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荀貞看了董卓好一會兒,沒有回答他。

館內的氣氛變得有點沉悶起來。

董卓笑道:“君侯爲何一言不發?”

荀貞從席上站起,長長一揖,仍是一言不發,轉身向外行去。

“君侯?”

荀貞頓下腳步,側身回望,見董卓亦從席上站起,只見他收起了笑容,按着佩劍,挺胸凸肚,面沉如水,向自己盯來。

宮館內的衛士雖然被董卓趕了出去,但卻沒有走遠,都聚集在館舍門外,時刻注意着館舍內的動靜,此時忽然聽到董卓提高了音調,齊齊向內看來,見是荀貞欲走,而董卓似是不欲他走,頓時便有好幾人捉刀提戈地往館舍門前擁去。

典韋也在門外,儘管他只是孤身一人,而對面的董部甲士衆多,他卻絲毫不懼,嗔目按刀,牽着馬大跨步奔到最前,搶先橫在門外,卻竟是欲以一人之力來阻止衆多的董部甲士入門。

館舍外馬嘶人擁,甲衣、兵器亂響。

館舍內的荀貞、董卓二人一側身回首、一前傾按劍,目光碰撞在陽光灑入的館舍正中。

“君侯此何意也?”

荀貞忽然笑了一笑。

董卓愕然:“君侯緣何無故發笑?”隨即故作大怒,勃然斥道,“可是在笑我麼?”

“我不是在笑將軍。”

董卓逼問:“那是在笑什麼?”

荀貞沒有直接回答他,說道:“將軍一心扶持漢室,欲挽狂瀾,壯志固嘉,‘捨我其誰’之句,誠英雄之語也,只是奈何時勢?”

“此話何意?”

“將軍自詡爲‘智’,難道看不出當今的時勢麼?”

“怎麼?”

“太平之時,猶且主少國疑,況今四海兵亂,賊起如蜂?先帝駕崩,天子年少,方經南北宮之亂,朝中、海內正人心惶惶,將軍部衆雖精,可最多也就是數萬人罷了,如欲以此數萬兵衆稱雄一州,或許可行,而如欲以此數萬兵馬鎮壓天下,將軍以爲可行否?”

荀貞這句話是實話,正說到董卓的心中。

董卓最大的短板就是他不是士人、沒有威望,也正因此,直到他敗亡之前,他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積極拉攏士人集團,可士人集團又怎麼可能會與他合作?

士人們殫精竭慮、冒着極大的危險,終於把宦官集團剷除掉了,剛剛登基的天子又年少,最妙的是,外戚何進、何苗也都先後死掉了,可以這麼說,現今朝中所出現的這種局面是自本朝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極其有利於士人的一個局面,這朝中的大權本該順理成章地全部落到士人的手中,董卓卻橫空而出,想摘桃子,士人怎可能甘願?

所以,董卓再有野心也好、壯志也罷,“時勢”如此,他想要得到的一切永遠都不可能實現。

即使確實如他所說,宦官的確不是好東西,可士人卻也不見得都是正直君子,貪污徇私的士人朝臣亦所在皆是,可相比士人那雄渾的根基,董卓一個武夫,只憑他那數萬人馬,即便他挾持了天子,即便他挾持了朝廷,他也不可能成功,他也絕對不可能贏得這場權力的爭奪戰。

“如果只憑我一人,固然力單,可君侯如肯助我,則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荀貞如肯助董卓,首先,兩支兵馬合在一處,洛陽的局勢就不會再生變了,其次,荀貞的名望雖然比不上袁紹等人,可他卻也是士人出身,並且在他的背後還有一整個“名望高遠”的荀氏家族,對董卓來說,這份“政治”上的聲援實際上遠比前者的“軍事支持”還要重要。

只可惜,這只是董卓的一廂情願。

就不說荀貞萬萬是不可能主動站在士人階層的對立面的,即使他願意,他身後的荀氏家族也絕對是不願意的。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不錯!天下之事,何事不成!”董卓收起了怒容,再次變臉,熱切地望着荀貞。

自與荀貞相見至今,董卓的表情已然變幻多次,可之前的那些表情變幻多是做戲,唯有此次的“熱切”大約纔是他此時此刻真正情緒的外露。

董卓望向荀貞的目光充滿了熱切的盼望。

荀貞看向董卓的目光充滿了惋惜和遺憾。

與董卓對談的這麼會兒,荀貞經過細細地觀察,已經差不多可以確定,董卓的確是有野心,但同時他也的確是有着一點想趁此千載難逢之機做出一番事業、以留下美名傳在後世的“壯志”的,只奈何,時勢不由人。

他不但沒能做出伊、霍之事,給他自己留下了個千載罵名,而且還導致本就已風雨飄搖的漢室從此走向了徹底的戰亂,最終走向了亂世,走向了分崩離析。

“將軍之志,我已知矣!奈何時勢怕卻由不得將軍。今臨別之際,我有一語留贈將軍。”

董卓面現失望,問道:“君侯有什麼話要對我說?”

