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

確定了屯田制和以工代賑,以及將西域劃分成兩州十六郡後,這並不代表劉範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當天州八郡、昆州八郡的計劃提上了日程,新的問題又猶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地冒了出來。州郡有了,州郡長官又從何而來呢?

而且其實劉範還有一個問題也還沒有解決,就是從洛陽之變中解救出來的劉焉、劉虞、黃琬、蔡邕、盧植等五人在西涼還沒有一官半職。在洛陽之變沒有發生以前他們五個人個個都是朝廷的棟樑,劉焉是光祿勳,劉虞是宗正,黃琬是少府,盧植是太僕,而只有蔡邕的官職比前面四個人的官職低一些,他只是朝廷的一員議郎。

三公九卿,並非只有三個人和九個人。三公可以包括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太尉、太傅、太師、太保,九卿包括少府、將作大匠、光祿勳、太僕、宗正、治粟內史、大司農、廷尉、執金吾、右內史、左向史、太常、大鴻臚、大行、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但劉虞、劉焉、黃琬、盧植,四個人都是九卿之一,而且都是要害部門,掌握朝廷的半數大權。而且這四個人在原有歷史軌跡上,都是東漢末年不可多得的大才。

劉焉眼光獨到,老謀深算。他看出來東漢行將就木,所以他決定丟下朝廷自己逃走。所以,劉焉特意向漢靈帝劉宏上了請立州牧的奏章,讓劉宏一時犯渾,竟然又使用州牧制度。然後,劉焉又讓自己的黨羽向劉宏建議,說益州有黃巾賊馬相作亂,所以朝廷應該派遣一名州牧到益州坐鎮。這個州牧人選不是別人,就是劉焉本人。

所以朝廷給劉焉封爲益州牧,讓劉焉得以毫髮無損地逃出朝廷,進入益州。但劉焉也是老了犯糊塗,自以爲進入益州就可以長樂未央,於是先是寵信五斗米教,甚至讓五斗米教控制漢中,後來又造出了皇帝使用的車駕。但現在的時代不同了,劉焉的心境也不會如同原歷史那樣。

劉虞慈悲爲懷,仁者無敵。劉虞在朝廷任職時,兢兢業業,爲官清廉,也不參與到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黨爭,所以從來沒有人討厭過他。當然,除了後來的公孫瓚和袁紹。後來,朝廷派遣他到幽州任刺史。在劉虞擔任幽州刺史期間,青州和徐州的流民都知道劉虞的清名,都認爲只有在他治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青州和徐州兩個不和幽州接壤的州的流民,盡皆往幽州逃去。進入劉虞治下的流民,累計超過一百萬人口。劉虞的名聲,由此可見一斑。

劉虞又妥善安置了這一百萬流民,減免了賦稅和徭役,讓幽州從被黃巾軍肆虐的重災區,變爲東漢末年少有的樂土,幽州百姓生活富足。

愛民如子,這是劉虞對內的功勞。除此之外,劉虞在外交事務中,也表現得十分老練。幽州是漢最北的邊境,和許多遊牧民族的領地接壤,如鮮卑人、高句麗上、貘貊人等,甚至幽州境內都有烏桓部落。劉虞在對待遊牧民族上,主張和他們和睦共處,一視同仁。其實,東漢延續了西漢時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高壓政策,動不動就徵調北方蠻族東征西討。而且,北方州郡的漢族地主,經常擄掠和倒賣蠻夷,爲自己的農奴。烏桓人和匈奴人頗受其害。這讓許多蠻夷都對東漢恨之入骨,這也是爲什麼發生五胡亂華的原因。

