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李通難擇良木棲

孫策信中寫道:策破橋蕤,已至平輿,合陳、樑之兵,計步騎四千餘,並城內守士,衆六七千,布兵,四五千耳,策意自引軍西出沈亭,渡澺水西襲上蔡、吳房,以斷布退路,動其軍心,事如成,敢請將軍取張遼,陳嚴陣於葛陂,以脅布側翼,然後策回師進擊,與平輿並攻,或可殲佈於城下,縱不能,亦可解平輿之圍,迫布南竄。愚計如此,未知將軍意可否?

沈亭在平輿的南邊,春秋時是沈子國之地,戰國末年,有沈子國後人名沈郢者,有高行,秦拜爲相,然此人堅辭不就,築亭水濱,遊釣遊身,他所建之亭,便被稱爲沈亭,後來又演變成了地名。這個沈亭算是平輿周邊較爲出名的一個地方,所以孫策直接在信中寫了這個地名。

許仲已經決定不在汝南耗費兵力,那麼對孫策的這個謀略自然也就無甚興趣。

只是,雖無興趣,要想拒絕,總也得有個理由。

理由不太好找,因爲孫策的這個謀略很有可行性,既然有可行性,那麼該怎麼拒絕?

許仲想到了一個藉口,他給孫策回書,寫道:都尉計謀誠高,然以吾見,與其拔上蔡、吳房,何如候李文達迴音?吾前日復遣使者,往見文達,備述以徐、豫之威德,再勸他從附討布,文達如肯從,則郎陵即能斷布軍歸路,適時吾與都尉、文達三路併發,破滅呂布,反掌之易。

李文達,即李通。

許仲倒是沒有在信中說假話,他確是於前天再次遣使去見李通,不過他遣使去見李通的目的卻並非僅是爲了說服李通共擊呂布,而更是爲了能替荀貞把李通招攬到荀貞的帳下。計算路程、時日,使者應是纔到李通屯地不久,快則三四天,遲則七八日,大約應就能有消息傳回。

孫策接到許仲的回書,與部曲商議,覺得許仲說得有道理。如果能把李通拉攏過來,確是比耗費時間、兵力攻打上蔡、吳房爲上。退一步說,即使李通始終不願從附,也不打緊,最多等個七八日,看李通到底會如何迴音,真不行的話,完全可以再行攻上蔡、吳房之策。

郎陵縣外,李通駐地。

這天傍晚,許仲所遣的使者抵至。

之前許仲已經遣過一次使來見李通了,是以李通一聞許仲使者復來,便知其意,沒有立即召見,先叫人安排許仲的使者飲食住下,接着召來得力的左右僚屬,討論此事。

來的僚屬多是李通的族人,吳霸和他的兒子李整也來了。

吳霸本是黃巾渠帥,在一次作戰中被李通擒獲,由是投降,因爲隨着投降的還有他的舊部兵士,爲數不少,故而李通對他甚是重用。除此外,還有幾個陳家的人。此陳家便是陳恭之族,陳恭早年與李通共起兵,後被自己的妻弟陳郃所殺,李通爲陳恭報了仇,攻破郃軍,斬郃首以祭陳恭的墓,陳恭的族人、部曲因也就併入了他的部中。

天色已晚,從僕點起燭火,照亮帳中。

待諸人來齊,李通說道:“許將軍又遣使來了。上次他的使者來時,我沒有給以明確的答覆,用模棱之言,權作敷衍。這次,恐怕是不能仍舊這麼做了。汝等有何想法,可都說來聽聽。”

李通現下是個香餑餑,許仲、呂布爭相拉攏他,包括之前孫堅也曾招攬過他,針對此,他的部下現在有三種觀點。

三種觀點又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擇一方而投之,一類是現在還未到選擇投靠的時候。

具體到第一類的觀點來說,又主要是圍繞孫堅、荀貞而爭議。至於呂布、袁術這一方,因爲袁術在南陽不但在與劉表的交戰中不佔上風,軍事能力不行,而且驕奢放肆,惹得南陽民怨不已,不管怎麼看,都不像個可以投從的良主,所以被排除在了選項之外。