“伊、霍之事非常人可爲,將軍此‘志’如最終沒能實現,吾望將軍能以生民爲重,不要留下千載罵名。”

董卓怫然不樂:“君侯此話何意?”

“將軍聽懂也好,沒聽懂也罷,我言盡於此。”荀貞回顧了下門外的典韋和董部的甲士,又轉回頭,問董卓,“將軍是想要把我留下麼?”

董卓瞪着荀貞,不說話。

荀貞卻絲毫不懼,微微一笑,又說道:“將軍如有此意,就請召你的部曲進來吧。”說着話,手握住了劍柄,平靜地迎向董卓的目光。

“哈哈哈哈,我與君侯當年曾並肩作戰,今日請君侯前來本只是爲敘舊而已,‘把君侯留下’云云,又是此何說起啊?”

“既如此,我就告辭了。”

在董卓的目送下,荀貞坦然從容地踱出館舍,來到門前。

近百的董部甲士沒有得到董卓的命令,不敢妄動,隨着荀貞的走近,他們紛紛退後,並向兩側讓開。

荀貞在這些甲士中找到了徐榮。

徐榮面帶憂色,衝着荀貞微微點頭。

荀貞看明白了他的暗示,知道他這是在催促自己快點離開,以免生變。

典韋把馬牽過來,待荀貞上馬之後,他亦翻身上馬。

荀貞騎在馬上,回身衝館舍內抱了抱拳,扭回頭來,又隱秘地向徐榮感謝地笑了一笑,隨即打馬而行,在典韋的警惕護衛下,馳馬疾行,踏上歸途。

看着荀貞馳出了衆多甲士的包圍,董卓部下有人不解董卓之意,進入館舍內,問道:“將軍,今洛陽城內,袁本初輩雖部曲甚衆,不足爲慮,唯有潁陰侯知兵善戰、義從精勇,可謂將軍大患,今日他來了,爲何不索性留下他?”

“他既然敢單人匹馬地來,肯定已經做好了部署,我今初來乍到,在洛陽立足未穩,豈能貿然行此險事?況且你沒看見典韋麼?有如此虎士隨行,雖僅一人,何啻百衆?就算想留,怕也不好將他留下!”董卓遠望荀貞行遠的身影,嘆了口氣,說道,“荀貞之當世英傑,惜乎不能爲我所用!”

“那?將軍底下打算怎麼辦?”

“如你所說,袁本初輩雖部曲頗衆,不足爲慮,如今京都中唯一可令我所慮者便是荀貞之了,他既不能爲我所用,我也只好上奏天子,把他儘快地打發出京了!”

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33 破敵(下)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8 守職歲滿乃爲真37 起行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1 黃帝邢德有之乎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3 陽翟侯扣使不遣1 雙喜臨門(上)3 道左遇貴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4 張讓賓客22 旋舞4 將近臨湘桃花盛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 東漢諸侯王54 詐死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82 擒賊先擒王(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6 何爲乳虎40 荀攸之志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0 回家16 爲君請功29 鍾繇7 生死之恩何以報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1 仲業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7 第一天(中)4 風雪夜刺(上)84 威震陽翟(中)5 江禽3 殺人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1 前倨後恭因何故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61 最令人懼是毒計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55 毀容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6 威震郡北3 路見白骨露於野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7 朱公偉奉天子詔
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33 破敵(下)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8 守職歲滿乃爲真37 起行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1 黃帝邢德有之乎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3 陽翟侯扣使不遣1 雙喜臨門(上)3 道左遇貴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4 張讓賓客22 旋舞4 將近臨湘桃花盛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 東漢諸侯王54 詐死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82 擒賊先擒王(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6 何爲乳虎40 荀攸之志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0 回家16 爲君請功29 鍾繇7 生死之恩何以報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1 仲業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7 第一天(中)4 風雪夜刺(上)84 威震陽翟(中)5 江禽3 殺人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1 前倨後恭因何故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61 最令人懼是毒計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55 毀容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5 公路送糧惹呂怨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26 威震郡北3 路見白骨露於野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7 朱公偉奉天子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