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

接了太史慈回到縣寺,當日,荀貞又召見了陳珪等本地的士人,視察了一下縣外的麥收和水利情況。下邳、廣陵水系多,大湖也多,較之彭城、琅琊,州府對此兩郡的實際控制以及此兩郡的治安也都要好得多,因而,蒲滬主導的水利建設這一塊兒,近期主要就是在這兩個郡。

當下的農田灌溉,大體可分爲三類,首先是井水灌溉,在田間挖掘深井,取井水以澆地,次則爲水渠灌溉,即築引河渠,從河中引水灌田,再次是陂渠灌溉,陂者,池塘之意,蓄水爲陂,障水爲堰,淮河流域多大湖,故這種蓄水在陂塘,然後再引灌田地的方式最爲常見。

潁川、陳留、洛陽一帶,大的河水少,井水灌溉較爲多見,下邳、廣陵河多、湖多,不需要開掘太多的深井,現下於此二郡之中興建的水利工程就是以陂渠、水渠爲重。

淮浦南鄰淮水,東有游水,西邊又有淩水在縣外三四十里處匯入淮水中,縣城附近且頗有湖泊,在其周邊目前有兩個水利工程在建,一個是單獨的,規模較小的,另一個是向西北通到駱馬湖的長渠,此渠等建成之後,長約有二百餘里,能夠灌溉農田近萬頃,這兩個水利工程,明顯後者的意義和作用更大,因而荀貞也就把巡視的重點放在了此處。

正值農忙時候,爲了不影響收成,水利方面的建設有所放緩,施工地上仍在挖掘、建造渠道的民夫不多。烈日曝曬之下,行路尚汗出不止,更別說幹體力活了,這些民夫儘管打着赤膊,只穿了犢鼻褲,仍是一個個汗如雨下。

荀貞吩咐負責的吏員,令道:“需得注意防暑,給役者的日常飲水要供應足。”

吏員應諾。

荀貞遠眺四方,指着水渠通向的西北方向,對張昭等人說道:“此渠建成之後,灌田可達百萬畝,一年我州便能多得糧百萬石,無論是用於軍資,還是用之民生,都將大有裨益。”

張昭等皆道是。

張昭笑道:“如能如蒲陽陂之田,一年之所多得,何止百萬石也!”

這條在建的水渠所通經之地域並非沒有農田,只是現下這塊區域沒有足夠的水資源可用以灌溉,所以畝產量稍低,待水渠建好,水資源充足了,隨着灌溉得到保證,畝產增加一石左右應是可以達到的。張昭所說的蒲陽陂是下邳郡內,位處在徐縣北界的一處有名陂塘,是由名臣張禹在章帝年間出任下邳相時興建的,距今約有百年了,修成之後,成熟田數百頃,後墾至千餘頃,種植水稻,產量最高時竟然達到了一畝十石之多,實爲罕見,要知,今之畝產中等土地只有三石,好的土地也不過四五石,條件最好的城郊之地也才五六石罷了。

荀貞心知,蒲陽陂附近的田地能夠達到過畝產十石乃是各方面因素匯合在一起才能偶然一見的,斷難成爲常態,更別說在其它地方複製了,知張昭此話不過是湊趣之言,因一笑了之。

次日,荀貞率衆離開淮浦,沿淮水西行百餘里,南渡而下,至淮陰。

淮陰南邊也有一條水渠在建,這條水渠是從淮陰西南邊的後世之洪澤湖湖區引水向東北,穿過邗溝,直達廣陵境內的海西縣境內,等完全建成後,長亦有二百餘里,也可以灌田近萬頃。

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爲伐齊而開鑿的一條溝渠,乃是第一條把長江和淮河連通在一起的運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荀貞攻陶謙時,曾經利用過這條運河給荀成部輸送軍資。

在淮陰停駐了兩天,樂進等返回下邳的郡治,荀貞領荀彧等改走水路,泛舟邗溝,繼續南下,入了廣陵郡界。廣陵太守王朗、廣陵丞李博、監廣陵軍事的徐榮等在郡界相迎。蒲滬現在廣陵,也隨之共迎候荀貞。關羽駐兵堂邑,荀貞特地提前傳檄,把他也召來相見。

