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

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

且不談壽春城內風雨,卻說壽春城外,孫策自三更出營之後,便即一路北上。

連行許久,方纔探到紀靈兵馬蹤跡,見敵方竟有一萬餘兵馬之多,孫策即怒道:

“秦瑱小兒好算計,壽春城內諸多兵馬,幾乎傾巢而出,如今敵軍佯攻兵馬又敗,可見壽春空虛!”

“他們倒好得城,又叫我等在此處拼殺!”

周瑜聽得此言,自是形容苦澀道:

“此番還是怪了小弟,未能看出秦瑱之謀,方中這等算計!”

如此說着,他內心滿是愧意。

明明他已經夠謹慎了,可一不小心還是中了秦瑱計策!

誰又能想到,秦瑱這貨表面上說得冠冕堂皇,實則背地裡陰招不斷。

縱觀他們以往遇到的對手,從未有過這等難纏之人。

這人的手段,你壓根防不住,唯一的辦法是提前預備。

故而在他看來,現在的局面大半都是他的責任。

是他沒看出秦瑱的算計所至。

而孫策見得周瑜這般,也知其心裡不好受,索性轉了一個話題道:

“眼下紀靈兵馬頗多,若是發現我軍在後,恐要死命進攻,我軍該當思慮一法破之,方可保全蔣欽等部。”

周瑜聽此,也知此時情勢危機,不是後悔之時,思慮片刻便道:

“小弟思慮我軍追擊兵馬衆多,陡然殺上前去,絕了紀靈歸路,其自會奮力死鬥。”

“不如先行派騎士北上,通報蔣欽戒備,隨之兵分兩路,一路銜尾北上,一路從西邊繞敵北上,待兩軍交戰之後,再由側翼進攻。”

孫策聞言,點頭應諾,又忙令騎士北上,分兵與周瑜從西路北上,他自己領五千兵馬銜尾追擊。

而另一邊,紀靈並不知已經中了敵軍計策,一路北上,還以爲得計,故而也無諸多防備。

直到孫策摸到後方,探子這才察覺,急忙前來稟報道:

“將軍,我軍後方突然出現大股兵馬!”

一聽此言,紀靈還未說話,身邊戚寄等將便是大驚失色,紛紛上前道:

“將軍,不好,敵軍恐是發現了我軍算計,這可如何是好?”

紀靈聞之,自是心中一沉,心想敵軍果然難纏,他們這纔出城不久,敵軍便派兵來救,可見袁渙佯攻之策並未奇效。

他自不知壽春之狀,只道敵軍是發現了異常,前來追擊。

他們主力已經行出城來,那敵軍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趕緊撤營,要麼強攻城池。

但無論是那種,他現在都沒了回頭路可言!

因爲聯軍足有四萬大軍,他現在距離壽春已遠,陡然回軍,必中敵軍埋伏。

這些兵馬一旦損失,壽春同樣守不住。

所以他唯一的路,就是一路衝破水壩,再行回軍。

紀靈身爲上將,自然知曉其中道理,思慮之間,便已做出決定,急忙問道:

“後方約莫有多少兵馬?”

他這一問,探子便即報道:

“兵馬不多,約莫數千!”

聽到此言,紀靈便沉聲道:

“此非敵軍主力,必是敵軍尚未警戒!”

“全速進軍,待破水壩之後,再行回軍擊之!”

一聲令下之後,他就一路帶着兵馬向北狂奔,如此狂奔半個時辰,便有探子回報,已經探清敵軍水壩所在。

也是淮水支流水量不夠,故而爲了淹掉壽春,這一次孫策駐壩,引的是淮水主幹,距離壽春城頗爲遙遠。

此時紀靈聽到已探知水壩所在,心中自是大喜,忙令麾下士卒再度加速。

然則他卻不知,蔣欽在孫策的將令之下,已經行出水壩範圍。

由此紀靈還未抵達,便見蔣欽率兵擋在前方。

紀靈見狀,直接將刀高舉,大喝道:

“今日一戰若勝,諸君皆可保全家小,切莫畏戰,隨我殺之。”

一聲大喝之下,領着一萬二千兵馬就朝蔣欽這三千兵馬殺來。

他們人數佔據優勢,足以抹平單兵戰力的差距。

兩軍戰在一處,蔣欽軍陣差點沒被紀靈直接衝破。

奈何蔣欽也是虎將,見敵軍來勢洶洶,親自提刀便擋在前方,一連殺傷十幾人,總算擋住了紀靈的衝鋒。

而紀靈見此,自是勃然大怒,高呼道:

“諸君奮戰,我軍後方便有追兵,若不破眼前兵馬,我等必然覆沒於此!”

