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

南陽傳來的消息是:荊州刺史王叡與武陵太守曹寅火拼,曹寅兵敗身亡,在戰中,王叡負了重傷,傷重不治,隨後不久也一命歸天,卻是兩人齊亡。

“這……。”

荀貞聽了這個消息後,不知說什麼纔好。

那王叡本是死在了孫堅手中,因爲荀貞的勸告,孫堅這次起兵沒有殺王叡,可沒想到,王叡終是命中註定,還是難逃一死,與原本歷史不同的是,這回他拉上了曹寅做自己的同伴。

荀貞細問之。

卻原來是:王叡這個人性格傲慢,不但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孫堅,也看不起曹寅,兩人素來不和,此次關東討董,因見義兵聲勢壯大,王叡也就想參一腿,也想起兵響應之,而在起兵前,他放出了話去:一等起兵,就要先殺掉曹寅。曹寅很害怕,於是就先下手爲強,先起兵襲攻之,奈何力不如人,雖是王叡尚未召齊部衆,可以他一郡之兵,亦難敵之,反被王叡殺敗,死在戰中,而王叡大意輕敵,也在此戰中負了諿頂_點]小說厴耍煲磺耙緩螅餃司閫觥?br >

聽完了王叡、曹寅內鬥俱死的起因和經過,一句話浮上荀貞心頭:性格決定命運。

王叡自視甚高,看不起曹寅也就算了,想殺掉曹寅也行,可你還沒有起兵,就亂嚷嚷,搞的州郡皆知,這不是在逼曹寅先動手麼?如是悄無聲息的,等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再出其不意,突攻武陵,說不定就會一戰功成,順利殺掉曹寅,也不致身死之局。

孫堅聽了這個消息,和荀貞的表現不同。

他心情舒暢,笑道:“王叡匹夫,自恃出身高門,素來輕視州郡,數辱於我,要非卿言,我起兵時就會順路把他殺掉。我未殺他,他卻死在曹寅之手,快哉快哉。”

荀貞心道:“我本以爲文臺不殺王叡,這荊州刺史就不會落入劉表手中,而今這王叡卻依舊身死,看來再過不多時,朝中就會仍如原本的歷史進程一樣,拜劉表爲荊州刺史了。”

劉表的能力遠比王叡要強,有了他去荊州當刺史,荀貞日後想染指荊州就會不易,不過這樣也好,有了劉表去荊州,荀貞固是不好對荊州下手了,可想那袁術卻定然也會因此而難受一番。

魯陽城中,袁術比荀貞更早聽說了王叡、曹寅齊亡的事。

他聞訊大喜,對左右說道:“曹寅不足提,王叡爲荊州刺史,今他死,對我卻是大有利也。”

袁術以爲漢室衰微,已不可復振,有意取而代之的不臣心思,他左右親信諸人皆知,都道:“王叡身死,固是對將軍大有利也,可如今擋在前邊的卻還有一個阻撓。”

“噢?”

“便是南陽太守張諮。”

“張諮事我甚恭,凡我所要,他無不應也,何來阻撓一說?”

“雖是凡將軍有所需,他皆恭敬奉上,可他到底是南陽太守,今將軍屯兵魯陽,聲勢固盛,而卻是客軍之身,萬一有變,恐怕就要不得不俯仰於其之鼻息。我等聞將軍兄在河內延攬豪傑英雄,招聚海內智士,朝夕謀議,欲逐韓馥而取冀州以親領之,又聞潁陰侯、烏程侯在潁川,逼迫孔豫州,其意亦不難測也,又聞徐州牧陶恭祖在徐州,以丹陽兵爲心腹,以臧霸諸泰山將爲倚,已掌控三郡,並有意繼取彭城、廣陵,以圖握有全州。天下已亂,漢室陵遲,羣雄競起,各有異圖,將軍如不及早謀劃,取據南陽,我等恐來日將軍難與冀、豫、徐爭鋒。”

