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四戰之地

孫策大喜,於是調動三軍。自水路向江夏進攻。

消息傳到襄陽,劉表大驚,於是連忙將蔡瑁叫來道:“德珪,江東軍攻江夏,當如何?”

其實劉表早有深層次的考慮,此次孫策氣勢洶洶而來,一是有朝廷的敕命,名正言順,其次又打着報仇的旗號,江東軍雖少,可是既佔着大義,優勢裹挾着仇恨而來,必然是一場生死大戰。

劉表心裡沒底。

劉表是漢室宗親。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爲八友,東漢末爲鎮南將軍、荊州牧,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爲輔,世稱劉荊州。討董諸侯聯盟解散後,孫堅暗得國璽歸南,劉表因袁紹通知此事,於孫堅歸程上截擊之。兩家結怨。後孫堅跨江擊劉表,反爲劉表軍所殺於峴山。劉表後納張繡爲屏藩,互結脣齒,深爲曹操所忌。

劉表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爲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並且充分表明了自己與衆不同的獨特見解。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爲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爲北軍中候,掌管禁軍。初平元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對劉表的能力和才華的肯定。

當時的荊州形勢相當複雜。“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衆。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爲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而劉表卻是“單騎入宜城”。面對荊州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着冷靜,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首先。他爭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並徵求他們的建議。

當時蒯良、蒯越兩兄弟都頗有才識名望,蒯良對局勢提出的見解是“衆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認爲“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而蒯越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又認爲“宗賊帥多貪暴,爲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衆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還建議劉表“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應該說蒯良說得比較虛一些。而蒯越的建議則是極富實幹精神的,劉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先把兩個人都誇了一番,然後採納蒯越的謀略,“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衆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爲荊州牧、鎮南將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爲一個僅次於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

只不過劉表此人雖然擅長治理,卻不懂的用人,當時中原地區戰爭頻繁,荊州相對較爲安定,一時間許多中原的豪右大姓,衣冠士族都舉家南下,落戶荊襄。加上荊楚才俊,荊州可謂羣賢畢至,人才鼎盛。

但劉表又用了多少呢?劉表麾下的人才不過是南郡中廬的蒯良、蒯越兄弟,襄陽地區豪族,劉表的主要謀臣。從事中郎義陽人韓嵩,別駕零陵人劉先,東曹掾北地人傅巽。襄陽地區豪族的代表蔡氏集團,包括劉表妻蔡氏的弟弟蔡瑁及外甥張允。以及各自擁有獨立部隊的守邊大將文聘、黃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姻親關係爲紐帶,以襄陽地區豪族勢力爲核心的統治集團。

而當時的荊州人才鼎沸。如司馬芝、裴潛、和洽、王粲、桓階、邯鄲淳、徐庶等;還有後來的諸葛亮、龐統、魏延、黃忠、馬良、蔣琬等;以及歸附東吳的甘寧等。這些人俱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劉表卻不能用,足見他任人唯親。

其實,雖然劉表不曾想吞併天下,但還是有一定的政治野心的。他常常以西伯侯周文王姬昌自居,也想稱霸一方,並曾派遣賴恭、吳巨企圖奪取交州地區。但劉表志雖不大但才更稀鬆,對於爭霸,“非不爲也,是不能也”。劉表表面上也願意任用人才,但一方面。很多人並不看好劉表的政治前景,來了荊州也有意迴避,並不買劉表的賬,如毛階、杜襲、和洽等人;另一方面,即使他將人才收於帳下,但由於他的氣度等原因,人才並不能得到充分任用。

