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

劉範想到這裡,感到穿越成這樣一個大人物的兒子,還算慶幸。儘管他知道劉焉其實並不是他父親,但現在不是也必須是了。劉範最終還是放棄了去豫州建功立業的心思,想着先去渤海南皮見見劉焉。

漢朝,是中國第一個獨尊儒術的朝代,也是第一明確以仁孝治國的朝代,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都非常注重孝道,將“仁孝”看做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品質。甚至於漢朝規定,不孝父母的人沒有資格當官,雖然後來發生了“舉孝廉,父別居”的諷刺。

如果劉範先去豫州,參與剿滅黃巾軍的盛宴,就不能第一時間拜見劉焉,盯着劉範的人比比皆是;要是有人揭發劉範,這件事一定會引起人們的強烈反感。到了最後,就算劉範能當多大的官都沒有用,很有可能朝廷據此給他定罪,無視他剷除黃巾,斬殺張角的功績。這些事,在這個時代不足爲奇。

於是,第二天劉範就去和盧植道別,以後便帶着屯騎部和他的私房錢兩千五百萬錢走了。

從鉅鹿郡廣宗城往東行進,要穿過清河郡才能進入渤海郡。一路上,劉範一直在走馬觀花,欣賞這沒有任何污染,沒有任何破壞的神州大地。這時的氣候很溫和,***氣也只有差不多二十度;華北大地花草叢生,森林繁茂,鳥獸飛騰,唯一缺憾的就是,遼闊的河北大地上鮮有人煙,碰到的村莊、縣邑,沒有一個不是斷壁殘垣。此時,冀州的百姓們,不是逃出了冀州這個是非之地,就是藏進了深山老林裡苟延殘喘。所以劉範感覺一路走來,自己這個部人馬就像是穿梭在沙漠裡一樣,心口有東西堵住了很悶。

寂寞沉悶的日子就這樣過了五天。五天過後,劉範終於帶着屯騎部進了渤海郡地界。由於之前黃巾軍沒有大規模攻擊渤海郡,所以渤海郡還算太平。郡中也只有幾股黃巾軍殘部,隊伍也很小。劉範一連將這幾股黃巾軍打敗,收繳了他們的武器之後,警告他們不得再嘯聚山林,落草爲寇。黃巾軍皆誠惶誠恐,表示順從。雖說如此,但劉範心裡清楚,他們不大可能金盆洗手。

收拾黃巾軍又花了兩天時間。兩天後,劉範終於抵達南皮城下。

劉範舉目望去,只見南皮城像一隻洪荒巨獸一般,盤踞在平原之上,高大雄偉,氣象萬千。南皮城西城門,一隊人馬排成兩行,幾個身着華服的中年人正肅立着,顯然是在等劉範。

劉範知道,肯定是劉焉出城來迎接他來了。劉範不禁有些激動,忍不住打馬向前,這纔看清城門下的人:領頭一人年有四十多歲,身長八尺,身體卻清瘦;額頭寬平,顴骨高聳,似乎要戳破皮膚;鼻子也高直,像一支筆插在臉上;眉毛和鬍鬚濃密長直,兩眼如同湖水一樣藍澈深沉,眼瞳墨黑而溫熱,身上既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風度,更有一種身爲上位者心中內斂的自信霸氣。

這就是割據巴蜀大地的劉焉?這就是劉範的生身父親——劉焉?劉範看得有些癡了,竟然愣愣地端坐在馬上,端詳着城下的劉焉。劉焉身後一人咳了咳,劉範這才突然醒悟,便立即翻身下馬,疾步走到劉焉面前半跪下來,口裡道:“孩兒劉範,拜見父親!”

