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

陳佑神情未變:“官家當知,本次董正官制,以司徒、司空爲週六卿之官,太尉爲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故立三孤少師、少傅、少保,亦稱三少。三師三少者,爲宰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預政事。

“三師者訓導之官,師範一人,儀刑四海。三少者論道之官,經邦論道,燮理陰陽。此六者貴之極也,故舉凡加之,不當有官,唯特拜耳!

“今官家欲拜臣爲少保,若臣不辭相,則百官何以處之?”

沉默一陣,趙德昭弱聲問道:“可官制不是說,三師三公者加平章事爲真相之任?”

陳佑默然,隨即道:“官家可知,魏晉之中正定品,一品乃是虛置。”

趙德昭還沒學到這方面的內容,不過他此時已經明白,當初王樸陳佑他們定下三種真相職事,不過是看看罷了,真正用上的只有後兩種。

這時候他大概明白自己做錯了了,有些慌張無措地看向陳佑。

陳佑見狀默然,隨即輕嘆一聲:“總歸尚未令翰林院擬冊命,官家可當無事發生。”

趙德昭聞言鬆了口氣:“我聽陳師的!”

“此乃職責所在。”

陳佑解釋一句,緊接着告誡道:“治國理政,事繁而務要,官家當多詢問兩府宰相和內朝諮議之官,不可聽人巧言。”

“陳師教訓的是。”趙德昭此時十分乖巧。

衆人默認的潛規則,永遠比不上制度。

就好像一個人違約了對方不追究,不是因爲“向來不會拿這個來針對別人”,只是因爲追究此事付出比不上收穫。一旦利益足夠,眼下看起來似乎永遠不會用上的條款,就會成爲勒死人的絞索。

拿到現在也一樣,三師三少尚書令在官制中可以當做真宰相的加官,陳佑不願接受,僅僅是因爲他沒把握壓下其他人維護潛規則的努力。

一旦他權衡之後發現可以打壓下其餘宰相的合力進攻,他便會毫不猶豫地利用現存制度取得優勢地位,緊接着修改制度把自己放在羣相之上。

比如歷史上宋朝有一個“平章軍國事”,一旦邊境有事,能直接把省印帶回家,任何決策都可以繞過其他宰相直接下達。韓侂冑、賈似道都是依靠這一條規定“位在丞相之上”。

現在周國三省各有印一鈕,尚書省印放在都堂,由當日輪值的宰相掌管,中書省印在陳佑這邊,門下省印目前由巴、竇、王、薛四人輪流掌管。

看似陳佑獨掌一印,權力應該比其他人大,但實際上樞密院有單獨的樞密院印,涉及軍事至少需加蓋中書、門下、樞密三印,不涉軍事則至少要加中書、門下、尚書三印。

而且日常事務,單用尚書省印就能指使動京中諸司。

之後數日,言及陳佑加少保的奏章全部留中。

辛卯,拖了半個月的將士封賞終於公佈。

巴寧泰受冊爲鄴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其嫡長子巴從珂得蔭宣德郎,賜勳雲騎尉。

石守信爲延津縣開國伯,調爲朔方節度使,兼靈、涼、鄯、蘭、甘等州漢蕃馬步軍都部署。

杜忠爲懷遠縣開國子。

詹勝元爲魏縣開國子,調爲延州刺史、彰武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潘美爲貴鄉縣開國子,任銀州刺史,兼銀綏團練使。

折德扆爲府谷縣開國伯,任府州刺史,兼勝州防禦使。

其餘諸將校各有封賞。

杜忠被調入京中,朔方交給石守信,他後面兼的那一大串,除了靈州在周國,其餘諸州都因爲被蕃人佔據而廢棄。

這是中樞的表態:下一步將以收復西域爲目標,各位將領做好準備。

潘美兼的職事是爲了平衡夏州的高懷德,他倆日後衝突不會少。

最後是勝州,原本包含當今的麟州、府州,不過現在州治都被遼國佔去,勝州早已不再。

之所以讓折德扆兼勝州防禦使,除了讓他同府州楊家起摩擦,同樣也是表態日後這邊仍要用兵。

戰後封賞是一場巨大的狂歡,但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因戰功升官的文官武將們,怎麼安排?

個別人因爲職事重要,可以不挪位置,但不能讓所有升了官的都不挪位置。

可之前一個蘿蔔一個坑,哪怕之前有蘿蔔是代理佔坑,也沒辦法解決所有人都位置。

解決方法只有兩個。

把佔了坑的蘿蔔拔掉,或者挖新坑。

前者會引起激烈對抗,後者會導致冗官冗員。

壬辰,陳佑召集兩府於都堂議事,拿出軍制改革方案。

經過短暫討論,方案全票通過。

有爭議的是各部主貳官人選,不過不用着急,可以在三四個月內慢慢醞釀。

方案通過後,很快傳達到禁軍各部,同時也在向京外府軍州傳播。

一下多了四個與殿前司、侍衛親軍司平級的機構,更多了六個僅次於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的次級機構,除了原本殿前、侍衛二司主貳官,其他人都很支持。

不過之前多次調整,兩司主貳官多是空缺狀態,阻力不大。

到這時候,關於陳佑除少保的言論盡皆消失。

六月底,禁軍改制逐步推進,全新的府州官制也在三京施行。

整個六月,最大的壞消息就是十六個州郡接連遭遇連旬大雨,更是導致河水在原武縣境內決口,不得不徵調丁夫重築河堤,受災地區也得安排賑災。

好消息也有,濠泗夏收基本結束,雖然因爲災情而減產,但總算是勉強夠當地支撐到秋收時節,不必依靠朝廷賑濟。

六月壬寅,東推院前往濠泗調查的工作組回到洛陽。

不等他們提交奏疏案牘,陳佑直接在都堂接見他們,當着一干宰相參政的面聽調查結果。

不出意外,穎州、徐州沒大問題,壽州舒壽君除了決策失誤,問題也不大,這幾個地方都是隻有個別官員需要處理。

唯有濠州和泗州,情況十分嚴重,用陳佑熟悉的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塌方”!

東推院諸人離開,陳佑面沉如水,聲音低沉地問道:“此等諸人,直接下大理寺審判,可有意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