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禮錢需得四百萬

荀貞欲得兗、徐之郡,詔書下來卻是魏郡。

這在意料之外,然似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兗、徐富庶,州中之郡不是那麼好求得的,荀貞年資淺,又沒治民的經驗,更不易得。

其次,轉過來看魏郡,魏郡現遭賊亂,前太守因軟弱不勝任而被免職,郡太守之職空懸,朝廷遷他接任此郡,卻正好用得上他的“知兵事”之才,——皇甫嵩去年舉薦他就是以他“勇猛知兵事”爲理由的。

再次,或許也是最主要的,對積極謀誅宦官的袁黨而言,魏郡臨司隸校尉部,離京都不遠,當“天下有事”時,可以倚爲外援。

何顒的信與詔書齊到。

何顒在信中說及了沒能爲荀貞求來兗、徐之郡,而卻給他求得了魏郡太守的緣故,其中就包括了這三條原因,只是第三條原因他沒有細說,只含糊提了一下,隨後何顒在信中明確說趙忠是反對荀貞去魏郡的,——魏郡的郡治鄴縣是趙忠的家鄉,荀貞是皇甫嵩的“故吏”,趙忠當然不想政敵的故吏去家鄉當太守,只是因荀貞戰功赫赫,且在冀州待了近兩年,又和黑山軍打過仗,確是一個平定賊亂、鎮撫魏郡的好人選,趙忠纔不得不被迫收聲,何顒提醒荀貞上任後要注意這一點,最後在信末,何顒戲言也似地寫道:“魏雖非兗、徐之地,然亦是近君鄉之郡也。”雖沒能爲你求來兗、徐之地,魏郡好歹離潁川也不遠。

詔書下來,雖因魏郡賊亂,可以不去京都面聖,但卻也不是有了詔書就能上任的,上任前需要先交禮錢。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這是今天子立的規矩,隨着詔書一起來的有一道旨令,旨令上寫了荀貞該繳納的錢數:四百萬錢。

冀州富庶,魏郡又是大郡,按今天子貪財的程度應該不止繳這麼點錢,卻是一因魏郡去年、今年兩遭賊亂,現在還有於毒在郡中肆虐,實在是賣不上價,故此今天子特別開恩,在正常價格的基礎上打了個對摺,只要八百萬錢,二則是因荀貞名聲在外,又是臨危上任,西園的管事依“有清名者可減半”的規定,給他了一個減半的優惠,所以只需繳納四百萬錢。

從一千六百萬打折到八百萬,再從八百萬打折到四百萬,荀貞算是佔着大便宜了。

不過,他不打算去交這個錢,至少不打算在上任前交。

潁川荀氏不是有錢的豪貴,荀貞家本是中家,他雖然現在很有錢,但這些錢都是從黃巾軍的繳獲裡私扣的,卻是不能拿出去的,如果拿出去,或會引惹物議,沒準兒就會有人非議他:“才當上趙中尉不到兩年就這麼有錢了,是個貪贓的好手”,所以這四百萬錢是絕不能痛快繳入的。

不交也可以,今天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沒錢可以先欠着,打個借條,等上任之後加倍繳納。

