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

東海國來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洛陽城。

隨着越來越多消息的到來,真相終於稍稍清晰了一些,英王很早之前就被送走,當時的傳言說他與聖軍師一塊消失,大家都以爲他被藏在洛陽的某處,就算去了東海國,沒有上官盛的輔助,他一個小孩子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因此追查得不是很緊。

可上官盛居然還活着!

崔宏大怒,當初負責追捕叛軍的人是他,立刻叫來那兩名射殺與割頭的將領。兩人完全糊塗了,跪在地上指天發誓,聲稱自己當時的確殺死了上官盛,他們還抓回來上官盛的數名衛兵,可以作證。

崔宏親自審問,包括當時親見上官盛被殺的士兵與俘虜,每個人都是單獨受訊,整整兩個時辰之後,他來向皇帝報告情況。

“東海國的上官盛肯定是假冒的,英王或許是真的。”崔宏非常有把握。

“先不管上官盛和英王的真假,東海國的叛軍是哪來的?”韓孺子最關注的是這件事。

消息稱東海國叛軍正要進攻臨近的齊國,必定糾集了一支軍隊,可宿衛叛軍和黑頭軍都已經在敖倉城外被擊潰,不是死傷就是被俘,逃走者寥寥無幾,在這幾天時間裡,他們馬不停蹄才能趕到東海國,想重新組建軍隊,根本不可能。

東海國必有一支已然成型的軍隊等在那裡。

“齊國的軍隊早已被打敗,俘虜都被髮配到邊疆,周邊各國以及郡縣駐軍極少,加在一起也不過數千人,怎麼會……怎麼會……”崔宏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當初是他帶兵平定齊亂,爲了防止再有後患,特意奉太后的命令,調走了關東地區的大部分兵力。

“陛下,事不宜遲,請允許我即刻帶兵去往東海國和齊國查看情況,兵馬無需太多,五千足矣。”崔宏仍不相信東部會有大量叛軍。

自從知道東海國叛亂的消息之後,韓孺子就一直忙碌,但他沒有召集羣臣議事,他很清楚,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官員們只會想辦法推脫責任,爭來爭去,最後還得是他一個人自作主張。

“朕已經派柴悅率兵出發了。”

崔宏俯伏在地,在這位少年皇帝面前,他從來沒有感到過輕鬆,唯有想到很可能已經懷孕的女兒,他纔會稍稍踏實一些。

“陛下已經派兵了?”

“嗯,但是還不夠,待會有勞大將軍會議羣臣,多派兵馬前去支援柴將軍,東海國此叛必然早有準備,萬不可輕敵。”

“遵旨。容臣問一句,陛下還要親征東海國嗎?”

“當然,朕的建議是兵分三路,柴悅爲中軍,直撲叛軍,視情況選擇戰與不戰,房將軍爲右軍,前往齊南,他曾在齊國任職,熟悉那裡的情況,大將軍與朕共率左軍,由北方進發。”

崔宏大吃一驚,之前離開京城追擊宿衛叛軍時,皇帝只發兵一萬,所有人都覺得少,如今東海國只是興起一股來歷不明的叛軍,皇帝卻如臨大敵,竟然要兵分三路前去攻打。

崔宏帶兵多年,雖說並非百戰百勝的名將,多少還是有些本事的,提醒道:“陛下是不是應該先召集羣臣商議一下?”

“大臣都在京城,隨行官員通報消息而已,沒什麼可商議的。請大將軍這就去安排吧,各路將士多多益善。”

崔宏不能直接反駁皇帝的旨意,磕頭退下。

天已經黑了,刑吏張鏡前來求見,他已經聽說東海國叛亂的消息,因此來見皇帝時加倍地小心謹慎,“微臣已將範圍縮小到四坊二十六巷,今晚子夜開始逐屋逐戶檢搜,明日午時之前,必能找回寶璽。”

“嗯。”韓孺子冷淡地迴應一聲,揮手命張鏡退下,沒有告訴他還有侍衛也在暗中尋找寶璽。

他一個人在帳中坐了一會,沒有大臣和將軍,也沒有太監與侍衛,天下大勢越是危急,他越是喜歡這種孤獨的狀態。

“朕,乃孤家寡人……”他在昏暗的燈光中喃喃自語,努力回憶那段模糊不清的場景:老年的武帝獨自坐在寶座之上,一遍又一遍重複同一句話,臉上的神情卻是變幻不定,一會是難以言喻的寂寞,一會是高高在上的驕傲,一會又是勘破世情的坦然……

中司監劉介進帳,輕聲道:“陛下,人到了。”

韓孺子點點頭,表示可以帶此人進來,無論怎樣,皇帝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就算整個朝廷都不願意爲他做事,皇帝仍是這世上能夠獲得最多幫助的人,起碼是之一。

敖倉小吏喬萬夫進帳,發現帳篷裡只有皇帝一人,連名服侍的太監都沒有,不由得大驚,在門口跪下,本來就有點緊張,現在更是全身發抖。

“進前說話。”韓孺子微笑道,喬萬夫是名小吏,不屬於朝廷大臣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一輩子也沒機會面聖,令他害怕與緊張的是“皇帝”,而不是少年本人。