荀貞對廣陵是太熟了。

順水乘船,他立於船頭,觀看沿途景色,憶及初到廣陵時,又回憶年初攻徐時,頗有感慨。

王朗、荀彧、戲志才、張昭等文臣,辛璦、典韋、關羽、太史慈等武臣分侍於荀貞的兩策,並及郡中的右姓名士跟着王朗來的俱皆衣冠相從。

清風徐徐,帶起諸人的服帶飄揚,河邊的行人、農人遙觀見之,都覺盛麗。

廣陵最著名的冠族大姓有五個,號爲“雷、蔣、谷、魯,劉最爲祖”,與劉繇、劉曄等一樣,廣陵的此劉也是漢室宗親,有的是前漢廣陵王之後,有的是本朝廣陵王之後,現爲郯縣令的陳矯即是出自劉姓,後因過繼給舅氏,遂改姓陳。

說起陳矯,倒是還有一樁公案,他與現爲州部琅琊從事的徐宣同爲廣陵人,齊名郡中而彼此不和,陳矯娶妻劉氏,算是他改姓前的同族,徐宣因此而常譏諷之,還爲此給荀貞打過陳矯的小報告,不過荀貞既喜陳矯之才,也重徐宣之能,故而親自調和他兩人的關係,雖沒能使他兩人和好親善,卻也至少使廣陵郡中、州中不再有人議論陳矯的這樁婚姻了。

隨從荀貞行州的州督軍從事陳端、簿曹從事秦鬆、部彭城從事呂岱以及部琅琊從事徐宣等都是廣陵人,荀貞把他們召至近前,示意他們觀看河兩岸的景象,笑問道:“卿等從我至郯,算來也都離郡差不多半年了,今回故鄉,望此景、人,可還熟悉?”

邗溝東爲射陽,射陽北是海西,徐宣家在海西,熟悉邗溝一帶的情況,往昔他在廣陵郡府供職,有時休沐還家,前半的路程便多是乘舟邗溝,走的此條水路,他四望多時,搖了搖頭。

荀貞略微驚訝,笑問道:“怎麼?才離郡半年,竟已有陌生之感了?”

徐宣答道:“也不是景色陌生。”

“那是什麼?”

“宣細觀之下,覺得比之年前,兩岸的樹木似有增多,人煙也濃密了些。”

聽徐宣這麼說,荀貞又觀望了會兒兩岸的人煙,果是如此,便召王朗近前,笑對徐宣說道:“此王太守之功也!”問王朗道,“近月郡中的民戶可是又有充實?”

王朗上任以來,諸項政事皆舉措得當,尤其在招徠流民這一項上爲各郡之最。

依據州部廣陵從事李續的上報,還有主管各郡戶曹的陳端之統計,每個月都有不少的流民落戶廣陵,落戶的流民口數最多時甚至超出了流民落籍最少之郡的一倍多。

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65 歸來解甲抵足眠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8 二月習射(下)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8 清洗潁陰(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 雙喜臨門(下)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 勢先造成計乃行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67 鳳集西鄉(上)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1 上任西鄉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0 防寇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7 生來無計避徵徭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8 二月習射(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74 如何練兵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7 會師(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 命令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3 送糧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73 忠孝勇武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69 尋得事由插爪牙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71 擒得鄭相逃呂尉39 點將封侯趁少年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5 短歌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6 盜馬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90 從徵汝南(下)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9 督郵在此(上)31 唐兒13 黃巾圍城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9 太守長史兩不負84 威震陽翟(中)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5 集合93 夜夜磨我削葵刀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 雙喜臨門(上)13 荀君有召45 得士親附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3 偏師掠潁橋蕤橫
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65 歸來解甲抵足眠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8 二月習射(下)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8 清洗潁陰(下)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 雙喜臨門(下)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 勢先造成計乃行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67 鳳集西鄉(上)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1 上任西鄉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0 防寇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7 生來無計避徵徭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8 二月習射(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74 如何練兵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7 會師(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 命令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3 送糧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73 忠孝勇武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69 尋得事由插爪牙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71 擒得鄭相逃呂尉39 點將封侯趁少年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5 短歌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6 盜馬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90 從徵汝南(下)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9 督郵在此(上)31 唐兒13 黃巾圍城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9 太守長史兩不負84 威震陽翟(中)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5 集合93 夜夜磨我削葵刀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 雙喜臨門(上)13 荀君有召45 得士親附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3 偏師掠潁橋蕤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