荀貞打定了主意:“上任之後加倍繳納”,加倍就加倍,到時候視情況而定,看怎麼繳納,最好是能分期繳,一年繳一次,這樣也能說得過去,但在上任前卻是絕不能繳的。

劉衡也得到了新的任命。

他轉去了外州某郡爲太守,這個郡是他主動求來的,按規定,他該繳納二千萬錢,——只從這個錢數就可看出他將要出任太守的地方必是一個美郡。

兩人同僚一年半,合作得很好,臨別之際少不了聚飲,荀貞剛來趙郡時,趙王許諾給他擺個好宴,一直沒有落實,也趁這個時候實現了承諾。

這些種種之事不必多說,在離任前,有兩件事荀貞需得辦妥。

一件是兵事,他現在帳下五千人馬,屬於他自帶義從的有三千步騎,餘下的兩千人或是趙郡本來之郡兵,或是他後來在趙郡召來的,這兩千人嚴格說來是郡兵,得安排好。

荀貞讓這二千人自己選擇,願意跟他去魏郡的就跟他走,不願意的就留在趙郡。

魏郡與趙郡接壤,出邯鄲向南四十里就是魏郡境,可能是因爲這個緣故,加上荀貞愛兵如子,得到了這二千人的敬愛,因而願意跟他去魏郡的倒是人數不少,有五六百人,佔了二千人的四分之一,餘下的一千五百來人就留在趙郡,留給繼任的趙中尉,充作郡兵。

再一件事是人事。

荀貞在走前,有兩個人需要安排好,一個是戲志才,一個是邯鄲榮。

戲志才現爲中尉丞,中尉丞與中尉的關係就好比郡丞和太守的關係,二者是上下級,但中尉丞秩六百石,位比下大夫,除拜出自朝廷,是國家的命卿,不是中尉的私吏,和中尉功曹、中尉主簿是不一樣的,荀貞現在要走,戲志纔是走是留,這是一個問題。

戲志才自去年跟着荀貞出了潁川后,兩年裡歷經數州,見聞廣增,已經感覺到了漢室將頹。黨錮之禍對士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一方面使士人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另一方面,它使許多士人開始對漢室心存二意,比如去年勸皇甫嵩造反的閻忠。戲志才現在對漢室就無多少效忠之意,他看出了亂世將來,現在更想的是輔佐荀貞成就一番亂世之偉業。

如果荀貞是去外州爲吏,他肯定會辭官跟着走,但荀貞現是要去魏郡當太守,魏郡離趙郡不遠,按荀貞的意思,他應該留下來,趙郡與魏郡相鄰,他如果留下來,兩人可以守望互助,戲志才同意荀貞的觀點,決定留下來。

戲志才留下來,邯鄲榮也留下來。

過去的一年多裡,邯鄲榮甘爲荀貞鷹犬,剛建敢爲,爲荀貞立下了汗馬功勞,荀貞不能對他無有回報,去年曾託請劉衡舉他爲趙郡孝廉,本朝之制,人口不滿二十萬之郡兩年舉一個孝廉,前年趙郡沒舉孝廉,到去年正好兩年,劉衡答應了,去年下半年時已把他舉爲孝廉。

一爲孝廉,即有機會魚躍龍門,成爲“命卿”了,邯鄲榮的父親動用了以前的關係,正在給他上下活動,邯鄲榮投到荀貞門下是爲了重振家聲,於今有了機會,當然不能放棄,故而他打算等一等,看最終能否得到朝廷的詔書闢除,如果不能,他再去投荀貞不晚。

戲志才、邯鄲榮之外,其餘如劉備、趙雲、程嘉、岑竦、陳午、樊阿等都決定跟荀貞去魏郡。

劉備見邯鄲榮被舉爲孝廉,有機會成爲命卿,很羨慕,不過他也自知,以他“寒士”的出身,就算他當過荀貞的功曹,如果回去涿縣的話,也定是斷難得到涿郡太守的舉薦的。

“只有繼續跟在中尉的身邊,才能早晚有一日如邯鄲公宰那樣出人頭地吧。”二十四歲的他暗自裡這樣想道,所以,他最終還是按下了心思,決定繼續追隨荀貞,——至少,跟在荀貞的身邊,他能夠品嚐到權力的滋味,能夠得到郡人敬仰的目光,同時也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

他跟着荀貞,關羽、張飛、簡雍自也跟着荀貞了。

趙雲也決定跟着荀貞。

趙雲是個重情重義的人,荀貞雖說沒能爲他收復真定,並且張飛燕投降了漢室,真定也不算是賊窩了,可荀貞對他的情義他必須回報,遠的不說,只說當他婉轉請求荀貞出兵時,荀貞毫不猶豫地就答應說會上書王芬請戰,而且也那麼做了,這份情義,趙雲必須回報。

