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

重新回到皇宮,不再是任何人的傀儡,韓孺子最大的感受不是手握大權的酣暢得意,而是危機四伏時的如履薄冰。

他必須儘快建立起十步之內的安全。

部曲士兵被調進皇宮擔任侍衛,由蔡興海和晁化共管,原有的侍衛則一律留在外圍待命,接受中常侍楊奉的指揮——部分侍衛包括孟娥的兄長孟徹,失蹤不見,在他們現身之前,侍衛得不到皇帝的信任。

部分北軍與南軍負責守衛皇宮與京城各門,宿衛軍則在城西建營,赦免並召集流散各處的將士回營,表面上這是臨時安排,韓孺子對何時招回這支軍隊,其實沒有任何安排。

這些事情進行得都很順利,朝野上下都認爲皇帝有權力這麼做,各部司全力配合,即使“聖旨”上沒有寶璽,也得到了承認。

逃亡的宮人全都回來了,由於不少內官死於宿衛軍之手,韓孺子得以順利地提拔他所信任的人:太監劉介獲釋,繼續擔任中掌璽,韓孺子甚至想封他爲中司監,但是覺得不宜操之過急,因此先官復原職,一大批身份低賤的“苦命人”得到重用,填補內官空缺。

這項安排也沒有遇到任何阻力,皇帝再度入宮,任用親信本是常有之理,只能說劉介和那些“苦命人”當初眼光獨到,選對了主人。

至於更大範圍的調整,韓孺子並不着急。

重返皇宮的第五天,韓孺子得到宰相殷無害的死訊,對他來說,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是他可立刻選擇一位新宰相,壞處是他還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而這件事必須儘快解決,後天上午,太后與百官將去太廟告祖,正式迎回皇帝,到時候,百官需要一位領頭人。

告祖之前,同玄殿和勤政殿都不適合作爲議政之所,韓孺子暫時也不想跟大臣們商量事情,他選擇當初讀書時所用的凌雲閣,在那裡與柴悅、房大業等人商議軍情,或者單獨召見一名名支持者,不用多說話,褒揚幾句就行,雙方心照不宣:皇帝自會獎賞忠臣,只是時機未到。

他不用在閣內席地而坐了,這裡擺上了全套桌椅,更像是一間書房。

這天下午,韓孺子要見的人只有一個。

楊奉也很忙,人還沒到,韓孺子的目光從地圖上擡起,對站在門口的張有才說:“你真不想當官嗎?”

張有才被關在南軍營中,崔太傅投降,他立刻被放出來,重回皇帝身邊,卻幾次拒絕擔任內官,這時仍然搖頭,“我不想當官,能服侍陛下,我就很開心了。”

韓孺子笑了笑,張有才很忠誠,但是年紀小、沒有學識,的確不適合掌管一方。

“別隻是服侍,也幫我參謀一下……”

張有才欲言又止,韓孺子笑道:“又沒說‘朕’?”

張有才點頭。

“別急,沒有寶璽不也頒佈聖旨了?不說‘朕’我也一樣是皇帝。”韓孺子無意時時刻刻保持皇帝的威嚴,他寧願慢慢來,“現任中司監向我請罪,要爲宮裡發生的種種事情負責,我不認爲這是他的責任,但他的確不適合掌管宮內事務,我想換一個人,你在宮裡待的時間比我更長,可有推薦?”

向皇帝推薦人選,這是一項極大的權力,張有才卻沒注意到,皇帝讓他想,他就認真地想了一會,“楊奉啊。”

韓孺子搖頭,“楊奉並非宮中舊人,對管理皇宮也不感興趣。”

“嗯,也對,楊奉連倦侯府那麼點兒人都管不好……劉介呢,他是宮中老人,中掌璽離中司監只差一級。”

韓孺子笑着搖頭,張有才推薦的人都是皇帝的親信,在意的顯然不是誰能管理好皇宮,而是誰值得皇帝信任,“劉介當中掌璽就很好……”

樓下的太監上來通報說楊奉到了,主僕二人之間的“商議”到此結束,韓孺子與楊奉商量的纔是正事。

張有才識趣地退下。

楊奉進來磕頭,得到允許之後,坐在斜對面的一張椅子上,他輔佐的第二個學生成爲真正的皇帝,他的臉上卻沒有喜色,更沒有諂媚,仍像嚴厲的教師一樣,帶着一絲審視。

楊奉先開口,他有許多事情要向皇帝報告。

“寶璽還在孟娥手中,那晚出城之後,她很可能受到追殺,我得到的消息是,她一路向東,在函谷關附近消失。”

“她爲什麼不來找我?”

楊奉搖頭,是他將寶璽委託給佟青娥送出皇宮的,沒想到中間會發生意外。

“追殺孟娥的人是誰?她哥哥?”

“看來是這樣,孟徹帶走了十四名皇宮侍衛,行進路線與孟娥相同,而且都在函谷關失蹤。”

韓孺子眉頭微皺,“孟徹究竟在爲誰做事?”

