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習射

正式操練的第一天,荀貞先點檢了里民們的武器。

刀最多,弓矢最少。八成的里民帶的都是刀,弓矢只有兩三成的人有,——這還是把打獵用的竹弓木箭也都算上了。

荀貞徵求里民們的意見:“今日初練,手搏、刀劍、射術三項,你們想從哪一項學起?”

里民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會兒,得出了統一的意見:“願先習射。”

這個答案不出荀貞所料。因爲從表面上看,三項之中最容易得到獎賞的正是射箭。

手搏、刀劍兩項需要比試才能得到賞錢,而要想比試,就必須先訓練一段時間。射箭就不需要了,按荀貞的說法:只要能射中箭靶上的錢,當即就能拿走。

“急功近利”,人之常情。這也正合了荀貞的心思,一開始就跌爬滾打、白刃相交地操練手搏、刀劍,很容易使里民們因爲疲累卻不見好處而失去興趣,消極懶怠。射箭就不同了,即使里民們的箭術普遍不好,但有許仲、江禽、高甲、高丙這些輕俠在,總有人能射中拿錢的,可以給里民們一個念想,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訓練之中。

荀貞“從善如流”地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以習射爲先吧。”令陳褒、程偃把早就備好的箭靶從車上取出,共有五個,豎立在場地的邊兒上。

靶子上已經放置好了銅錢。

當世通行五銖錢,外圓內方,每個錢幣的直徑差不多一寸左右,轉換成後世的長度,也就是兩釐米多。兩釐米很短,若以此爲靶,便是練上兩年,里民們也難射中。故此,荀貞在每個靶子的正中間都釘了九個銅錢,分成三列,每列三個,緊緊相連,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長、寬各有七八釐米的“靶心”,再將射箭的距離放得近點,里民們也就有可能射中了。

靶子定下,還得定射箭的距離。如上述原因,爲激發里民們的積極性,初期距離不易過遠,荀貞暫定爲五十步。漢承秦制,一步六尺,五十步爲三百尺,也就是三十多米。在三十多米外,射一個長寬各有七八釐米的“靶心”,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

爲了更進一步地激發里民們的積極性,荀貞並又規定:“若不能中錢而能中靶者,亦賞錢。每中一環,賞一錢。”

——“每中一環”:荀貞把整個箭靶分成了五環,正中的銅錢是五環,其次爲四環、三環、二環,最後是一環,只要能中靶就是一環。

里民們人人興致盎然,不管有弓矢的、還是沒弓矢的,盡皆躍躍欲試。

……

箭靶放好,規矩定下。荀貞又從推車中取出一個竹籃,把蓋在籃子上的布掀開,里民們看得清楚:裡邊放的都是銅錢。

竹籃不小,黃橙橙的銅錢直堆積到籃子的邊沿,怕不下兩三千個。里民們的視線齊刷刷地都投入其上,一陣小小的騷動,有人忍不住高聲叫道:“亭長,這就是用來賞賜的錢麼?”

“對。”

“這麼大一籃子,總共得有多少啊?”

這個問題問得質樸可愛,荀貞不覺爲之一笑,說道:“不管有多少,只要你們能中靶,我就給賞錢。不怕你們拿得多,就怕你們射不中!”

荀貞的“守諾”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又有一大籃的銅錢擺在面前,里民們無不兩眼放光,頓時就有兩三人擠出隊列,自告奮勇地請求說道:“亭長,小人請求先射!”

荀貞本打算讓高甲、高丙兄弟在正式的操練之前先射上幾箭,他們射術好,等他們射中後便現場給錢,以此來激勵里民,卻未料不等他開口說,已有里民自告奮勇。他心道:“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然不會拒絕,因笑道,“好!便讓你們先射上幾箭。”

這兩三人執弓拿矢,奔到場中。

早在放箭靶的時候,陳褒、許仲、黃忠、杜買等人就已將五十步的距離量好,在地上劃了一道線。這三人奔到線後,一字排開,一人對準一個箭靶,扭頭請示荀貞:“可以射了麼?”

