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鄴縣大捷

劉範的這句話,瞬間把趙宣逗樂了。在他眼裡,劉範不過是個和他兒子差不多的小孩而已,他始終不把劉範當做個正經軍官。趙宣肆無忌憚地大笑,道:“漢軍的小兒,你還是回家央求你爹來出戰吧!本大帥怕等下出城決戰,把你嚇得尿褲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城牆上的黃巾軍聽完趙宣的話,紛紛跟着大笑。

劉範擡頭一看,城頭上一羣黃巾士兵都在哈哈大笑,氣得臉都變得鐵青了,但趙宣他們還是在笑。劉範怒吼道:“狗賊,有種的派兵出城來,我們一較高下!”

趙宣也輕蔑地撇撇嘴,道:“好!這可是你說的!別怪我不放過你!”於是趙宣下了城牆,點一萬兵馬出城攻打漢軍,誓要全殲漢軍,生擒劉範。不一會兒,南門“咿呀咿呀”地慢慢開啓,趙宣便領着一萬黃巾軍出城來。甫一出城,趙宣便帶領黃巾軍衝向漢軍。劉範便帶着右曲退回到黃巾降軍的後面,逼着黃巾降軍打頭陣。黃巾降軍看見以前的袍澤,此刻正在向自己衝殺而來,不禁有些傷感和絕望。

黃巾降軍不自覺地紛紛回頭,看身後的漢軍騎兵,眼裡透射出遲疑和試探。劉範一看不好,馬上抽出劍來,漢軍騎兵也紛紛張起弓,對準黃巾降軍。劉範對着黃巾降軍大喝道:“誰還敢回頭張望,殺!”黃巾降軍們嚇得不輕,馬上轉過頭去。

轉眼間,趙宣便帶領黃巾軍衝到降軍陣前。劉範又大喝道:“給我殺!”黃巾降軍只好紛紛鼓起勇氣,大喊大叫,拿着兵器一起向前衝去,和一萬黃巾軍廝殺在一起。頓時鄴縣城下一片喊殺聲,除了喊殺聲,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響。黃巾降軍因爲懼怕劉範,因而十分勇敢,對上黃巾軍竟然還佔了些上風。但很快,黃巾軍的數量優勢就發揮出來了,黃巾降軍被殺得一退再退,血肉橫飛。最後,終於有黃巾降兵擋不住了,往後面跑。漢軍立即射殺這些逃兵。黃巾降兵這才被嚇阻,又轉過去同黃巾軍廝殺。但趙宣的黃巾軍是黃巾降軍的五倍,又士氣大漲,所以黃巾降軍最後還是抵擋不住。最後,黃巾降軍甘願冒着漢軍的箭雨,也要往後跑;漢軍發射箭矢慢慢稀鬆了,黃巾降軍便壯起膽子,衝向漢軍。劉範見時機成熟,便帶着漢軍打馬逃跑。

見漢軍騎兵都跑了,黃巾降軍立即投降趙宣。趙宣經過一番詢問後,這才知道,原來的漢軍步兵,是投降了的董平麾下的黃巾軍!趙宣大喜過望,又見劉範只有區區五百騎,更加志得意滿。趙宣便帶領着黃巾軍狂追漢軍。黃巾軍見打了勝仗,嚇跑了漢軍,紛紛欣喜若狂,精神抖擻,鼓譟着跟着趙宣向漢軍追去。

趙宣帶着一萬多黃巾軍追到了鄴水岸邊,突然發現,漢軍騎兵就在鄴縣南岸靜靜停着,好像專門在等黃巾軍的到來。趙宣不以爲意,只以爲漢軍騎兵的馬匹是跑不動了。靠近鄴水時,他突然發現鄴水已經乾涸見底了!整條鄴水,寬有十三丈,深有四丈,竟然連一滴水都沒了!現在是四月,春季多雨,河水暴漲,鄴水怎麼可能幹涸了呢?

但一心想要全殲漢軍、生擒劉範的趙宣,此刻已經沒什麼理智可言了!他見鄴水橋太過狹窄,一時間一萬多人不能通過很多人,於是他就讓黃巾軍直接走橋下,鄴水的河牀。趙宣趕着馬上了橋,遙遙看見了遠處的漢軍,發現他們竟然還沒有逃跑,只是靜靜地騎在高大的戰馬上,看着他不說話,突然感到有一絲不安。

像是要印證趙宣的第六感似的,突然,西邊傳來了一陣“轟隆隆”的巨大聲響,大地在劇烈的顫抖,河牀上的橢圓形石子不停地蹦跳起來。趙宣看着乾涸的河牀,似乎想到了什麼。下一秒,趙宣就看到,一面高達三丈的、白色的“水牆”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洶涌澎湃,向橋上橋下的黃巾軍席捲而來。趙宣直到現在才知道原因,但已經晚了!黃巾軍頓時亂作一團,爭先恐後地往岸邊跑去。但一切都來不及了,還沒等他們上岸下橋,冰冷的河水立即包裹住了他們,然後猶如一張有力的手,將他們推倒。

