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

荀貞問“山陽可有密報送至”時,就知,山陽近期必是無有密報送到,因爲“驅魯國黃巾西去,藉機入兗”是目前的頭等大事,他已有交代,凡山陽有密報送來,必須第一時間告與他知,果然宣康接口說道:“山陽近日並無密報。”

徐卓笑道:“沒有密報就是好消息。”

這話說得不錯,山陽如有異動,那麼布在山陽的密探就必會有急報送來,而現在連着幾天沒有密報,就說明荀軍與魯國黃巾的這場戰事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引起兗州方面的警惕。

荀攸說道:“袁本初與公孫伯珪相爭,劉兗州處在其間,左右爲難,現下料是無暇顧及其它。”

劉岱和袁紹、公孫瓚的關係都不錯,他既與袁紹和親,又與公孫瓚同樣也是兒女親家,袁紹甚至把自己的家眷都安置在劉岱那裡居住,而爲了幫助劉岱抵禦黃巾、同時也是爲了幫助劉岱掌控兗州,公孫瓚則遣了一支騎兵部隊駐紮在山陽地界,以充實劉岱的武裝力量。

現今,公孫瓚因惱怒袁紹此前用計哄他出兵,結果冀州牧卻被袁紹得去的緣故,陳兵於冀北、冀東,有一雪前恥、誓要與袁紹兵爭河北之意,兩邊眼看就要打起來了,那麼與他兩人都有和親的劉岱夾處其間,自是就成爲了袁紹和公孫瓚競相爭奪的對象,據之前山陽的密報,袁紹、公孫瓚兩人遣去山陽見劉岱的使者絡繹不絕,當此局面,劉岱自是少不了左右爲難。

一邊是袁紹,四世三公,袁家的門生故吏遍佈海內,政治底蘊極其豐厚,一邊是公孫瓚,兵強馬壯,前不久剛以數萬之卒大破黃巾數十萬,軍威正盛,兩者該選擇誰投靠?確是個難題。

兗州雖然富饒,民口豐實,可一來地域不大,二來四邊沒有天險,一旦做錯選擇,不論是公孫瓚最終取得了爭冀的勝利,還是袁紹獲勝,兩人兵鋒轉向,以此兗州之地,劉岱萬難抵擋。

所謂“戰略機遇”,公孫瓚和袁紹的這場河北之爭,仗還沒有開始打,但對荀貞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首先,因了公孫瓚的陳兵冀界,袁紹沒辦法再和孫堅爭豫,這就既使孫堅可以抓緊時間用政治或用軍事的手段加強對豫州的控制,又使荀貞不必再擔憂豫州,可以騰出手來向外發展。

其次,騰出手向外發展之後,又仍是因了袁紹、公孫瓚的相爭,劉岱的注意力被吸引過去了大半,使得他無暇注意荀貞在魯國的小動作。

這還是隻是眼下對荀貞的兩大利好,隨着公孫瓚與袁紹爭冀戰事的展開,可以預見,荀貞必定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

荀貞看着地圖沉吟了會兒,說道:“山陽既無動靜,便傳令君卿:擊潰魯國黃巾後,盡起三軍銜尾追擊,先可至任城而止。”

荀康等人應諾。

荀貞又道:“傳令玉郎調騎兵五百,令子龍調步卒千人,做好備戰。”

荀攸問道:“君侯是要親自入兗麼?”

魯國的戰事已經勝利在望,琅琊那邊有荀成部就足夠了,這兩地現下都不需要增派援兵,而荀貞卻在此時令辛璦、趙雲兩部各調集一些兵馬備戰,那麼他的目的就很明顯了,無它,必是有意親自帶兵入兗。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劉兗州現下卻是無暇顧及其它,但待我軍入兗後,他必會有所反應,此事事關重大,我必須要親臨前線,纔好臨機置宜。”

這是之前荀貞就和荀攸等商量過的,因此,荀攸倒也沒有什麼異議,只是說道:“君侯令荀將軍待平定鹽家亂後,就地整編泰山兵,此亦要事。君侯若於此時離郯赴兗,萬一泰山兵有變,該如何處置是好?”

