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

由於匈奴人和鮮卑人的忽然入侵,朝會戛然而止。

漢靈帝怒氣衝衝地散朝,命令光祿勳和大將軍那邊調兵遣將,出兵幷州,將幷州奪回來。

說起來幷州對於漢靈帝來說也是一場心病。

熹平六年,也就是177年的時候,漢軍在與鮮卑的作戰中大敗,幷州北面的朔方、五原、雲中、上郡以及一部分西河被鮮卑佔領。

後來張懿雖然收復了一些失地,將西河郡與五原郡,也就是呂布所在的九原縣奪回來,但這次又被鮮卑搶走。

而且原來只是丟了最北面的幾個郡,人口都極少,又沒什麼土地,沒有太大的價值。

畢竟山西嘛,此時是大草原來着,人口不過數十萬,被搶走也無所謂。

但現在鮮卑威脅上黨和太原,就是個大問題。

一來上黨和太原二郡人口最多,被休屠各族劫奪,百姓死傷慘重。

二來上黨與西河離司隸實在太近了。

西河郡南面,就是司隸河東郡。上黨郡南面,就是司隸河內郡。

鮮卑要是再繼續南下,洛陽岌岌可危。

因此漢靈帝聽到這個消息,當然是又驚又怒。

驚的是匈奴與鮮卑人居然真的在這個月南下侵略,陳暮上個月還提醒過他,他卻沒有當回事。

怒的是這兩年平息天下動亂,大漢已經承平了一段時間,今年也就只有幽州和涼州出現了動盪,如今幷州再起戰事,說明邊疆不穩啊。

漢靈帝讓羣臣商議出兵的事情,陳暮回到尚書檯之後,大將軍府就派人過來,向他舉薦丁原,讓丁原出任幷州刺史。

如今丁原就在大將軍麾下,因其孔武有力,弓馬嫺熟,被何進所推崇。

陳暮心知肚明,沒有絲毫阻止,就在公文上蓋了他的印章。

尚書令可是有選官察官的能力,幽州幷州兩地,因爲地廣人稀,一沒有油水,二實在危險,

所以哪怕漢靈帝掛牌賣官都賣不出去。

這兩地也算是尚書檯少數可以做主的地方,其它地方,像冀州豫州這樣的中原腹地,那是無數人搶着買,還買不着。

“尚書令,這批公文如果沒什麼問題,我就送往三公那邊,待他們審批之後,發回原籍了?”

苟桂抱着一批已經審查的公文準備離開。

陳暮叫住了他:“等一下。”

“尚書令?”

苟桂疑惑,這些公文都是審查各地官員的文書,一般也就是走個過場,真有問題的話,也是他人直屬上司的事情,尚書檯不會冒着得罪人的風險不給審批。

“這一批是洛陽官員的年終考覈吧。”

“不錯。”

“幫我找個人出來。”

“誰?”

“羽林左監袁紹。”

“袁司徒之侄?”

“嗯。”

陳暮點點頭。

袁隗之前擔任司徒,但已經被罷免,現在還厚顏無恥地繼續留在洛陽活動。

雖然袁隗和楊賜一樣,都是老臣,而且同樣出生於四世三公之家,但品德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楊賜剛正不阿,德行操守被世人敬佩。

而袁隗呢?

在漢靈帝時期尸位素餐,巴結宦官,因爲趙忠的一句警告,曾經嚴令禁止袁紹與黨人接觸。

到董卓亂撞時期,袁隗更是支持董卓廢少帝劉辯,可謂道德品質極其低下。

不過人家畢竟擔任過三公,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苟桂有些遲疑道:“尚書令要袁左監的公文做什麼?袁家門生故吏很多,怕是不好輕動。”

陳暮笑了笑,尚書令可以罷黜官員,估計苟桂還以爲自己和袁紹有仇呢,想了想,說道:“我聽說袁紹擔任濮陽縣長的時候,有清正能幹的名聲,這等俊才,只是做個羽林左監可惜了,剛好永昌太守被罷黜,我打算向陛下舉薦其爲永昌太守。”

“原來如此。”

苟桂恍然大悟:“那我即可幫尚書令將袁左監的公文找出來。”

看着苟桂帶着公文出去,讓令吏們查找。

陳暮望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

永昌郡在哪?

後世的雲南以及緬甸北方一部分。

目前處於益州刺史部。

把袁紹打發到雲南去,天高皇帝遠,北方中原地區,大概率就能成爲囊中之物。

以王芬會擁護合肥侯這種情況,只需要找個相師去遊說,說不好直接就把冀州送給老大哥劉備,擁護老大哥爲皇帝了。

這一計陽謀若是成功,平定天下的時間將會大大縮短,北方除了公孫瓚以外,估計也就剩下個曹操比較棘手。

目前曹操正賦閒在家,他之前擔任光祿大夫,但實在受不了現在朝廷的黑暗,辭職回了兗州。

所以除非陳暮去找曹嵩,說是要舉薦曹操,並且曹操願意,不然還真沒法動他。

不過也無所謂。

曹操早期勢力也就一般般,打過很多次敗仗,完全是一步一步爬上來。

現在青州集團在陳暮的苦心經營下已經發育得不錯,領先了曹操不少,就算曹操佔了兗州,只要沒有袁紹從旁掣肘,陳暮就有信心將曹操打敗。

......

.....

