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買馬(下)

宣博問諸弟子是否能如荀貞一樣,上任不足一月,便將橫行鄉中百年的第三氏連根拔起。諸弟子不解其意,一時爲之冷場。

室內靜了片刻,那個最年輕的弟子充滿自信地答道:“第三氏固然橫行鄉中百年,鄉人皆畏之如虎,但是相比荀君,卻終究只是個鄉間的豪強小霸罷了。荀君出身名門荀氏,得縣君賞識,並且聽說那新來的郡守也是他家的姻親。此等名門高戶,自非第三氏可比。如果弟子是他,也有他的這些條件,那麼,想來誅滅第三氏亦是易如反掌。”

他話音落地,好幾個人附和連聲,皆道:“正是如此。”

宣博又問沒有附和的那兩三人:“你們說呢?”

這其中就有時尚,他蹙眉深思,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門生不能。”

“上有郡守、縣君照應,下有繁陽輕俠爲爪牙,子云認爲誅滅第三氏易如反掌,你爲何不能?”——“子云”,即方纔說話的那個最年輕的弟子,大名喚作王承。

時尚答道:“百年來,前後歷任本鄉的薔夫、有秩薔夫不下三四十人。這其間有寒家子弟,也有出身豪門,像荀君這樣得到郡守、縣令賞識照應的。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如他這樣乾脆利索地將第三氏連根拔起。門生以爲,荀君所以能將第三氏誅滅,最關鍵之原因並非他的出身、關係。”

“那是什麼?”

“是因荀君有膽。”

“噢?”

“今觀荀君誅滅第三氏,看似容易,實際上也的確很容易,捏造一個罪名,假造幾個證據,走通縣中、郡裡的關係,就便將之輕鬆族滅。這個辦法並不稀奇,荀君想得出,別人也想得出,可是,爲什麼以往歷任的薔夫、有秩卻沒有一個人這樣做呢?無它,正如先生所言,只因‘忌憚’。忌憚什麼?忌憚第三氏族人的無視法紀,忌憚他們門下賓客、劍客、死士的兇悍輕死,忌憚會被他們刺殺。因而,無人敢如此行事。……,唯獨荀君毫無顧忌,遂終將第三氏一舉撲滅。相比他捏造罪名的亂法小事而言,門生以爲,他的虎膽纔是更令人畏懼的啊!”

王承不同意,說道:“十五年前在任的那位有秩薔夫亦不懼第三氏兇悍,欲將之定罪。明德,你怎麼能說只有荀君無所顧忌呢?”

“十五年前的那位有秩薔夫,現在何處?”

王承啞然。這還用說麼?鄉間傳言,早被第三氏刺殺,死在鄉中官寺裡了。前幾天縣裡公佈第三氏所犯罪行的時候,也確實有這一條在內。

時尚說道:“子曰:‘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不出也’。十五年前的那位鄉有秩,本身是外地人,行事之時又不知保密,雖然膽大,又能如何呢?只能稱之爲魯莽,最終也只是害了他自己。又豈能與荀君相比?”

王承雖然反感荀貞的作爲,卻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確不僅膽大,而且行事也很謹慎。聽說直到他動手的前日,還收下了第三明送去的五塊金餅。王承想道:“他要是沒有收下這五塊金餅,第三氏想來也不會毫無戒備。”——不但第三氏毫無戒備,便連鄉中官寺裡的吏員們,事先也無人知曉,沒有一個人聽到風聲。既有虎膽,又行事謹慎,也難怪他能成功。

宣博嘆息說道:“上次荀君登門造訪,我見他如謙謙君子,雖也誇讚他‘雷霆擊賊,救劉莊於兵火’,可謂有勇,但老實說,也實在沒有想到他竟然膽壯如此!‘虎膽’之譽,名副其實。”遍觀在座的弟子、門生,只覺無一人能比得上荀貞,拂袖按案,慢慢地站起身,說道,“吾今日坐得久了,腿上疼痛,要回屋中休息。你們各自散去罷。”

諸弟子皆閉嘴收聲,又一次避席伏拜,送他離開。

走到時尚身邊兒的時候,宣博說了一句:“明德,裡監門乃爲賤役,非志士所居。你明天就辭了此職,在我門下專心讀書吧。……,過幾天,你可以去鄉里官寺拜訪一下荀君。”

時尚又喜又奇,喜的是聽宣博意思,這是打算將他正式收入門下,改“門生”爲“弟子”了;奇的是叫他去拜訪荀貞。他擡起頭:“先生,你叫我去拜訪荀君?”

“你們幾個如果有意,也可與明德一起前去拜訪。”

最年長的那個弟子、王承,還有另幾個一直都在批評、抨擊荀貞的弟子盡皆愕然,齊齊舉首。王承說道:“荀貞捏造罪名,公報私仇,是一個枉法之徒,非我道中人。雖有些膽略,但是像他這樣的人,膽子越大,爲害也會越大!先生,你怎麼叫弟子等去拜訪他?”

