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袁公路縱虎謀北

這第三道表說是上給朝廷的,不如說是傳給公孫瓚、袁紹的檄文,乃是陳儀起草,由荀貞潤色,大概意爲:方今王室蒙塵,袁紹家世受漢恩,公孫瓚家亦歷代二千石,他兩人亦是因漢家的恩用,這才得以各掌州郡,卻不思盡忠,先前討董卓時,俱藉機斂衆而不出兵,現下李傕等賊亂長安,王允被殺,天子受到脅迫,他兩人坐擁精兵,卻仍不勤王,併爲了私利而興兵內鬥,實令志士扼腕,忠臣眥裂,荀貞、孫堅自知德能低微,然希望公孫瓚、袁紹能夠立即停止州戰,共從朱儁號令,西進入關,討伐涼州諸賊,如若不然,徐、豫將聯兵介入制止。

和此前的兩道表一樣,這第三道表也是寫成了多份,一份遣人送去朝廷,其餘的諸份分別送給山東的各個州郡。

袁術、劉表先後得覽表文,看罷,兩人反應不一。

袁術雖是主動與孫堅結下的盟約,但首先,就他本心來說,他是看不起孫堅的,僅把孫堅視爲一武夫而已,其次,前不久他請求孫堅遣兵相助,自以爲已足夠卑辭厚禮,孫堅卻拒絕了他,因此,儘管迫於形勢,他不能就與孫堅反目,可心中已然銜恨,看了這荀、孫聯名的第三道表的表文,袁術又覺痛快又覺鄙夷。

痛快的是:荀貞、孫堅在這道表中“大罵”了袁紹,把袁紹“假仁假義”的外皮給扒了個乾淨。鄙夷的是:以土承火,得應次之運的是袁氏,荀貞、孫堅這兩個“豎子”卻竟試圖通過推舉朱儁這個老匹夫以及給朝廷上幾道表來掌握天下的大勢,真是不自量力,可笑至極。

袁術對親近臣屬們說道:“荀氏固吾州高門,何如我家?貞求仕亭長,斗筲吏也,可知其志,孫堅,族名卑下,以軍功發跡,匹夫勇耳,二豎子螳螂怒臂,竟欲主天下盟耶?”嗤笑幾聲,又自矜地說道,“紹雖婢子,吾家奴也,然今海內,亦只有他稍值一提,餘衆悉不足道!”

袁紹、袁術兄弟兩人分在南北,彼此不和,連帶着袁氏族中的族人們也各依親近關係,或從袁紹,或附袁術,現跟從在袁術帳下的袁家族人有袁胤、袁嗣等。

袁胤、袁嗣俱是袁術的從弟,聞得袁術此言,兩人皆以爲然。袁嗣思忖片刻,說道:“荀、孫雖狂妄自大,但如他兩人真的兵入冀州,對吾兄而言,倒是一個良機。”

袁術問道:“噢?什麼良機?”

袁嗣說道:“黃祖狡猾,部曲頗精悍,吾兄與之數戰,一時受阻於西陵。荊州膏腴,半在南陽,南陽已爲吾兄掌控,以嗣愚見,與其繼擊江夏諸郡,何如北取汝南?”

袁術眼前一亮,說道:“吾弟的意思是?”

“呂奉先雖爲李傕等所敗,但那是因爲叟兵內應,這才致其失守長安,非戰之不利也,其人實驍勇,號稱‘飛將’,部屬張遼、高順、成廉、魏續等,又皆知兵猛鷙,秦誼、陳衛、李黑等,當道刺殺董卓,並俱壯勇死士,而今他無所依也,逃奔吾兄,正合爲吾兄爪牙,吾兄可稍給他兵,使趁荀、孫兵向冀州之際,北上爭豫,得之必易如反掌。”

除袁胤、袁嗣外,袁術的故交劉勳、謀臣李業等也在堂上。

劉勳拊掌大讚,說道:“此妙計也!”

袁術問李業:“卿意如何?吾弟此策可行否?”

