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前倨後恭因何故

時入十一月,天轉寒涼。

荀貞來長沙時,爲了方便行路,沒帶太多的行李,並無寒衣,不等孫堅說,吳氏就命人早早地備下了冬衣,送給荀貞等人。

孫策日日跟着荀貞讀學經書、兵法,孫堅年紀雖小,但正因是小孩子,難免好奇心強,有時也帶着弟弟孫翊跟在孫策屁股後頭,跪坐席上,一副大人模樣、似模似樣地聽荀貞講書。

十一月初,孫堅的弟弟孫靜從家鄉富春來了一趟長沙。

孫堅兄弟三人,長兄名孫羌,早亡,孫堅行二,孫靜最小,是孫堅的同產幼弟。孫家在富春是個不小的家族,宗族數百人,孫堅在外爲官,孫靜便如荀緄一樣,在家掌立門戶。

荀貞前世時不知孫靜之名,穿越後,與孫堅結識,這才知道孫堅在家鄉還有一個幼弟。

孫靜來長沙是因爲快到年底了,他作爲孫氏現在富春的家長,正旦時顯然是不能來長沙的,所以提前來趟長沙,見一見孫堅和孫策兄弟。孫家本就富足,孫堅常年爲官,多次征戰沙場,或從討黃巾、邊章,或擊定長沙諸郡縣之賊,就如荀貞,自然也是收穫甚豐,其中不少都送回了家中,也就使得孫家更加富豪了,因此,孫靜此次來,大車小車的着實帶了不少禮物。

禮物中有珍奇寶物,也有日常吃用。

孫堅分了一半給荀貞,荀貞亦不推辭,轉交給江禽,命他分給義從們。

這些義從不辭辛苦,跟着荀貞遠至江東,在這裡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剛到的時候,不少人因此而病倒,可卻依舊都忠心耿耿,無一人逃去。

荀貞不能在別的方面滿足他們,至少在飲食、吃用和恩義上儘量地滿足他們。

孫靜在長沙沒多待,只待了四五天就走了。

他走後的次日,桓階忽至後宅,請荀貞到府中前院去。

孫堅是從沒找荀貞去前院的,荀貞平時無事也等閒不去前院,這時桓階忽傳孫堅的話,請他去前頭,荀貞不覺奇怪,邊和桓階一起往前頭去,邊問道:“文臺何故呼我過去?”

桓階笑了起來。

他這一笑無緣無故,荀貞越覺古怪,便又說道:“可是有什麼事?”

桓階笑答道:“君之名動天下,今階知矣!”

“此話何講?”

“君還記得前些日,有幾個長沙士人謁見府君麼?”

“你說的可是剛好你來給文臺送京都消息的那天麼?”

“正是。”

“我記得。怎麼了?”

“君又可記得那幾個士人祈請府君辦的幾事中,有一件是懇請府君出面爲之催討貸錢麼?”

“記得。”

荀貞怎會不記得?他對那個士人十分鄙夷,要換了他爲是長沙太守,說不定就會找個由頭把這個士人給收拾了。

桓階笑道:“府君把此事交給了我去辦,我一直不得閒,沒能去辦。今天,那個士人又來拜謁府君了,府君把我召了去,我本以爲他是來催府君的,卻不意他二話沒說,卻竟取出債券,當堂付之火盆,將之悉數焚之一炬了。”

桓階不是“不得閒”,而是他也不以這個士人的作爲爲然,所以一直不肯去辦這件事,卻沒想到,這個士人今天又來,不是爲催孫堅,而是爲燒債券。

荀貞聞之,頗是驚訝,笑道:“此必是文臺以仁義治郡,故此人受到感化。”

桓階搖了搖頭,說道:“府君固是以仁義治郡,可這人焚燒債券卻非是因府君之故。”

荀貞聯想到他剛纔說的“君之名動天下,今階知矣”,心道:“不是因爲文臺,難道是因爲我?……若說是因爲我,我到長沙後深居簡出,未嘗與外人見面,這人又怎會知我?”忽然想起那天那幾個士人走時,有一個多次注目於自己,心中一動,想道,“莫不是當時被那人認了出來?”

一面之緣就被人認出,雖說機會不大,卻也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對那些平時關心時事的人來說。要知道,荀貞的相貌現在可是懸遍了州郡縣鄉,只要是見過他相貌的,記性再好點,那麼當面把他認出亦不奇怪,——早前羅縣的那個亭長不就是一眼就認出了荀貞麼?

“不是因府君之故,又是因何故?”

“卻是因君之故啊!”

荀貞笑道:“怎會是因我之故?”

