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孫堅

穿越後,因爲深受“黃巾起事”的壓力,荀貞一改前世的懶散,變成了一個非常務實的人,一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在前世的時候,他聽過一句話:“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你會怎麼做”?當時他不知道,現在他知道了。所以,在拿到高素送來的錢後,第二天,他就召見了各里的里長,在後院的室內商議這筆錢該怎麼使用。

——順便介紹了許仲給他們認識:“這是我外地來的一個朋友,路上遇到劫賊,被毀了容貌。”

現下世道不寧、道路不靖,流民多有、羣盜蜂起,遠行的旅人碰到劫賊實在司空見慣。里長們雖有些奇怪是哪裡的蟊賊居然狠辣到毀人面容,但沒有對此生疑。

荀貞在本亭威信漸立,他們都很客氣地與許仲見禮。見禮畢,許仲不願與他們多說話,退回臥室。

荀貞笑與諸人說道:“鄉亭高君聞本亭里民貧困,心有不忍,固遣人送了兩塊金餅來,欲以略補諸位裡中的缺乏。我今天請諸位來便是爲了此事。大家議議這錢該怎麼用?”

里長們吃了一驚:“高素送了錢來?兩塊金餅?”

有道是“花花轎子人擡人”。荀貞捧高素,同時反過來,高素的連番舉動實際上也捧了他。先是不收程偃的欠債,接着又送兩塊金餅來。里長們本以爲對荀貞已是高看一眼,此時卻發現原來他們“高看”得還不夠!荀貞只是一個亭長,能折服高素已出人意料了,而這高素居然還又送了“兩塊金餅”來!要知,便是本鄉的有秩薔夫謝武,高素也從沒送過一文錢給他!

短暫的驚愕過後,諸人回過神來:“兩塊金餅,三四萬錢!”這不是一筆小數目,望向荀貞的目光一個個變得熱切起來。

敬老裡的里長左巨說道:“高君賙人之急,令人欽服。”

北平裡的里長蘇匯打斷他的話,諂笑阿諛:“高君固然賙人之急,但他怎麼不周濟別的亭部?該佩服的是荀君纔對!……,荀君,小人裡中正是缺錢!”

他話音未落,南平裡的里長急急插嘴:“小人裡中也是缺錢!”

話頭一打開,里長們互不相讓,吵嚷爭先。有說也要買桑苗的;有說要修葺裡牆的;有說本里孤寡太多,冬天來了,要出錢撫慰的。等等種種,各種理由都有。

一直吵嚷了一個多時辰,沒個結果出來。

在這期間,荀貞沒怎麼說話,只是微笑着聽他們彼此相爭,等到室外的日頭漸漸移中,快到午時,纔開口說道:“諸君所言,我皆聞之。諸君裡中所需,我亦知之。諸位且聽我言如何?”

諸裡的里長停下爭吵,皆恭謹說道:“請荀君說。”

“亭中六裡,你們或要修葺裡牆、或要撫慰孤寡、或要買桑苗、或要種蔥韭,這都是應該的。不過事有先後、人有輕重,雖都應該,卻也應分出一個輕重緩急。你們說對麼?”

“對。”

“我認爲,目前最重要的當是撫慰孤寡,其次修葺裡牆,再次桑苗、蔥韭。你們說對麼?”

孤寡無人贍養,不撫慰可能就渡過不了這個冬天。裡牆是用來防備寇賊的,不修葺好,可能就會被強人冒犯。這兩者都事關人命,所以是最重要的。桑苗、蔥韭雖也重要,關係到來年的收入,但相比之下就不是那麼緊急了。

諸人皆道:“對。”

“如此,則這筆錢首先應用來撫卹孤寡,其次應用來修葺裡牆。若有剩餘,再買桑苗、蔥韭。諸位以爲如何?”

撫慰孤寡的南平裡,修葺裡牆的是北平裡,他們兩個裡的里長非常贊同。蘇匯奉承拍馬屁,說道:“荀君神明,正該如此!”剩下的幾個裡就不樂意了,但礙於荀貞的威信,不敢說話。

荀貞注意到了他們的表情,笑道:“我身爲本部亭長,不會厚此薄彼。這‘撫慰孤寡’、‘修葺裡牆’兩條並不是單獨給北平、南平兩裡的,而是每個裡都有份。如何?”

春、繁諸裡的里長聞言,頓時歡喜,都說道:“荀君神明,正該如此!”

