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

南直勁倉皇回到京城,卻沒有回家,直奔自己常去的一家茶館,坐了很久,緩緩心神,望着外面的車水馬龍,恍如隔世。

將近天黑,估計大臣們都該到家了,南直勁離開茶館,前去拜訪宰相卓如鶴。

卓如鶴這一天也是魂不守舍,但是慢慢冷靜下來,反覆思量皇帝的態度,覺得自己還沒有走到死路。

因此,他很不願意再見到南直勁,但又不能不見,於是讓兩名隨從留在身邊,以防日後有人說三道四。

“你不該來。”卓如鶴直白地說,“陛下仁慈,咱們就該明哲保身,從此只做自己的分內之事。”

南直勁行禮,“一直以來,我做的每件事情都在分內。”

卓如鶴大爲不滿,“南直勁,在我面前就不要說這種話了吧,自我上任以來,朝內官員的任免半數與你有關,這也在分內?你是吏部尚書?”

南直勁也不管有無外人在場,正色道:“宰相大人可以打聽一下,我是推薦了一些官員,可是我從誰手裡得到過好處嗎?南某迄今住在窮街陋巷,家無餘財,妻子兒女自食其力,可曾接受過幫助?”

卓如鶴的確派人調查過,南直勁所言不虛,否則的話,他也不會任一名中書省小吏爲所欲爲。

“你的‘分內之責’究竟是什麼?整個中書省也沒有這個職責吧?”

有些話在皇帝面前不可說,對猶豫不決的宰相卻必須說明白,南直勁道:“我的‘分內之責’也是每一位大楚臣子的‘分內之責’,宰相大人以爲朝廷是誰的?”

“當然是陛下的,南直勁,小心說話,我是當朝宰相,不是街邊百姓,由不得你信口胡說。”

南直勁笑了笑,“我的話百姓說不出來。再讓我換個問法,朝廷屬於哪位陛下?”

卓如鶴吃了一驚,冷冷地說:“大楚只有一位陛下。”

南直勁搖搖頭,“不對,大楚有九位陛下,當今天子是其中一位,還有八位,都在太廟裡。大楚朝廷不只屬於當今天子,而是所有九位陛下。”

“就憑這句話,你就該被處斬。”卓如鶴向隨從使個眼色,他準備逐客了。

一向拘謹的南直勁這時卻露出幾分狂熱神情,“就算死我也要說實話,九位陛下對朝廷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太祖定鼎,功勞最大,隨後的皇帝不過子承父業,保位而已,再次塑造朝廷的是武帝,唯有武帝能延續太祖的功勳。”

“不必說了,南直勁,陛下恕你無罪,你就該感恩戴德……”

南直勁嘆了口氣,“我的確應當感恩戴德,所以我特意來對宰相大人說句話。”

卓如鶴示意南直勁說下去,心裡已做好拒絕的打算。

“陛下可以亂,朝廷不能亂;朝廷可以亂,宰相不能亂。”

“你想多了,南直勁,陛下未亂,我也沒亂,朝廷也依然穩定。”

南直勁上前一步,盯着卓如鶴,“宰相大人以爲陛下一句寬恕,從此就能風平浪靜了?咱們都清楚,朝廷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文武百官聽到風聲,都在蠢蠢欲動,只等有人帶頭,很快就會有無數奏章彈劾宰相。到時候,宰相的罪名就不是勾結近臣、探聽聖意那麼簡單。”

“我問心無愧。”

“宰相大人爲官的年頭不少了,‘問心無愧’就能無罪嗎?”

卓如鶴沉默不語,其實他也說不上問心無愧,任免官員雖然常受南直勁影響,他自己也提拔了不少親信,難言公正。

“我不會再違背聖意,南直勁,我也勸你一句,到此爲止吧,就讓陛下裁決一切,你我守住本分就好。武帝畢竟是太廟裡的‘陛下’,不是你能挽回的。”

“我沒想過要違背聖意,恰恰相反,我希望朝廷固若金湯,百官一心,才能更好地爲陛下做事,宰相大人也抱着同樣的希望吧?”

卓如鶴再次沉默,他已經明白南直勁的意思,越發猶豫不定。

南直勁又上前幾步,來到桌邊,鄭重地說:“宰相大人提拔過不少官員,也貶黜了一些,有人感恩,自然就有人懷恨在心,可是爲何一直人人自安,沒有反對之聲?一是宰相大人治官有術,得到了朝中各方勢力的支持,二是有皇帝的默許。懷恨在心者自知無望,也就消了報復之心,可那是暫時的,不會一直忍下去。”

卓如鶴不得不承認,南直勁說得有道理。

“待事態平穩,我自會效仿申宰相。”

“將亂攤子留給陛下嗎?”

前進不得,後退也不得,卓如鶴又氣又惱,“你到底想讓我怎麼做?”

“我已經說過,朝廷必須穩定,不可分裂,對宰相大人、對陛下、對大楚,這都是好事。”

卓如鶴沉默的時間更久一些,最後揮下手,兩名隨從識趣地退下。

南直勁稍稍鬆口氣,周圍無人,他卻壓低聲音,“宰相大人想過沒有,陛下爲何對你我二人如此寬容?”

