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

程嘉等返郯未歸,潁川諸士先達。更新最快

因了荀貞此前的交代,被遣去潁川辟召諸士的州使在剛入郯縣境後,便即派人去州府報聞,荀貞聞之大喜,親帶着府中的諸潁川人出城相迎。

較之闢魯肅、諸葛瑾、周泰等人時,或單人而來,至多兩人同至的情景,從潁川辟召來的士人可謂“成羣結隊”。

荀貞在城外道上遠望之,只見迤邐行來的隊伍長達數裡,春風綠樹間,車蓋相連,前有州騎導路,後邊甲士扈從,塵土飛揚,情狀盛美,心中歡喜,笑顧隨他出迎的戲志才、荀衍、荀彧、荀攸、陳羣、辛璦等說道:“掌州以來,常苦士用不足,今鄉里諸賢至,徐土不足治也!”

跟着荀貞出迎的都是潁川人,所以荀貞纔會說出“常苦士用不足”、“徐土不足治也”這種心裡話,說到底,對徐州的士人再親用、再重用,也還是比不上家鄉的士人用着放心。

荀攸笑道:“王如周文,霸如齊桓,皆待賢者而成名,鄉中諸賢今至,明公之名可以成矣!”

卻是在用人上,荀攸等亦與荀貞同感。

不多時,潁川士人們的車隊行至近前。

看到荀貞在此等候,前邊引導的州騎趕忙停下,往後通傳。

州使與諸車隊中的士人們紛紛下車,上前來與荀貞等人相見。

荀貞看去,見行過來的士人有二十餘,有的褒衣博帶,方步整嚴,有的黑服裹幘,按劍昂然,有的則廣袖折巾,一派名士風流。荀貞越看越是更加歡喜不已,喜由心出,顯露於外,他笑容滿面,快步迎接,邊走邊笑着說道:“候諸君久矣,候諸君久矣!今終至也,今終至也!”

戲志纔等在後邊跟上。

荀貞邊走便細看,見諸多士人中最當先的一人年有四旬,儒服高冠,姿貌偉美,與荀彧兄弟有數分相像,卻正是荀彧的從兄,荀氏八龍中大龍荀儉之子荀悅。更新最快

荀氏族中,荀貞、荀彧這一代裡邊,如論雄才武略,自是荀貞,如論實務之才,可稱荀彧,如論奇謀深算,當是荀攸,可如論治學,卻是荀悅第一。

荀爽過世之後,於經業治學上,荀悅現已是荀氏族中的門面人物了。

數年前,荀貞討董之後回廣陵,荀彧等相從而行,但荀悅因性格沉靜,喜好著述之故,所以不想離家遠行,因而沒有跟荀貞去廣陵,而是留在了潁川。

這次荀貞遣人去潁川闢士,爲了能把荀悅請來,特地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使者面呈。

荀貞在信中寫道:“海內兵亂,潁川四戰之地,不能獨善,今徐州已定,兄如來,弟當爲兄治靜室,聚州儒,集典籍,供兄以旦夕談論,沉心著作。鄭公在南城,如欲見謁,一日可至。”

因了荀貞的這封信,荀悅遂與族中的數名子弟,以及別的潁川士人一起,來了徐州。

在這次來徐的諸多士人中,荀悅年紀較長,名望又重,而且還是荀貞的族兄,所以諸士都自覺地落在他的身後,讓他行在最前。

荀貞喜顧荀衍、荀彧、荀攸,說道:“大兄來矣!卿等快與我趨迎之。”

荀衍、荀彧、荀攸忙加快腳步,與荀貞一起,上前與荀悅見禮。

荀悅站定,分別對荀貞、荀衍、荀彧回禮,把荀攸扶起,神態安詳,和聲說道:“與三弟數年未見了!公達,你有些消瘦了。”

荀攸是晚輩,執禮甚恭,恭謹地說道:“攸自中平時從阿父離鄉,期間雖或有歸,然戎馬倥傯,卻是久未聞大父教誨了。今大父到徐,想及日後可常俯聆德音,喜不自勝。”