“一人三箭。可以射了。”

里民們都是野路子出家,未經正規操練,荀貞看去,發現他們舉弓搭箭的動作皆不標準。有的腳步歪斜,有的舉弓過高。甚至其中一人用的還不是長箭,而是“矰”。“矰”是一種帶絲繩的短矢,打獵時用的。射出去後,可將箭矢拖回,二次利用。

高甲、高丙兄弟都是箭術高手,專門向人學習過,看到上場那幾個里民的動作後,嘴角都露出輕蔑的笑容。總共有五個箭靶,上場了三個人,還空着兩個。他兩人說道:“荀君,我兄弟也想射上一射。”

荀貞正目不轉睛地看場上三人,聞言轉首,笑道:“好啊。”

高甲、高丙兄弟也不等那幾個里民射完,當即挾弓矢上場。

他二人這一上場,立刻引來了不少里民的視線。輕俠中有人給他倆大聲加油:“大高、小高,拿出手段來,叫他們瞧瞧什麼才叫神射!”

高氏兄弟不屑站在五十步外,又往後走了一段距離,立定在大約**十步的位置,兩人對視一眼,齊齊開弓,幾乎就沒怎麼瞄準,箭矢已出。一箭緊隨一箭,後一箭的箭鏃緊追前一箭的箭尾,圍觀衆人只聽得“啪啪啪”,三聲弓弦響,他兩人已將三箭射完,緊跟着又是“叮叮叮”三聲脆響,諸人看去,卻是這三箭都正中了靶上的銅錢。

高甲用的弓強,三支箭矢的箭鏃都擊裂了銅錢,深深地鑽入了靶上。高丙用的弓較弱,但也有兩箭鑽入了靶中。里民們靜了一靜,隨之不約而同地喝彩出聲。荀貞也是十分歡喜,對侍立在身側的許仲、江禽說道:“我知高氏昆仲善射,卻不知他兩人竟能如此善射!”

……

與此同時,先上場的那三個里民卻還沒有射完,手快的也只是射出了兩箭而已,手慢的才射出一箭,兀自在那裡苦苦地瞄準。其中一人被鄉民們爆發出的喝彩嚇了一跳,手一滑,箭矢出弦,歪歪斜斜地飛出了十幾步外,跌落地上。里民們看到這個情景,又都不由大笑了起來。

高家兄弟聲勢奪人,那三個里民盡無鬥志,匆匆地把三箭射完,垂頭喪氣地夾起弓矢,就要歸隊。荀貞叫住了他們,問道:“哪裡去?”

“小人等丟醜人前,已知錯了,鄉野之人不自量力,求亭長勿怪。”

“這說的什麼話?高家兄弟拜有名師,故成絕技,你們雖有不如,但只要刻苦用功,早晚也能像他們一樣百步穿楊。……,適才爾三人各射三箭,雖未射中銅錢,也分別各有中靶。我已說了,只要中靶就有賞錢,且上前來領取賞賜。”

這三人見荀貞不怪反賞,感激涕零,與高家兄弟一塊兒躬身上前。

“高家兄弟三箭皆中錢,且是在**十步外射的,故賞錢翻番,一人賞錢七十二。”荀貞先將高甲、高丙的賞錢發下,接着又對圍觀的里民們說道,“先上場的這三人,一人中三環兩次,一人中兩環兩次,一人中一環一次,分別賞六錢、四錢、一錢。”

當場把銅錢賞下。

眼見高家兄弟一人捧着一堆錢,又見那幾個上場的里民也各有斬獲,里民們眼饞不已。只就射了三箭,片刻的功夫就賺錢到手,這好事兒百年難遇。有人問道:“小人若也能在**十步外射中箭靶,賞錢翻不翻番?”

“一樣翻番。”

聽了荀貞這話,又有幾人擠出來想要上場。

荀貞拿錢做賞賜的目的是爲了操練里民們的射術,可不是單純爲了給“賞錢”,因而將這幾人制止住,笑道:“你們且莫着急,等我說幾句話先。”

荀貞威望已立,那幾人立馬停下腳步,里民們齊齊躬身說道:“荀君請說!”

