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

生意談好了,婚事談崩了,甄堯便送劉範出門。劉範到了門前轉身,對甄堯一拱手,道:“甄兄,就此別過吧!”

甄堯嚴肅地道:“慢着!將軍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劉範想起甄脫梨花帶雨的面容,嘆了口氣,道:“緣由天定,人力又怎可違逆?只恨我與甄小姐無緣,甚是可惜啊。”

甄堯道:“將軍可是在擔心蔡小姐?將軍且放心,我五妹性子溫和老實,定是不會忤逆了蔡小姐的!將軍你看?”

劉範道:“不可!我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若是我納了甄小姐入府,恐怕莫說內人,就連家母也會不高興。我已說過,甄小姐絕代佳人,又怎會不動心?此事再容商議,待我回去問問內人與家母再說此事吧!”

劉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甄堯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只得無可奈何地道:“喏!只願將軍時時記得,脫妹會一直等候將軍佳音的。”甄堯給劉範拱手鞠躬九十度。

劉範托住甄堯的雙臂,道:“還請甄兄多多安撫小姐。”

甄堯點點頭,又道:“那三千多匹馬今日就送到將軍的營帳,將軍可親自查驗,但有一匹馬不合將軍的標準,將軍儘管退回,在下並無怨言。”

劉範道:“甄家做生意講求信譽爲先,這才使甄家成爲天下第一商賈,海內皆知,我又豈會不知?況且甄兄的爲人,我還是信得過的。”

甄堯頷首。劉範道:“甄兄,話盡於此,期待來日再會!告辭!”甄堯拱手。劉範便騎上馬帶着虎衛軍走了。甄堯悵然若失。

……

一日之內,果然有甄家的人給劉範送來了馬匹,一共三千兩百多匹,都是肩高不低於六尺、頭高不低於八尺的、年齡大約在三四歲的雄壯公馬。有了馬匹,劉範一行人就行走得更加快速了。

兩日後,劉範便進入到了幽州境界。幽州有上谷、涿郡、廣陽、代郡、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遼東屬國等十郡一屬國,面積狹長曲折,包括後世的京津冀三省各一部、遼寧省的遼東半島、甚至還有鴨綠江東的朝鮮地,樂浪郡的郡治就是後世三胖的首都平壤。其中,又以上谷郡最爲接近鮮卑,它與鮮卑人的老巢彈汗山,只有區區幾百裡的距離。幾百裡,不過是一匹快馬一天的行程而已。

田豐建議在上谷郡建立鎮北將軍府,因爲鮮卑人想要入侵幽州,優先就會選擇上谷,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上谷郡領八縣,分別是:沮陽、居肅、涿鹿、潘縣、雊瞀、下洛、廣寧、寧縣,其中沮陽縣是郡治。離鮮卑最近的縣是廣寧,且人口也很少,只有兩千多人。人口少也好,至少如果戰爭打起來了,也不會太過於擾民,所以最後劉範選擇了廣寧縣。

三天後,朝廷調撥給劉範的一應軍用物資都送到廣寧縣了,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鎧甲、糧秣,因爲盧植的緣故,品質都是全大漢最上乘的;又過了五天,甄家也把兩萬多匹馬送來了,每一匹都是符合劉範的條件的好馬。

賈詡和田豐都道:“主公,既然都準備好了,那就可以招募士兵了!”

劉範道:“確實是時候了。但不知該如何招攬才能容易一些?”

賈詡想了想,道:“主公不是有錢麼?那主公就對外宣言稱,加入鎮北軍可以領取比其他官軍高几倍的糧餉,現在黃巾之亂剛剛過去,幽州百姓損失頗重,有的甚至連土地都丟了!他們聽聞參軍可以賺大錢,一定紛至沓來!”

劉範有些不安,道:“要是朝廷知道我私自越過朝廷,給士兵們分發糧餉,會不會懷疑我想要擁兵自重,意圖不軌?”

田豐道:“主公有所不知,雖然按照律法,主公確實不能如此干涉朝廷對鎮北軍的管轄,但按照我朝的潛規則,這卻是名正言順的。主公是鎮北將軍,建立起鎮北軍,那麼鎮北軍就是主公的部曲,只要主公一日是鎮北將軍,那鎮北軍就幾乎等同是主公的私人武裝,朝廷也知道這一點,他們是絕不會干涉主公的。況且,朝廷的錢都讓皇帝拿去修宮殿和招攬美人去了,哪裡還有錢給鎮北軍?恐怕他們就是看準主公家大業大,說不定會自行給鎮北軍糧餉呢!”

漢靈帝時期全國上下都很窮,不僅百姓窮,國家更窮,根本比不上漢武帝和漢宣帝時期。由於漢宣帝以身作則,十分注重節儉,在財政上實行嚴苛的儲蓄政策,國家除了賞賜侯爵和補貼受災農民之外,輕易不敢花錢。所以,漢宣帝的國庫中,常年儲存着足足三四十億錢,而且其中又以金子居多;而現在的漢靈帝,天天花銷,今日修宮殿,明日攬美人,又縱容十常侍以及衆多貪官貪污,即使是賣官鬻爵也挽回不了財政的赤字,所以導致國庫每年一分錢都不剩!農業稅稅率都提高到了十抽一了,但每年的稅收竟然只有區區三四億錢!東漢人民的窮苦,可見一斑。