“那天的幾個士人中,有一人認出了君,不過他當時不敢確認,回去後,他專門找來了一份朝廷通捕君的文書,比較文書上的畫像,越看越覺得像君,可又仍然不肯確定,於是他又暗暗打聽,探聽出府君與君實爲故交,又探聽出上月郡府來了一個貴客,說是府君昔年在汝南的故人,如是一來,他便確定了那天所見之人必是畫像之人了,因之斷定了君是何人!”

桓階頓了頓,看了看荀貞的面色,復又說道:“不過,君無須擔憂,這人雖認出了君,但卻是絕不會向外泄露的,……他今天也和那個燒債券的人一起來了。”

“他認出了我,和燒債券有何關係?”

“他斷定了君是何人之後,因不知那天和他同去郡府的幾人中有沒有別的人也認出了君,所以便把他們全都請到了家中,本意是想先試探一番,如無人認出君便就罷了,如有人認出就

叮囑他們不要對外亂說,不料在試探的過程中卻被人看出了玄虛,被詐出了實情。

“一聽得君在長沙,他們就都想來拜見君,不過卻被認出君的這人給阻止了,說既然君潛匿行蹤,顯是不欲爲外人知,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冒昧地煩擾君,只要他們幾個人心中有數,平時多注意一點長沙的動靜,爲君保障好外邊的安全就可以了。”

認出荀貞的這個人說假話的功力不高,要不然也不會在試探的過程中被人詐出實情,可他勸阻諸人來見荀貞的這幾句話說得卻是很好,頗有“做好事不求名”的“義士”之風。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此君何人,我當面見謝之。”

桓階笑道:“他就在前邊堂上,君很快就可見到他了。”

桓階作爲長沙地方上的士人,是頗以這個人的行爲爲榮的。他頓了頓,接着說道:“諸人聽了此人之言,皆以爲然,遂不再說來拜謁君,可那個要求郡府爲自己催討貸利的人卻獨爲之羞慚,對他們說:‘天下士人無不翹足延頸,以盼見荀潁陰,潁陰獨至我長沙,而方至長沙,尚未見我長沙人物,我卻就先讓他看到了我爲些許貸利而勞煩郡府,此誠可羞也!諸公可不見潁陰,我是一定要去請見潁陰的!我一定要當着潁陰的面燒掉債券,以挽長沙聲譽!’”

說到這裡,桓階又看了看荀貞的面色,笑道:“長沙雖爲偏遠南郡,士亦知義恥也。此公雖先有求郡府催討貸錢之舉,然一聞君名而便即悔改,亦可謂知恥即改了!荀君,尚請勿要以爲長沙鄙薄。”

聞荀貞之名便即悔改,荀貞自毀前程、甘冒奇險、捕滅鄴趙,功夫總算沒有白費。

荀貞笑了笑,說道:“‘知恥近乎勇’、‘力行近乎仁’,如此公者,知恥後勇,燒券力行,可謂勇、仁了,我又怎會以爲長沙鄙薄?況乎我與長沙士人雖大多沒有打過交道,可卻與君相識頗久了,我所識之人中,如數清直,無過君者,我又怎會以爲長沙鄙薄?”

事關長沙名譽,桓階見荀貞果無小看長沙士人之意,乃大歡喜。

這麼在乎荀貞對長沙士人的評價,也可見荀貞而今的聲譽已高到足夠的程度了。

到的前院堂上,堂中除了孫堅,另有二人。

荀貞看去,一人正是那天目注了他好幾次的那人,另一人則正是要求孫堅爲他討要貸錢的人。

一看到荀貞,這兩人忙起身相迎。

這兩人年歲都不小,足可爲荀貞的長輩了,可卻絲毫不以長輩自居,而竟是以平輩相待荀貞。

荀貞自不會失禮,仍以晚輩自居。

迎得荀貞入堂,諸人落座。荀貞看見堂角的火盆中果然一團團的烏黑,乃是被燒掉的債券。那個要求孫堅爲自己討要貸錢的士人滿面羞愧,又當着荀貞的面自責己非。

荀貞笑着寬慰他了幾句,又當面向那個認出了自己的士人表示了謝意。

堂上氣氛融洽,孫堅坐在主位,拈鬚喜笑。

長沙士人本多看不起他,這兩個士人前些天來時非但不感念他平定長沙賊亂的恩德,反倒對他“盛氣凌人”,乃至以族勢相迫,而今日來到郡府後卻“服服帖帖”,執禮甚恭。

他望望這兩人,又看看荀貞,美滋滋地心道:“若無貞之,這兩個老儒又怎會前倨後恭?哈哈,哈哈,痛快痛快!”