“既然你們同意,那就回去計算一下各該需多少錢財,算好了,來亭舍找黃公領取。”

諸裡的里長們爭執半天不得結果,荀貞三言兩語分派停當。

里長們回到本里,與裡父老等說起此事,敬老裡的原盼這樣評價說道:“錢只兩金,裡有六處。若依各里所需,萬金不足!荀君棄輕取重,一視同仁,可謂公正擅斷!”

原盼是本地最有名望的太平道信徒,諸裡的里民們多有“受其恩惠”的,聽了他這句評價後,人人皆以爲然。再聯繫到高素主動送錢這件事,里民們不但服氣荀貞的公正斷事,並且認爲荀貞有“教人向善”的功勞。

次日,各里的里長算好了需要的費用,分別來亭中領取。最後差了兩千錢,荀貞本欲先欠着,等休沐的時候再回家拿錢補上,但被馮鞏聽說了,當時就親自送了兩千錢來。荀貞推辭不得,只得接受。此事傳出去後,“教人向善”這四個字的評語越發落實了。

回顧荀貞從任亭長至今,所作所爲似乎都沒有太突出的,但在不知不覺間,他的名望不僅在本亭達到了極點,並且通過亭部中一千多人的人口相傳,也漸漸傳到了縣中。

……

幾天後,路過了一隊商人。

這天剛好不用操練,荀貞正在前院閒坐,與陳褒下棋,見院外車馬轔轔,因叫程偃出去觀望。程偃還沒出門,那車隊裡倒有兩人先來到院中,作揖行禮說道:“敢問亭長可在?”

這人說的是官話,但帶着濃濃的南方口音。穿越後,荀貞接觸的南人只有唐兒一個,聽這商人說話,似與唐兒口音相仿,起身說道:“在下就是。”問他,“足下是從吳郡來的麼?”

“亭長好聽力!小人正是從吳郡來,在潁陰停了兩天,貨物沒賣完,打算再往汝南去。……,剛在路上,水囊被弄爛了,因想在貴地求些水來。”這商人一面說話,一面從囊中取錢。

荀貞笑道:“些許清水值得甚麼!還用拿錢?”吩咐程偃、陳褒,“領了客人去後院,幫打些水。”程偃、陳褒應命,領了那商人的隨從去後院。商人千恩萬謝,荀貞請他坐下,說道:“左右等也是等,足下何不暫且坐下、稍微歇息?”

院中放的有席子,商人坐下,看見了擺在席面上的棋盤,奇道:“此爲何物?像是六博,又有不同!”——原本荀貞與亭中諸人下棋只是在地上畫棋盤,後來陳褒動手做了一個。

荀貞請他坐下,不是找他下棋的,隨手將棋盤拂亂,放到一邊兒,說道:“吳郡據此千餘里,足下長途跋涉,路上可還安穩?”

“遇見過幾股盜賊,不過好在小人隨行人多,沒甚損失。”

早前在潁陰的時候,荀貞還可以時不時地聽到一些朝廷、遠方的新聞,自來亭舍後,往來皆本地裡民、輕俠,差不多斷了與外界的聯繫。這商人從吳郡來,路上必有不少見聞,荀貞有意打聽,說道:“足下從吳郡來,不知有沒有經過洛陽?”

“小人只是個小商販,洛陽天下都會,八方輻輳,哪裡敢去獻醜呢?”

但凡行商的,沒有不健談的,這商人見荀貞顏色和藹、談吐文雅,不像是個粗人,便打開了話匣子,說道:“不過,小人雖沒進洛陽城,但從附近走過。”嘖嘖稱讚,“洛陽不愧都會,風光人物皆與別地不同!”

荀貞對洛陽的人物、風光沒興趣,直奔主題地問道:“足下路過時,可有聽到什麼新聞麼?”

“新聞?”這商人呆了一呆。

不是每個人都關心國事的,比如眼前這個商人,他所關心的就只是錢財而已,尋思了片刻,勉強找出一則新聞,說道:“亭君可曾聽聞過天子建造畢圭、靈昆苑麼?”

“略聞一二,不是被司徒楊公諫止了麼?”

“對,本來被楊公諫止了,但後來天子又問中常侍樂鬆。樂鬆答道:‘昔日周文王的園子有百里之大,人以爲小;齊宣王的園子只有五里大小,人以爲大。今與百姓共之,對朝政並無損害’。因此,天子又決定築苑。小人路過時,已經開始動工了。”

司徒楊公,即楊賜。荀貞心道:“楊賜早前上書,勸朝廷收捕太平道,捉拿張角等人;今又諫勸造畢圭、靈昆苑,都是正論。可惜朝廷黑暗,‘天子’昏昧,不能被接受。”舉首遠望亭外田間的徒附、農奴,他又想道:“災異不斷,疫病接連,天下的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而朝廷不思安頓地方,卻大動土木、建造苑林。……,嘿!這天下不亂纔怪!”