其麾下士卒聞言,皆是開始奮戰。

眼見即將衝破蔣欽軍陣,卻見探子再度回報道:

“將軍,敵軍已經殺至我軍後方五百步內!”

紀靈聞之,看着眼前蔣欽剩餘的千餘兵馬,便是一陣猶豫。

正猶豫間,便見戚寄上前勸道:

“敵軍兵馬不多,將軍何不分兵抗之?”

“若是讓敵軍殺上前來,我等如何相抗!”

聽得戚寄之言,紀靈思慮敵軍不過數千人馬,他便分兵一半,也足以抵擋!

如此思慮片刻,他就對戚寄道:

“令孔朔速率三千兵馬回軍擋住敵軍,只需兩刻,我便可擊破此軍!”

戚寄聞之,急忙領命而去。

紀靈見狀,自是再度催促麾下將士殺敵,可他這一分兵,進軍態勢被阻,竟讓蔣欽得到一絲喘息之機。

直接令麾下組成圓陣,死死抗在紀靈進軍之路上。

紀靈見其頑強如斯,自是大怒,有心上前斬將,又懼麾下兵馬無人指揮,只能乾着急。

那想還未過一刻,便見戚寄回報道:

“將軍,我軍後翼已被敵軍突破,孔朔也被敵將所斬!”

聽得此話,紀靈便覺掉入冰窟之中,不由驚呼道:

“敵軍何人領兵,竟然悍勇至廝!”

他自不知孫策親自領軍而來,只知道後面這支兵馬厲害,一刻不到就直接衝破了他的後翼。

心中慌亂不已,正欲思考對策。

不料西邊草地之上,忽然響起了一陣喊殺聲音,便見士卒來報道:

“將軍,將軍,我軍側翼突然出現大量敵軍!”

聽道這話,紀靈更是駭然不止,回身高呼道:

“不好,中敵計矣,隨我撤軍突圍!”

到了此刻,他哪裡還不知道中了計策,敵軍壓根就不是幾千人馬,而是上萬人!

現在他們北面被蔣欽擋住,東面又有河水,南面、西面皆有敵軍兵馬,正處於四面包圍之中。

這個時候若不突圍,等敵軍合圍一旦形成,那他這支兵馬就只有被困死一途。

也是紀靈經驗豐富,一見孫策想要全殲他的兵馬,就直接後隊變前隊,朝着西南角開始突圍。

但他經驗雖然豐富,用兵卻比不過周瑜與孫策。

兩人見合圍了紀靈,怎麼可能會讓紀靈輕易突圍,壓根不用溝通,兩邊兵馬便朝着西南角匯聚。

紀靈奮死拼殺,方纔衝出一條通道。

一路帶着麾下兵馬衝出,待得殺出重圍,一萬二千兵馬,已然只餘五千不到,有大半留在了孫策包圍圈內。

見得此狀,紀靈心中自然暗恨不已。

心想袁渙出的好計策,現在可好,水壩還未奪取,兵馬就折損大半。

這要是回去壽春,壓根不用掘什麼,敵軍光是強攻都能取下壽春。

可要他現在繼續攻擊水壩,他卻也沒有辦法。

畢竟,敵軍上萬兵馬就在後方,他這一回去,水壩難攻也就算了,說不定剩下這幾千人都要折在城外。

思慮再三,紀靈只得領軍朝着壽春方向行來。

結果才至半路,便見一士卒來報道:

“將軍,壽春急報!”

“我軍壽春遭到敵軍大股兵馬進攻!”

“雷簿將軍讓小人前來傳令,言說我軍中了敵軍之計,不可再攻水壩,當速速回軍!”

可紀靈一聽這話,便即火冒三丈,大怒道:

“即來傳令,爲何現在才至?”

“若是早些前來,我軍何至於此敗!”

他現在真的殺了袁渙之心都有了。

也不求再早,只要在敵軍合圍之前派兵前來,他的不至於兵敗至此!

現在水壩攻不成,敵軍又在猛攻壽春,他這幾千兵馬又有何用?

而那小卒見狀,自是恐懼不已,顫聲道:

“小人領命之後,就一路北上,從未懈怠啊!”