這也是爲什麼張角搜刮了整個冀州和青州,卻只得到區區二十七億錢的原因。同時,漢靈帝時期糧食產量也很少,張角搜刮了大漢糧食的主要出產地,卻只得到了四百多萬石糧食;而在隋文帝時期,隋文帝命令全國上下都要節儉,他自己一年沒有吃過肉食,全國人民很感動,都追隨隋文帝事事節儉。結果不出兩年,隋朝政府一下就發家致富了,隋朝在各地興建了多個大糧倉,例如著名的洛口倉,每個糧倉,其儲存的糧食均超過了一百萬石!到了唐朝時期,隋朝的糧倉裡的糧食和布帛還剩有大半,給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科出身的劉範倒是對漢靈帝時期的情況有所瞭解。劉範道:“那我就放心了。朝廷確實窮得不行,真要建立鎮北軍,他們也不一定拿得出錢來。”

田豐又道:“主公,屬下以爲,用糧餉來招攬,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賈詡默然,劉範道。

“主公請想,人們爲糧餉而來,而並非是真心要爲大漢戍守國土,更有投機取巧之人,以爲參軍有利,根本不顧家國大義,真正衝鋒陷陣時說不定轉身就跑了。既然如此,主公又要他們有什麼用呢?”

劉範十分認同,道:“說的不錯!要是人人投機,那還白白浪費了糧餉,更對國家不利,這樣的兵,不要也罷!那元皓以爲該如何?”

田豐道:“主公不是有過人的文采麼?主公宜應暫時不公佈糧餉,也書一篇檄文,曉諭幽州百姓以家國大義,如此,心懷家國之士必定紛至沓來。”

賈詡道:“不止幽州,臨近幽州的冀州和幷州也可以發出檄文。經過黃巾之亂,幽州人口還有三百多萬,冀州人口剩下六百多萬,幷州雖不受波及,但又有黑山軍襲擾,只餘下一百幾十萬。人口如此之多,撒大網才能捕大魚,如此一來,前來響應主公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多。”本來東漢人口最高峰達到了六千五百萬人,但由於黃巾起義,現在只剩下了五千多萬在籍人口。

劉範心虛地點點頭,文采他說不上,但現在箭在弦上,他也只能憑藉前世的文科功底,胡亂寫一篇出來了。於是劉範想了想,就動筆了。想了半天,檄文才寫好了,名字叫做《鎮北募兵檄文》:“蓋聞中國之敵者,非越人,非羌氐,而北虜耳。曩者,林胡樓煩之輩鷹揚於北原,趙國破之,始建長城以之拒。然長城仍難以絕北虜窺視中原之心,後,匈奴單于冒頓率賊越黃河叩關,故有始皇帝遣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北築長城以守藩籬。大漢新立,長城再見破,高祖與四十萬戍卒見圍於白登,幾無還路,只得卑辭厚幣,奉上公主和親,希求保全宗廟社稷——漢之恥辱,自此始也。

後孝文帝、孝景帝不堪其辱,惟輕徭薄賦,勵精圖治,開文景之治,由是大漢益強,匈奴益弱,人民喜悅,皆翹首以待,希圖漢軍北伐,以雪昔恥;孝武帝不堪其辱,故振奮人心,遣飛將軍、大將軍、霍驃騎等豪傑北伐匈奴:飛將軍百兵休憩以惑敵,暮夜彎弓擬射虎;大將軍傳捷報於蘢城,破單于於漠北;霍驃騎祭天於狼居胥,祭地於姑衍山,何其雄也!何其壯也!時人聞知,莫不相擁而泣,彈冠相慶,直呼匈奴勢去,大漢由可興矣!

由上,故吾輩可知:堪守中國者,非長城,惟中國人也!可敵北虜者,非長城,惟中國人也。夫中國人不自強,縱有千道長城橫於北方,又何以拒之以北?觀今者,鮮卑坐強,虎視中原,檀石槐之心,路人皆知!中國實危矣!試問天下,何人敢救之歟?

天下實非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況於天下英雄哉?範自就任以來,夙興夜嘆,自知責任重大,不敢有損祖宗英靈,恐託付不效,傷中國人之心。故範只願於昔日飛將軍射虎之地,再效先人壯舉,於今只恨無同屬與共。

昔聞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故今範特募兵兩萬五千員,望燕趙壯士相投!檄文遍傳燕趙,希求各路豪傑奮不顧身,以國爲先,以血肉之軀爲我中國再築一座長城,戍守邊疆,抗拒北虜,則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便在今朝明日!——鎮北將軍劉書。”放下筆,劉範又拿起蔡侯紙吹吹,墨水便幹了。

劉範看了很久,覺得只有檄文恐怕還不足以打動百姓,故而思索一番,想到了愛國名將孫立人將軍的《知識青年從軍歌》,頓時覺得大好!爲了當下緊迫,於是他只得對不住孫立人將軍了,提筆又在檄文下面寫下《從軍歌》的前一段: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呼同志於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北奴不顧身!

由於時代問題,劉範只得將原文中的“倭奴”改成“北奴”,且《知識青年從軍歌》還有後段,還要比前段蕩氣迴腸,慷慨激昂,只是劉範記不住了。賈詡和田豐接過來一看,先看劉範的字體,是通俗易懂的楷書;再看內容,都道大好。於是劉範拍板了,讓虎衛軍謄抄每人幾百份,送往幽州以及幷州和冀州靠近幽州的郡縣。

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
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