再問那商人,那商人絞盡腦汁,又想起了兩三件新聞,一一說給荀貞。但這幾件新聞,要麼雞毛蒜皮,要麼實爲“舊聞”。

荀貞見打聽不出什麼了,而這商人的隨從在後院還沒有打完水,就隨口問了句:“足下家在吳郡,不知郡中有何英雄人物?”

“小人乃吳郡富春人,同邑有一人可稱少年英傑。”

“何人?”

“孫堅孫文臺。”

“……。”

商人見荀貞不說話,問道:“亭長聽說過他麼?”

荀貞心道:“如果是那個‘孫堅孫文臺’,我當然聽說過。”他只知道孫堅是南方人,但卻不知道是吳郡富春人,因說道:“在下孤陋寡聞,未曾聞此人姓名。不知他有何英雄事蹟?”

“九年前,孫文臺年方十七,時爲縣吏,隨父乘船去錢塘,途遇海賊在岸上分贓。行旅皆懼,過往的船隻不敢近前。孫文臺乃與其父說道,‘此賊可擊’。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揮,好像是在分派部署人衆包圍海賊似的。海賊望見,以爲官兵捕之,盡皆倉皇失措,丟下財貨,四散逃走。孫文臺急追之,殺一賊,取其首級而還。”

這個故事荀貞倒是聽說過,只是不記得當時孫堅的年齡,此時聽聞,自言自語地說道:“九年前,年方十七?”

“是啊!孫文臺由是聲名大振,郡縣知之,因被郡府召署爲假尉。次年,會稽賊許昌生亂,自稱陽明皇帝,孫文臺又以郡司馬的身份募召精勇,得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合力將之擊滅。因功被任鹽瀆縣丞。這一年,他也只有十八歲而已。”

曹操二十歲時任洛陽北部尉,懸五色棒,不避豪強,擊殺犯禁的人,京師因爲之斂跡,從此莫敢有犯者。孫堅十七歲殺海賊,十八歲破叛亂,爲一縣之丞。

對比他兩人的事蹟,再想想自己的所爲,荀貞茫然若有所失。

他的這種“有所失”,不是因爲自覺“比不上他們”。曹操、孫堅,千古人傑,荀貞壓根就沒有想過與他們相比,他想要的只是能夠保全性命於亂世而已,但既穿越到了這個時代,生長在此時,在聽到兩個“同齡人”的所作所爲後,再對比自己的所爲,也難免會有些失落。

23 甲光向日來者誰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8 辰彼碩女1 謀北要在泰山郡71 初見一龍(上)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45 虎膽奸雄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51 故事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 禮錢需得四百萬57 二月習射(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2 馳援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3 陽翟侯扣使不遣18 第一天(下)21 辛璦(下)14 性格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4 賊困屋中88 從徵汝南(上)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8 勢先造成計乃行75 許縣陳氏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7 舉薦戲忠46 恩威並施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28 詐降93 夜夜磨我削葵刀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4 唯恨之流年悄逝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1 雪夜攻莊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83 威震陽翟(上)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 禮錢需得四百萬16 爲君請功58 孫堅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44 高家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9 惡奴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38 範繩36 什伍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50 孰謂盜跖不知義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8 西鄉薔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3 路見白骨露於野20 名士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9 惡奴59 吾候諸君久矣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9 袁公路縱虎謀北90 從徵汝南(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1 忽然聞得故人到
23 甲光向日來者誰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8 辰彼碩女1 謀北要在泰山郡71 初見一龍(上)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45 虎膽奸雄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51 故事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 禮錢需得四百萬57 二月習射(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2 馳援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3 陽翟侯扣使不遣18 第一天(下)21 辛璦(下)14 性格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4 賊困屋中88 從徵汝南(上)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8 勢先造成計乃行75 許縣陳氏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7 舉薦戲忠46 恩威並施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28 詐降93 夜夜磨我削葵刀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4 唯恨之流年悄逝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1 雪夜攻莊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83 威震陽翟(上)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 禮錢需得四百萬16 爲君請功58 孫堅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44 高家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9 惡奴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38 範繩36 什伍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50 孰謂盜跖不知義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8 西鄉薔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3 路見白骨露於野20 名士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9 惡奴59 吾候諸君久矣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9 袁公路縱虎謀北90 從徵汝南(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91 忽然聞得故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