荀悅的父親是八龍之首,他本人又是荀貞這一輩中年紀最長的,故而荀攸稱他“大父”,荀貞稱他“大兄”。更新最快

荀悅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荀儉就去世了,家貧無書,可他勤奮好學,從族人那裡借書看,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有過目不忘之慧,年十二,即能說《春秋》,後來成人,因見朝中閹宦用權,便託疾隱居,不肯出仕,郡縣人多不識其才,只有荀彧特別地尊重他。

現下,荀彧與荀悅久別重逢,有很多話想和他說,但亦知此非說話之時,因按下心情,隨同荀貞去見餘下的士人們。

荀悅之外,還有幾個荀氏的族人同來,其中最得荀貞敬重的是荀愔,最爲荀貞喜歡的是荀祈。

荀愔與荀貞同輩,和荀悅一樣,長在經業,也是荀氏族中的一個名儒。

荀貞對荀愔說道:“兄與大兄今至,州中文教有主矣!”

荀祈是荀衢之子。荀衢待荀貞雖兄如父,荀貞微時,僅荀氏族中一遠支而已,多虧了荀衢的愛護和提攜,荀貞才得以學有所成,名有所揚,而今荀貞據主一州,雖思報荀衢之恩,可荀衢卻早已病故,是欲報恩而不得也,是以,這次去潁川迎士,對本族的族人,荀貞總共給使者說了兩個人是必要請到的,一個荀悅,另一個就是荀祈。

荀祈來到,荀貞很是喜悅。

與荀愔、荀祈略敘兩句,荀貞把目光轉向了別的士人們。

他笑對其中幾人說道:“猶記得當年與諸君初見時,君等尚翩翩少年,尤其趙君,垂髫童子,駒齒未落,現於今,卻也都和我一樣,三旬之齡矣!趙君亦加冠數年,已成吾郡千里馬也。”

這幾人都笑道:“與將軍一別經年,將軍名震華夏,我等依然默默無聞。”

荀貞笑道:“君等如默默無聞,我何不辭千里,遠請君等來徐?今徐地粗定,政務繁雜,正賴諸君才智,協理諸事,撫養此方百姓,來日兵甲西出,迎天子還於舊京,再隆漢室!”

這幾人卻是:李宣、杜襲、繁欽、辛韜、趙儼。更新最快

荀貞當年當潁川北部督郵時,多賴李宣之力,方纔名動郡中士林,所以之前議闢請潁川士人時,戲志才強烈舉薦李宣。李宣的父親李瓚,早些時在東平爲相,現已還鄉,李宣本不欲“遠遊”,但李瓚聞是荀貞來闢,卻令他應闢而來。

杜襲、繁欽、趙儼與荀貞相識時,荀貞尚在西鄉任有秩薔夫,那一年時任太守的陰修行春,杜襲等人皆從,於是與荀貞在西鄉初見。當年,陳羣也是隨從陰修行縣的諸少士之一。

辛韜是荀攸的姑子,辛璦之弟。

荀貞叫荀攸、陳羣、辛璦近前,與這幾位士人敘話。

隨後,他對餘下士人中的兩人說道:“遣使赴郡時,猶恐二君不至,今見君二人來,州中決、賊二務有膽矣。”

這兩人行禮笑道:“督郵相召,虎威名,敢不至乎?”

荀貞哈哈大笑。

這兩人一個年約五旬,一個四十來歲,正是郭俊和杜佑,分爲荀貞任潁川北部督郵時的郡中決曹掾與賊曹掾。

荀貞看了看餘下的士人,問他二人道:“張公未來麼?”

“張公”便是此前潁川郡的五官掾張仲,此人雖無軍政實才,然爲人清直,深得荀貞所敬。

郭俊答道:“張公年邁,不願遠行,故未來也。”

荀貞未免遺憾,和郭俊、杜佑略聊兩句,轉看向剩下的士人,其中多是潁川人,亦有幾個荀氏的子弟,分別見過。

卻有一人,荀貞不認識,遂問道:“敢問足下尊姓高名?”