“還不清楚,但肯定不是太后或者上官盛。”

韓孺子越發不解,“那他拿到寶璽也沒有用。”

楊奉解釋不了,沉默片刻,見皇帝沒有再問,他繼續道:“大將軍韓星今日與上官盛交戰,最遲明日午時就能傳來消息。”

“嗯。”韓孺子對這件事倒不是特別在意,上官盛麾下只有數千名宿衛軍,沒有糧草、沒有目標,更沒有支援,韓星鎮守函谷關,兵將數萬,沒有理由打不贏這一仗。

“京城的江湖人大都逃亡,許多本地豪傑也以探親訪友的名義離京,不再是威脅。”

“不是威脅?譚家隨時能將他們招回來,雲夢澤仍是他們的老巢,花繽也還是他們的首領。”

“不是目前最大的威脅。”楊奉改變說法,“這幾次的事件都表明,江湖人不堪大用,讓他們分散,然後由各地方官府剿滅就好,至於譚、花兩家,也不值得陛下親自出手。”

“總不能讓他們逍遙法外吧?”

“交給刑部和京兆尹府處理。”

“那些刑吏和譚家……”韓孺子剛想說他們是“一丘之貉”,突然醒悟過來,“衆刑吏人心惶惶,擔心遭到我的報復,正好讓他們去調查譚家,給他們一次表露忠心的機會,若是查出事來,可以消除譚、花兩家的後患,若是查不出來,日後也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肯定能查出來,江湖情義沒有那麼牢固。”楊奉平淡地說,對結局不做它想。

韓孺子恢復帝位之後,第一道命令就是寬赦所有人,只有上官盛不肯投降,乃是自尋死路,至於譚家和花繽,之前的事情可以得到饒恕,以後卻不能,有一羣急於立功的刑吏天天盯着,兩家早晚會落網。

談起江湖人,韓孺子想到了幾位舊相識,“杜氏爺孫和不要命呢?我一直想召他們進宮,卻找不到人。”

“他們也走了。杜摸天委託我給陛下說一聲,危急時刻他和杜穿雲沒出上力,很抱歉。”

“可我不在乎……他們之前爲我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

楊奉微微一笑,他能感受到“新”皇帝的那股急切心情,與初登基的思帝幾乎一模一樣,“他們是江湖人,就讓他們留在江湖吧。”

“不要命呢?還要繼續當廚子?”

“嗯,但是不在京城。”

“我真是不明白,我無權無勢的時候,他們拼命保我,如今大事已成,他們卻離我遠去,這是所謂的江湖規矩?”

“再等幾年,如果他們還是不肯來見陛下,陛下頒佈旨意表揚他們幾句,恩情就算兩清了。”

“又是名聲?”

“江湖中還有人在乎名聲,陛下應該感到高興,否則的話,世上將只剩下逐利之徒。”

江湖畢竟不是韓孺子在意的領域,他點下頭,將這件事放下,問道:“望氣者呢?有消息嗎?”

在帝位之爭中,江湖人沒有創造奇蹟,過於依賴他們的東海王一敗塗地,連帶着,望氣者的力量也顯得渺小了許多,除了楊奉,沒人特別在意那羣江湖術士。

京城之亂的那一晚,楊奉選擇幫助韓孺子奪回帝位,這讓他失去了一次將望氣者一網打盡的機會。

“林坤山在上官盛手裡,其他人——還會露頭的,遲早而已。”

楊奉認準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韓孺子順其自然,開始商議最重要的事情,“關於宰相人選,殷無害怎麼說?”

楊奉昨天探視了病重的宰相,按照慣例,詢問殷無害對繼任者的意見,如今宰相已亡,這個問題變得迫在眉睫,“殷宰相一開始說相信陛下的選擇,經我一再詢問,他推薦了一個人。”

“誰?”

“瞿子晰。”

韓孺子一愣,“瞿子晰只是國子監博士,而且人在關東……殷無害這是什麼意思?”

“陛下的確看好瞿子晰吧?”

“嗯,但我沒想過要讓他現在就當宰相,總得慢慢觀察一段時間,逐級給他升官。”

“我猜殷無害是想提醒陛下:選擇宰相併不容易,即使陛下最看重的人,也不能一步登天。”

“所以他推薦瞿子晰,其實是告訴我不能任用此人?真是一隻老狐狸。”韓孺子想了一會,問道:“我真不能將瞿子晰立刻任命爲宰相嗎?”

“能,但那會是一件大錯。”

“真正的皇帝也不能這麼做?”

“真正的皇帝尤其不能。”楊奉站起身,拱手行禮,然後道:“人的一生大致有兩次成熟,第一次成熟知道能做什麼,想的是快意恩仇、爲所欲爲,第二次成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要的是舉重若輕、無跡可尋。陛下想當真正的皇帝,務必先弄清自己不能做什麼。”

韓孺子生出一股惱怒,但他沒有發作,而是說:“好吧,就讓我看看自己不能做什麼。”

(今日一更)全本小說網

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推遲發稿通知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十八章 撞門感謝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
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撐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門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帝就是大勢(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重返倦侯府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虎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推遲發稿通知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四十四章 犧牲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營地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封信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百九十四章 皇帝借錢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開與到達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三十八章 撞門感謝第四百二十二章 僕人與將軍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四百零六章 曲徑通幽第六十九章 豪傑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一百二十章 絕路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尋親背後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