一萬多黃巾軍都被河水捲走,他們像下鍋的餃子一樣浮在河面上,在碧波盪漾中不停地揮舞雙手,最後都沉了下去。黃巾軍都是北方人,旱鴨子不識水性,故而一會兒,鄴水已經看不到一個活着的黃巾軍了,只有呼嘯而過的河水尚在怒吼。

劉範和屯騎騎兵們都看傻了!剛剛還在耀武揚威,活蹦亂跳的一萬多黃巾軍,只不過是幾秒鐘的時間,就在他們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連那座巨大的木橋都被衝沒了!大自然的力量,此刻顯現得淋漓盡致!愣了半刻鐘,劉範立即下令讓屯騎騎兵們去砍伐樹木,做成一座浮橋。

……

河水漸漸變得平緩,王力、曹振和楊浩就立即登上船隻木筏,順流向東,轉入鄴水支流,襲向鄴縣。此時的鄴縣,也被泄出的洪水影響到了,洪水涌進支流,護城河的水位馬上上升,洪水蔓延到城門。四個城門,均由純木頭和鐵板鐵釘製成,被洪水浸泡以後,漸漸地發軟和生鏽。城牆上的黃巾軍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時,突然看到許多漢軍乘着船,大小船隻鋪滿了整條河,向鄴縣南城門衝來。

本來鄴縣黃巾軍有一萬兩千人,趙宣帶走了一萬人,被洪水吞沒了,所以只有鄴縣只有兩千人駐守。兩千人平均到四個城門,所以南門只有五百人。那五百黃巾軍立即組織起來,向乘舟的漢軍射箭。漢軍舉起盾牌遮擋,擋得嚴嚴實實,所以被射到乃至射傷的漢軍微乎其微。只是一下,王力等三個軍侯就帶着一千五百多漢軍划船到了南門下。

此時洪水已經漫到了南門的三分之一高,城門被洪水泡得發軟了,城門後的黃巾軍也因爲洪水的緣故,不能去頂住門。漢軍便用力推,連續推了五輪後,“吱呀呀!”的令人牙酸的幾聲,厚重的城門終於被推倒了!城門沉入洪水中,漢軍騎兵們笑得合不攏嘴,紛紛划船進入鄴縣。鄴縣的黃巾軍見漢軍涌進來了,慌亂不已;又想到渠帥出城追殺漢軍,現在都還沒回來,恐怕凶多吉少,更讓他們感到雪上加霜!於是黃巾軍紛紛扯掉頭上的黃巾,脫下黃色衣服,跑下城牆,竄進泡在水裡的百姓羣中。

這邊的劉範,也搭好了浮橋,通過浮橋,又乘坐船隻進了鄴縣。劉範一面派前曲士兵打開其餘的東門、西門和北門,將洪水泄出城去;一面派後曲逮捕藏在人羣中的黃巾軍;又一面派左曲去清點黃巾軍的軍資,金銀糧秣等等,都封存起來;最後一面,派右曲去搭救那些在水裡掙扎着的百姓。

在屯騎部士兵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終於被排出鄴縣去了,百姓們也被救起來了;隱藏着的黃巾軍,因爲平時欺壓百姓,強搶民女等等,被憤怒的百姓們全都舉報出來了,劉範沒有手軟,全都砍了他們,一時間,鄴縣城裡的積水都被染紅了;軍資也清點出來了,糧秣一項,糧食有六萬石,秣草,也就是草料,有十萬石,金銀則有驚人的三千多萬錢!劉範見錢眼開,就命令糧秣充公,糧食供屯騎部和民夫食用,秣草則讓騎兵的馬匹、民夫拉車的牛食用;分出一千萬錢,按照功勞和官階打賞屯騎部兩千騎兵,又分出五百萬錢打賞隨軍的民夫,劉範則一口吞下了一千五百多萬錢的鉅款。每個騎兵和民夫都心知肚明,但拿人手軟,吃人嘴短,他們揣着劉範沉甸甸的賞錢,也都保證不說了……

三日後,盧植率領官軍進了鄴縣。盧植和校尉們都對劉範私自行動感到不滿,但因劉範剛剛立功,這纔沒有上奏朝廷。盧植和校尉們看見鄴縣被他攻克,無一不吃了一驚。劉範又添油加醋地將過程告訴他們,校尉們無一不感到驚訝。

對於校尉們,一個相當於是他們的兒孫輩的小將,初出茅廬,竟然以少勝多,連勝黃巾軍兩次,連斬渠帥首級兩顆,還攻克了河北重鎮鄴縣;而他們呢,一路上,一個黃巾軍士兵的影子也沒見着,更別說殺敵立功了!所以校尉們心裡都很不是滋味。盧植也清楚校尉們的心思,又想警告劉範一番,於是便以劉範部曲兩次大戰,已經精疲力盡爲由,讓屯騎部留在鄴縣休整;其他的校尉負責收復魏郡其他的縣城。劉範只好奉命……

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
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九十五章 君臣之間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