劉虞在幽州盡力撫慰烏桓人等遊牧民族,漸漸地獲得他們的好感。在他任期上,烏桓人沒有對幽州進行打草谷,讓幽州遠離了戰火的威脅。張純張舉勾結烏桓人在冀州和青州作亂,也是劉虞遣使去警告烏桓人而停止的。但當時朝廷爲了鎮壓烏桓人,派來中郎將公孫瓚到幽州。公孫瓚打敗了烏桓人,殺了張純和張舉。可見公孫瓚在對待外族上,和劉虞的態度截然不同。後來,公孫瓚殺死了劉虞。爲此,當袁紹大戰公孫瓚時,多個蠻夷集結起來攻打公孫瓚,使之腹背受敵。不久後,公孫瓚死。

黃琬,也是東漢名臣。出身名門,到朝廷任職後很快升爲少府。後來,又被朝廷授予更高的官職,司隸校尉。爵位也提高到縣侯。要知道,袁紹也不過是個鄉侯,關羽只是個亭侯。沒有軍功的黃琬能當上縣侯,可見他在朝廷的貢獻不是一般的大。只可惜,黃琬在擔任司隸校尉後不久就死了。

盧植更不必說。他的死因和黃琬一樣,都是見東漢越來越式微,而鬱鬱而終。袁紹從韓馥的手中奪取冀州後,還曾經請他出山。但不到兩年,他就病死了。

蔡邕的才能稍微差了一些,但重在他的學識上。蔡邕學富五車,是東漢末年少有的幾位大儒之一。東漢末年數得上號的大儒有馬融、鄭玄、盧植,還有就是蔡邕。蔡邕琴棋書畫樣樣均是天下第一,擅長彈琴,焦尾琴堪稱絕唱;善於書法,飛白體獨樹一幟。他還主持了東漢朝廷多次的經學研究,還撰寫了《漢書》,只是王允殺了他,沒有讓他把史書寫完。

對於這五個人的官職,劉範十分困擾。現在正好又冒出來天州和昆州,讓劉範豁然開朗。於是,劉範先是和劉焉商量後,就向朝廷申請辭去涼州牧的官職,讓父親劉焉就任涼州牧,而劉範自己就擔任涼州刺史一職。從此以後,在劉範的統治之下,州牧不再掌握統兵權,只掌握行政權,刺史只掌握監察權,所有的軍權都由劉範一人掌握。

對於劉範來說,當州牧還是當刺史,並沒有什麼差別。只要西涼軍還在他手中,大局就自然穩定。而且劉範知道劉焉身負大才,肯定閒不住,必須要讓他擔任重要的職位才行。如果劉焉賦閒,劉範就白白浪費了資源。

而天州牧劉範則讓劉虞擔任,劉虞很痛快地接受了。另外,州牧也有自己的屬官。劉範任命安定太守趙匙爲天州的別駕從事,金城太守董扶爲治中從事,敦煌太守陳翔爲薄曹從事,酒泉太守張儉爲兵曹從事,張掖太守姜迥爲商曹從事。而天州刺史則讓天水太守司馬直擔任。至於涼州空缺的太守,就由各郡的郡丞升任。

劉範又讓黃琬擔任昆州牧,隴西太守龐羲升任昆州刺史。昆州的屬官爲:武都太守劉陶升任別駕從事,居延太守閻忠爲治中從事,西海太守王國爲薄曹從事,北地太守孔昱爲兵曹從事,漢陽太守傅變爲商曹從事。

原本劉範還想讓趙匙和董扶升任天州刺史和昆州刺史,他們倆的政績是涼州十六郡中最好的,在原有歷史軌跡上,也是他們兩個人在劉焉死後,治理整個益州。但上次應對雒陽之變時,他們倆的表現太差,讓劉範對他們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對於劉範來說,在任免官職上,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上,司馬直是東漢少有的直臣,因爲湊不夠買官錢,又不想剝削百姓所以只好自殺;龐羲曾經義無反顧地救下好友劉焉的兒子劉瑁,又冒着砍頭的危險,把劉瑁從司隸送到了益州里,忠義可嘉。他們兩個人也足夠擔任刺史一職。

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十九章 交易達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
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四十九章 交易達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