宣博昔日在縣中任決曹史時,持法公允,得到了縣鄉的稱頌,在王承等人的眼中,是個公正嚴明的人,此時卻突然聽令自家去拜訪“亂法之徒”,完全接受不了。方纔,王承雖然批評荀貞,好歹還算保持着君子之風,恪守着爲荀貞治下百姓的本分,稱呼他爲“荀君”,這會兒情急之下,什麼也顧不上了,乾脆直呼起了荀貞的名字。

宣博沒有批評他的無禮,而是嘆了口氣,說道:“上次荀君登門造訪,向吾問政,問該如何治理本鄉。你們知道老夫是怎麼回答的麼?”

“不知,請先生示下。”

“吾對他說,當以治大姓爲先,而本鄉四姓,尤應以第三氏爲重。子云,你剛纔說荀君誅滅第三氏是爲了私仇,這是不對的。他實際上是在遵從我的建議啊!”

“可是先生,……!”

宣博打斷了王承的話:“子云,你是一個正直公正的人,就好像我當年少年時。韓非子說:爲法之士應當勁直。你無愧‘勁直’二字。‘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皆所治不公,所治不公,則治不盡理’,這是老夫教給你們的話,沒有錯,執法就應該這樣。”

王承抗聲說道:“既然如此,先生又爲何叫弟子等去拜訪那個亂法之賊?”

誠如荀貞當日的評價,宣博是一個“敦實守道,質誠耿介”的人,可同時他也是一個經過了許多歲月、洞察世間人情世故的老人,也是一個有識人之明的老人。

他說道:“若以法論,荀君所爲,當然屬於亂法,是吾道之敵,吾輩當羣起攻之;而如從人論,荀君舉止有度,卻實爲我潁陰人傑。他有虎膽,知謹慎,尊老敬賢,能折豪強,以其家聲,假以時日,必能青雲直上。我叫你們去拜訪他,是爲了你們日後的前途着想啊。”

王承、時尚這些人都是鄉間寒族、小家的子弟,沒一個豪門大族的出身,出身最低的時尚更是操持着裡監門的賤役。以當今的世道而言,他們要想出仕,難之又難,就算僥倖出仕了,也斷難升至高位,很可能會和宣博一樣,終生止步在斗食小吏的位置上。

早在荀貞初來上任,頭次來拜訪宣博時,宣博就想把自己門下的弟子引薦給他,以求能借助荀氏的背景,給弟子們謀一條出仕的道路。只是因爲當時荀貞初至,宣博對他的爲人、行事還都只是耳聞,未曾親見,故此沒有提及。而如今,在親眼見過荀貞誅滅第三氏的經過後,他終於下了決心,要將弟子推薦與之。

王承等人聽了,意外之餘,感動非常,伏拜叩謝師恩。

罷了,王承卻仍然堅決不願。他大聲地說道:“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荀貞枉法亂紀,弟子攻之尚且不及,何況登門拜訪?‘道不同,不相爲謀’。先生對弟子的愛護,弟子誠惶誠恐,不知該何以爲報,但令弟子登門拜賊,實難從命!”

宣博無可奈何,說道:“你們願則去,不願則不去。爲師不強迫你們。”說完,自出堂外,歸室內休憩去了。

……

因爲對荀貞誅滅第三氏這件事之看法的不同,宣博的弟子、門生們互相之間起了爭執,他們爭執得很激烈,但着眼點卻都是在“荀貞誅滅第三氏的過程”上,爭論得是“荀貞這麼做對不對”,而對“第三氏族滅”這個結果卻似乎並無太大的感受。

“鄉中四姓”裡的另外三姓就與他們不同了。

這費、謝、高三姓大族雖也注意到了“荀貞誅滅第三氏的過程”,但是相比之下,更令他們震撼的卻是“第三氏族滅”這個結果。稱雄鄉中百年的一個豪強家族,就這麼灰飛湮滅了?四五百人就這麼被捕入獄、坐等受死了?

……

費亭費裡,四姓之一的費家。

費通年前去了陽翟,與他的兄長費暢相聚,過完年剛回來,就聞聽了這件大事。他的兄長費暢是張讓家的賓客,現爲郡中督郵,仗着這層關係,他平時儘管不惹是生非,卻也從來沒將鄉里的有秩薔夫當回事兒,便是荀貞荀氏的出身,他也是沒放在眼裡的。

年前去陽翟,他在路上遇見荀貞,當時雖下車問禮,但姿態頗是驕傲,如今聞其一舉將第三氏全族誅滅,當場就變了顏色。

他的妻子遲婢從屋外進來,瞧他神色不對,問道:“怎麼了?”

費通揮手令報訊的賓客退下,說道:“新任的那位鄉有秩荀君,——便是年前咱們去陽翟時路上遇到的那個年輕人,你還記得麼?”

遲婢前前後後總共見過荀貞三次了,怎會不記得?她說道:“記得,怎麼了?”

