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會師城下(下)

西華本也是一個侯國,光武皇帝封他的姐夫鄧晨爲西華侯,後因無嗣而國除,復改爲縣。

說起西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名叫戴封,濟北剛人,本朝和帝時人。這個人真是一個“至誠君子”,未出仕時在路上遇到盜賊,財物悉被略奪,唯餘縑七匹,賊沒有發現,戴封追上去給他們,說:“知諸君乏,所以送給你們。”賊驚道:“此賢人也。”盡還其器物,後來出仕,對策第一,被擢拜議郎,再遷西華令,時汝、潁有蝗災,獨不入西華界,汝南督郵行縣到,蝗蟲跟着大至,這可能讓這位督郵很沒面子,當天就離開了,而他一走,蝗亦頓除,一境奇之。起蝗災的時候通常大旱,這一年不例外,又逢上大旱,戴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火起而大雨暴至,於是遠近歎服,都認爲他是有德行的人。

戴封的故事,荀貞是聽荀衢說的,聽後也是嘖嘖稱奇,爲何獨西華無蝗他搞不清楚,但是這場暴雨他卻可以肯定是來得湊巧,如果來的不湊巧呢?他當時很想問問荀衢:“若是戴封被火燒死了,還會‘遠近歎服’麼?”儒家講“天人感應”,“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因爲光武皇帝之故,本朝盛行讖緯之學,天人感應之說更是被絕大部分的儒生奉信,所以這個問題荀貞最終還是沒有問出口。

屯兵西華城下,荀貞不覺回憶起了在他求學時發生的這一段小故事。連着兩天,他陪着皇甫嵩出營登高,觀望西華城防和城外兵營的動靜。五天後,朱儁、孫堅率部來到,汝南太守趙謙隨軍至。趙謙年有四十多歲,這陣子他連戰連敗,東躲西藏,麾下郡兵死傷殆盡,十不存一,日子過得艱難,氣色很不好。荀貞與他相見,以子侄輩的禮節行禮,並奉上荀爽的問候。

聽到荀爽的問候,趙謙自覺沒有臉面,長吁短嘆,拽着鬍鬚,苦笑說道:“連戰連敗,全郡陷落賊手,生靈塗炭,愧對天子厚望,我沒有顏面活於世間了!”趙謙是蜀郡人,口音很重。他家世代簪纓,其祖趙戒歷仕安、順、衝、質、恆五帝,司空、司徒、太尉都當過,其從父趙典,與李膺、荀昱等並列“八俊”,歷任兩千石,延熹九年,舉荀爽至孝,其弟趙溫胸有大志,初爲京兆郡丞,嘆道:“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嫌郡丞一職低微,遂棄官歸家。

皇甫嵩安慰他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汝南賊二十萬衆,公以些許郡兵支撐到現在很是不易。我等對汝南地形不熟,公向有清名,深孚汝南民望,還要多賴公之助才能破賊定亂。”

趙謙說道:“一切皆從將軍軍令。”

……

朱儁來到,兩軍會合,皇甫嵩前幾天已試過汝南黃巾的戰鬥力,並在這幾天裡盡觀城內外黃巾的防守佈置,可以展開攻城了。

讓朱儁部休整了一天,次日,以皇甫嵩部爲主,朱儁部爲側翼,出動了萬餘兵馬開始進攻。

欲要破城,先得把城外的黃巾兵營給打掉,要不然在攻城時會腹背受敵。黃巾軍城外兵營的主將是劉闢,副將是吳霸,面對漢軍的進攻,兩人帶兵出營,與之廝殺。西華城頭,彭脫、龔都、何儀諸將齊至,觀望戰事。爲防他們出城襲擊,傅燮帶了五千人守在城外,嚴陣以待。

