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

於是,劉範於二月十八日返回涼州。這次,劉範從雒陽城帶回去兩千多名士人。這兩千多名士人,大多數是被各個郡縣舉薦的茂才和孝廉。他們雖然被舉薦到中央朝廷,但他們有的人是出不了賣官鬻爵的錢,有的人則是清高,不屑於做十常侍的走狗,所以只好一直滯留在京師雒陽,盼望着哪天朝廷清明瞭,能選他們爲官。但他們終究等不來那個時候,有許多有遠見的士人,已經能夠預見大漢王朝即將面臨分崩離析的宿命,對猶如重病纏身的老人般的朝廷徹底死心了。

所以當朝廷不再是士人們唯一的最理想的選擇時,劉範有如蓋世英雄般,踩着七色雲彩出現了,他們就立即抱緊劉範的大腿。士人們很羨慕涼州的繁華安定,更是把劉範作爲最理想的主君。這還不是劉範的才幹所致,主要得益於劉範的出身:反正是漢家的天下,給朝廷賣命和給劉範賣命,不都是一樣麼?於是,士人們在劉範身上看到了大漢王朝未來的希望。

而且,這些茂才和孝廉都聽說了劉範任用賈詡和田豐的故事,賈詡是孝廉,田豐是茂才,他們二人在雒陽還只是不起眼的小官,可是一換了地方,換到了劉範手下就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顯官。這是最讓他們心動的,他們誰都想一夜飛上枝頭變鳳凰。士人們都幻想着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像賈詡、田豐一般,被劉範看重,並得到他的重用。

劉範之所以急着招攬士人,主要原因還是他太缺乏官吏了。涼州一個虎狼之地,歷來都是出兵的寶地,但從來沒出過文才。涼州又距離出產文才的中州、河北、山東等地太遠。這就導致了涼州官府一般情況下官吏缺乏問題嚴重,官吏的才幹也令人堪憂。

涼州幾十年的動亂,就因爲這個。因爲涼州缺乏官吏,所以官府對轄區的掌控力度很小,只能無爲而治,任由百姓自由生長。無爲而治久了,難免會有人生出反叛之心,譬如後來韓遂和李文侯。

ωwш▪ тt kǎn▪ ¢ Ο

朝廷也知道這個弊端,多次向涼州派遣官吏上任。但因爲十常侍的賣官鬻爵,十個官吏中有七個買來的官;十個買來的官中,又有七個是十常侍的親眷、故舊、擁躉、爪牙。涼州人民殷切盼望,他們迎來的卻不是人民公僕,而是一羣十常侍的走狗,一羣吸血鬼。他們既貪污腐敗,又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只會一味地壓迫剝削人民,讓涼州變得民怨四起。而且這些官吏攫取利益時,還觸動了涼州豪強的利益,這也是爲何歷史上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馬騰等人在涼州造反。

涼州本地的文人也對時政失去了信心,個個都不願再出仕,爲壓迫他們的大漢王朝賣命跑腿。所以一直到劉范進涼州,涼州的官吏還是少得一隻手都能數的清。劉範求劉焉送他幾個人才,又勸幾個涼州本地的文人出仕之後,官吏的問題才緩解一些。

有了這兩千多名曾被舉爲茂才或孝廉的士子,劉範就大大能緩解涼州的官吏缺乏的壓力,完善涼州的官吏體制,大大加強對涼州掌控力度。而且,劉範還在這些士子中找到了兩位大才,這是他最大的收穫。這兩人都來自青州北海郡朱虛縣,一人名叫管寧,字根矩,在“一龍”爲龍尾,在後世主要以割席的典故而聞名遐邇;另一人名叫邴原,字幼安,沒有管寧那麼出名,但他也是“一龍”中的龍腹,才幹卓越,品行高尚,是不可多得的賢才。

邴原和管寧,本來是不會來洛陽,而是在家鄉朱虛縣,但他們聽說劉範在雒陽大肆拉攏士人後,他們都心動了,於是借了朋友的錢作盤纏,大老遠地趕在一月底進京,主動依附劉範。

劉範可高興壞了!他雖然有田豐和賈詡兩個頂級國士在爲他治理政務,對於治政他們也都處理得遊刃有餘,但在劉範看來,這二人未來還是要用在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上,況且說不定隨着時局變動,劉範又能打下新地盤。這時,能夠替代賈詡和田豐、治政水平高超的人才就尤爲重要。有了邴原和管寧,賈詡和田豐就能從案牘之勞形中解放雙手,投入到軍事決策、戰略決策上;萬一老天眷顧,又給劉範一塊地,劉範也不用像上次任用官吏那樣束手無策。

劉範招攬士人,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自從劉範對涼州豪強揮動屠刀之後,山東(崤山以東)的世家大族就對此耿耿於懷。就社會階層而言,涼州豪強和山東世家同屬大貴族大地主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殺了豪強,這就讓山東士族不由自主地覺得兔死狐悲,甚至同仇敵愾。

每個時代,都由其最先進的生產力決定發展方向。對於以小農經濟爲經濟基礎的封建社會,大地主階級就是最先進的生產力。東漢,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也由大貴族大地主階級來制定。如果有人想破壞遊戲規則,他們作爲遊戲的制定者,必然會讓那個人出局。

且山東的世家大族雖然還沒有發展到隋唐時期關隴貴族和山東門閥那麼強大,強大到能夠肆無忌憚地操縱國家權力機關,但山東世家好歹還能通過舉薦人才爲官來對朝廷施加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肥沃的土地大多是世家的私產,自耕農失去了土地,也就只好依附於世家,賣身爲奴。人口和土地,就是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家大族還掌握了人才。因爲他們有錢,能支付得起高昂的學費,所以天下的人才十個裡有七個是世家子弟。寒門士子,大多也是在世家大族開設的家學裡學習,是世家門生,因此對世家大族很是擁護。例如,汝南袁氏,門生故舊滿天下,所以袁紹只是一個渤海太守,就能讓全冀州下至太守縣令、上至冀州刺史俯首稱臣。

況且劉範是出了名的重用商人。利用商人,劉範纔可能在涼州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搞出那麼多名堂來。這就很讓世家大族們羨慕嫉妒恨。因爲自古以來,社會上都認爲“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是賤人。世家大族的家主們都在想:你劉範愛怎麼弄我們管不了,但你也不能用商人啊!世家看到劉範手下的涼州那麼富裕,也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劉範卻把涼州這滿滿的一鍋羹,全都分給了自耕農(小農)、軍人和商人以及工人,獨獨把世家排斥在外,這就讓世家們吃味多了。

山東世家大族的實力如此強大,以劉範現在的實力,雖然也能整個山東一爭高下,但劉範自知他的勢力範圍還太小,要是和山東世家鬧翻了,那爭霸之路就會艱難得多了。對付世家,還需從長計議,在現在,劉範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劉範必須得找個機會向世家大族們示好,緩和同世家大族的關係。招攬雒陽士人,無疑是最爲便捷、高效、有利的。因爲士人之中,多爲從山東來的世家子弟。如果世家大族們見朝廷不用他們,而劉範卻用他們,他們一定會覺得劉範禮賢下士,同劉範的關係也能變好。更深一點,世家們也能改變用傲慢與偏見看待劉範,重新審視劉範的發展。

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七十五章 規章制度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
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七十五章 規章制度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