杜襲在邊兒上給荀貞介紹,說道:“此襲之友也,沛國相縣人,姓劉諱馥,能略高深,遠勝於襲。更新最快來徐州的路上,路經相縣,是以襲自作主張,邀了劉君同來。”

荀貞沒聽過劉馥的名字,但既能與杜襲交好,必有實才,當下親熱見禮。

除了這些士人外,隨行同至的還有戲志才、荀彧、荀攸等人的家眷,包括荀彧、荀攸的兒子。

荀彧的兒子荀惲今年五歲,荀攸之子荀緝年紀大點,今年十六。

荀貞命人把荀惲、荀緝帶過來,見荀惲齒白脣紅,天真可愛,荀緝眉清目秀,落落大方,笑對荀彧說道:“阿惲這一來,季夏和阿左就有玩伴了。”又對荀攸說道,“卿子有父風。”

荀貞此次遣使去邀的潁川士人大多應闢來至,卻也沒有應召的。

比如胡昭,討董之際,此人去了冀州,爲袁紹徵辟,辭不受,又回到了潁川,這次又拒絕了荀貞的召闢;再比如郡中郭氏、賈氏,包括潁陰劉氏等幾個名族家的欲闢之人,也都沒來。

人各有志,不可能每個想要召的人都能召到,此亦不必強求。

與諸士俱皆見過,荀貞請他們入城。

回到府中,荀貞吩咐小吏請來張昭、張紘等本州名士,聚坐一堂,互道名字,認識之後,或各道鄉賢,或講說路聞,或議論時局,或談經論典,敘談甚歡。

當晚,荀貞設宴,給諸士接風洗塵。

次日,讓諸士休養了一天。

到得第三天,荀貞傳檄州中,連下辟書。

闢荀悅爲州待事從事。“待事”者,不以俗務勞之,冠以此名,乃是特示以禮敬尊崇。

闢郭俊、杜佑、杜襲、荀祈、趙儼、劉馥、辛韜爲州督軍從事,分掌各郡國的決曹、賊曹、田曹、市掾、倉曹、尉曹和工曹事。

闢李宣爲州典學從事,使掌各郡國的郡縣學校,令州勸學從事羊琮爲其輔。

闢荀愔爲州儒林從事,任在敦厚徐州風化。

繁欽擅長文辭,被闢爲州文學從事,責在弘揚徐州文名,並輔陳儀掌州府和幕府的文辭諸事。

又闢與荀悅等齊來的荀氏子弟中善算學的一人,名叫荀熙的爲幕府少府掾,掌荀貞的私財。

此數人之外,餘下來的那些士人,分以才能之不同,荀貞各任以州府、幕府的掾屬任。

此外,又闢荀攸之子荀緝爲幕府舍人。

張昭的兒子張承前時舉薦了他的同鄉好友嚴畯,荀貞也一併於此時闢爲幕府舍人。

闢除諸人之後,沒過多久,魯肅帶着劉曄從淮南返回。

荀貞稍試劉曄才能,喜其軍略,闢爲幕府議曹掾,使參軍事。

魯肅除了帶劉曄回來,還帶了另一人,名叫蔣幹,九江人士,與劉曄算是半個老鄉,故被劉曄推薦,同行至郯。

對此人之名,荀貞是“久仰”了,而在試過他的才幹後,卻是頗爲驚喜,此人辯才極佳,難怪被劉曄贊爲“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爲對”,荀貞遂用之爲幕府客曹掾,使主來往賓客事。

又未久,孫幹舉薦的程秉應闢而至,荀貞試其才能,乃純儒之士,遂闢爲州儒林從事。至此,徐州州府的儒林從事已有三人,分是孫幹、荀愔和程秉。

這儒林從事,看似既不參軍略,又不理政務,不過是學究之任,似無多大的用處,但要須知:所有的軍政之才,年少時都是治過儒業的,自前漢董仲舒以來,漢家雖是實用秦法,而表於外者,卻是崇儒已久,光武帝更是少習儒業,中興以來,以名教勵士,本朝士人出仕有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即“明經修行”,第一條就是“明經”,所以儒業精深的人士不管在士林還是在民間,都極受人崇敬,黃巾起事時,黃巾所過之地,郡縣殘壞,豪強破家,而唯獨對有名於州郡的碩儒,卻避而敬之,由此即可見德茂學深的儒士在地方上享有何等的名望。