“爲何?”卓如鶴想過許多,但是都不足以解釋一切。

“因爲陛下眼裡,朝中大臣上下一心,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他不希望破壞現在的格局,所以暫時忍耐。一旦有大批官員彈劾宰相大人,朝廷由此露出分裂跡象,陛下絕不會再忍。”

“你又能猜到陛下的想法了?”卓如鶴曾經依賴這位中書省老吏,如今對之卻是深惡痛絕。

南直勁微微點頭。

卓如鶴沒想到對方會承認,愣了一下,“事情已然敗露,趙若素再沒機會留在陛下身邊,你憑什麼……”卓如鶴猛然醒悟,“不是趙若素!”

“是他,但不是唯一,趙若素透露消息只是希望彌合君臣之間的隔閡,但是內容太少,我自有其它消息來源以作補充,這個來源安然無恙,陛下一點也沒有懷疑。所以我仍然知道陛下的想法:陛下希望暫忍一時,等他培養的親信站穩腳跟,等大楚解決了內憂外患,再對朝廷下手。”

卓如鶴看着南直勁,突然覺得有些可怕,“你……你……”

“我是朝廷的守護者,像我這樣的人不只一位,宰相大人,連您也是其中之一啊,只要咱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朝廷就不會亂,朝廷不亂,陛下就不會輕易改變現狀。”

卓如鶴身上出了一層冷汗,“別再說了,你走吧,我不會再與你聯繫,半年之後,我會交出相印。”

“宰相大人真以爲自己能夠全身而退?”

卓如鶴面紅耳赤,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卷入太深,上任以來,得到的支持越多,暗中埋下的仇恨也越多,只是一直沒有顯露出來而已,恨恨地說:“除了趙若素,還有誰?”

南直勁雙手托起,“就算砍下這顆腦袋,我也不會說、不敢說。”

卓如鶴強壓怒火,“南直勁,你知道我的底線吧?”

“當然,絕不背叛陛下。”

“哪個陛下?”卓如鶴得問清楚。

“當今陛下。”南直勁微微一笑,“我已經說過許多次了,宰相大人,咱們的底線是一樣的,當今陛下雖有一些……缺憾,卻已是武帝以來最合格的皇帝,放眼整個宗室,再找不出第二人。南某指燈發誓,絕無二心,穩定朝廷也是爲了防止有人謀逆。”

“你打算怎麼辦?”卓如鶴心不甘情不願,還是被說服了。

“此時此刻,關鍵人物是戶部瞿大人。”

“瞿子晰?”卓如鶴有些糊塗了。

“瞿大人生性孤傲,一直不肯融入同僚,又兼弟子衆多,且多是不穩重的年輕人,朝廷分裂,另一方必舉他爲首。”

卓如鶴又一次沉默,南直勁所言不虛,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之前在勤政殿上,大家纔會推舉瞿子晰第一個去見皇帝。

這是一招障眼法,如果讓皇帝以爲瞿子晰也是朝廷的一部分,行事或許會更謹慎一些。

事實證明,這一招很可能生效了,皇帝在見過瞿子晰之後,的確變得寬容。

卓如鶴越發不能“問心無愧”,長嘆一聲,“瞿戶部名聲甚佳,又得陛下欣賞,對他不可輕舉妄動。”

“當然,那會讓朝廷分裂得更快,我的意思是瞿大人在戶部做得夠久了,該調到吏部。”

吏部是六部之首,調爲吏部尚書,品級未變,實權卻增加了,而且這是通往宰相之位的必經之途,卓如鶴沒當過,算是極特殊的例外。

這和讓瞿子晰去見皇帝的意思一樣,都是爲了顯示朝廷的團結。

“就這樣?”卓如鶴不太相信。

南直勁微微一笑,“右巡御史空缺多時,瞿大人也可兼任。”

御史離宰相又近一步,雖然皇帝看好瞿子晰,這樣的速度也太快了一些,而且宰相本人感受到了威脅,雖說心生退意,但是親手將位置讓給競爭者,卓如鶴還是有些不願。

“這種先例可不多。”卓如鶴冷冷地說,吏部與御史都是治官,職責卻不同,一個負責考覈任免、一個負責監察督導,除了個別過度時期,極少會允許同一人兼任。

“這麼大的事情,就讓陛下裁決吧,如果我沒猜錯,陛下肯定會同意任命瞿大爲右巡御史,這就夠了。”

“嗯?”

“很快就將有一樁案子落在右巡御史手裡,如果處理得好,朝廷不會分裂,宰相大人也能重拾陛下的信任。”

“什麼案子?”

“燕家。”

卓如鶴神情微變。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十章 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六章 衣帶詔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十章 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斷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一百零六章 河邊小寨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中追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六十章 宮門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六章 衣帶詔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一百章 荒園混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六十四章 無人相信的真相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五百四十章 書還在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最好的師傅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