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

趙若素是一位比楊奉還要嚴厲的教師,同樣的直言敢諫,只要皇帝還沒憤怒到要殺人的地步,他什麼都敢說。

“陛下不應該允許東海王私下抓人。”一見到皇帝,他決這麼一句話。

“那是刺客,東海王需要便宜行事。”韓孺子辯解道。

“問題就在這裡,東海王知道自己可以便宜行事,京兆尹知道嗎?”

韓孺子不語。

趙若素繼續道:“東海王與宿衛士兵闖進客棧抓人,按大楚律法,此事理應層層上報,直達京兆尹府,京兆尹眼下有兩種選擇:一是猜到抓人乃是陛下的聖旨,於是隱而不報,將案子就此壓住;二是秉公執法,派人登門,要求陛下解釋清楚。陛下更希望看到哪一種?”

“京兆尹府會讓陛下親自解釋?”

趙若素搖頭,“京兆尹府的官吏只要進入倦侯府的大門,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宿衛士兵向他解釋,在外人看來,也是陛下在做解釋。”

韓孺子露出微笑,“外人眼中的皇帝總是與真正的皇帝不同。”

趙若素拱手,“正是,陛下若不重視‘外人眼中的皇帝’,兩者的差別就會越來越大大,當陛下覺得有些事情不可理解的時候,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

“嗯,朕不喜歡有司找上門來,這一整天都沒人來,應該不會來了吧?”

“大概如此,可是不來的話,後果更嚴重。”

“怎麼說?”韓孺子客氣地問,趙若素的話雖然不合時宜,卻的確能給他不少啓發。

“關鍵就在那個‘猜’字,京兆尹府不知陛下的真實心意,又沒見到聖旨,只能猜測:既然有東海王和宿衛士兵親自動手,那就應該是執行陛下的旨意。這一次官府猜對了,可陛下要讓官府一直猜下去嗎?以後若是猜不對呢?”

“你說得對,朕未能見微知著,是朕的錯誤。”韓孺子端正神色,不再以隨意的態度對待趙若素,如果各處衙門都習慣了猜測,那東海王和宿衛營的權力可就大了,“若按朝廷的規矩,朕又想便宜行事,及時抓捕刺客,應該怎麼做?”

趙若素躬身行禮,“在京城抓捕犯人,應歸京兆尹府負責,陛下可向京兆尹府派駐使者,使者可以便宜行事,只需事後及時通報京兆尹府即可,如此一來,規矩、律法皆得遵守。使者爲臨時派駐,事成即撤,對官府的影響也不大。”

“使者既然駐在京兆尹府,也要用他們的公差抓人吧?只怕會泄密。”韓孺子很清楚,許多官吏,尤其是那些小吏,與豪傑關係親密,甚至本人就是豪傑,爲了江湖道義,有可能不忠於朝廷。

“會有這種可能,請陛下權衡利弊,另外,使者也可以動用宿衛營,只是不要太多、太頻繁,而且身邊無論如何要留京兆尹府的一名官員。”

“派駐使者……只稱使者太簡單了些,應該起個名字。”韓孺子心中已有人選。

“督捕盜賊古有繡衣使者,陛下可借用之,只是繡衣使者通常由朝廷重臣擔任,陛下如果想讓身邊近臣擔任,或許可以降一個級別,執法者尚黑色,可稱之爲‘玄衣使者’。”

韓孺子覺得不錯,“散騎常侍金純忠可擔任此職。”

趙若素拱手後退,他只負責糾正皇帝的行爲,絕不干涉皇帝用人。

韓孺子又問道:“朕有意更新朝廷,從明春的大考開始着手固然穩妥,可是太慢了些,在此之前,朕能做些什麼?當然,要按朝廷的規矩。”

規矩對皇帝是有好處的,皇帝不守規矩,底下的官員也就有了不守規矩的藉口與手段,當多數大臣不守規矩,皇帝也就分不出才能與平庸、忠誠與奸邪了。

“宰相爲百官之首,往下是左右御史、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除宰相之外,其他九人的品級未必最高,卻掌握着最實在的權力,更新朝廷難,替換大臣稍微容易一些,陛下想替換哪位?”趙若素頓了頓,“或者哪些?”

韓孺子長長地嗯了一聲,“現在就能換人嗎?”

“現在可以着手。宰相位高權重,不可輕易動搖,通常由左、右御史當中的一人人接替,陛下遲遲沒有任命新的御史,想必是沒有合適人選。”

韓孺子點下頭,左察御史蕭聲爲國殉難,右巡御史申明志接任宰相,御史之職空缺,皇帝一直沒有補上。

“御史負監察之責,爲官經驗必須十分豐富,通常要在三部以上擔任過尚書,現今的吏部尚書馮舉、禮部尚書元九鼎、兵部尚書蔣巨英符合此項要求,陛下可選者不出此三人。”

“朕不能越級提拔大臣嗎?如果朕記得沒錯,武帝好像經常這麼做。”

趙若素搖頭道:“陛下的確記錯了,那是衆人心目中的武帝,陛下受衆人影響,也以爲武帝能夠隨心所欲。”

“難道不是?”