果如皇甫嵩、陳到所說,這劉闢、吳霸當真驍勇非常,面對萬餘漢軍的進攻,他兩人絲毫不懼,劉闢親率部衆正面迎敵,身先士卒,驅馬揚塵,持矛奮戰,呼喝不斷。吳霸率五百騎兵居外策應,以爲奇兵,每當劉闢部被漢軍攻出一個破綻,他便率衆疾擊,將之打退。正奇相和,非常難纏。從下午戰到黃昏,漢軍沒有能佔到什麼便宜,黃巾軍也沒打勝,各自收兵歸營。次日再戰,一如昨日,漢軍猛攻多次不能破陣,反被劉闢、吳霸覷空反攻了兩次。

這天戰罷收兵,諸將聚於皇甫嵩帳中,商議戰事。

傅燮蹙眉說道:“賊勢盛,劉闢、吳霸皆勇將,我軍倉促難克,不如徐徐圖之。”

一句話惹惱了帳中一人,這人長身奮眉,大聲說道:“戰在神速,何徐圖也?”

衆人觀之,卻是孫堅。孫堅帶兵從南路來,與荀貞一樣,他是朱儁部的先鋒,一路上攻無不克,接連克復了吳房、灈陽、上蔡等縣,並接到了汝南太守趙謙,又旋即與朱儁合兵打下平輿,戰功遠過荀貞,連戰連捷,正氣盛之時。他自恃常勝,哪裡肯退縮避讓?

傅燮皺眉說道:“孫司馬所言固是,奈何賊兵勢衆,賊將勇悍,如何取勝?”

孫堅昂然按劍,對皇甫嵩、朱儁說道:“明日請以堅爲前鋒,必破賊營!”這兩天與劉闢、吳霸交戰,孫堅、荀貞都沒上陣。皇甫嵩壯其膽勇,也知他是朱儁麾下的第一勇將,當下應允。

次日,孫堅整部出營,皇甫嵩、朱儁派出了一萬精兵在他後邊,爲他後陣策應。

皇甫嵩等人登上望樓,觀他進擊。荀貞沒有上望樓,而是主動請令,帶着本部人馬停駐在營門外邊,爲孫堅等將掠陣,萬一遇到危險,他好立刻救援。

荀攸、戲志纔等文士沒有出營,戰場上刀槍無眼,荀貞擔心他們會出意外,把他們留在了營中。許仲、劉鄧、荀成、江禽等率步卒諸曲立在左邊,辛璦帶着騎兵立在右邊,荀貞在典韋、陳到、原中卿、左伯侯等的簇擁護衛下,站在步、騎之中,極目遠眺,觀瞧孫堅出戰。

此時下午,陽光燦爛,萬里無雲,遠近綠野,一條河水從西華北邊流淌而過。

漢軍和黃巾軍的軍營相隔約有七八里,從荀貞這個位置看去,因爲天光正好,可以看到敵營裡高高的望樓,迎風招展的旌旗和如一條長龍也似出營迎戰的黃巾兵卒。兩邊營中戰鼓不絕。

他收回遠望的視線,往前邊看去。

只見孫堅部出營一里後停了下來,在軍候、屯長等軍官的指揮下,千餘人列成了一個方陣,盾牌在前、弓弩在中、矛戟在後。列成陣勢,隨着戰鼓之聲,復又緩緩向敵兵前行。

孫堅騎着青驄馬,披甲持矛,帶着祖茂、吳景、韓當、程普諸將行在最前。

於其後,是皇甫嵩、朱儁派出的萬人精銳,這萬人精銳跟着孫堅部出營,等孫堅部列好陣,繼續前進後也跟着前行,不過只又前行了兩裡就停了下來,沒有再往前走,而是佈陣等待。如果孫堅敗敵,那麼他們就掩殺上去,趁勝攻營,如果孫堅失利,那麼他們就接應孫堅歸營。

戰鬥將要展開,鼓聲、號角和遠處黃巾軍兵營中士卒們絡繹出營的動靜、掀起的塵土使得氣氛有些壓抑。原中卿仰頭望了望日頭,抹了下額頭,說道:“這纔剛四月,天就這麼熱了?”忍不住問荀貞,“荀君,孫司馬今日能破賊麼?”