劉範還沒說完,突然感覺到一雙有力而正顫抖着的大手,牢牢地抓住了他拱着的手,一瞬間,劉範的心湖不禁激起一絲漣漪,動脈中的血液瘋狂地衝激着,彷彿兩個人的心靈建立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連接,他知道,這就是血脈相連的感覺。這雙手,就是劉焉的。劉焉扶起劉範,一邊用顫抖的語氣,道:“哎呦,我兒不必多禮,快起來!這地上都是土,多髒啊!”

劉範順從地讓劉焉扶起來。站直了時,劉範要比劉焉高半個頭。劉焉笑着,兩手仔細摩挲着劉範的手,又用一手摸了摸劉範柔軟的烏髮,眼裡溢滿晶瑩剔透的淚水,道:“嗯!在雒陽爲官時,我兒還只是和爲父一般高;現在不想歲月如梭,僅僅過了幾個月,我兒竟長得比爲父高了!唉!歲月如梭,白駒過隙,爲父真的老啦!”劉焉低下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又不露痕跡地用衣袖揩掉了眼角的淚珠。

面對此情此景,劉範的心和眼瞳熱了起來,感到了一股久違的溫暖,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感動。劉範道:“父親處於鼎盛年華,正是人生頂峰,怎能說自己寶刀已老?”

劉焉聞言,眼神暗淡了下去,自嘲自諷道:“唉!國難當頭,漢室不幸,爲父身爲堂堂的漢室宗親,帝王貴胄,上不能爲君分憂,下不能統兵殺賊;待到黃巾賊子殺來,只得倉皇出逃鄴縣,拋棄冀州數百萬可憐百姓,何其羞也!何其愧也!!”說完,劉焉不住地搖頭嘆氣,彷彿剎那間他蒼老了幾十歲。

劉範道:“黃巾賊勢大,席捲天下八州,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父親文弱官員,手中又沒有一兵一卒,怎能抗擊賊衆?父親能夠用郡兵保全了這冀州最富庶的渤海郡,依孩兒看,這已算是大功一件了!父親不必自責。”

劉焉聞言微笑,道:“說到功績,我兒的功績可比爲父多的多了!先破大城鄴縣;又識破張賊伎倆,大破黃巾賊於鄴城之下;最後又斬下張角和張寶兩個賊子的首級!爲父是比不上了,荀子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果然不錯啊!”

劉範微笑,道:“沒有父親贈與孩兒生命,又兼以養育教導,則孩兒怎能建立如此功勳?孩兒取得的功勞,說到底還是父親的。”

劉焉大笑,道:“我兒還是和從前一樣,最愛狡辯!爲父哪裡教過你兵事?”劉範笑而不語。劉範又看見劉焉身後站着兩個中年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兩人對着劉範眯眯地微笑。

劉範便對劉焉詢問道:“父親,不知這兩位是?”

劉焉聞言一拍腦袋,道:“看爲父這記性,都忘了給你介紹他們二位來了!來,我兒,這兩位是爲父的從事,董扶和趙匙!”

劉範還沒反應過來,只見董扶和趙匙齊齊彎腰拱手,道:“見過將軍!”

劉範連忙也行禮,道:“不敢不敢!小子年幼,董叔父、趙叔父乃是小子的長者,如此折煞小子了!”董扶和趙匙這纔起來。

劉範想起了兩人的履歷:在原來的歷史中,董扶是劉焉心腹,對天下大勢有着清楚的瞭解,就是他勸誡劉焉說:“益州有天子氣”,劉焉這才選擇割據益州,躲避災禍。後來董扶也在益州擔任要職;而趙匙也是劉焉的黨羽,跟隨劉焉進入巴蜀之地,他是劉焉手下最得力的干將;劉焉之所以能順利打壓下益州本地世家,還是歸功於趙匙的謀劃。

在劉焉死後,兩人遵從劉焉遺願,迎立劉璋爲益州之主。兩人和益州世家的代表——賈龍周旋對抗,這才保證了懦弱的劉璋能夠順利執掌益州,保證益州安穩,直到劉備來攻取益州。

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
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五十六章 借酒題詩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