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

聽了斥候的彙報後,荀貞對諸將說道:“卜己已走投無路。他逃出濮陽時帶了兩三千人,現在只剩下了兩千不到,缺糧無船,前有大河,進退無路,此甕中之鱉也,滅之不難,唯一可慮者:是需得避免他拋棄賊兵,帶親信心腹渡河北上。”

倉亭臨黃河,在沒有提早準備的情況下,一千多人是萬難渡河的,但如果人數少點,百十人,隨便掠些船隻,渡河卻是不難,所以需要防備卜己拋下部隊北逃,當下荀貞點派劉鄧、典韋、辛璦:“你三人帶本曲人馬急行,現在就去倉亭,務必要佔住渡口,把卜己困住。如果卜己果然渡河北遁,那麼你們就也追過去,絕不能再放他逃掉。”

黃河從東郡橫流而過,濮陽、白馬、東阿等縣在河南,其餘諸縣在河北,如果被卜己逃去河北,中間有黃河相隔,皇甫嵩數萬軍隊想要過河至少需要三天的時間,三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已足夠卜己召集他留在郡北諸縣裡的駐守部隊,合在一起約有四五千人,如再裹挾些丁壯,聚攏萬人也不是不可能的,聚攏萬人,足可堅守一城,那麼少說也還得再有一次攻城之戰,雖然肯定是能攻下來的,可一來耽誤了時間,二來漢兵也會出現無謂的傷亡,所以,爲了避免這些情況,最好還是把卜己攔下,不讓他渡河。辛璦所部乃是騎兵,速度快,典韋、劉鄧都是驍將,其部衆也都是荀貞麾下最精銳敢戰的兵卒,所以派遣他們三人帶部先行。

荀貞頓了頓,目光在他三人臉上一一落過,又說道:“你三人以玉郎爲主,老典、阿鄧爲輔。”三人都是曲長軍候,地位相當,需得選出一個做主的,辛氏與荀氏是親族,用辛璦爲主將,劉鄧、典韋都沒有異議。三人接令,馬上返回本部,帶着本曲人馬脫離了大部隊,奔去倉亭。

辛璦、典韋、劉鄧三曲合兵有數百步騎,或許不足以擊敗卜己,但佔住渡口卻應是綽綽有餘了。不過結果卻是出乎了荀貞的意料,他帶部緩行了大約一個時辰,在距倉亭尚有十餘里之時,數騎從倉亭方向奔來,卻是辛璦派來報訊的信使:“報,司馬,我部大破賊兵!”

荀貞聞言大喜,沒想到辛璦、典韋、劉鄧三人只憑數百步騎就擊敗了卜己的近兩千人馬,不過細細想來,卻也不足爲奇,卜己部的人馬乃是敗兵,士氣低落,先前打東阿,又連攻兩次不克,兵卒疲憊,兼之缺糧,而辛璦、劉鄧、典韋所帶之人馬卻爲大勝之軍,且又俱爲荀貞部的勇士,更重要的是還有辛璦麾下的兩百騎士,以此擊之,大破卜己部也是正常。

荀貞問道:“卜己可抓住了?”這信使說道:“被劉君生擒了。”不用說,這必是劉鄧又身先士卒,於陣中生擒了卜己。荀貞喜笑顏開,笑對隨行左右的荀攸、戲志才說道:“今卜己被抓,東郡算是平定了啊!”荀攸、戲志才也很高興,戲志才笑道:“恭喜你了,貞之。生擒卜己,這可是大功一件。”卜己是東郡黃巾的渠帥,地位與潁川波才、汝南彭脫相當,雖然東郡黃巾不及潁川、汝南的黃巾兵多,可能把卜己生擒,確是當之無愧的一件大功。

荀貞回顧自潁川守陽翟以來的歷戰,舞陽破敵、西華破敵、今又生擒卜己。

他自忖心道:“因守陽翟有功,皇甫將軍上表朝中,把我從百石郡兵曹掾擢爲了佐軍司馬。汝南斬劉闢、降何儀,收復十餘縣,今又破韋鄉、克白馬、生擒波才,這兩份功勞加在一起,兩千石或不可能,然被召入朝中拜爲郎、又或被任爲一大縣的千石令應是足矣。”