當時有“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在荊州的境遇。王粲是在“西京亂無象”的情況下南下荊州避難的。他和劉表有較深的淵源。首先,他們都是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人,是所謂的“邑人”,即老鄉。第二,劉表與王粲的祖父王暢都是漢末的“清流”,王暢是“八俊”之一,劉表是“八顧”之一,而且王暢任南陽太守時,劉表還受學於他。恩師的孫子兼同鄉來投奔自己,按理該予以重用?不少字但實際是,劉表以王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其實王粲,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王粲祖父王暢爲南陽太守時,劉表曾從其受學。但其實師徒倆的觀念、作風並不相同,劉表還曾吃過一個軟釘子。王暢對南陽當地的豪族勢力是嚴厲打壓的,使當地“豪右大震”;又針對郡中豪族奢靡的作風,王暢以身作則,穿布衣、乘羸馬蔽車,想矯正這種不良風氣。此時劉表卻對王暢進諫,認爲王暢作得太過激了,實際上是承認並肯定當地豪族的作風,與其後來在荊州對待當地豪族的態度是一致的,這也是他宗室、“名士”身份的正常反應。但王暢並未接受建議。…。

再來看看武將甘寧。甘寧是從益州敗逃入荊州的。他最先帶領着僮客八百人來投靠劉表。結果只能“居南陽,不見進用”。當時南陽的實際控制者是張繡,而甘寧在南陽是遭到張繡排擠的,劉表之所以不重用甘寧,根本原因落在雙方的身份上。

劉表是宗室望族,那甘寧是何許人也?是一個遊俠。

“遊俠”是當時頗爲活躍的階層,並且是有等級的。像曹操、袁紹、張邈之流,也被人認爲“好遊俠”。但他們更多表現在“立氣勢,作成福,結私交”上,與甘寧不同。甘寧卻是盜賊,盜賊是遊俠中較低層次的一類,即所謂“輕俠”。

我們還可以把劉表的用人與曹操、劉備、孫權橫向作一比較,來看看其中的差異。劉表不能忍受“通脫”的風尚,務虛不務實,只重用地方豪族實力派。而曹操則不計小節,高舉“唯纔是舉”的大旗,並且打擊地方豪族勢力;對待隱居的高士,劉表傲慢愚鈍,人謂水鏡先生爲“奇士”,劉表見後竟說:“世閒人爲妄語,此直小書生耳。”劉表總端起自己的“名士”架子,瞧不起社會地位低而有實才的人。孫吳政權則因出身微寒,沒有種種條框的約束,敢大膽提拔像甘寧這樣的遊俠之士。

劉表這樣的人,自然只能依靠蔡瑁這樣的人才,而蔡瑁與劉表亦結了姻親,深的劉表信任。

只不過此時蔡瑁也一時慌了手腳,在荊州蔡氏諸家最爲鼎盛。蔡瑁父親蔡諷之妹嫁與東漢太尉張溫;蔡諷長女爲黃承彥之妻;小女爲劉表後妻,都是蔡瑁的妹妹。憑着這層關係,蔡瑁被劉表任命爲南郡竟陵太守、鎮南大將軍軍師。

他和蒯良、蒯越輔佐劉表收回了零陵、桂陽諸郡。又助劉琮毀劉琦,爲時人所鄙。劉表有兩子,長子劉琦長得很像劉表,表開初愛劉琦。少子劉琮娶劉表後妻蔡氏侄女爲妻。蔡瑁及外甥張允得到劉表的寵信,對劉琮之小善必加宣揚,雖有大過必加遮掩。蔡氏稱劉琮之美於內,蔡瑁贊劉琮之德於外。這樣一來,劉表逐漸地愛劉琮而厭惡劉琦。

其實蔡瑁並非沒有才幹,只是沒有膽略而已,此時聽到孫策進擊江夏,便知道大事不妙,對劉表道:“黃祖乃是主公帳下猛將,他爲江夏太守,必可抵擋孫策。”

蔡瑁是有自己小心思的,若是派出援軍,他當仁不讓的自然要掛帥出征,只是江東霸王之命如雷貫耳,蔡瑁也久未經歷陣仗,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易抵擋,一個不好,說不定會搭上自己的性命,蔡瑁自然不願意走這等買賣。

劉表見蔡瑁回話回的不鹹不淡,只一句黃祖必可抵擋孫策來搪塞自己,不由怒道:“黃祖在江夏不過有兵兩萬餘,此次孫策攜恨而來,如何能抵擋?江夏若有失,則襄樊不保,德珪莫不是欺我嗎?”。

蔡瑁連忙小心謹慎的道:“主公要如何?”

