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衣帶詔

當皇帝很輕鬆,韓孺子什麼都不做,也不影響朝廷的運轉和天下的穩定,當皇帝也很煩瑣,一舉一動都能直接影響少則數人多則幾萬人,登基是難得的大事,影響尤其顯著,成千上萬人在爲此奔波忙碌,禮部是其中最重要的執行者。

禮部尚書將親自向皇帝講解登基時的禮儀制度,東海王的冒險計劃就要用在此人身上。

“大臣向來支持皇帝,反對內宮干政,禮部尚書叫什麼來着……元九鼎,明天你偷偷給他下一道御旨,讓他號召滿朝文臣救駕。”

韓孺子笑着搖搖頭,“不行吧,大臣們上次包圍太后寢宮和太廟,好像也沒起多大作用。”

“那不一樣,上次大臣們是自發行動,沒有御旨,就沒人牽頭,所以好幾百人只敢動嘴,不敢動手,有了你的旨意,反對太后的行動就名正言順了。”

“怎麼……弄御旨?直接跟禮部尚書說話嗎?”韓孺子有點心動。

“當然不行,你旁邊肯定有人監視,得下密詔。”

“密詔?”

“對,就是那種……我在書上看到過,叫衣帶詔,你把旨意寫在腰帶上,悄悄交給元九鼎,他一下子就會明白。”

“以前有皇帝這麼做過?”韓孺子十分驚訝,對這個主意的興趣更多了一些。

“你只學寫字,不讀書嗎?”

“母親給我講過很多故事。”

東海王忍住笑,嗤了一聲,回頭看了一眼門口,低聲說:“這是前朝的故事,史書上記着呢,本朝的第一個衣帶詔,就由你來寫了。”

“寫什麼?”

“我不用什麼都教你吧,就寫你被軟禁,要求大臣們廢除太后,立刻救你出宮。”

“要廢除太后?”

“噓,小點聲,皇宮裡全是太后的耳目。”外面又有腳步聲傳來,東海王回到自己的蒲團上,嘶嘶地說:“今晚你寫好衣帶詔,明天交給元九鼎,頂多三天,大臣們就能成事,然後你將皇位禪讓給我,你若敢反悔,我就讓崔家把你殺掉。還有,得寫在皇帝專用的衣物上才能得取信任,紙張可不行。”

韓孺子還有許多疑惑,可是門開了,景耀走進來,跪在門口,膝蓋下面什麼也沒墊,也不吱聲,看樣子要陪兩人到底。

這天剩下的時間裡,韓孺子和東海王再沒機會交流,只能偶爾交換一下眼神,東海王越來越堅定,韓孺子的信心卻越來越少,可他太想離開皇宮回到母親身邊了,爲此什麼風險都願意承擔。

想寫衣帶詔並不容易,除了齋戒期間,韓孺子身邊從來不少人,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有人睡在同一間屋裡的椅榻上,有時是太監,有時是宮女,稍有聲響就會醒來。

直到次日凌晨起牀,韓孺子也沒找到機會在衣帶上寫字。

齋戒第十一天,韓孺子的每日生活多了一道程序,起牀之後要去給皇太后請安。

侍者左吉親自來接皇帝,在標準的跪拜之後,年輕的太監開始顯露出自己的與衆不同,別的太監與宮女總是儘量避免與皇帝交流,連一個眼神都不行,左吉卻是面帶微笑,像一位親切的叔叔或是大哥哥,語氣裡也帶着長者的隨和與教訓意味。

“百善孝爲先,身爲皇帝要爲天下百姓做出表率,陛下願爲母親盡孝嗎?”

“願意。”韓孺子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被隔絕在宮外的親生母親。

“陛下的母親是哪一位?”

韓孺子沒有回答。

左吉等了一會,微笑道:“陛下的母親乃是當今皇太后,複姓上官,陛下可以稱她爲‘母后’,或者‘太后’。”

“我的母親是……太后。”韓孺子實在沒辦法說出“母后”兩個字。

左吉沒有強求,繼續道:“太后是陛下唯一的母親,除了神靈與列祖列宗,普天之下只有太后能夠接受陛下的跪拜,不是因爲太后的地位更高,而是因爲陛下要向天下彰顯孝道。”

“嗯。”韓孺子應道。

“太后以外的任何人,無論年紀多大、資格多老,都是陛下的臣民,絕不能與陛下平起平坐,就連上官皇太妃、東海王也不例外。”

“嗯。”

“陛下還有別的母親嗎?”

韓孺子點點頭,馬上又搖搖頭,低聲說:“我只有一個母親,乃是當今皇太后。”心裡想着的仍是宮外的親生母親。

左吉滿意了,“孝要由衷而發,表裡不一騙得了外人,騙不過自己,騙不過冥冥衆神。”

韓孺子以爲自己終於能見到皇太后本人,結果他只是在臥房門外磕了一個頭,按照左吉的指示說了一句“孩兒給太后請安”,屋裡走出一名宮女,客氣地說了幾句,請安儀式就此結束。

將皇帝送回住處的路上,左吉解釋道:“這些天來太后憂勞過度,身體不適,陛下馬上就要正式登基,太后不想在這個時候影響陛下的心情。”