只是可惜,荀貞現是亡命之身,不能拋頭露面,要不然,孫堅在長沙士人眼中的形象必然會爲之一變,哪怕是州刺史王叡恐怕也不敢再輕視孫堅了,——孫堅不是士人又怎麼了?鼎鼎大名、天下傳頌的荀貞都相信他,誰也不投,獨來投他,誰還能以“出身寒微”來鄙夷孫堅?

孫堅又心道:“策兒得蒙貞之賜字,又拜入了貞之的門下,我今日所受之被士人輕視之辱,他來日必不會再受了!”

孫堅表面上對輕視他的那些士人沒有什麼怨詞,可他性本猛鷙,戰功赫赫,又怎會不在心中對此遺憾銜恨?只不過他自知出身低微,也的確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士人的學問、風度和家聲,故此忍而不發罷了,還是那句話,他自己可以忍,卻不希望他的兒子們也像他這樣忍。

當晚,孫堅叫來吳景,又大罵了他一頓。

吳景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委屈詢問。

孫堅把今日那兩個士人“前倨後恭”的態度給吳景說了一遍,罵道:“我要是像你那樣,把貞之拒之門外,又豈有今天的痛快?而且事情如傳出去,我孫堅的名聲不知會壞成什麼樣!”

wωw ⊕ttκǎ n ⊕c○

吳景諾諾。

“從今之後,你要像對我這樣對待貞之!不得有絲毫懈慢。”

“諾。”

“我讓你給貞之找小妻的事兒,你辦得怎麼樣了?這麼久了,怎麼連個消息也沒有?你是不是沒當回事兒?”

吳景大叫委屈,他又不是一個閒人,他在孫堅的義從軍中也是任有軍職的,平時既要上值,又得操練部曲,得閒時不多,他總不能成天正事兒不幹,專門去給荀貞物色小妻。

孫堅聽了他的辯解,說道:“從今日起,你不必去上值了,也不用去營中操練部曲,專心一志去給貞之物色小妻!……對了,還有給玄德物色良配。”

吳景這時也已經想明白他之前給孫堅的建議實在是個餿主意,此時半句不敢多說,唯唯應諾。

雖是應諾,但吳景是在軍中待慣的人,讓他突然不去軍中,改而滿郡地去給荀貞物色小妻、去給劉備物色良配,他其實也是有點不樂意的,這種事兒分明是婦人所爲之事,又怎是大丈夫當爲的?只是雖不樂意,卻也不敢對孫堅道出。

不過,沒過幾天,便有一人出來,給他解了煩憂。

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9 躋身才俊(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38 縱橫意氣袁本初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 陽翟侯扣使不遣22 鵠備分得勝負機6 生子當如孫伯符29 樂進歸來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47 辨旗察鼓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36 天下之中洛之陽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 風雪夜刺(上)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2 敬事76 貴顯何氏兩將軍3 陽翟侯扣使不遣63 不朽曰三次爲功73 贈馬劉備關張喜10 洛陽圖窮將匕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28 原師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1 捕拿張直(上)33 程偃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21 上任西鄉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5 威震陽翟(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3 習射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51 謀算將戰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4 賊困屋中7 計劃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0 查封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62 太守行春(下)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2 賭錢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3 習射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36 什伍84 威震陽翟(中)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上架感言8 朱門酒肉路邊骨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 二荀優劣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72 寧舍濟北取任城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4 練軍方略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5 威震陽翟(下)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9 道人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3 市中美人3 先表北海刺青州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25 郡府迴文23 市中美人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
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9 躋身才俊(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38 縱橫意氣袁本初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3 陽翟侯扣使不遣22 鵠備分得勝負機6 生子當如孫伯符29 樂進歸來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47 辨旗察鼓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36 天下之中洛之陽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62 其猶穿窬之盜也4 風雪夜刺(上)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2 敬事76 貴顯何氏兩將軍3 陽翟侯扣使不遣63 不朽曰三次爲功73 贈馬劉備關張喜10 洛陽圖窮將匕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28 原師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1 捕拿張直(上)33 程偃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21 上任西鄉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5 威震陽翟(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3 習射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51 謀算將戰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4 賊困屋中7 計劃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0 查封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62 太守行春(下)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2 賭錢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3 習射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36 什伍84 威震陽翟(中)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上架感言8 朱門酒肉路邊骨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 二荀優劣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72 寧舍濟北取任城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4 練軍方略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85 威震陽翟(下)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9 道人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3 市中美人3 先表北海刺青州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25 郡府迴文23 市中美人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