“武帝深諳治臣之道,從不在任命大臣時一意孤行,爲了讓殷無害接替宰相之位,武帝曾在半年之內接連罷免三位宰相,直到輪至殷無害爲止,過程快了些,但是沒有破壞規矩。”

韓孺子決定要重看一遍尚未定稿的武帝紀。

“朕有些好奇,武帝到底看中了殷宰相什麼?”韓孺子清楚記得殷無害,那是個老邁而圓滑的大臣,從不擔負責任,遇事總是躲得最遠,與武帝雷厲風行的做派截然相反。

趙若素回道:“殷無害熟知朝廷規矩,與武帝一剛一柔,配合無間。”

以強硬聞名的武帝,確實需要一位柔和的宰相加以調劑,韓孺子想了一會,“由國子監祭酒升任宰相差着幾級?需要多久?”

韓孺子心中已有未來的宰相人選,那就是瞿子晰,因爲在晉城立功,瞿子晰已經升任爲國子監祭酒。按理說,皇帝絕不該向外人透露宰相人選,但他現在很信任趙若素,知道他不會對外亂說。

趙若素尋思片刻,“國子監祭酒可先升任侍郎,戶部掌管天下戶口錢糧,事務最爲繁雜,陛下若有意考驗此人,就先讓他去戶部歷練一段時間,熟悉大楚整體情況,然後可調去刑部或者工部,負責幾起具體的案子或工程,再後就可以當尚書了,禮部、兵部皆可,接着可以調此人再回舊部,看他如何應對從前的下屬,最後是當吏部尚書,在這個位置上可考察此人選賢任能的眼力,到此,離宰相之位已經不遠,最不濟也擔得起左右御史之職。”

“這麼複雜!”韓孺子吃了一驚。

“陛下常在軍中,只知行軍征戰之難,不知守成治國之艱,尤其需要一位稱職的宰相。”

韓孺子勉強點頭,他已經很努力地想要信任趙若素,可還是時不時覺得這個傢伙似乎在爲大臣說話,“一圈輪下來,怎麼也要三五年吧?”

“至少五年。”

“嘿,想換宰相還真是一件麻煩事。”

“當初武帝任命這些官員的時候,要的就是這些‘麻煩’,如此一來,新帝登基可保數年穩定,三五年後,新帝信任的大臣也能輪換上來,順利交接。”

韓孺子大笑,突然明白問題出在哪了,武帝選任這批大臣時,看到的未來皇帝是桓帝,所以要留一批老成持重、但又比較容易對付的大臣,如果桓帝在位時間足夠長久,也會留下類似的一套班子給繼位者,可是意外發生,桓帝早逝,繼位者是毫無準備的韓孺子,趕上大楚內憂外患不斷,最關鍵的是,這位皇帝沒當過太子,沒有提前培養過自己的大臣,導致新舊朝廷無法平穩更換。

韓孺子召見趙若素時沒想聊這麼多、這麼深,眼見蠟燭越來越短,他說:“今晚先到這兒吧。”

“陛下早點安歇,微臣隨傳隨到。”成爲府丞的趙若素,又是“微臣”而不是“草民”了。

趙若素退到門口,皇帝叫住他,“先帝在位日淺,可是也該有幾位信任的大臣吧,都有誰?”

趙若素卻不願直接說出人名,“微臣已將朝廷大臣的輪換順序說得很清楚,陛下調看先帝登基以來的官員任免名單,自然就都明白了。”

韓孺子從楊奉那裡經常領取題目,因此並不覺得趙若素無禮,“好。”

趙若素退下,韓孺子琢磨着這件事不用做得太正式,明天下午向進府的吏部尚書馮舉詢問即可。

武帝留下來的是一批守成大臣,在位時間已經過長,即使暫時不能用自己欣賞的人代替,韓孺子也希望儘量做些變動,或許父親培養的大臣當中就有人才。

今晚他不打算回臥房休息,想找一本武帝紀看看,手邊卻沒有,隨口叫了一聲:“孟娥。”

孟娥經常借皇帝的書看,武帝紀不在書桌上,應該就在她房裡。

沒有迴應,韓孺子這纔想起,孟娥現在不能隨便到皇帝身邊,他叫來外面的太監,“傳王赫。”

王赫很快到來,韓孺子只有一條命令:“傳孟娥。”

王赫露出明顯的猶豫,“陛下給了我們三天時間,請允許我們調查……”

“不必了。”韓孺子加重語氣,“朕明白你的難處,也明白規矩的重要,可如果處處都是規矩,要朕又有何用呢?”

這話說得稍有些重了,王赫一驚,再不敢多話,立刻應是,躬身後退。

韓孺子這句話其實是想說給不在場的趙若素,身爲皇帝,他可以遵守規矩,可大楚的敵人呢?尤其是極不可信的匈奴人呢?他們會給大楚朝廷逐步調整的時間嗎?

趙若素的確指明瞭一條道路,但韓孺子要自己決定是步行,還是快馬加鞭。全本小說網

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擾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通知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十九章 進退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十九章 進退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六章 衣帶詔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
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服江湖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崔家長女第三百三十九章 權臣的選擇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軍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章 齋戒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二十二章 譚家的女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擾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賊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通知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五十六章 讀史之怒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十九章 進退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五十八章 膽大包天的車騎將軍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草叢中的雙腳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二百三十五章 冠軍侯做主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十九章 進退第四百五十三章 故事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六章 衣帶詔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年之約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獨斷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