“懇請將軍饒命,休要殺我!”

他這副模樣,也讓紀靈沒有了殺人之心,戚寄見狀況如此,不由勸道:

“將軍,現在壽春難守,我等不妨撤至汝陰駐守!”

但紀靈聞言,當即冷喝道:

“陛下令我等死守壽春,今尚有兵馬,即便退守,也得將雷簿等人救出!”

他的大局觀遠比戚寄要強,知道現在即便收不了城,也要把袁渙、雷簿等人接應出來。

不然那些兵馬再被俘虜,那即便他們退守汝陰,也難以阻擋敵軍。

當下不等戚寄再勸,便領着兵馬一路朝着壽春方向趕回。

他思慮敵軍既然全力攻城,那路上總歸沒有埋伏,索性帶着兵馬一路急行。

可才至城北密林之中,便見一彪兵馬殺出。

爲首之人,正是橋蕤,只見其舉着大刀高呼道:

“紀靈小兒,還不速速束手就擒!”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紀靈一晚上都在急行軍,麾下士卒早已疲憊不堪,見得又有伏兵,自是驚慌失措,難以結陣。

一看橋蕤殺出,紀靈頓時又急又氣,口中大罵道:

“背主之人,安敢如此!”

一聲罵完,當下提槍衝出,與橋蕤戰在了一處,二人大戰十數合不分勝負。

遠處戚寄一看四處兵亂,紀靈又在混戰,忙大呼道:

“將軍萬萬不可戀戰!”

紀靈聞言,急忙一槍撥開了橋蕤長刀,撥馬便逃。

可他身子一轉,便見一人棕馬銀槍,朝他直殺而來。

紀靈大驚,忙提槍前刺,卻見對方身子一側,一槍劃在了他的背上。

受的此傷,紀靈自是心神大駭,忙喝問道:

“來者何人?”

卻見對方神色不動,冷冷吐出了四個字:

“汝南陳到!”

一聲說完,策馬再度朝紀靈殺來。

紀靈自然沒有聽過陳到之名,見對方又至,只得忍痛迎戰。

可陳到雖然不顯其名,武藝卻是頗爲了得。

紀靈早就力竭,哪裡還是陳到對手,不到三合,便被一槍刺落馬下。

眼見陳到提槍欲刺,橋蕤便騎馬狂奔而來,高呼道:

“叔至手下留情,此人乃大將,當生擒之!”

陳到聞言,槍勢一止,但紀靈見此,卻高呼道:

“背主之人,休要多言,今不能爲主盡忠,便身死於此,又有何懼!”

如此罵完,他便抓着陳到長槍朝自己胸膛刺去。

一時鮮血崩裂,長槍刺穿胸膛,不等橋蕤至前,便身死倒地。

橋蕤一路行來,見得紀靈已死,自是唏噓不已。

他本欲救下紀靈性命,沒想到紀靈會如此愚忠!

而陳到見橋蕤這般,便上前道:

“此人一心求死,將軍不必多想,速速隨我收攏士卒要緊。”

橋蕤也知人死不能復生,唏噓片刻之後,也開始收攏士卒。

由於紀靈麾下軍陣已亂,士卒已無戰意,又見紀靈身死,戚寄便知無力迴天,當下帶領麾下投降。

有他這一領頭,袁術麾下大量士卒開始投降。

不多時,就被陳到與橋蕤率兵收繳了兵器。

略微一統計,又受降了近四千人。

兩人得了俘虜之後,又朝壽春行來,結果還未入城,便見張飛前來接應。

兩方會軍,方纔知道劉備已然佔據壽春。

陳到、橋蕤聽得壽春陷落,皆是大喜。

又因孫策還未趕來,索性便壓着俘虜朝城內行去。

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209.第209章 國之重器,杯酒成賦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65章 改制之難,曹操欺君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28章 爲猿爲狸,化名上任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26.第26章 法加於尊,衆將誠服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
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209.第209章 國之重器,杯酒成賦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第332章 逆轉之勢,袁紹之喜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83章 益州陷落,河北動亂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60.第160章 着手佈局,劉勳出兵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65章 改制之難,曹操欺君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28章 爲猿爲狸,化名上任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250.第249章 突聞噩耗,慘淡現實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155.第155章 軍師知我,梅成之用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92.第92章 再度增兵,着手收網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309.第306章 荀彧論勢,請殺董昭26.第26章 法加於尊,衆將誠服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