認爲應該投從荀貞的人認爲:投從荀貞有兩個好處。

首先,荀貞姓出名族,其人折節下士,甚有美譽,頗得士附。相比孫堅在豫,不能得到豫士的衷心擁戴,荀貞在這一點上遠遠勝過。

其次,自從擊黃巾以來,十年間,荀貞轉戰豫、冀與徐,戰功赫赫,今據徐方,文武濟濟,新有九江,又佔泰山,兼有兗、揚之地,已是可匹敵袁紹、公孫瓚的一方強雄,佐以孫堅之助,假以時日,必定能成就大事。現在如果舉兵歸附,來日可致富貴。

認爲應該投從孫堅的人認爲:投從孫堅有三個好處。

首先,孫堅的族姓不如荀貞,這看似是個劣勢,但對李通等人來說卻是有利。因爲族姓不顯,所以孫堅的帳下沒有幾個冠族子弟,他的部屬多是中低層的出身,李通等容易脫穎而出。相比荀貞帳下,士族、大姓子弟衆多,他們過去後怕是會不易出頭。

其次,孫堅是在荊州起的家,他的部曲中荊州人不少,如黃蓋就是,李通等雖然盤踞郎陵,他們的家鄉卻是在江夏,同樣也是荊州人,投靠孫堅的話,彼此間會有天然的親近感。

再次,孫堅是豫州牧,豫州是孫堅的地盤,如果投靠了孫堅,可以保存住現有的勢力範圍,由此也就能保證自身會有較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一點遠要比投靠荀貞爲強。荀貞在徐州,如果是投靠了荀貞,就得放棄郎陵,遠去到徐州,從此便就成爲了無根之萍,只能任人驅使。

認爲現在還未到選擇一方投靠之時的人數最多。

他們認爲:州郡亂戰,目前形勢還不明朗,不能判斷將來荀貞、孫堅,抑或甚至袁術、劉表,遠一點的則袁紹、公孫瓚等人究竟誰能獲得最終的勝利,現在就擇人投靠的話,未免過早,不如靜觀局勢,等到能夠看清時勢發展之後再做決定。

三種觀點各有道理。

良臣擇主,良禽擇木,關鍵時刻的一個選擇,可能會決定一衆人、乃至一衆家族的前途命運,何去何從,該不該現在選一方而投,該投從何人,李通的部屬爭執不下,李通也猶豫難決。

聽了他的話,分別持有此三種觀點的諸人紛紛開口,各抒己見,再次爭論起來。

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5 得士親附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8 西鄉薔夫21 今有潁陰乳虎(中)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1 謀重有利爲臣職94 會師城下(上)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69 尋得事由插爪牙68 鳳集西鄉(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85 威震陽翟(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25 鄉有野賢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6 亂將至中流擊水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65 邀得念舊仁厚名4 將近臨湘桃花盛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5 江禽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38 陰入縣寺持短長55 毀容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96 會師城下(下)31 唐兒3 先表北海刺青州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6 爲君請功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6 威震郡北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40 鐵營44 高家34 一怒之威53 滅族(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7 置彀在此請君入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8 清洗潁陰(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4 文聘(下)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1 孟德窮窘設摸金35 褒貶由人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
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5 得士親附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8 西鄉薔夫21 今有潁陰乳虎(中)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1 謀重有利爲臣職94 會師城下(上)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69 尋得事由插爪牙68 鳳集西鄉(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85 威震陽翟(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25 鄉有野賢19 圍不赦以威生仁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6 亂將至中流擊水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65 邀得念舊仁厚名4 將近臨湘桃花盛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5 江禽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38 陰入縣寺持短長55 毀容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96 會師城下(下)31 唐兒3 先表北海刺青州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6 爲君請功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6 威震郡北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2 虛席問賊進退意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40 鐵營44 高家34 一怒之威53 滅族(上)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7 置彀在此請君入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8 清洗潁陰(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4 文聘(下)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1 孟德窮窘設摸金35 褒貶由人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