而就在陳暮準備算計袁紹的時候,此時袁紹正在大將軍府裡,何進與諸多黨人以及親近黨羽開自己的小會議。

“唉,因爲休屠入侵併州,陛下藉故命我等調兵遣將,攻打休屠等部,怒氣衝衝地走了。”

何進在府中唉聲嘆氣。

荀和皺眉道:“看來陛下還是不願意冊封太子。”

如今荀和已經是何進的謀主,利用劉虞的正直試探漢靈帝,就是他出的主意。

“我問過張讓,他亦曾經勸說過陛下,只是遭那蹇碩從中作梗。”

說到這裡,何進咬牙切齒。

歷史上,何進其實到最後都沒有下定決心要殺張讓那些人,而是隻想殺蹇碩而已。

因爲蹇碩是堅定維護漢靈帝要立劉協的人,包括後來漢靈帝託孤,都沒有託付給張讓趙忠,而是託付給蹇碩,可見一斑。

事實上到這兩年,漢靈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已經與張讓趙忠這些人產生了分歧,因而越來越信任蹇碩。

畢竟之前也說過,張讓趙忠想讓劉辯上位,是因爲他們與何家糾葛很深,有相關利益。

偏偏漢靈帝喜歡劉協,張讓趙忠時常勸說,反倒讓漢靈帝有些厭惡。導致蹇碩在漢靈帝去世前兩年,是最受寵的宦官。

至於爲什麼後來何進還是被張讓等人騙進宮裡殺死,還不是袁紹等人鼓譟,要何進把所有宦官全都殺死,張讓他們越來越害怕,不得已聯合起來殺了何進。

因此至少目前來說,何進對張讓他們倒是沒什麼想法。

並且在中平五年,也就是明年,漢靈帝還沒死的時候,何進就和蓋勳謀劃過要剷除蹇碩。

結果蓋勳被蹇碩調走,擔任京兆尹,此事也不了了之。從這一點上來看,何進與蹇碩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公開化。

荀和腦中快速思索,緩緩開口道:“如此看來,我等也只能稍安勿躁,不要急切了。”

何進新徵闢的名士何顒說道:“現在史侯與董侯尚且年幼,天子還有藉口,再等兩年,史侯年紀再長一些,天子就沒有藉口了,到時候再談也不遲。”

“誒,只能這樣了。”

何進環視一圈。

原來他帳下匯聚了許多黨人,但隨着黨人依附於他而得勢,不少人都被安排出去,比如王芬去了冀州,張邈去了陳留,王章去年得病病死了,蕃向的父親去世,回家服喪。

大將軍府中目前也只有荀和、袁紹、劉表、王匡、何顒等寥寥幾人,雖然也經常有別人進出,但固定的就這點班底,讓何進覺得可以商量的人太少。

荀和笑着說:“其實大將軍也不用擔心,董侯外無戚族,內只有陛下與董太后支持。一旦天子想冊立董侯,滿朝文武必然反對。所以天子在有生之年,必然不可能冊封太子,一旦天子駕崩,大將軍兵權在握,難道還怕史侯無法登上大位否?”

“誒,此等言語,有大不敬之意,休要再提。”

何進表面呵斥荀和,內心裡卻覺得荀和說得很有道理。當下心滿意足,思索着將來該如何爲自己的外甥奪取這個帝位。

......

......

這邊何進等人還想着劉辯當太子的事情,那邊漢靈帝也在屏開左右之後,於玉堂殿偏殿秘密召見了蹇碩。

“今日大將軍又在攛掇朕立史侯爲太子。”

漢靈帝的臉色不太好看。

宮裡唯一支持他立劉辯的,除了董太后以外,就只剩下蹇碩了。

說實話,漢靈帝其實很想找陳暮問一問計。

但有一點讓他很猶豫。

那就是陳暮是受張讓的舉薦才成爲他的近臣,他怕陳暮與張讓密謀在一起。

在內心深處,漢靈帝是真的很喜歡劉協,甚至已經考慮再過幾年,等天下穩定之後,一定要想辦法把劉協立爲太子。

如今滿朝文武甚至連身邊的親信宦官都反對,漢靈帝除了能找蹇碩這個忠實擁躉聊一聊以外,連陳暮他都不敢說,就是怕走漏了消息,引起何進黨羽反彈。

蹇碩頭腦簡單,不假思索地道:“大將軍如此不識擡舉,陛下何不將其罷黜,另立新的大將軍?”

聽到他的話,漢靈帝翻起了白眼。

現在何進何苗兄弟擁有京城大半的兵力,整個北軍都執掌在他手裡,何家在朝廷也根深蒂固,一旦觸及到何進底線,怕是要出大問題。

“大將軍並無過錯,冒然罷黜,恐天下人不服。”

漢靈帝只能隨便找了個藉口敷衍。

蹇碩想了想道:“大將軍所恃者, 不過是何皇后,如果陛下廢后的話......”

找這個笨蛋商量大事果然是個錯誤。

漢靈帝心裡腹誹。

何進所恃者哪裡是何皇后,是他手裡的兵權。當初就不該聽張讓胡扯,把北軍給了何進,現在弄得他實力那麼大,早知道......

等會......

兵權?

蹇碩的話,倒是提醒了漢靈帝。

何進的依仗,確實是手中握有的兵權。

如果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另立新軍,還是分掉他的兵,那將來協兒上位.......

漢靈帝的眼神閃爍,隱隱覺得,這個計劃或許可行。

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五章 父子情深(2)完結感言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請假條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章 鬥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請假條。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
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五章 父子情深(2)完結感言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請假條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五十章 鬥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請假條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請假條。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