縣令(長)依縣之大小、民之多寡、地之富貧分幾個層次,最低四百石,其次六百石,最高千石。純以荀貞眼下的功勞來說,被擢爲千石令,又或被拜爲郎當然是問題不大,但前提卻是:朝中無人作梗,要知,張直可就是因他而死的。現在征戰尚未結束,考慮這個問題有點嫌早,而且荀貞在朝中也沒有靠山,就算考慮也是無用。所以,這個念頭在他腦中只是一閃而過,很快他就把注意力又放回了眼下,笑對戲志才說道:“就算是大功,也全是靠了志才你和公達的智謀與諸君的勇武敢戰啊。”說完,令來報訊的這幾個信使,“爾等不要停了,速去白馬,將此訊報與將軍知曉。”這幾個信使接令,打馬繞過行軍的部隊,徑去白馬報訊。

荀貞揚起馬鞭,指向前路,與左右諸將說道:“加快前行!”十幾裡地很快就到,辛璦、劉鄧、典韋迎接於道上。荀貞下馬,快步走上去,握了握辛璦的手,復又握了握劉鄧、典韋之手,笑道:“你們只有數百步騎,怎麼擊敗的近兩千賊兵?”說着話,眼往他三人身後看去,在他三人身後,有兩人被五花大綁,在數十個甲士的監押下跪在地上。

辛璦轉身,指着這兩人說道:“司馬,這兩人便是卜己和李驤。”

荀貞打眼細看,見這兩人一個三十多歲,粗衣露髻,滿面血污,腿臂負傷,此人正昂頭怒視荀貞,另一個二十多歲,膀大腰圓,大概之前穿的鎧甲被漢兵扒下來了,露着**的上身,肌隆如虯,此時正伏在地上,老老實實地等候荀貞發落。

荀貞當下瞭然,心道:“這鄉農模樣之人必就是卜己。”問過辛璦之後,果然錯。

荀貞認出卜己不是因爲卜己的打扮。老實說,看到卜己這副打扮,荀貞是吃了一驚的,黃巾軍的渠帥、小帥,他見得多了,沒有一個像卜己這般寒酸樸素、依舊保持着農人打扮,粗麻衣服不說,連幘巾都沒裹,只紮了個髮髻,扔到人堆裡,誰也不會注意到。就荀貞所見的那些黃巾渠帥、小帥大多是玉帶絲衣,便算是比較樸素的也皆是錦服亮鎧,哪裡有像卜己這樣的?他之所以認出此人是卜己,卻是因爲卜己雖然被擒,怒目之下,卻自有威勢。

他本就同情黃巾軍起義,今見到卜己這般打扮,頓時眼前一亮,心道:“較之那些起兵後就忘了本分,絲衣錦服、傅粉香囊的渠帥、小帥,這個卜己卻是質樸。”不覺起了愛才之意。

荀貞剛纔問辛璦等是怎麼破敵的,劉鄧在邊兒上笑道:“賊雖千餘,但不堪一擊,我等率部到後,先分兵搶下了渡口,然後玉郎率騎兵分散兩翼,我與典韋則率步卒疾擊其中陣,只衝了一陣就把他們擊潰了。破賊不足提,倒是這卜己與李驤值得一說。”

荀貞打量着卜己、李驤,問道:“有何值得一說?”

劉鄧笑道:“這李驤有些勇力,拿下他費了些功夫。還有這卜己,賊兵敗後,他的親兵們護着他拼死殺到岸邊,他們早在河邊備下了幾艘船隻,誰知這卜己卻是不肯渡河北上,反覆又殺將回來,因此被擒。”

荀貞心道:“到了岸邊卻不渡河。咦,此人雖是個鄉農,卻有霸王之風。”饒有興趣地問卜己,“你既逃到了岸邊,爲何不乘船渡走?”

卜己怒視荀貞,罵道:“你就是荀賊?今乃公兵敗被擒,死不足惜,大賢良師早晚會爲我等報仇!”劉鄧、典韋大怒,兩人上前,劉鄧一腳把卜己踢翻,典韋抽出短劍,橫在他的脖上,惡狠狠道:“好個賊子,敗軍之賊還敢如此嘴硬!”一手捏住他的嘴,迫其張開,另一手提劍對準他的口中,作勢要往裡刺。

荀貞制止了他,大度地笑道:“他戰敗被擒,難免胸有怨氣,便讓他罵上兩句,又能如何?反正也不會掉一塊肉嘛。”吩咐典韋、劉鄧,“扶他起來。”待典韋、劉鄧將之扶起,再又問道:“你既逃到岸邊,爲何不肯北渡?是自知罪孽深重,故此無顏見郡北父老麼?”

