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

左察御史蕭聲承認自己輸了一招,光想着速戰速決,沒有仔細瞭解北軍這些天的變化,更小瞧了廢帝——看來傳言是真的,廢帝正在逐漸顯露鋒芒。

但蕭聲並不承認全盤皆輸,經過一天的休整與打探之後,他更有信心反敗爲勝,廢帝的確有幾分本事,幾乎將半支北軍拉攏到手,比冠軍侯擔任大司馬一年的效果還要好,可北軍畢竟是大楚朝廷的軍隊,不是佔山爲王的強盜,無論有多喜歡這位少年將軍,他們還得服從朝廷的命令。

蕭聲認爲他就代表着朝廷,唯一的問題是缺少聖旨,以至有些人不肯接受。

在詢問了多名軍中文吏之後——相比於武將,他們更害怕這位左察御史——神雄關、碎鐵城的軍情在蕭聲眼裡變得越來越清晰,他感到懊惱,廢帝在邊疆自作主張,早已是漏洞百出,任何一條都足以定罪,他要是早點知道,絕不會在大堂上陷於無言以對的窘境。

到達神雄關的第二天下午,蕭聲設宴回請北軍將領,還有一些他所認識的勳貴子弟,廢帝受邀,但是沒有來,昨晚的宴席他就沒有參加,蕭聲明白這是蓄勢待發,所以他也不着急出手,而是要排兵佈陣,一切妥當之後,再發出致命一擊。

在宴席上,蕭聲一反常態,隻字不提匈奴人,與衆人講往事、論交情,提起京城如何重視北軍,各家族又是如何掛念自家的子弟。

最後,他將話題引到了尚在關押中的“柴家人”身上,衆人沉默,規避這個敏感話題,蕭聲也不強迫,宣佈宴席結束,唯獨留下柴悅。

在衆人看來,蕭聲這是要向柴悅求情,柴悅不僅是柴家人,還是鎮北將軍親信,由他開脫自家親戚,理所應當,蕭聲算是找對了人,北軍都尉劉昆升逃過一劫,離開時腳步都變得輕鬆。

可這只是掩人耳目,蕭聲纔不在乎那些“柴家人”,他遠道而來,不是爲了挽救親侄兒出獄,事實上,當他離京時,根本就不知道這樁事,他看得非常明白,只要從廢帝手中奪回北軍,放人無非是一句話的事。

爭奪北軍的關鍵不是掌印官劉昆升,而是連正式官銜都沒有的柴悅,碎鐵城的兩戰,令他取得極高的威望。

屋外寒風呼嘯,蕭聲看着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說:“今年冬天比往年冷。”

“久駐邊疆的將士們也都這麼說。”柴悅垂手站立,小心地回答,突然間,他又變成衡陽侯府無足輕重的庶子,在位高權重者面前謹小慎微。

蕭聲卻不是那個冷眼看人的長輩,微笑道:“或許這是件好事,寒冬凜冽,匈奴大軍和各地暴民沒準都會被凍死,楚軍給養充分,不怕。”

這是文官纔會說出的話,即使對方不是柴家的親戚,柴悅也不會反駁,可他並不想閒聊,於是道:“被在碎鐵城的柴家人……”

“他們罪有應得,竟然在大軍之中意圖謀殺自家人!”蕭聲顯得很憤慨,然後緩聲道:“本官留下柴將軍,是想聽聽你對天下大勢的看法。”

柴悅吃驚地看了左察御史一眼,“末將人微言輕、見識淺陋,怎敢妄評天下大勢?”

“哈哈,柴將軍過謙,你可知道京城這段時間都發生了什麼?”

柴悅搖頭,站得越發謹慎,“末將不知。”

“坐。”

柴悅猶豫了一會,纔在蕭聲對面的凳子上側身坐下。

“實不相瞞,沒人知道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源皆在宮中:陛下多日沒有上朝,太后也只是偶爾前往勤政殿聽政,對一切奏章都不肯發表意見,也不做批覆,就是因此,本官纔沒有帶來聖旨。”

柴悅模棱兩可地嗯了一聲。

“朝野人言洶洶,猜測陛下與太后皆染重疾,無力執筆。私下裡說,事有異常,太后畢竟還能聽政,不至於連奏章都批覆不了,太后此舉必有原因,只怕……太后又要挑起事端。”

直接議論皇帝與太后,乃是爲官者大忌,柴悅自忖與蕭聲的關係還沒有密切到可以無話不說的程度,連嗯也不發出了,只是盯着面前的一杯殘酒。

“大楚經不起折騰了。”蕭聲嘆息道,將柴悅當成瞭望年交,“桓帝、思帝、廢帝、當今聖上,這才幾年時間,宮中動盪多變,將武帝辛苦奠定的家底兒都要敗光了,這就是大勢,柴悅,皇帝就是大勢。”

“做臣子的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懷着一顆忠心,慢慢等待吧。”柴悅不得不說話。

“當然,臣子不可僭越,宮中無論發生什麼,臣子都只能接受。可有些人身份特殊,不受臣子之禮的約束,這種人不多,眼下只有三位,柴悅,你覺得呢?”

由“柴將軍”到“柴悅”,並非冷淡,而是親切。

“冠軍侯、東海王,還有……鎮北將軍。”柴悅答道。

“沒錯,宗室子弟雖衆,唯有這三人與衆不同,各有追隨者。柴悅,你支持哪位?”