劉表道:“可立即派出援軍,率襄樊水師去救如何?”

蔡瑁只好硬着頭皮點頭稱是。

劉表道:“此次由德珪掛帥,不可失了江夏。”

蔡瑁此時已是冷汗直流,他雖然有世家的傲氣,並不將多少人放在眼裡,可是孫策的大名他確是聽過的,真讓他去和孫策交戰,多半是凶多吉少,連忙道:“爲主公分憂,自然是我的分內事,只不過最近身體有恙,恐怕會貽誤軍機,若令張允可代某前去,必可大獲全勝。”…。

張允乃劉表外甥。他與劉表妻弟蔡瑁同樣得寵於劉表,亦與劉表次子劉琮相睦,蔡瑁與張允交好,可是在這個時候,他也顧不了這麼多了。

劉表沉默片刻,點頭同意道:“如此也好。”

遂當即令張允帶襄樊水師順江而下,前去江夏。

蔡瑁好不容易鬆了口氣,正在這時,一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傳入襄樊,一支曹軍在襄樊水師南下之後,突然渡過江水,抵達了襄樊腹地,隨後,更可怕的消息傳出,新野爲曹軍佔領,曹操率領大軍在後,屯駐新野,隨時準備攻荊州。

這個消息立即令劉表驚慌失措,若說水師,荊州尚可稱雄,可是若比陸戰,襄陽雖有十萬步卒,可是訓練鬆懈,分散在各郡,在襄樊也不過三四萬人,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突然進攻荊州,且有一支軍馬度過了江水,其後果可想而知,劉表連忙令召衆人來問。

衆人也是無計可施,曹軍此時並不勢大,可是如今突破了江水,荊州的優勢蕩然無存,完全暴露在曹操的兵鋒之下,這還倒罷了,更爲重要的是,現在水師去了江夏,江夏等地亦受到孫策的威脅,現如今,除了荊南尚可得到支援,恐怕再無能爲力了。

蔡瑁率先道:“眼下曹軍勢大,我等不可與之正面交戰,何不如退守江陵,待荊南四郡援軍抵達,再做打算?”

劉表亦覺得如此最爲穩妥,否則令曹軍圍了城,那麼想跑也跑不了了,劉表畢竟是個宗室子弟,這些年在荊州安穩了這麼久,早沒有了當年孤身入荊州的勇氣。

此時蒯越反對道:“主公,如此大爲不妥,曹軍若是進入襄樊,以襄樊爲基地,進而南下,主公該如何辦?曹操野心勃勃,又挾持天子,若令他大軍南渡,主公必敗,何不如坐守襄樊,號召荊州各郡率軍來救。曹軍渡江者不過萬人,並無糧草接濟,只要主公固守,堅壁清野,又有何可懼之?”

劉表亦是覺得蒯越很有道理,蒯越乃是南郡中廬人,西漢初名臣蒯通之後人。爲人深中足智,魁傑而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聞其名,闢其爲東曹掾。蒯越曾勸何進盡誅諸宦官,何進猶豫不決。蒯越知何進不能成事,乃求出爲汝陽令。

劉表初在荊州之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於魯陽,盡有南陽之衆。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爲華容長,各阻兵而作亂。劉表至荊州,單馬進入宜城,與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此間宗賊甚盛,羣衆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啊!我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恐其不能聚集,有何對策?”蒯良道:“羣衆不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羣衆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劉表又顧問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義爲先,治亂者以權謀爲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爲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爲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爲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衆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衆。如此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使君之盛德,必扶老攜弱而至。既而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爲了。”劉表嘆道:“子柔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之計,可謂臼犯之謀。”便使蒯越遣人往誘宗賊,來者五十五人,皆斬之。並襲取其衆,或即授以部曲。唯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衆據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於是江南悉平。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蒯越佐劉表平定境內,劉表得以強大。詔書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劉表的發跡與蒯越脫不開關係,更何況蒯越本身就是荊州望族,因此對他很是倚重。反倒是蔡瑁生出不滿,道:“若是新野的曹操大軍渡江而來,該當如何?”