李業沉思了會兒,答道:“明將軍既已與孫將軍定盟,今如爭豫,則是撕毀盟約,或將不利於明將軍的令名,此其一也。明將軍一旦遣將北上,孫將軍或就會改與劉景升結盟,荀將軍與孫將軍生死交也,且脣亡齒寒,亦必會與明將軍爲敵,如此一來,我軍就要陷入三面皆敵的境地,如是能速克豫州倒則罷了,若是不能,恐危矣!此其二也。是故,業以爲不可。”

袁嗣說道:“雖與孫堅定盟,而邀他出兵來助,他卻不肯,這與沒有定盟有何區別?孫堅、荀貞當然可以改與劉景升結盟,吾兄亦可改與陳元悌結盟!荀諶入九江,今才幾個月?先以勢逐阜陵相,又廣爲交接揚州豪傑,其意何在?不言自喻!吾料陳元悌必早不自安矣!吾兄若於此時與他結盟,他定願從。合揚州之力,足可抗三面之敵。”

袁術又問袁胤、劉勳等:“卿等以爲如何?”

劉勳慨然說道:“大丈夫立世,當務實而已。所謂‘令名’,虛名罷了,何如實利!”

袁術大爲贊同,起身昂然,按劍說道:“子臺所言,正合我意!”乃傳令,“召奉先來。”

呂布從長安逃出來時,只帶了數百騎從行,其部大多潰散,一些降給了李傕等,一些也向東出逃,呂布沿途收攏,兵勢遂得以稍復振,現其部曲共有兩千餘步騎。這兩千餘步騎盡爲他的舊部,以騎兵爲主,都是幷州精銳,戰力一流,不過因爲人數不多之故,用之打幾場遭遇戰、突襲戰、圍攻戰可以,倘使之攻打汝南、豫州,卻是顯然不足用。

袁術決定:先給呂布增兵五千,然後視其攻打汝南的戰績再定是繼續給他增兵,還是改換別將領軍。這給呂布增的五千兵不是直接撥給呂布,是由橋蕤、紀靈統帶,聽從呂布的指揮。

呂布在汝南的郎陵一帶擊破了劉表的部隊後,便即返回了南陽,得袁術召喚,很快趕到,當面聽了袁術的吩咐,他大喜,笑與袁術說道:“公路!君在南陽候我捷報便是。”

呂布是帶着董卓的人頭來的南陽,往南陽來的一路上,董卓的人頭就掛在他的馬鞍邊側,董卓殺了袁氏一族的許多人,與袁氏不但有國仇,更有家恨,因是董卓死在了自己的手上,所以呂布自認爲對袁氏有恩,殺掉董卓後,他又被王允以朝廷的名義拜爲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共秉朝政,“儀比三司”者,非三公而給以與三公同等的待遇,封溫侯,自覺地位也很尊貴,足可與袁術齊肩,是以他雖是投了袁術,對袁術卻沒有太多敬畏,對談時頗隨意。

一因感其爲己家報了仇,二因欲借其勇力,袁術沒有介意呂布的禮節不謹,反而對他很器重,非常親近,聞得呂布的回答,亦是大喜,笑道:“那我就在南陽等你的捷報了,奉先!”

袁術、呂布等由是定計,遣使暗與陳溫結盟,只待荀貞、孫堅果真介入到幽冀之爭後便北取汝南,繼佔全豫。

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39 得二荀舉薦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0 名士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62 賜字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61 最令人懼是毒計32 荀衢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0 鐵營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16 五日九戰(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9 太守長史兩不負16 爲君請功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 尋賢不遇(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63 不朽曰三次爲功34 馮家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65 短歌3 陽翟侯扣使不遣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0 歸家諸事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2 馳援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5 原盼勸賊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 勢先造成計乃行13 荀君有召6 東漢諸侯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3 黃巾圍城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53 送糧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4 性格58 孫堅19 誅滅沈家(下)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0 牽掛者何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42 馮鞏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3 志纔出山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31 破敵(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8 從徵汝南(上)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 賭錢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24 張讓賓客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9 開練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72 初見一龍(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
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39 得二荀舉薦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0 名士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62 賜字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61 最令人懼是毒計32 荀衢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0 鐵營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16 五日九戰(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9 太守長史兩不負16 爲君請功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 尋賢不遇(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63 不朽曰三次爲功34 馮家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65 短歌3 陽翟侯扣使不遣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0 歸家諸事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2 馳援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5 原盼勸賊11 前倨後恭因何故8 勢先造成計乃行13 荀君有召6 東漢諸侯王18 府主簿拒降守名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3 黃巾圍城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53 送糧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4 性格58 孫堅19 誅滅沈家(下)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20 牽掛者何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42 馮鞏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3 志纔出山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31 破敵(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8 從徵汝南(上)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 賭錢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24 張讓賓客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9 開練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72 初見一龍(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