荀貞心道:“我怎麼知道?”

前兩天的戰鬥他沒有參加,在望樓上旁觀,汝南黃巾的戰鬥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實比潁川黃巾強得多,劉闢矛甲馳馬,悍勇無匹,多次親帶兵衝擊,凡其至處,漢軍無不靡碎,萬餘漢軍不但不能破他之陣,還曾差點被他破陣。吳霸來去如風,侵略如火,帶着他那五百騎,在交戰的戰場上馳騁自如,每當漢軍略佔上風之時,他就會奔突衝襲,每次都能將漢軍的攻勢打退,將局勢扭回。荀貞大概計算,這兩天被劉闢、吳霸手殺,死在他倆手下的漢軍兵卒不下五十,其中包括一個軍候,兩個屯長,當之無愧的虎將兩個。

黃巾軍兵營中戰鼓沉悶,不斷有兵卒出營,於營前列陣。可能是看出了漢軍這次是想以少量的精銳首發衝陣,劉闢、吳霸將出營的兵卒也分成了兩個部分,前隊較少,約三千人,大多披甲,顯是精銳,後爲主力,通過軍旗、列陣的長度和厚度,荀貞粗略計算,大概有一萬人。

在前隊的側後方有數百騎兵,其首領是一個黑甲持矛的騎士,此人便是吳霸。

荀貞心道:“吳霸似乎擅長突襲,從他列陣的位置來看,應該和前兩天一樣,若是文臺得利,那麼他就會再次從側翼發起突擊。”因爲相距太遠,沒有找到劉闢的軍旗,也許他還沒有出營,也許在後陣。

兩軍列陣完畢,舉槍相對前行。鼓聲隆隆,彼此相距越來越近,在大約還有百步的距離時,漢軍營中驟然鼓聲大作。荀貞默聽鼓音的節奏,卻是皇甫嵩下了軍令,命孫堅突擊。

鼓聲中,荀貞看到孫堅扭臉向後叫喊了聲什麼,隨後策馬舉矛,向敵陣衝鋒。

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 言而有信荀貞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4 留錢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 馳援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63 叕兒乃有大志乎5 江禽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63 田邊斷案(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 冀州牧迎節以徵5 風雪夜刺(下)16 虎狼之威(上)3 光和七年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1 無中生有兵家計58 孫堅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55 買馬(上)16 爲君請功61 仲業77 演武薦賢(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6 熔鑄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8 朱門酒肉路邊骨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7 敬老6 生子當如孫伯符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28 幾事不密則成害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3 荀君有召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31 程普諫止回師救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8 正旦之日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7 敬老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9 辛璦(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81 擒賊先擒王(中)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25 鄉有野賢41 虛虛實實89 智勇兼備褚飛燕96 會師城下(下)28 辰彼碩女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69 躋身才俊(上)8 推衣40 隱秘非只君可尋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1 雪夜攻莊51 故事51 故事53 送糧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
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 言而有信荀貞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4 留錢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 馳援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63 叕兒乃有大志乎5 江禽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63 田邊斷案(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 冀州牧迎節以徵5 風雪夜刺(下)16 虎狼之威(上)3 光和七年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1 無中生有兵家計58 孫堅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55 買馬(上)16 爲君請功61 仲業77 演武薦賢(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6 熔鑄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8 朱門酒肉路邊骨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7 敬老6 生子當如孫伯符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28 幾事不密則成害22 今有潁陰乳虎(下)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3 荀君有召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31 程普諫止回師救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8 正旦之日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7 敬老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19 辛璦(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81 擒賊先擒王(中)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25 鄉有野賢41 虛虛實實89 智勇兼備褚飛燕96 會師城下(下)28 辰彼碩女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69 躋身才俊(上)8 推衣40 隱秘非只君可尋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1 雪夜攻莊51 故事51 故事53 送糧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