蔡瑁並不想和曹操對抗,他與曹操其實早就有交情,當年他在長安時,便與曹操是親密無間的好友,就是現在,也常有書信來往,因此,對蒯越之言,蔡瑁表現的不屑於故。

第一百一十章第115章 對陣第62章 斬車胄第156章 河北之戰(一)第64章 殺第119章 鹽池之爭第162章 異族第50章 立論第123章 周倉第156章 河北之戰(一)第97章 反敗爲勝第85章 逼婚第66章 有進無退第92章 冒險第一百章第37章 暗鬥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73章 勸降第37章 暗鬥第77章 殺袁胤第57章 裸奔第159章 密謀第89章 奇襲第32章 驅虎吞狼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34章 各懷鬼胎第83章 託孤第70章 窮寇莫追第79章 一夜荒淫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32章 驅虎吞狼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15章 鴻門宴(二)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8章 在其位 謀其政第47章 破城第51章 三分徐州第115章 對陣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23章 周倉第154章 馬孟起第一百零五章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19章 玩大了第154章 馬孟起第24章 魚兒上鉤第79章 一夜荒淫第94章 舌戰第130章 趙雲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62章 斬車胄第129章 斬顏良文丑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41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零四章第45章 內功初成第63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50章 立論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64章 突襲第155章 長安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115章 對陣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57章 裸奔第一百零三章第38章 使詐第34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辯術與謀術第14章 鴻門宴(一)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一百一十章第94章 舌戰第91章 白眊軍第131章 單挑趙雲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155章 長安第80章 美人心第129章 斬顏良文丑第83章 奪權第89章 奇襲第33章 陳宮到訪第54章 激鬥第64章 殺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123章 周倉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60章 甄氏第78章 玉璽 名劍 美人第94章 舌戰第132章 刁鑽取勝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
第一百一十章第115章 對陣第62章 斬車胄第156章 河北之戰(一)第64章 殺第119章 鹽池之爭第162章 異族第50章 立論第123章 周倉第156章 河北之戰(一)第97章 反敗爲勝第85章 逼婚第66章 有進無退第92章 冒險第一百章第37章 暗鬥第141章 江東猛虎第73章 勸降第37章 暗鬥第77章 殺袁胤第57章 裸奔第159章 密謀第89章 奇襲第32章 驅虎吞狼第118章 梟雄隕落第34章 各懷鬼胎第83章 託孤第70章 窮寇莫追第79章 一夜荒淫第71章 目標 壽春第68章 擋我者死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32章 驅虎吞狼第56章 巔峰對決(二)第137章 俘虜也是生意第15章 鴻門宴(二)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26章 袁紹的野心第8章 在其位 謀其政第47章 破城第51章 三分徐州第115章 對陣第75章 城中舉事第123章 周倉第154章 馬孟起第一百零五章第157章 猛張飛初戰河北第19章 玩大了第154章 馬孟起第24章 魚兒上鉤第79章 一夜荒淫第94章 舌戰第130章 趙雲第122章 糜芳的投名狀第62章 斬車胄第129章 斬顏良文丑第139章 降服關張(上)第150章 兄弟反目第41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零四章第45章 內功初成第63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50章 立論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64章 突襲第155章 長安第121章 招納流民第115章 對陣第161章 袁氏失國第57章 裸奔第一百零三章第38章 使詐第34章 各懷鬼胎第59章 辯術與謀術第14章 鴻門宴(一)第84章 看這徐州是誰家天下第一百一十章第94章 舌戰第91章 白眊軍第131章 單挑趙雲第147章 蜀中土皇帝第155章 長安第80章 美人心第129章 斬顏良文丑第83章 奪權第89章 奇襲第33章 陳宮到訪第54章 激鬥第64章 殺第87章 受封東武侯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第123章 周倉第28章 論功行賞第160章 甄氏第78章 玉璽 名劍 美人第94章 舌戰第132章 刁鑽取勝第65章 泗水關內斬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