卜己不識字,不讀書,不知“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典故,不過卻也聽懂了荀貞的話,恨恨地吐了口唾沫,說道:“罪孽深重?罪孽深重的是爾等漢賊!殺我道衆,與我太平爲敵,遲早要遭天譴!……,無顏見郡北父老,我的確是無顏見郡北父老!”

荀貞對他罵人的前半句毫不介意,只當沒聽見,問他後半句的意思:“爲何無顏見?”

卜己說道:“從我起兵者大半是郡北我道子弟,我告訴他們這不公的蒼天已死,我說黃天將立,而今卻纔殺盡了豺狼,又來了狐狸!我郡北父老何其苦!何其苦!”他雙目含淚,仰望蒼天,痛呼愴然,“天,天!若卜己一死能換來太平世界,卜己願死,卜己願死!”拼力掙扎,想要掙脫典韋、劉鄧,紅着眼大罵荀貞,“只可惜我數萬東郡弟子戰死疆場,只可惜我數十萬東郡黔首又要遭鼠輩兵災。豎子!便是乃公變身爲鬼也絕不放過你!”

荀攸、戲志纔不由向後退了一步。荀貞站着沒動,聽了他的這番痛號詛咒,非但沒有生氣發怒,反而更起了愛才之心,不但更起了愛才之心,更有了些憐憫之意。這是個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只可惜空有理想和志向卻沒有方向,沒有找到實現他理想和志向的正確道路。

他向身後招了招手,叫站在後邊的何儀上來,笑對卜己說道:“你可認得他?”卜己不認識何儀。荀貞介紹說道:“此乃汝南何儀。”卜己罵道:“叛賊!”何儀面色一紅,頗是羞愧。

荀貞說道:“爾等作亂以來,所過之處,燒殺擄掠,十室五空,我轉戰三郡,沿途所見,道有死屍,野露白骨,良田無人耕種,麥苗盡被踏毀。你說蒼天不公,所以你要立黃天,難道你的黃天就是這樣的一個天麼?難道你想給天下百姓的就是這樣一個‘太平’麼?”

荀貞說的是事實,卜己也知道,他漲紅了臉,想要反駁,卻無從說起,畢竟他本性質樸,不是個狡辯無恥之人。

荀貞說道:“所以我說爾等罪孽深重,何儀幡然醒悟,棄暗投明,你怎能說他是叛賊?”何儀聽了荀貞這話,腰桿挺了起來。荀貞接着對卜己說道:“你剛纔說你無顏見郡北父老,可見你是個知榮辱之人。既知榮辱,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給你一個贖罪的機會,你願降我麼?”

卜己被強迫着跪趴在地上,手抓着泥土,奮力昂着頭盯着荀貞看了多時,說道:“願降將軍。”荀貞令劉鄧、典韋:“放開他。”親自上前,欲扶他起身,卜己一躍跳起,猛地撲了過來!

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2 最後的麻痹30 回家11 陳琳表令諸荀怒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22 文聘(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5 備寇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8 西鄉薔夫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20 牽掛者何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96 會師城下(下)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3 甲光向日來者誰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 一檄引得泰山驚8 遍觀諸郡(下)15 陽城治吏(下)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3 縣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37 無禮賠罪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81 捕拿張直(上)47 辨旗察鼓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6 何爲乳虎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7 高素三勸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4 張讓賓客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4 文聘(下)26 招人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39 得二荀舉薦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 風物迥異江南地26 決勝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6 虎狼之威(上)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2 旋舞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 陽城治吏(下)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5 冀董幽田兩名俊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44 而今本爲多事秋52 圍魏救趙亂其陣54 焉知生死麴義勇36 天下之中洛之陽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39 得二荀舉薦
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2 最後的麻痹30 回家11 陳琳表令諸荀怒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22 文聘(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5 備寇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8 西鄉薔夫12 道是襄陽德珪來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20 牽掛者何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96 會師城下(下)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3 甲光向日來者誰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 一檄引得泰山驚8 遍觀諸郡(下)15 陽城治吏(下)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3 縣尉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37 無禮賠罪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81 捕拿張直(上)47 辨旗察鼓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6 何爲乳虎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27 高素三勸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4 張讓賓客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4 文聘(下)26 招人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3 滍水星河影動搖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39 得二荀舉薦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 風物迥異江南地26 決勝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6 虎狼之威(上)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22 旋舞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 陽城治吏(下)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5 冀董幽田兩名俊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44 而今本爲多事秋52 圍魏救趙亂其陣54 焉知生死麴義勇36 天下之中洛之陽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39 得二荀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