“適才高家昆仲八十步外連射三箭,如流星趕月,皆中靶錢,可謂神乎其技。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我發現他們剛纔站立的姿勢、射箭的動作似與另三人有所不同。”

被荀貞這麼一提醒,不少里民都想了起來,說道:“是啊。的確如此。”

“的確有不同。”

有聰明的就問道:“難道這就是他兩人能在八十步外三箭中錢的原因?”

荀貞笑顧高甲、高丙,說道:“不如請他兄弟二人親自答覆?”不露聲色地把現場的氣氛轉到了該如何射箭上。

高甲、高丙當仁不讓。高丙是弟弟,請高甲說。

高甲將錢收好,拿着弓矢,站在場上,對着衆多里民侃侃而談,說道:“射法有三,一曰器,二曰審,三曰正體。”他舉起手中的弓矢,“器,即弓矢。凡射之前,若不調弓審矢,那麼即便射術再強也無用。力強者用強弓,力弱者用弱弓。寧手強於弓,勿弓強於手。此其一。其二:箭矢又視乎弓力之重輕。弓越強,則箭矢越短,越重。”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陳褒識趣,便即插口問道:“這是‘器’了,何謂‘審’?”

“審,即審敵之遠近。敵遠、敵近,射術各有不同。……,今以箭靶爲例,審得相距八十步內,開弓時需以前手與肩對一。”

“什麼是前手?”

高甲把弓拉開,左手執弓身在前,右手拉弓弦在後:“執弓身的手便是前手。……,前手的位置很重要。”他虛虛開弓,分別把前手對準自己不同的位置,給里民們做示範,“八十步內與肩對一;百步內與眼對一;百三十、四十步內與眉對一;百八十內與幘、冠對一。”

“這是‘審‘了,何爲‘正體’?”

“射雖在手,實本於身。身不正,射亦不正。最忌腆胸駝背。肩、肘、腰、腿力應萃於一處。”

“願聞其詳,請高君詳解。”

“首先,手務要平直,引滿時用右眼觀左手,……。”

有在八十步外連中流星三箭的成績在前,高甲說的話又都是大俗話,淺顯易解,人人聽得懂,場上十分安靜,里民們無不虛心聆聽。一條又一條射箭的道理,一點又一點在射箭時該注意的事項從高甲的口中傳出,傳入里民們的耳中。

荀貞也擅射術,把高甲的話與自家學習的《李將軍射法》兩相印證,頗有相通之處。不過,他現在的心思並不在這上邊。他觀望着認真聽講的百餘里民,想道:“這正式的操練就算從今天開始了。……,不求人人神射,只望兩個月後他們能粗通大概,我就心滿意足了。”

26 威震郡北62 賜字16 五日九戰(上)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0 名士65 安之若素使人奇66 負此俸食慚愧極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1 效果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23 豫兗羣豪三人最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8 程嘉獻策難吳輯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60 文直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7 推功相讓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9 書箋反覆修棧道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49 登門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20 拜徐州用計離亂61 太守行春(上)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6 招人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2 許顯奉令提兵援35 集合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 初夜80 擒賊先擒王(上)29 樂進歸來5 江禽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70 相見恨晚堂上歡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31 唐兒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65 短歌5 江禽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9 許季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1 動手前夜11 雪夜攻莊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 冀董幽田兩名俊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7 偏將軍用計賺蓋31 唐兒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9 許季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4 大勝(上)50 排場77 演武薦賢(下)
26 威震郡北62 賜字16 五日九戰(上)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0 名士65 安之若素使人奇66 負此俸食慚愧極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1 效果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23 豫兗羣豪三人最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8 程嘉獻策難吳輯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60 文直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7 推功相讓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9 書箋反覆修棧道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49 登門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20 拜徐州用計離亂61 太守行春(上)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6 招人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2 許顯奉令提兵援35 集合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 初夜80 擒賊先擒王(上)29 樂進歸來5 江禽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70 相見恨晚堂上歡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31 唐兒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65 短歌5 江禽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9 許季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1 動手前夜11 雪夜攻莊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 冀董幽田兩名俊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7 偏將軍用計賺蓋31 唐兒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9 許季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34 孟塗敢棄夜襲利34 大勝(上)50 排場77 演武薦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