喬萬夫起身前趨幾步,立刻又跪下,離皇帝保持七八步的距離,不敢再近了。

韓孺子盯着喬萬夫,心想王堅火那樣的人能成爲天下聞名的豪俠,或許其貌不揚的小吏當中也有能人。

“你說過,無論上官盛是生是死,大楚東界仍有一亂。”

“是,微臣說過。”喬萬夫的聲音稍有些發顫,有時候預言太準也是個罪過,“可微臣沒想到會發生得這麼早。”

“再跟我說說你爲什麼認爲會有此亂。”

“如微臣之前所說,齊國物產豐富……”

“不不,簡單一點,別超過三句話。”韓孺子領教過此人的囉嗦,不想聽他從頭說起。

“呃……”喬萬夫發了一會呆,反覆斟酌,終於道:“從齊魯來的舟船貨物多到船舷壓水,返回的時候卻大都空空蕩蕩,微臣因此說必有一亂。”

“嗯,可以再多說幾句。”

“微臣在敖倉任職多年,親眼所見,再加上查閱之前的歷年記載,發現由東往西運送的糧食與奇珍異寶極多,返航時卻沒有多少可運之物,因此得出結論:京城需要東部諸國,東部諸國卻不那麼需要京城,諸國之中又以爲齊國爲最。”

“可大楚定鼎一百二十多年,齊國只叛亂過一次。”

“陛下如果回憶一下國史,會發現諸侯之中屬齊王更換最爲頻繁,極少能延續兩代以上,新帝登基,只要來得及,都會換上親近的弟弟或者皇子當齊王,最不濟,也要在齊國附近安插一位諸侯。”

“比如東海王。”韓孺子恍然,父親桓帝也是這麼做的,封幼子爲東海王,其實是想借助崔家的勢力抗衡齊王,卻沒來得讓東海王就國,“從來沒人告訴朕應該這麼做。”

“微臣不敢妄猜,只是覺得如果再等一陣,等陛下有了皇子,應該封王的時候,總會有大臣提議封在東部。”

韓孺子大致明白了,東部諸國相對獨立,一旦與朝廷關係冷淡,就有可能反叛,“這次叛亂髮生在東海國,而且有一支軍隊,你能猜出這支軍隊的來歷嗎?”

喬萬夫回道:“叛軍的來源可能有多個,微臣只能猜到一個。自從去年朝廷……停頓以來,從東邊來的船隻就很少了,十幾萬船工多半年無事可做,只怕很容易受到蠱惑。”

韓孺子吃了一驚,“這件事朕也有責任,是朕下令,要求各地開倉放糧賑濟流民,京城受災不重,暫時無需運來更多糧食。”

喬萬夫磕頭,“微臣口不擇言,罪該萬死。”

“你沒有錯,朕要聽的就是真話。”韓孺子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治理天下如此之難,明明是出於好意做的事情,卻可能帶來一連串的惡果。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有人意欲作亂,利用陛下的善政,挑起叛亂。”

“平身。”韓孺子說道,對喬萬夫的印象變得大好。

喬萬夫磕頭謝恩,起身之後也不那麼緊張了,甚至主動道:“齊國、東海國雖有叛亂之便利,卻無叛亂之實力,陛下無需過於憂心。”

“嗯,你再說說。”

“齊國富饒,其民易自滿,依臣所見,齊國人大都不願西遷,乘船西上,個個面帶戚容,順流東下,人人喜不自勝,微臣是以知道齊國雖有叛亂之心,卻無雄心壯志,將士戀鄉,不足爲懼。”

韓孺子大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喬萬夫又跪下了,連稱“惶恐”。

韓孺子叫人送走喬萬夫,隨後去附近的帳篷裡參加羣臣議事,喬萬夫的分析都是“遠水”,想救“近火”,還得依靠軍隊,可是聽他一席話之後,韓孺子的確更加自信,這就夠了。

大將軍崔宏難得一次雷厲風行,就這麼一會工夫,已經制定了一個粗略計劃,武將領兵,文官安排糧草供應,最遲明天一早就能派出一支軍隊前去支援柴悅,午時左右南路的房大業也能出發,只有北路大軍需要皇帝做決定。

“兩日之後,一早出發。”韓孺子說,後天中午是他與醜王的“賭局”見分曉之時,再解決一些事情,他就能離開洛陽了。

他得向衆臣解釋一下爲什麼非要兵分三路,“朕不相信世上有那麼多湊巧的事情,剛剛傳來消息說北方匈奴有南下之意,東海國就發生了叛亂,兩者之間或有關聯。中路之軍誘敵,南路之軍主攻,北路之軍,防備的是匈奴。”

有一個理由皇帝沒有說,他越來越相信楊奉的猜測:朝廷或許真有一個強大的敵人,一直躲在陰影裡,偶露崢嶸,都被忽略,這一次,它似乎露出了一整顆頭顱。全本小說網

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
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將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脅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人可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瞭解的聖軍師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九十四章 缺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二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七十四章 紙上談兵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應得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蹺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