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田使君退還平原

按常理推斷,不改變戰略的進攻方向其實是正確的意見,確如持這種觀點的諸人所認爲:曹操剛繼任兗州刺史,他就算想收復濟北、東平、任城,料也有心無力,無礙徐州攻取濟南。

可是,荀貞清楚曹操的能力,深知不可“養虎爲患”,故而決定採納戲志才的建議。

計議定下,荀貞與戲志才、荀攸、荀彧三人密商接下來該如何展開作戰前的部署。

部署具體可分爲三個問題。

首先一個,是部隊的調駐位置。

打仗需要兵馬,按照原計劃,荀貞本是打算等到明年開春後,即調東海的駐兵、新兵進駐泰山北部,從屬荀成,進攻濟南。現在改變了進攻的方向,那麼部隊應該調駐何地?

戲志才說道:“而今泰山郡爲吾州有,擺在吾州面前的,要麼北取濟南國,要麼西擊濟北國,孫子云‘攻而示之不攻’,將軍宜仍陳兵嬴、荏,作勢攻濟南,以惑兗州耳目。”

嬴縣、荏縣在泰山郡的最北邊,與濟南接壤。戲志才的意思是,可以裝出要打濟南國的樣子,以使曹操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達到出其不意,免得曹操早作預備的效果。

荀貞沉吟了許久,不同意戲志才的建言,說道:“聲東擊西,固然上策,而孟德知兵,聰明人也,吾如大舉陳兵泰山郡北,或會反使其生疑,不如反其道以用之,陳兵博、荏。”

荏縣在泰山的最西北角,北與濟南接壤,西與濟北接壤;博縣在荏縣的南邊,西亦與濟北接壤。“聲東擊西”的確是個好計策,可這樣的計策對付普通人可以,對付聰明人就不夠了,

出於對曹操的重視和了解,荀貞認爲應該大膽地用奇,乾脆就直接陳兵在濟北國的東界。

戲志才、荀攸、荀彧反覆考慮,贊同了荀貞的意見。

其次一個,是主將的問題。

本來是要用荀成爲主將的,爲此,荀貞還表了他暫領泰山太守,現下不打濟南,要改打濟北了,那麼這個主將是仍用荀成,還是換一個?

在這個問題上,荀貞四人的意見相同:不能仍用荀成,要換一個。

原因很簡單:濟南、濟北,一個屬青州,一個屬兗州,是兩個不同的作戰方向,而濟南國,早晚是要打的,不可能由一個人同時擔負兩個戰場的作戰任務,因是,需另擇一人爲將。

至於擇誰爲將,倒是不必爲難。

荀貞前時剛有意仍使樂進領兵,當下正可用之。

樂進果毅,有能力,與江鵠、陳褒等皆相識已久,彼此瞭解脾性,可以撥江、陳歸他統一指揮,並且還有重要的一點,他是兗州人,家在東郡,濟北西與東郡接壤,地理人情他都很熟。

第三個問題是,這個仗要打到什麼程度,換言之,要達成什麼樣的意圖。

不外乎兩者,或以佔地爲要,或以殲敵爲要。

荀貞決定,兩者兼顧。

城池肯定要佔,黃巾也要打,這個打,不以殺傷爲主要目的,以俘獲爲要。佔地與俘獲相比,更重視後者一些。畢竟,被黃巾肆虐了這麼久,濟北實已凋敝,與其佔殘城,不如借俘獲而提升實力,只要有了充足的實力,其它的都好說,同時,儘可能地驅趕部分黃巾西入東郡,以使曹操自顧不暇,耗兗州兵糧,爭取達到“充實自己,損耗曹操”之目的。

濟北與濟南有接壤,兩地的黃巾間有呼應,爲減輕樂進的壓力,當開戰後,荀貞會檄荀成配合樂進作戰。

荀貞當日議定,次日就傳書樂進,召他來郯。

兗州的消息一道接着一道。

田楷趁劉岱被刺、曹操初任的機會,遣兵出平原縣,從黃河西攻東郡,曹仁據守聊城。曹操身在臨邑,沒有回師,以夏侯淵爲將,沿黃河東岸、濟水西岸襲掠平原,夏侯淵領步騎馳兩水間,日夜行百餘里,至漯陰城下,平原大震,田楷由是撤兵,想把夏侯淵圍殲於平原郡內,夏侯淵及時退返,令田楷徒勞無功,曹仁趁機進攻,殲滅了田楷留在東郡北界的一部人馬。

經此一回合的交手,田楷絲毫便宜沒有佔着,暫時休兵。

這樣,繼暫時稍微安定住了濟北的局面後,曹操又暫時消除了平原郡田楷的威脅,隨後,他遣蔣奇領其部曲,分兵從臨邑南下,經東郡的範縣,入屯濟陰郡最西邊、與範縣接壤的廩丘。

濟陰郡處在兗州的腹地,外無黃巾之侵,曹操爲何遣一部兵馬入駐?

