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

五萬北軍還沒到齊,碎鐵城內外的士氣已經升到頂點,將士們摩拳擦掌,準備一戰,至於和談,人人都以爲那是一個幌子,爲的是給予匈奴人一次突然襲擊。

韓孺子親自帶隊出城迎接北軍將領,雙方都很熱情,氣氛頗爲融洽,進城不久,氣氛發生了改變。

柴智等人堅持要去看一眼陣亡者的屍體,不是那些普通將士,而是將近兩百名勳貴子弟,屍體都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安置在一座院子裡,藉助冬季的寒冷保持原樣,上方搭起了棚子,防止積雪壓身。

大批北軍將領來此悼念親友,即使沒有親人傷亡,即使並非勳貴出身,將領們也要來此湊個熱鬧,不久之後,碎鐵城倖存的那些勳貴子弟也來了,自從勳貴營被取消,這是他們第一次聚集在一起。

院子裡擠滿了人,身份低一點的,只能站在外面的巷子裡,沒人交頭接耳,但是隻憑目光交流,這些人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今天的悼念並不簡單,必將發生一場激烈的爭鬥。

韓孺子和東海王也來了,與幾名隨從留在一間廂房裡,屋子裡空空蕩蕩,連折凳都是隨從帶來的,門戶洞開,內外一樣的冷,只是沒有寒風刺骨。

看着外面的勳貴將領們在親人的屍體前默哀以至痛哭,東海王有點緊張,拽了拽披風,小聲道:“咱們幹嘛要來?”

“他們爲國捐軀,韓氏子孫理應到場悼念。”

“嘿,他們可不白捐軀,家家都能獲得封賞,身價是普通將士的百倍、千倍。”

韓孺子嗯了一聲,沒說什麼,他在準備“迎戰”勳貴將領。

心虛的東海王誤解了韓孺子的沉默,黑着臉說:“最早陣亡的幾個人是被你帶出去當斥候的。”

韓孺子又嗯了一聲。

“你不怕嗎?我可聽說了,有人要報復咱們兩個。”

韓孺子微微一笑,“果真如此的話,我希望報復來得越早越好。”

東海王不吱聲了。

十幾名將領走進屋子,向鎮北將軍和東海王躬身行禮,帶頭者柴智也不客氣,直接說道:“明天即是和談之期,可我聽說鎮北將軍尚未決定是打是和,軍心因此不穩,請鎮北將軍速做決定。”

“兵無常勢,是打是和要看匈奴人的動向。”

“十萬禁軍對陣十萬匈奴人,乃是必勝之勢,什麼時候楚軍要看匈奴人的動向了?”柴智毫不客氣,按慣例報的是虛數。

韓孺子問道:“柴軍正以爲這一戰多久能夠結束?”

“明日午時前後開戰,天黑前可結束。”

“算上追亡逐敗的時間。”

柴智略一估算,“三到十日。”

“碎鐵城的糧草最多還能堅持五日。”

碎鐵城是座塞北小城,最初的計劃是以三萬多楚軍圍殲一萬匈奴人,入冬之前結束戰鬥,然後留下少量駐軍,等待春季再戰,城中糧草都是按這個計劃儲備的。

結果戰爭延續至今,大批楚軍陸續趕來支援,可時至寒冬,道路難行,糧草轉運比調兵困難多了,朝廷又遲遲沒有指示,各地難以配合,運來的糧草更少,不足以長久養活一隻八萬多人的軍隊。

加上奴僕與勞力,碎鐵城內外共聚集了十萬餘人、七萬多匹馬,就算是夏秋季節,供養也十分困難。

衆將都明白這個道理,柴智道:“既然糧草不足,更應抓緊時機給予匈奴人重創,即使不能追亡逐敗,也要令匈奴人今冬不敢南下。”

“時機是否合適,我在與單于談判時自會做出判斷。”

柴智微微一笑,“鎮北將軍親身涉險、探查敵情,令我等敬佩,可後方由誰做判斷呢?我相信鎮北將軍肯定已經將和談安排得妥妥當當,但事情總有萬一,萬一匈奴人設下陷阱,萬一鎮北將軍遇險,無法及時返回,後方由誰決定是戰是和?”

韓孺子看向柴智身後的柴悅,“將軍柴悅守衛碎鐵城多日,與匈奴人兩戰連勝,對南北軍情最爲了解,我與匈奴人和談之時,楚軍由他掌管最爲合適。”

柴智慢慢轉身,看着年輕的弟弟,上下打量幾眼,柴悅低着頭,就當自己不存在。

柴智對柴悅什麼也沒說,轉身向鎮北將軍道:“柴悅才只是參將吧?”

“我已任命柴悅爲碎鐵城守城官。”

“那也不過是五品武將,而且還沒得到朝廷的認可。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尊卑有序,不可顛倒。北軍精銳盡聚於此,大司馬雖然不在,麾下將官如林,由小小的一名參將指揮,只怕軍令不順,以至貽誤戰機。”

柴悅沒有爲自己辯解,在這場“鬥爭”中,他沒有說話的資格。

韓孺子完全可以反駁說,此前的兩萬多北軍將士被柴悅指揮得很順暢,但他笑了笑,問道:“柴軍正打算親自指揮北軍?”

