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

六月丙戌,趙元昌的諭令還未抵達鎮州,幽州就已經被遼軍拿下了。

幽州州治薊縣城頭,韓延徽目送大軍西去,心中感慨萬千。

韓延徽今年七十歲,同馮道一般大。其爲幽州人,少時與馮道共侍劉守光,後來出使遼國的時候被耶律阿保機扣留,幸好述律皇后勸諫阿保機,他不知是被勸得還是自己想明白了,總之沒再硬頂着阿保機,而是表現出自己的才幹,之後就在契丹爲官。

這人能力強到什麼程度呢?或者說,耶律阿保機對他看重到什麼程度,只從一件事就能看出來。

後唐之時,韓延徽可能是思鄉親切,也可能是覺得自己多立大功,遼國對他放鬆的警惕,總之,他逃跑了,偷偷跑回了唐國!

若是到此爲止,他的經歷可能就是李陵所幻想過的計劃吧。但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他回去之後,同王緘有隙,擔心自己被害死,於是再次逃往契丹。

抵達契丹見了阿保機,他被賜名“匣列”,意思是“復來”,同時“即命爲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中外事悉令參決”。

巧合的是,後來馮道也是被契丹主慰留,然後表現出願意要留在契丹的想法,最終一步三回頭地被契丹“遣歸”。更巧的是,現在馮道是周國的魯國公,而韓延徽是遼國的魯國公。

只不過現在馮道已經是半致仕狀態,而韓延徽卻是遼國的南府宰相。

南府宰相,雖然有個“南”字,但在遼國的南北面官中屬於北面官。南府宰相同北府宰相一起佐理軍國大政,一般情況下,北府宰相多是皇親,南府宰相多是國戚,韓延徽能當上南府宰相,可見其在遼國權勢之隆。

他這個南府宰相,現在還擔負着建立政事省的職責。

遼國政事省相當於中原的中書省,主管南面官。南面官就是在漢地施行的官制,之前是營州、平州等,現在還要包括幽州,日後若是能拿下燕國,則燕雲之地都用南面官之制。

韓延徽這個宰相之所以會隨軍來幽州,就是爲了籠絡漢地人心。

他除了自己過來,兒子韓德樞也來了,就在西去的遼軍之中。韓德樞被耶律德光譽爲國寶,不到二十就授羽林大將軍,之後轉爲太尉。

順帶一提,這個韓家雖然也是遼國世家,但不是韓德讓的那個韓家,韓德讓祖父是二十多年前去世的韓知古。遼國兩大漢人世家全是姓韓,也算是一樁怪事。

韓延徽在城頭站了一陣,一個四五十歲契丹人走了上來,還沒到跟前就大聲道:“韓宰相,大軍走了,咱倆今晚要大吃一頓!”

韓延徽轉身蹙眉:“蕭祥穩,陛下叫我們來幽州,不是爲了吃喝......”

契丹人哈哈大笑:“韓宰相這話就不對了!咱們拼了命拿下幽州,正該是修整的時候。宰相你不是說要防着南邊周人嗎?有句話怎麼說的來着,以逸待勞!咱們不吃好喝好,怎麼以逸待勞?”

聽了這話,韓延徽無奈搖頭。

這契丹人名爲蕭思溫,他這一族先後出了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耶律德光的皇后,以及現在的耶律阮的皇后,他族叔蕭敵魯、蕭阿古只先後擔任北府宰相,他自己娶了耶律德光的女兒燕國公主,既是皇親,又是國戚。

即便他現在只是幽州祥穩——也就是幽州將軍,屬於韓延徽的部下,但韓延徽也不能把他怎樣。,只要不是什麼大事,讓步的多是韓延徽。

理論上來說,蕭思溫身爲蕭氏族人,又通書史,很有可能會成爲北府宰相。韓延徽已經老了,看重韓德樞的太宗皇帝耶律德光也早早去了,現在結個善緣,日後或許就能保韓家一時富貴。

實際上,蕭思溫後來真的成了北府宰相,他的三女蕭綽更是後世有名的蕭太后。

走到蕭思溫跟前,韓延徽叮囑道:“祥穩要修整可以,但各處關隘定要安排好人手,千萬不能疏忽了。”

“韓宰相放心就是。”蕭思溫擺擺手,“晚上酒宴還早,我先請宰相喝一頓薄酒。”

六月辛卯,帶兵行至泰州的焦繼勳終於收到了來自壽春的諭令,當即下令諸軍攻幽州,不求奪取幽州,只求給遼軍施加壓力,使其不得全力攻燕。

周軍同遼軍比起來,不算太差,戰事開始,曾一度有馬軍殺至幽州城下。

因爲遼軍在幽燕之地多次碰壁的原因,這時候的周軍野戰不虛遼軍,一個個都打着引誘遼軍出城而戰的念頭。

只可惜蕭思溫看起來比較粗獷,實際上最爲小心謹慎,聽聞周軍來攻,一邊奏請增兵,一邊縮在城中打死不出來。

他給出的解釋是“以逸待勞、避敵鋒芒”,實際上就是擔心戰敗,索性就不應戰。

幽州城僵持住了,焦繼勳令人嘗試攻了幾次城,皆無奈退下。

既然幽州無法拿下,他立刻分兵攻取薊州、平州。

平州自後唐同光年間落入遼國之手,如今已經快三十年了,整整一代。現如今各家頂樑柱自小就以遼爲國,驟然被周國拿下,極易生亂。

但幽州、薊州、平州正好位於一處小平原內,拿下這三處,遼國就失去了自幽州入中原的橋頭堡。

不過現在幽州一時半會拿不下來,焦繼勳取薊州平州只是爲了能夠安心圍困幽州。如果到最後幽州還是沒能拿下,周邊關隘也沒到手,他就只能放棄薊平,退到永定河南岸。

東線僵持的時候,西出居庸關的遼軍已經嬀、新等州,兵鋒直逼雲州。而遼帝耶律阮帶領的皮室軍也越過陰山山脈,燕國國都危在旦夕。

到了這種時候,燕國朝堂分裂越來越嚴重,一派要向周國求援,另一派說周國援兵一時半會到不了,燕國很可能撐不到那時候,還不如早早降了遼國。

燕王畢竟年輕,即便在奪位中獲得了勝利並向周國稱臣,這時候竟然下不了決心求援。

好在有那等反感遼國的大臣,眼看爭吵不休,也不等朝廷下定論,直接派人向太原和府州送信,告知遼軍動向。

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
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