如果把軍政比作是裡,那麼儒名就是表,只有裡、沒有表,或者只有表、沒有裡,都是不行的,就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唯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也是荀貞爲何一定要把荀悅請來的一個原因。

請荀悅來的另一個原因,也可以說是主要原因,則是:儒生多了,必有領袖,而因由儒生在士林、在民間的名望之高,那麼爲了使自己能更好地施政,這個儒林領袖就最好是荀氏族人。

細察荀氏族中,德行、學業皆美,有資格能夠成爲儒林領袖的也就是荀悅了,所以,荀貞親寫書信給荀悅,又交代州使,務必要把他請到,荀悅到後,不以州務勞煩,崇以“待事”,還要爲他治靜室,聚州儒,集典籍,以供論著,這都是荀貞欲借荀悅而掌士林的一片苦心。

再又未久,華歆接到陳羣的信,從南陽來至,從行的還有兩個士人。

一名韓暨,南陽堵陽人,韓信之後,家世二千石,劉表、袁術皆闢之,俱辭不就,因懼或會被此二人逼害,正打算逃遁別處,正好荀貞的使者到了南陽,南陽與潁川接壤,他素聞荀氏德名,荀貞名動海內,他更是久聞,遂與華歆來了徐州。

一名毛玠,陳留平丘人,少爲縣吏,以清公稱,爲避亂而至南陽,本是欲投劉表,未至而聞劉表政令不明,遂避居魯陽,陳留和潁川也接壤,如韓暨一樣,荀氏、荀貞的名聲他也是早知,於是此回亦從華歆來了郯縣。

荀貞與華歆是舊相識了,當即闢他爲州師友從事,“師友”者,亦師亦友,也是顯尊崇之意。

分別試過韓暨和毛玠的才能後,韓暨有魯班之巧,荀貞因闢他爲州督軍從事,使掌握郡國將作掾和水曹,毛玠以政才見長,便也與劉曄一般,闢爲幕府議曹掾,使參軍政事。

羣賢紛至,各有所長,一時間,州中的文政之才大大得以充實。

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33 程偃30 將戰17 推功相讓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3 黃巾圍城6 何爲乳虎27 舉薦戲忠59 慨嘆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66 延攬勇士(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9 得二荀舉薦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24 張讓賓客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 邊文禮攘臂不齒95 冀州北望氣如何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43 李通難擇良木棲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9 結交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8 君子報仇46 恩威並施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1 寇至29 伯符進獻渡河略27 高素三勸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4 裨將軍新旅建組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1 一諾從來許殺身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6 可憐的胡/平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9 盤點籌劃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9 辛璦(上)45 欺人37 起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8 士族63 同道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7 尺素飛傳相思意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3 大丈夫寧鳴而死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73 忠孝勇武39 點將封侯趁少年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65 延攬勇士(上)1 光和六年(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5 再勝75 許縣陳氏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3 典韋23 甲光向日來者誰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2 荀衢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2 敬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81 捕拿張直(上)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7 敬老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7 山雨75 欺上弄假國之賊28 辰彼碩女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
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33 程偃30 將戰17 推功相讓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3 黃巾圍城6 何爲乳虎27 舉薦戲忠59 慨嘆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66 延攬勇士(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9 得二荀舉薦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24 張讓賓客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0 邊文禮攘臂不齒95 冀州北望氣如何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43 李通難擇良木棲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9 結交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8 君子報仇46 恩威並施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1 寇至29 伯符進獻渡河略27 高素三勸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4 裨將軍新旅建組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1 一諾從來許殺身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6 可憐的胡/平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9 盤點籌劃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9 辛璦(上)45 欺人37 起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8 士族63 同道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7 尺素飛傳相思意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3 大丈夫寧鳴而死81 不足憂懼劉玄德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73 忠孝勇武39 點將封侯趁少年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65 延攬勇士(上)1 光和六年(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5 再勝75 許縣陳氏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3 典韋23 甲光向日來者誰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2 荀衢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3 荀成善納奉孝策12 敬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81 捕拿張直(上)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7 敬老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47 山雨75 欺上弄假國之賊28 辰彼碩女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