袁術沉吟。

左右又道:“冀、豫皆大州,民衆州富,徐州雖稍不及之,然據地利,倚山海之固,有煮鹽之利,倘獲明主在位,亦足可西爭中原。此三州皆強州也,可荊州亦不差之。南陽,帝鄉也,民口數百萬,兵甲精良,將軍如能及早奪據之,便可以之爲資,趁荊州現下無刺史之際,號令全州,整頓兵馬,麾百萬之衆,進則可圖謀揚、豫,退亦足能觀望北方,定進退之計。”

袁術仍是沉吟不絕。

左右又道:“將軍如遲疑難定,坐視良機空逝,等到將軍兄取了冀州,荀潁陰、孫烏程得了豫州,又或陶恭祖佔了徐方全州,則以此南陽客軍之身,將軍威名雖隆,怕亦將無計可施,唯能南向俯首了也。”

“今羣雄討董,董卓未亡,我如先殺張諮,事傳出去,恐有損名聲。”

“將軍兄將起兵討董前,曾對曹孟德說:‘我據冀州之地,兼烏桓、鮮卑之衆,南向以爭天下,或能成功。’將軍兄謀佔冀州之意,人皆知也。將軍又何懼名聲受損?再則說了,今如事成,天下可取,區區名聲,又如何能與天下相比?”

袁術依舊猶豫。

左右又道:“將軍如仍懷遲疑,則一旦良機消逝,日後縱悔,亦難復有爲了。”又道,“將軍如慮名望,可使一刺客伏殺張諮,世人誰又能知這是將軍所爲?”

袁術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就按卿言。這刺客需得精心挑選,萬不可走露了風聲。”

左右見他終於決定殺掉張諮,自取南陽,無不歡喜,都道:“將軍放心,事必無泄。”

關東羣起討董,二袁做爲領袖,卻一個圖佔冀州,一個謀據荊州,都只顧私利,不顧公義,他二人之下,酸棗諸將也都是各懷私心,包括荀貞在內,亦是別有心思,又及曹操、孫堅,雖是奮勇敢戰,可說到底,卻也不全是爲了匡扶漢室,不可否認的亦是各有爲自家利益着想的念頭,這討董的義軍聲勢雖大,然最終無功卻亦不難理解了。

得了王叡、曹寅身死的消息,荀貞、孫堅各有不同的情緒。

情緒雖然不同,但這都是小事,最要緊的,對荀貞、孫堅來說,卻是兩件事,一個是要儘快打探出曹操的下落,另一個則自就是接着和孔伷鬥法。

荀貞、孫堅等回到陽翟時,和他們走時孔伷沒來相送一樣,孔伷亦未來迎接。

荀貞、孫堅暫時的心思都在曹操的下落上,也沒多去理會孔伷。

他兩人回軍至陽翟的第三天,終於得到了曹操下落的確切消息。

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3 大獲豐收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0 歸家諸事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2 琴心劍膽10 督郵在此(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9 計吏郭圖(上)9 結交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97 孫文臺單騎陷陣52 受表揚威心感動35 鄉吏殘民33 程偃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68 三軍悄然各入屯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5 再勝67 鮮卑復又寇幽並50 排場45 天寒遙寄冬衣去25 備寇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0 牽掛者何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33 程偃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8 辰彼碩女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2 馮鞏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1 夕陽42 孫郎威震定潁外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9 聖如仲尼也好名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85 威震陽翟(下)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 留錢10 防寇41 效果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60 鎮東結與糜家婚31 程普諫止回師救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5 郡府迴文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7 敬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30 朱陽第三3 先表北海刺青州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
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3 大獲豐收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0 歸家諸事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2 琴心劍膽10 督郵在此(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9 計吏郭圖(上)9 結交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97 孫文臺單騎陷陣52 受表揚威心感動35 鄉吏殘民33 程偃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68 三軍悄然各入屯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5 再勝67 鮮卑復又寇幽並50 排場45 天寒遙寄冬衣去25 備寇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0 牽掛者何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33 程偃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28 辰彼碩女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2 馮鞏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1 夕陽42 孫郎威震定潁外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9 聖如仲尼也好名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85 威震陽翟(下)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 留錢10 防寇41 效果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60 鎮東結與糜家婚31 程普諫止回師救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5 郡府迴文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7 敬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30 朱陽第三3 先表北海刺青州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