此外跟着荀貞走的還有樊阿。

漢尊儒術,相對於儒學來說,醫是六藝之外的“小道”、“方技”,讀書人以行醫爲恥,如與許仲同以“君卿”爲字的前漢樓護,少年時他跟着他父親行醫長安,出入貴戚家,長者鹹愛重之,共謂曰:“以君卿之材,何不仕學乎?”醫學方伎是末流,學儒術出仕爲官纔是正途。再如樊阿的老師華佗,華佗本是士人,後來學醫,他常爲此後悔,“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荀貞不以樊阿行醫而小看他,反對他禮敬有加,這使樊阿深感其意,樊阿雖爲醫而自居爲士,既得了荀貞的愛重,當然要報答之,遂決定不再懸壺各州,改而帶着弟子留在了荀貞的軍中。

兵事、人事辦妥,二月初,等來了新任的趙中尉,荀貞與之交接完畢,帶着部曲義從近四千步騎,攜家眷與荀攸、劉備、趙雲、岑竦、程嘉、樊阿等人辭縣離任。

劉衡還得等新國相來,暫不能走,他和戲志才、邯鄲榮以及郡縣諸吏送荀貞出城。

縣鄉的百姓聞之,紛紛趕來,亦爲荀貞送行。

城門口,父老獻酒,下拜謝曰:“如無中尉,趙郡恐早爲賊害。”

一片依依不捨中,荀貞車駕啓行,南去魏郡。

……

離了邯鄲,行在路上,二月春寒。

比之趙郡,魏郡是個大郡了,下轄十五個縣,黃巾亂前,民口稠密,地方富庶,且離洛陽不太遠,向西南行七百里便是洛陽。事實上,要非因爲賊亂,怎麼也輪不到荀貞來此郡當太守的。

今得爲大郡太守,從此有了一郡之軍民大權,應是喜悅之事,荀貞卻覺得壓力重重。

這段日子裡,他沒少派人潛入魏郡,觀探魏郡今之形勢。

形勢很嚴峻。

於毒的部曲發展到了萬餘,半數縣鄉爲其佔據,此其一。

中常侍趙忠權傾朝野,他家在魏郡的勢力極大,上到郡府、下到諸縣,多是依附他家之人,此其二。

肩負重壓,迎對新的挑戰,荀貞上午出了邯鄲縣,日行二十里,當晚宿在了離魏界二十里的一個野亭。

依俗,二千石上任,郡縣吏員是要至郡界相迎的,爲了不讓郡縣吏久等,次日一早,天沒亮,荀貞就車駕啓行,將到傍晚抵達了魏界。

到的界上,在前導引的劉備、高素諸人面面相覷。

冷颼颼的暮風捲過,野上枯樹簌簌,放眼遠望,郡界上連個人影都不見,卻竟是無一人相迎。

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 清洗潁陰(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72 初見一龍(下)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98 戲忠建言攻山陽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68 鳳集西鄉(下)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36 會師(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6 盜馬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 留錢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29 樂進歸來43 爲今之計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0 排場54 詐死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2 君爲虎士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75 許縣陳氏1 風物迥異江南地32 督郵一怒(中)9 計吏郭圖(上)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0 勵士出征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28 辰彼碩女13 黃巾圍城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54 詐死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2 馳援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29 伯符進獻渡河略2 賭錢53 送糧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6 五日九戰(上)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60 文直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23 大獲豐收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
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 清洗潁陰(下)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72 初見一龍(下)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98 戲忠建言攻山陽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68 鳳集西鄉(下)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36 會師(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6 盜馬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 留錢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29 樂進歸來43 爲今之計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50 排場54 詐死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32 君爲虎士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75 許縣陳氏1 風物迥異江南地32 督郵一怒(中)9 計吏郭圖(上)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0 勵士出征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28 辰彼碩女13 黃巾圍城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54 詐死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44 而今本爲多事秋12 馳援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29 伯符進獻渡河略2 賭錢53 送糧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6 五日九戰(上)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60 文直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23 大獲豐收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