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

劉虞說道:“如今,百姓們已經盡數領到屯田之田畝,早已種下第一季小麥。全州推廣了漚肥法、分壠法和輪作法以及休耕法,預計五月時便可收穫豐收。此外,牧民們也領到了屯田之草場,天州分給牧民每戶二十隻牛羊,可保民無饑饉之憂。預計今年後,牛羊產子,牧民們便可每戶得到幾頭小牛小羊。預計天州開發完畢,仍需今年。過了今年後,天州便有耕地百萬頃。”

劉範說道:“百姓之農牧,安置妥當。城池、道路、溝渠、驛站、村莊之修建得如何?”

劉虞說道:“天州在故有城池基礎上,初步修建起大城二十座、小邑百餘座。溝通各大城之間的道路,也修建得十之七八。驛站和村莊大多分佈於道路兩旁或不遠處,已經大多完備,商人和百姓們已經大多入住。”

劉範點點頭,要知道在短短的一年之間,天州的雛形就初步形成,已經是十分不容易。劉範問道:“那天州何時方可達到涼州之盛?”涼州是涼國立國的根本,也是涼國唯一一個開發較爲完備的州。天州和昆州的開發,全都是仰賴富庶豐饒的涼州對之的輸血。雖然如今天州和昆州的戶口已經不輸於涼州,但還不能給涼國增長財富。

劉虞面有難色,說道:“恐怕仍需兩年方可。”

劉範心裡計算着,兩年之後的中平六年,董卓就會入京造逆。在原來歷史軌跡上,中平六年的五月或六月,何憶就會被董卓鳩殺。至九月,袁紹就會掀起反董聯軍,十八路諸侯會參與。而天州之開發,卻需要三年。也就是說,涼國的重心仍然在開發之上,他沒有能力征調起太多的大軍,進行東進。

劉範點點頭,說道:“孤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便慢慢來。表兄,昆州如何?”

劉虞便退下,黃琬上前來,說道:“昆州要稍快於天州,開發已至十之七八了。如今,昆州有田畝八十七萬頃,草原六十萬頃。若是開墾殆盡,便可有田畝百萬頃,草原八十萬頃。昆州八郡,如今有百姓三百一十萬,略低於涼州與天州。”

劉範又問道:“那兩州之植樹如何?”

劉虞與黃琬都道:“兩州新開墾出的田畝,四周都植以楊柳。標準是每十畝地,周圍植以百棵沙柳。因楊柳之種植,如今兩州綠洲大增,河流斷流之次數也少了許多。另外,河流、道路兩旁,我等兩州也種植上衆多楊柳。如今,兩州都重金賞賜百姓,鼓勵百姓不斷往綠洲之外、沙漠之邊擴種楊柳,爭取慢慢擴大綠洲面積。”

劉範點點頭,說道:“兩州做的好。不過,兩州田畝僅僅有數十萬頃,若是分給百姓,百姓也難以得利。兩州耕地尚開發而出,不甚肥沃。百姓難免有饑饉之憂。”

“那主公之意是?”

劉範笑道:“孤之意,不如將一些百姓遷至康州和夏州。”

話音一落,衆人不論是將軍還是官吏,都有些驚愕。他們大抵知道,劉範拿下了康州和夏州,肯定會遷徙百姓前去。但他們都沒想到,劉範會如此快速,還沒等西域二州開發殆盡,就要把百姓遷移到嶺西二州去。

劉範笑道:“康州有田畝數十萬頃、草原百萬頃,這些田畝草原皆由康居人和烏孫人開墾利用一百多年,肥沃豐美,可活民數百萬。夏州有田畝百萬頃,爲大月氏人精耕細作四百年,較涼國其餘四州更加肥沃,只是略低於北地郡而已,也可活民數百萬。”

衆人點點頭。劉範說道:“而今,孤看西域二州開發得差不多了,只是要等西域二州能夠給涼國增加賦稅糧餉,還需要等三年。孤決意從涼國之天州、昆州和涼州遷徙兩三百萬百姓前往嶺西二州去定居。”

劉虞皺眉道:“西域二州尤自疲憊,百廢待興,何來餘力支持嶺西二州?賢侄不如放棄嶺西二州,集中國力先開發西域二州。待三年之後,西域興盛,再興建嶺西二州。”

劉範說道:“伯父此言差矣。嶺西二州接壤安息帝國與大月氏帝國,若孤不取,二州便爲敵所逞。若敵得嶺西二州,便可威脅我涼國腹地——西域二州。只有取了嶺西二州,涼國之縱深加深,涼國方可無憂。”

劉虞佩服而退。

黃琬說道:“但若如此,涼國江山之疆域便有明月七千五百里。較之大漢,尤多出一千里之地,更勝一籌。恐怕涼國難以統治如此之廣地。”

劉範笑道:“表兄何須擔憂?孤已有計較:民衆距離太遠,人衆稀疏,可用郡縣鄉邑亭制輔以驛站制統治之。孤意,分康州與夏州各六郡、共十二郡。此外,孤回到姑臧後,將定姑臧爲涼國之國都;再於中央設立新的中央官制,可牢牢控制統治萬里之疆。”

黃琬佩服而退。

盧植又上前來,說道:“屯田制初成,百姓們都盼望着早日進行屯田,安定下來。若驟然強行遷徙,必失人心,大墜人望。”

劉範笑道:“若是百姓們可以平白獲得土地草場,還會對遷徙抱有怨言嗎?”

衆人不解其意。劉範說道:“施行屯田制之初心,是因爲涼國缺少糧食,難以養活千萬人衆。但十軍之戰與嶺西之戰後,涼國得到了衆多糧食牛羊,足以活民兩三千萬。此時,再行屯田便是剝削百姓,纔會失掉人心。如今涼國有能力養活百姓兩三千萬,故而孤思忖再三,將廢除屯田制,從新改行井田制,也就是土地草場一概屬於國有,而百姓享有耕種放牧利用之權。”

衆人驚愕不已,屯田制如此重大的制度,劉範居然說廢就廢。雖然在涼國得到了近千萬石糧食、近三千萬牛羊的此時,對百姓收取十之七八的屯田制確實顯得不合時宜。

劉範說道:“孤之意,在井田制之前,先用圈地令。也就是說,在西域二州與嶺西二州實行圈地,規定百姓可圈劃土地草場。凡是圈中之地,無論多大,官府都對其使用權予以承認。雖然所有權在國家這裡,但百姓若無犯了重罪,國家也不會剝奪其土地使用權。嶺西二州首先實行圈地,每州人口滿一百五十萬、共三百萬便停止。如此,嶺西二州便有三百萬之衆;接着西域二州再行圈地,保持人口五百萬、每州兩百五十萬;最後是涼州開展圈地,留存人口三百萬。”

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六百五十一章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二百八十一章 揪出黑手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
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六百五十一章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二百八十一章 揪出黑手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七章 鄴縣大捷第八百二十二章 弓與重甲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