“卿與文若留守郯縣,泰山兵如有變,由卿二人全權處置,可以便宜行事。”

荀彧沉穩,荀攸機變,有他兩人留守在郯縣,再加上張昭、陳登等徐州本地士人的協助,莫說萬一泰山兵有變,便是忽有強敵來犯,也足可保徐州不亂。

更況且,任城離郯縣只有三百來裡遠,如是真出現了荀彧、荀攸等不能解決的事情,荀貞從任城回郯縣也是很快的。

荀攸等應道:“諾。”

……

便在荀貞吩咐給許仲傳令之時,魯國騶縣的戰場上,許仲剛剛取得了一場小勝。

昨天,也就是在給荀貞送軍報時,許仲、臧霸兩部剛剛完成了對卞、汶陽、魯諸縣黃巾敗兵的夾擊包圍,過了一夜,在今天上午辰時,被圍的黃巾試圖突圍,但被荀軍給擋了回去,繼而,騶縣城內的黃巾出城來救。

許仲剛剛取得的這場小勝,便是在與騶縣黃巾作戰中取得的一場勝利,——準確的說,這場勝利不是許仲取得的,而是臧霸取得的。

臧霸列陣於騶縣的東南,他的部隊是面朝西北方向的卞、汶陽、魯諸縣黃巾敗兵,故而乃是背對騶縣的縣城,騶縣城內的黃巾看到了這一點,認爲這是臧霸部的劣勢,所以決定出城,同時爲了增加取勝的把握,他們幾乎是傾城而出,精卒加上老弱,加上裹挾的城中居民,至有數萬之衆,聲勢甚大。

除掉用來阻截卞、汶陽、魯諸縣黃巾敗兵突圍的兵力外,臧霸手頭可用來抗擊騶縣黃巾的部隊只有不到千人,兩邊稍一交鋒,臧霸部的陣型就搖搖欲破。

許仲登高觀戰,看到這種情況,立即遣孫河率本部兵卒往援,並從張飛部抽調了百餘騎,亦遣去援助,但在孫河、張飛部抵達這片戰場前,臧霸卻竟是已經穩住了陣腳。

有道是“慈不掌兵”,臧霸穩住陣腳的方法與之前許仲穩住彭城兵陣腳的手段相似,只是比許仲的手段更加殘酷:他先是以百人逆擊騶縣黃巾,戰不克,凡撤還者,他盡數斬之,然後又遣了百人,仍是令逆擊騶縣黃巾,這一次,這百人爭先赴敵,無有退者,遂略破騶縣黃巾的鋒線,臧霸繼之親率勇士百人,隨後復擊,乃將騶縣黃巾的前部攻破,穩住了己軍的陣線。

這時,孫河、張飛部抵至,三部合力,又一次對騶縣黃巾發起攻勢,這一回徹底打垮了騶縣黃巾的這次進攻陣型,由是,取得了一場不算太大的小勝。

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2 禮錢需得四百萬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0 督郵在此(下)13 黃巾圍城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49 選編死士85 威震陽翟(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54 焉知生死麴義勇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2 君爲虎士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9 尋得事由插爪牙63 下邳相舊習難除71 擒得鄭相逃呂尉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上架感言2 安南借重荀與張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9 計吏郭圖(上)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1 飛書問君何所欲43 縣尉78 唯先順勢能造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 謀北要在泰山郡5 大計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 先表北海刺青州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5 公路送糧惹呂怨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8 士族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1 兵臨西華(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76 貴顯何氏兩將軍47 將軍何嘗真無情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 尋賢不遇(上)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20 辛璦(中)16 原盼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5 出城激戰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 二李陰與澤賊通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 獲名72 凌霄鴻鵠潁陰侯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8 曹子孝奉令趨行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27 舉薦戲忠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26 貞之得隴苦不足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
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2 禮錢需得四百萬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0 督郵在此(下)13 黃巾圍城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49 選編死士85 威震陽翟(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54 焉知生死麴義勇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2 君爲虎士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9 尋得事由插爪牙63 下邳相舊習難除71 擒得鄭相逃呂尉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6 文遠克城震弘驚(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上架感言2 安南借重荀與張30 奉先馳雄擊汝南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9 計吏郭圖(上)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1 飛書問君何所欲43 縣尉78 唯先順勢能造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 謀北要在泰山郡5 大計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3 先表北海刺青州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5 公路送糧惹呂怨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8 士族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1 兵臨西華(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76 貴顯何氏兩將軍47 將軍何嘗真無情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 尋賢不遇(上)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20 辛璦(中)16 原盼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5 出城激戰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 二李陰與澤賊通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 獲名72 凌霄鴻鵠潁陰侯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58 曹子孝奉令趨行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27 舉薦戲忠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26 貞之得隴苦不足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