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

董卓興奮地說道:“高,實在是高!就按文優說的辦!”於是,董卓下令讓乾兒子呂布率領僅有的五萬騎兵全部出動,派往上黨郡各個官道上和山間小道上,攔截打上黨郡經過的黑山軍部衆。另外,呂布也派兵下太行山,進入河東郡境內攔截。因爲董卓打的旗號是來鎮壓黑山軍的,朝廷有的大臣看得出董卓的意圖,就是要以黑山軍部衆來充實幷州人口,不是爲了鎮壓之。雖然清楚這一點,但董卓的理由光明正大,朝廷也不好阻攔。

董卓用李儒之計,在上黨郡和河東郡攔截到了四十二萬人。其中不僅有之前黑山軍的部衆,也有一部分是董卓授意呂布等將領從河東郡強行掠走的流民。雖然這四十二萬人對於劉範要獲得的五六百萬人不算什麼,但這對於治下人口稀少的董卓而言,正是久旱逢甘霖。從此,幷州人口重新超過百萬。董卓的困境稍微得到了一些緩解。

董卓在得意的同時,另一個劉範潛在的敵人——益州刺史賈龍也在得意之時。賈龍也有篡漢自立之心,只是因爲朝廷仍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有實力強盛的劉範處在他的西北方,賈龍纔不敢輕舉妄動。尤其是劉範對賈龍的威脅太大了。劉範平定涼州之後,第一個舉措就是派趙雲領兵進入羌中,羌中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省的西北部。

後來,劉範乾脆就在羌中設立了三個郡,派了娶羌人女子爲妻的馬騰在羌中三郡駐守。之所以劉範只設立三個郡,是因爲是時羌中人口稀少,可不是因爲地域狹小。羌中三郡,其地方圓八百里,面積和關中都不相上下。而且羌中統轄的郡縣,已經深入到了河曲。河曲往東一百里,可就是益州地界了。現如今,涼州和益州以積石山爲分界線。

更令賈龍不安的是,劉範還佔有武都郡。益州是天府之國,其北面有秦嶺,其東面有巴山蜀水。關中通往西川,必經秦嶺。劉範現在佔有武都,只要遵循正確的進軍路線,就能突破秦嶺對益州的保護。只要劉範率軍自街亭下上邽,自上邽過祁山,入下辨,然後再從下辨沿着西漢水北岸向東南行進,就能來到東漢水的西岸。渡過東漢水後,第一座城池就是漢城,再向東就是黃沙城,黃沙城的東南,就是漢中郡的郡治南鄭城。等攻破了南鄭,再折返西向,向南攻打陽平關。

陽平關就是西川面向北方的門戶。萬一陽平關陷落,下一個就是劍閣,其次是綿竹,最後就是成都。因爲劉範佔有武都郡,所以假使劉范進犯益州的話,就省去了不少的麻煩。如果從關中攻打益州,就必須走褒斜道、駱穀道、斜谷道、子午穀道等道其中一道。但這四個道都是極其狹窄險峻,行軍十分困難,不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不可能走出來;大部隊不能在道中展開,被狹窄的通道延長成一條長龍;更別提在子午谷等運送軍糧和輜重了。無論是哪一條道,從中進攻東西兩川之地,可謂是舉步維艱。這也正是爲什麼諸葛亮稱之爲險塞的原因。

但劉範有武都郡在,就省去了走褒斜道的麻煩。劉範的步軍,不過二十日就能抵達漢水西岸,威脅南鄭。這使得賈龍每天都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爲了自保,賈龍拼命地加強自身的實力。益州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軍糧不成問題。益州官府治下的人口也有五百五十萬之多,而且受黃巾之亂波及較少;益州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出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文人士子數不勝數,有這樣的說法:蜀地出相,巴地出將;加之益州有秦嶺在北,巴山蜀水在東,險要堅固。可以說,益州簡直是一個完美的州郡。

憑藉如此大州,賈龍不僅擴充軍隊至二十萬之衆,編練爲益州軍;還在益州禮賢下士,招募到了一大批才能卓越的人才。賈龍屬下的才能、素質,就是讓劉範知道,也要羨慕嫉妒恨。

賈龍招攬到的有:張任、黃權、王累、孟達、李嚴、嚴顏、費觀、吳懿、張嶷、張翼、劉巴、楊懷、高沛、張肅、張鬆、劉饋、泠苞、鄧賢、彭漾、許靖、吳蘭、雷銅、龐義、董和、卓膺、李恢、秦宓、呂義、鄧芝、楊洪、周羣等。

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益州人士。賈龍也有過人的識人之能,他從益州軍中提拔了張任、嚴顏、張翼、孟達、吳懿、楊懷、高沛、泠苞、吳蘭、鄧賢、雷銅等人爲中郎將和校尉(只有張任和嚴顏是中郎將,其餘人等皆是校尉),將益州軍交給這些將領訓練,尤其是張任和嚴顏治軍有方,智謀出衆,是益州軍的頂樑柱。益州軍因此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實力不下於朝廷的南北兩軍。

但益州軍的實力還是不如西涼軍。不說別的,就說益州軍二十萬帶兵之兵盡是步兵,騎兵只有區區一千多騎,因爲益州本不產馬,秦嶺的高聳險惡,也限制了戰馬的傳入。這還是讓賈龍覺得十分憤憤不平。劉範都有百萬良馬,而他卻只有一千匹?其實,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的將領出了張任和嚴顏有將才以外,其餘的將領都是些校尉之才。而不同的是,劉範依靠後世的知識刻意招攬來的將軍們,都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和將才。如趙雲和張遼是帥才,其餘都是將才。但即便遠不如西涼軍,益州軍也稱得上是一支強軍。

除了益州軍外,賈龍還提拔了不少出身益州世家的人才爲官,如黃權爲主薄,李嚴爲成都令,王累爲治中,張鬆爲別駕,李恢爲益州郡督郵等。這些人,治政才幹不世出,但無一不是益州的世家子弟。如李恢正是益州郡土著豪強,張鬆家還曾因爲起初不附賈龍,慘遭賈龍的報復。賈龍爲了籠絡張家,這才提拔張鬆爲別駕,以示對張家的信任。

有了這麼多文臣武將的投效,再加上益州本身的堅固富庶,賈龍的勢力迅速強大起來,成爲了僅次於西涼、朝廷和幷州之外的第四個強大勢力。一時間,賈龍都不禁飄飄然起來。甚至有時心裡就會冒出篡漢自立之心。多虧了身爲漢室宗親的劉範,才讓賈龍迴歸理智。劉範的兵鋒,就在山的那邊。假使西涼鐵騎的鐵蹄踏在了漢中郡的土地上,那就是賈龍震顫之時。

因爲劉範過於強大,賈龍還不敢公開篡漢自立,現在仍然和朝廷貌合神離。賈龍還在漢中郡境內佈置了十萬大軍,另外劍閣、綿竹、涪城、江州等重鎮佈置重兵。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