無論左吉說什麼,韓孺子只是嗯嗯以對,他沒什麼可說的,也不想撒謊。

太后的住處叫做慈順宮,皇帝本應住在泰安宮,不過鑑於新帝尚未大婚,因此被安置在離慈順宮不遠的一座小院裡,韓孺子對此倒不挑剔,只是覺得有些孤獨,甚至懷念起東海王來。

東海王就住在隔壁,但兩人都不能隨意走動,只有在正式場合才能見面。

今天上午的正式場合是禮部官員演禮。

禮部尚書元九鼎是名六十多歲的老者,身材偉岸,稍有些肥胖,因此更顯莊重,他帶來兩名副手和十名太學博士,分別講解並演示登基儀式的不同階段。

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大楚已有兩名皇帝登基,韓孺子將是第三位,禮部官員在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儘可能減輕新帝的負擔,韓孺子所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穿上沉重的朝服,從太廟出發,經過兩座宮殿,最後端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只過一遍,韓孺子就記住了,禮部的官員們卻不放心,要求今後幾天裡每天上午都來演示一遍,力求準確無誤,甚至連邁出多少步都計算好了,據說這些細節全都意義深刻,預示着皇帝的未來。

韓孺子真想問問自己的父親和哥哥在登基時出什麼錯了。

大概是爲了與禮部官員抗衡,宮裡派出的侍從格外多,數量是大臣的兩倍,景耀和左吉一左一右守護着新帝,演禮的老大臣們只能隔着人說話。

韓孺子即使寫出了衣帶詔,也沒辦法傳遞給任何一名官員。

東海王跟在太監侍從的隊伍裡,滿懷嫉妒,又滿懷期望,時不時使出一個眼色,見韓孺子沒有反應,不由得心急火燎。

下午兩人繼續在靜室中齋戒,景耀和左吉輪流跪在門口陪同,楊奉仍然沒有出現。

又過一天,左吉的監視放鬆了一些,一度退出靜室不知去做什麼,東海王抓住機會,撲到韓孺子身邊,伸出手來,“怎麼回事?衣帶詔呢?爲什麼遲遲不行動?”

“我做不到。”

“哪樣做不到?你就這麼笨,不能假裝摔個跟頭什麼的?”

“我沒法寫字,房間裡總有人。”

“天吶!”東海王在自己頭上捶了兩下,“難道你身邊從來沒有僕人嗎?你是主人啊,對他們下命令,讓他們冬天下河捉魚、夏天去捉螢火蟲、半夜裡去廚房找食物……他們就是做這個的,難不成僕人也要一覺睡到天亮?你……”

太監左吉悄沒聲地走進來,微笑道:“東海王,這裡供奉着太祖衣冠,您這個樣子可不妥。”

東海王尷尬地退回蒲團上,“可能是因爲早晨沒吃飯,我剛纔有點頭暈,所以跪倒了,聽說太祖對本族子孫非常慈祥,會原諒我吧?”

左吉跪在門口,沒有追問,東海王鬆了口氣,整個下午都老老實實。

難題留給了韓孺子,他當然有過僕人,不多,母親王美人對這些僕人向來客客氣氣,從來沒提出過奇怪的要求,因此,對東海王來說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到了韓孺子這裡卻有些爲難。

韓孺子想了很久,終於在晚飯之後想出一個主意。

他先是聲稱自己要練字,房中的兩名太監倒是很聽話,馬上鋪紙研墨,韓孺子的字不太工整,寫一張丟一張,對特別不滿意的乾脆撕成碎片,兩名太監又都一片不落地揀起來。

房間裡沒有那麼多的紙可供揮霍,眼看紙張就要用完,一名太監退出去拿紙,韓孺子假裝不經意地對另一名太監說:“給我拿杯茶水。”

“陛下應該休息了……”太監有些猶豫。

“一杯白水也行,我渴了。”韓孺子儘量模仿東海王的語氣。

另一名太監也躬身退出,韓孺子在紙上刷刷點點,然後迅速將紙張撕下一小塊摺疊起來,握在左手心裡。

房間裡的每一件衣物都有專人看管,韓孺子實在沒辦法拿來寫什麼“衣帶詔”。

事情比他預料得要順利,兩名太監很快返回,什麼也沒發現,韓孺子喝水之後上牀睡覺,一晚上幾乎沒怎麼閉眼。

次日一早的穿衣和隨後的沐浴才最麻煩,他得赤身接受一隊太監和宮女的服侍,紙包很小,卻也不好隱藏,手心、領口、腰帶、袖口……韓孺子不停轉移這個小密密,總算沒有被發現。

然後就是交給禮部尚書元九鼎了,這一步難上加難,韓孺子與大臣之間總是隔着至少兩名太監,根本沒機會接觸。

東海王仍然跟在侍從隊伍裡,通過眼神交流猜出“衣帶詔”已經寫好,心裡比韓孺子更急,上午的演禮即將結束的時候,東海王被門檻絆了一下,向前猛撲,推得整個隊伍七零八落。

韓孺子終於有機會倒在禮部尚書的身上。

東海王起身之後一個勁兒地道歉,對演禮的官員和衆多太監來說,這卻是一次不小的事故,沒人敢責備東海王,一羣人跪在地上請罪,然後商討解決方案,以免正式登基的時候再生不測。

下午齋戒,東海王一等到機會就迫不及待地問:“成功了嗎?”

韓孺子點頭,他已經將紙包塞進禮部尚書的腰帶裡,元九鼎當時肯定有所察覺,卻什麼也沒表露出來,這像是一個好兆頭。

“大事已成,等着吧,咱們很快就能逃脫太后的掌控了。”東海王自信滿滿地發出預言。

(求收藏求推薦)

推遲發稿通知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六章 衣帶詔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感謝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
推遲發稿通知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四百八十二章 無心之失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亂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四章 太廟裡的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九章 陛下收璽第九十三章 以一敵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七十三章 衙門口(第三更)第六章 衣帶詔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二百零一章 漁翁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太后的囑託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感謝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楊奉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二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九十章 賭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八十六章 放糧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