費通吸着冷氣,不敢置信似的說道:“他以‘妖言’之罪,擒拿了第三氏全族。”

“啊?”

費通連着抽了好幾口涼氣,從榻上起身,繞室轉了幾圈,勉強平靜下吃驚的心情,撓着他的胖臉,嘖嘖稱奇,說道:“這第三氏雖無甚出身,平素在鄉中只憑兇悍壓人,比不得咱家乃張侯賓客,大兄高居郡督郵之位,可是老實說,就連是我,平時也不得不讓他們家三分兇焰。……,這荀家子看起來文文雅雅的,不意下手竟這般狠辣!”

遲婢也是沒想到,眨了眨美目,說道:“是啊,讓人想不到。”她前後三次見荀貞,每次荀貞都是溫文爾雅的模樣,儘管因其身長佩刀的緣故,給她了一個英武的印象,可這畢竟只是一個膚淺的印象罷了,遠遠比不上“族滅第三氏”帶來的衝擊大。

她見費通只顧驚歎,沒有注意她,不由藉着收拾牀鋪的機會,走神想道:“他居然能將第三氏這樣的豪強誅滅,實在太厲害了。以後他要再出來,在鄉中走動的話,不知會有多麼威風呢!”她一個女子,常年居住鄉間,沒甚見識。在她的眼中,第三氏已是一等一的豪強大族了,而能將此等豪強大族誅滅的荀貞自然越發了得,威風無比了。

……

粟亭甘泉裡,四姓之一的謝家,也即前任鄉有秩謝武的家族,他們的族長聞訊之後,也是和費通一樣驚駭,隨即馬上命人準備了一份禮物,令子侄親自送去官寺。

……

這些大姓家族的想法,荀貞雖不知,也能猜出一二。

既已誅滅第三氏,立威的目的已然達到,他秉承着“過猶不及”的原則,也不願再給其它大姓壓力,以免加深他們的恐懼,反不利日後治事。因此,當謝家的子侄登門拜訪時,他態度溫和,相待以禮,若讓不知情的人來看,分明是一個文雅君子,任誰也想不到便在前幾天,這個年輕人剛誅滅了一個本地豪強的全族。

謝家不比費家,沒有什麼背景,族中也沒有什麼顯赫的大官,來拜訪的那幾個人又都是年輕一輩的子侄,城府淺,見事少,面對荀貞的時候,不管他再溫和有禮,也依然感到壓力重重,戰戰兢兢,前言不搭後語的說了會兒話,便提出告辭。

荀貞也不挽留,留下了他們帶來的禮物,很殷勤地親將他們送出院外,正要折回院中,聽見馬蹄聲響,循聲望去,卻見是高素帶了四五個賓客驅馬來到。

謝家的子侄戰戰兢兢,高素還是那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直驅馬奔到荀貞近前,方纔勒住坐騎,翻身躍下,隨手將繮繩丟給隨從賓客,站在官寺院子的門口,先跺了跺腳,往手上呵了口熱氣,說道:“這兩天又冷起來啦!從我家來這兒,只才幾裡地,就凍壞我了。”發完牢騷,朝地上吐了口唾沫。他也不避諱守門的老卒,直接對荀貞說道:“貞之,我有一樁大買賣。你想不想做?”

“什麼買賣?”

“買馬。”

——

1,“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這句話有多種解釋,此處取“攻擊異端,可以終止它們帶來的危害”一說。

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81 擒賊先擒王(中)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4 風雪夜刺(上)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夕陽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65 短歌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 謀北要在泰山郡30 朱陽第三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36 我所邀者仁民名59 慨嘆95 會師城下(中)42 三見遲婢74 奮武遣以一軍阻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30 將戰69 樂文謙領兵北上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雷電災害啊,晚點更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8 孫文臺發豫州兵32 君爲虎士14 陽城治吏(上)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 風雪夜刺(上)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3 破敵(下)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82 擒賊先擒王(下)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3 不顧母弟朱靈忠15 出城激戰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0 拜徐州用計離亂46 可憐的胡/平3 道左遇貴33 程偃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50 祭祀族宴40 蹴鞠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24 河南諸侯荀曹雄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47 張飛急襲葛陂西
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81 擒賊先擒王(中)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4 風雪夜刺(上)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夕陽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65 短歌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 謀北要在泰山郡30 朱陽第三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36 我所邀者仁民名59 慨嘆95 會師城下(中)42 三見遲婢74 奮武遣以一軍阻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30 將戰69 樂文謙領兵北上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雷電災害啊,晚點更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8 孫文臺發豫州兵32 君爲虎士14 陽城治吏(上)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 風雪夜刺(上)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3 破敵(下)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82 擒賊先擒王(下)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3 不顧母弟朱靈忠15 出城激戰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0 拜徐州用計離亂46 可憐的胡/平3 道左遇貴33 程偃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50 祭祀族宴40 蹴鞠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24 河南諸侯荀曹雄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47 張飛急襲葛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