荀攸判斷曹操的目的應是:借袁本初之勢,以督濟陰吳資,從而可以使濟陰的人力、物力能夠爲其用,所以,他沒有遣自己的部將,而是遣了袁紹借給他的兩個營將之一,——蔣奇去。

繼之,又有消息傳來,說是陳宮去了陳留,大概是說動了張邈,張邈遣兵馬兩千至曹操營中聽令,又糧草輜重不絕,絡繹被從陳留送至臨邑、谷城。吳資在此後不久,也遣了郡兵、送了糧秣輜重到曹操的營中。山陽更不必說,袁遺是袁紹的從弟,對曹操甚是扶助。

十二月底,荀貞聞報:曹操闢程立爲州從事祭酒,程立欣然應受。

正旦的前一天,樂進到了郯縣。就在樂進到達郯縣的同一天,荀貞又聞報:程立去了乘氏一趟,旋即據屯乘氏的李幹即率衆從附曹操。曹操表李幹爲中郎將,使將其衆,令仍屯駐乘氏。

曹操的這個舉措,使人覺得有點奇怪。

如果只是爲了監督吳資,得濟陰的兵、民、糧、械爲己用,有蔣奇在那裡駐紮就足夠了,爲何把李幹也留在這裡?李幹部曲數千,是一支可用的力量,並且他新投之身,必然急於立功,完全可以將之調到臨邑、谷城,以加強曹操在濟北一帶的軍事力量,卻爲何仍使其屯駐乘氏?

莫非,曹操與鮑信雖然親引東郡兵、州兵的主力駐在濟北附近,其實他倆下一步並不是想進攻濟北黃巾?展開地圖,細細觀看,可見:乘氏向東不到二百里,便是任城縣。

兗州東部有兩大戰略要地,一個是泰山郡的樑甫,一個是任城國的亢父,亢父在任城縣的西邊,兩縣相距三四十里而已,此地現雖駐有兗州兵,而實是久受任城縣的陳褒、劉備部之威脅了。任城縣不止威脅到了亢父,而且任城縣與山陽郡接壤,距山陽的郡治、兗州的州治僅才百餘里,過了昌邑,就是濟陰郡的乘氏,對兗州之腹心地亦是極大的危險。

從這兩個角度說,曹操不打濟北黃巾,先攻復任城,以進一步地安定州內局面,使己方後顧無憂,然後再全力以赴地展開對濟北黃巾攻勢也是存有可能的。

當然,蔣奇、李幹這兩支人馬,也有可能不是爲了進攻任城,而是爲了牽制陳褒、劉備,使他倆不能借曹操進攻濟北的機會趁火打劫。

荀貞召見樂進,將此事告之,問他的看法。

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6 第三兄弟35 鄉吏殘民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22 文聘(上)26 決勝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 先表北海刺青州47 武貴立功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8 初步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9 荀君爲政(上)4 飛檄琅琊御冀方5 尋賢不遇(上)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2 獲名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3 道左遇貴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0 曹孟德四策禦敵81 擒賊先擒王(中)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7 舉薦戲忠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12 馳援8 遍觀諸郡(下)11 陳琳表令諸荀怒90 揭竿而起爲招安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2 旋舞73 忠孝勇武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2 文聘(上)65 短歌14 賊困屋中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9 輜重已備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2 文聘(上)36 第三兄弟5 冀董幽田兩名俊9 高子繡髡髮代首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5 延攬勇士(上)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39 得二荀舉薦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1 謀重有利爲臣職51 動手前夜2 獲名8 士族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8 辰彼碩女
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6 第三兄弟35 鄉吏殘民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22 文聘(上)26 決勝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 先表北海刺青州47 武貴立功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38 初步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9 荀君爲政(上)4 飛檄琅琊御冀方5 尋賢不遇(上)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2 獲名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3 道左遇貴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10 曹孟德四策禦敵81 擒賊先擒王(中)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7 舉薦戲忠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12 馳援8 遍觀諸郡(下)11 陳琳表令諸荀怒90 揭竿而起爲招安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22 旋舞73 忠孝勇武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2 文聘(上)65 短歌14 賊困屋中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70 劉玄德率部西攻49 輜重已備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2 文聘(上)36 第三兄弟5 冀董幽田兩名俊9 高子繡髡髮代首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5 延攬勇士(上)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39 得二荀舉薦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1 謀重有利爲臣職51 動手前夜2 獲名8 士族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8 辰彼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