柴智搖頭,“柴某何德何能?北軍有現成的統帥,大司馬臨行前親自將官印交託給此人。”

柴智側向,讓出身邊的北軍都尉劉昆升。

劉昆升尷尬地說:“大司馬交託官印的時候,還不知道匈奴人大舉入侵的事,實不相瞞,治軍我還勉強能行,判斷戰機、指揮大軍……我比不上諸位。”

“劉都尉無需擔心,衆將皆在,自會出謀畫策。”柴智也不徵求鎮北將軍的意見,轉向另一邊,“桐左將軍熟讀兵書、治軍有術,可爲劉都尉分憂。”

韓桐聞言一驚,臉都白了,急忙道:“死讀書、死讀書……”

韓孺子也指向一人,“馮右將軍突入匈奴,最瞭解前方軍情,也可爲劉都尉分憂。”

馮世禮當初大張旗鼓地來碎鐵城,現在卻是低眉順眼,一句話也不說。他是被交換回來的俘虜,按軍法屬於待罪之身,柴智掃了他一眼,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韓孺子將手指轉向柴悅,“柴悅職位雖低,但是熟知戰況,同樣可爲劉都尉分憂。”

柴智轉身,連指三名將官,要爲他們爭取“分憂”之職,韓孺子從這時起開始拒絕了,“大敵當前,需要當機立斷,不是人越多越多,四位將軍已經夠了。”

對柴智來說這可不夠,使了一個眼色,幾名將官共同推薦柴智,定要湊足五人之數。

韓孺子爭論了一會,還是同意了。

東海王坐在韓孺子身邊,一會咳嗽,一會使眼色,直到最後也沒得到推薦。

回到將軍府,東海王略帶惱怒地說:“幹嘛不讓我‘分憂’?瞧這五個人,只有柴悅或許會保你的命,劉昆升只會隔岸觀火,其他人都想讓你死在匈奴人手裡。”

“想讓北軍盡力,必須給柴智一點甜頭。”

“他要的不是甜頭,是你我的人頭!”

“大局爲重,先解決匈奴人,再處置內敵。”

“明天你一過河,南岸楚軍盡入柴智之手,只怕你連回來的機會都沒有,你一死,我也跟着倒黴。”

韓孺子走到東海王面前,“所以你要留在這邊,保證楚軍不會落入柴智之手。”

東海王一愣,“我能怎麼辦?手下沒有一兵一卒。”

“你有我的千名部曲。”

東海王又是一愣,“你把部曲營交給我?”

“嗯,部曲營將士雖然不多,但是肯爲我赴湯蹈火,我已經通知晁化,讓他聽你的指揮,明天一早,待我過河之後,你要嚴密監視柴智等人的動向,若是一切正常,也就算了,若有異常,打算提前進攻匈奴人,你就將他們囚禁起來,奪下大司馬印,交給柴悅。”

WWW★ тт kan★ ¢ o

“可我不是北軍將領……”

“你是東海王,去哪都不會受阻。”

東海王想了一會,“我需要有人傳遞信息,還要想個辦法將部曲士兵帶到中軍帳附近……我能做到,你放心吧。”

韓孺子微微一笑,“我放心。”

“你這麼相信我,實話實說,我可有點意外。”東海王的確沒料到自己會被委以如此重任。

“咱們是兄弟,理應同舟共濟,而且——”韓孺子嘆了口氣,“柴智要報復的是你我二人,除了你,我還能相信誰呢?”

東海王心中產生一股衝動,想將自己知曉的一切事情都說出來,可他厭惡這種衝動,笑道:“沒錯,咱們已經被捆綁在一起了。”

韓孺子從懷裡取出一張紙,遞給東海王,“這些天來,我勸服了一些人,他們願意爲我效力,可他們需要一位領頭人,這個人只能是你,必要的時候,你出示這張紙,會有人站出來幫你。”

東海王接過紙,打開看了一眼,“這畫的是太祖寶劍?”

“這是一個信號,能拿出同樣紙張的人,可以信任。”

“看來你已經將事情安排得妥妥當當。”

“我不會讓咱們兄弟二人陷入險境。”

東海王心中又生起一股衝動,但他還是忍住了,笑道:“拿下北軍,咱們就可以一塊回京城了。”

“嗯,一塊回京城。還有,對匈奴人不能不防,我與柴悅約定了出兵信號,如有意外,該出兵時候也得出兵,只是不能讓柴智提前。”

“放心吧,總之就是看住柴智,讓柴悅自由做決定。”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

東海王告辭之後,韓孺子獨自坐了好一會,他從孟娥那裡領悟到的一招:在黑暗中東刺一劍、西擲一鏢,一個人就能造出數人、甚至數十人的假象。

他已造出足夠龐大的假象,就看明天能否將敵人“嚇”得膽怯、將朋友“嚇”得堅定了。全本小說網

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通知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
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五百零三章 家奴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官上任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二百五十六章 崔家的選擇第三十章 尚思肉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以戰養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八十三章 話別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一百三十章 離寨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驅狼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劍在手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通知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嫌疑與好處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中的小君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九十七章 獨立小王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一章 進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虛能生實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七章 在劫難逃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匈奴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