柴悅擡起頭,“小小參將,與大勢沉浮而已,蕭大人從武帝在位時就是朝中重臣,您支持哪位呢?”

蕭聲笑了兩聲,冷冷地說:“我是大臣,可我首先爲要爲蕭、柴兩家着想,我支持誰?我支持最可能登基的那一位。”

“冠軍侯?”

“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大勢,柴悅,在外人看來,朝堂風雨飄搖,其實大勢已定,冠軍侯最早得到消息,即刻返回京城,佈局多日,脈絡已成,我可以向你透露一句:冠軍侯已經得到殷宰相的支持。”

宰相殷無害年高德重,在朝中影響極大,有他的支持,冠軍侯的確已經遠遠跑在了前面。

柴悅沉默了一會,“東海王呢?”

“東海王正趕往京城,我們在路上遇見過。他還有幾分希望,與他本人無關,而是因爲外有崔太傅支持,內有其母周旋,我得到消息,一個月前,東海王之母被接入宮中,這或許意味着什麼。沒關係,冠軍侯與東海王,無論誰登基,蕭、柴兩家都能安枕無憂。”

“還有鎮北將軍呢?”

蕭聲輕笑,“鎮北將軍,嘿,柴悅,你們離開京城太遠、太久,連目光都變得短淺了,以爲廢帝就能再當皇帝嗎?你們都弄錯了,廢帝恰恰是他不能當皇帝的原因,當他退位的時候,滿朝文武沒有一個站出來替他說話,這時候誰會支持他?等他重登寶座報復羣臣嗎?”

“鎮北將軍不會這麼做。”

“鎮北將軍怎麼做不重要,關鍵是大家認爲他會怎麼做。柴悅,你若想自立門戶,首先得學會‘自立’的想法,不要受鎮北將軍的影響,也不要受我影響,冷靜地觀察,你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支持鎮北將軍的人不只我一個。”

“就算整支北軍都支持又能如何?與京城相隔六百里,中間關卡重重,而且你們已經晚了。”

“晚了?”柴悅沒太聽懂。

“我從京城出發時,南軍正在返京途中,這時候應該已經到了。當然,沒有聖旨,南軍不能回京,崔太傅是聰明人,很可能將大軍駐紮在京北懷陵,離京城很近,又不算返京,而且還有一個好處。”

“掐斷北軍返京的道路。”柴悅的臉色變了。

“沒錯,只要南軍橫在懷陵,京城之事就與北軍無關。”蕭聲頓了頓,“也與鎮北將軍無關。”

柴悅略顯茫然,“既然如此,蕭大人來神雄關究竟所爲何事呢?”

“如今朝中大臣多半支持冠軍侯,少量傾向於東海王,想要脫穎而出,就要做點實事。冠軍侯第一希望北軍能夠擊敗匈奴人,爲他增加威望,第二,他不希望有後顧之憂,一點也不想有。鎮北將軍是一憂,東海王是另一個,但是在解決崔太傅的南軍之前,東海王不能動,所以就只能先從鎮北將軍這裡下手。”

柴悅沉默不語。

蕭聲站起身,繞過桌子,站到柴悅身邊,“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麼好的機會,自立門戶之後,你能與柴府平起平坐,所謂的出身也就不重要了,柴府上下誰不討好你呢?”

“冠軍侯……知道我嗎?”

“現在還不知道,等你做出大事,天下聞名,再加上我的推薦,冠軍侯必定重賞於你。”

柴悅緩緩起身,“大勢真的已經確定了?”

“京城人所共知。”

柴悅畢竟年輕,改變主意時會臉紅,“我得到消息,三天之後,會有幾名匈奴使者來神雄關,與鎮北將軍繼續和談,這算是……”

蕭聲大喜過望,“大事已成,冠軍侯無憂矣,柴悅侄兒,這幾天你什麼都不用做,三天之後,匈奴使者一到,先帶他們來見我,即是大功一件。”

柴悅點點頭,眉頭緊皺,似乎還在猶豫,蕭聲拍拍他的肩膀,“你是大楚的將軍、是柴家的子孫,爲國盡忠,爲家盡孝,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值得你當真。”

次日一早,蕭聲開始以左察御史的身份拉攏神雄關內的將官,他不求所有人都倒向自己,軍人總是目光短淺,以爲誰能帶他們打勝仗就應該支持誰,蕭聲只想在發起致命一擊的時候,身邊的勢力能與廢帝相抗衡。

勾結外敵,這個罪名足夠將廢帝擊垮了,如果說之前的和談還有點理由的話,繼續和談就是明目張膽地背叛。

三天後的中午,柴悅遵守承諾,將剛剛趕到的幾名匈奴使者直接帶到了蕭聲的住處。

蕭聲早已做好準備,也不審問,直接帶領大批將士前往衙門,以衆將的名義請鎮北將軍出衙說話。

部曲營的頭目晁化站在門口,向衆人拱手,最後對蕭聲說:“鎮北將軍不在。”

“不在?他去哪了?”

晁化看了一眼柴悅,向蕭聲微笑道:“鎮北將軍數日前動身前往京城,現在——應該快要到了吧。”

在見過蕭聲之後,韓孺子立刻就明白過來:在神雄關與左察御史爭鬥,是在浪費時間。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十章 風波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
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二百八十四章 暗中之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三百四十一章 難熬的一夜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無私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醉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四十七章 追捕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十章 風波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四十章 回信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八十章 江湖盟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親與皇后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誘兵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四十六章 背上的字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