿笑道:“那個,馮公,您看這第一個測試算過了吧?”

聽陳佑如此問,馮道上下打量他一番。

也是陳佑臉皮厚,就這麼嘿嘿笑着等着馮道的回答。

好一會兒,才見馮道手中書卷一揮:“便算你過了!還不快把魚送走?”

陳佑心中一喜,乾脆答應一聲便朝廚房行去,他要好好囑咐廚子一番。

就在陳佑爲了拜師而努力的時候,沈國敘州州衙迎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漢子。

這漢子雖不甚穿着破爛,但雙目炯炯有神,來到州衙門前掏出一個身份令牌道:“我乃供奉黃門!有緊要軍情報知刺史、別駕知曉!”

門口軍兵不敢耽擱,連忙將此人迎進門內,同時派人通知刺史、別駕。

不多時,此人剛剛見到敘州刺史和敘州別駕便迅速喊道:“蜀國內亂!武泰軍已離開黔、涪二州!”

一刻鐘之後,敘州接連派出兩波驛使向都城長沙府報信。

蜀中生亂,沈國如此興奮作甚?它既不在漢中左近,又非是控制夔州。

卻原來這沈國原本國號爲楚,前幾年將國號改成了皇姓沈,領土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湖南。故而沈國可以趁這次蜀國內亂的機會,獲得攻略蜀地的橋頭堡。

歷史上中原野戰軍在解放西南的戰役中,就是從湖南出發,先破川黔防線,再南下奪取貴陽、遵義,進擊宜賓、納溪、滬州。

這就是湘西大迂迴。

換到這個時代,就是先奪下渝、涪、黔三州,緊接着南下奪取夷州和大小播州,然後西進攻入戎、瀘、納三州。

不過畢竟相隔了九百多年,現在的夷州、納州、大播州、小播州都屬於羈縻州,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情況都比不上解放戰爭時期。

最重要的是,沈國的軍隊,紀律和意志都比不上紅色思想指導下的中原野戰軍,想要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進行迂迴作戰,實在是太不切實際了。

不過好在沈國的目的是爲了進佔蜀地,而當初中原野戰軍主要是爲了解放雲貴,防止川湘之敵南逃。

故而可以自敘州、辰州出發,翻山越嶺奪取黔州,緊接着沿着涪陵江順流而下奪取涪州,然後沿江水西進攻佔渝州。

渝州位於嘉陵江和江水的交匯處,無論是先攻巴蜀大地哪一片,都可溯流而上,甚是快捷。

只不過之前翻山越嶺趕到黔州,沈軍的戰鬥力還剩多少很難說。但對沈國來說,能趁機得了黔、涪、渝三州,對接下來攻略巴蜀是很有利的。

還有一點,周軍過了瞿塘關,如果不想自北邊翻山,就必須沿着江水溯流而上。而沿江而上,不可避免地要經過涪州、渝州。

這也就意味着,一國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就必然阻止了另一國戰略目標的完成。哪怕他們此前都不知道對方的打算。

幾天之後,沈國衡州節度使盧子龍受命前往辰州,整軍攻略黔、渝。

與此同時,陳佑跟在汴京驛使後面前後腳抵達江陵。

不過周國可不僅僅是要從夔州一處突破,樞密副使史肇慶自汴京緊急趕往京兆府,統帥京兆、金、鳳、成、階一府四州軍事,欲從漢中入川。

雖有天險,但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蜀國內亂的情況下,或許能讓漢中不戰而降、劍門不攻自破也說不準。

當然,以上都是往好處預測,也沒準周軍會被死死攔在漢中,戰陣之事瞬息萬變,不到最後時刻,誰都說不準。

總之,隨着江陵水軍整訓完成,攻蜀之戰正式開始。

周景瑞三年八月十三日甲午,周荊南大都督、秦王趙元昌以水軍都指揮使曹新榮爲前鋒,自巴東縣出發,溯江而上進逼巫山縣。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