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

在不能勸阻劉岱親引兵北擊黃巾的情況下,也就只能盡力從中獲取好處。

如前文所述,一是爲了安定濟北國的局面,以便可以和鮑信聯手,北取濟南、平原等青州諸郡,二是希望能夠於此戰中繳獲到足夠多的俘虜、物資,因而,曹操不但是兗州諸郡出兵最多的,且所帶皆爲精銳。

除留下夏侯惇、曹洪等將校和諸弟留守東郡外,餘下的精兵強將,如夏侯淵、曹仁、史渙、丁斐、樓異等,曹操悉率帶之,幾個得用的謀臣、文士,陳宮、周喁、魏種、薛悌等,曹操也大多帶在了身邊,只留下了周喁爲夏侯惇等的輔佐,——曹操臨離開濮陽前,傳書叮囑夏侯惇等,倘有緊急軍情,來不及向曹操請示的話,可多徵詢程立的意見。

接到了劉岱的檄令,曹操沒有耽擱,當天即拔營南下。

魏種是曹操在東郡太守任上舉的孝廉,其人甚有才幹,素得曹操所喜。

他策馬從行在曹操身側,眺望前方如流的兵士行軍,繼而回顧了眼東北方向,對曹操說道:“劉兗州傳檄八郡,而諸郡心思各異。陳留,海內強郡,張孟卓僅出兵兩千,尚不及泰山、濟陰所出之兵,山陽,州治也,亦大郡,袁伯業也是隻出兵兩千,任城倒也罷了,國小兵稀,東平最可恨,賣兗通徐,只出了數百郡卒,算此六郡,共出兵萬數,明公與鮑濟北計合兵七千,兩郡之兵,可敵彼六郡之力,……。”他長嘆一聲,“諸郡不能一心,此戰怕是前景不明。”

薛悌是東郡的後起之秀,很年輕,今年纔剛弱冠。

曹操在東郡徵辟士人,聞知他名,乃召入府中,試用之,喜其幹練,發現他不僅通曉儒術,並能以刑名議事,深覺頗對自己的脾胃,因對他甚爲親信,現用爲主記。

薛悌此時也策馬行於曹操身側,他血氣方剛,聞魏種此言,不以爲然,斜指向谷城縣的西北,按劍馬上,慷慨地說道:“霸王強乎?首級在此!黃巾雖暴,何及霸王?諸郡雖不能同心,彼等庸碌之徒,不足掛齒,明公與鮑相俱當世英雄,憑此七千精卒,當可橫行兗北。”

項羽當年在烏江自刎後,楚地皆降漢,獨魯地不下,高祖乃使人持項羽頭給魯地的守軍看,魯國的父兄這才投降,守將李將軍自刎從項羽死。項羽早前曾被楚懷王封爲魯公,及他死後,魯地最後才投降,高祖因此便以魯公禮把項羽埋葬在了谷城,爲之發哀,泣之而去。

項羽的墓地在谷城縣西北三裡外,是以,薛悌遙指城西北。

曹操笑道:“孝威!不可大言。”

陳宮作爲曹操現下的首席謀臣,也正從行於曹操的左右,亦道:“明公固神武,然豈可以高皇帝較之?孝威,你這話太過妄言了。”

曹操重視陳宮,喜歡薛悌,見陳宮辭色嚴厲,知薛悌年輕氣盛,不欲他兩人發生爭執,便戲謔地說道:“孝威,豈不聞項梁話乎?‘勿妄言,族矣’!”

項羽在觀始皇帝儀仗時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梁連忙捂住他的嘴,對他說:“不要妄言,否則會被處以族刑的”!陳宮、薛悌、魏種等都是博學士,自皆知此典故。他們與曹操接觸多了,知道他喜歡開玩笑,言談無忌,對他的此一調笑之語倒是都不在意。

薛悌果然不滿陳宮的批評,說道:“海內兵亂,天下紛爭,我敢請明公效仿高祖,以寬仁得士,馭之爲國家討賊,使漢家再興,此桓、文之功也,有何不可?”

曹操聽他說及什麼“桓文之功”云云,立刻收起笑容,不再戲謔,正色地說道:“爲國家討賊,此固我志,然所謂‘桓文之功’,非我敢想。孝威!吾今所望,唯討賊立功,安定百姓,垂功名於後世,可以像故陽夏侯一樣,得封侯、作徵西將軍足矣!”

光武帝遣馮異西擊赤眉,拜他爲徵西將軍,今之黃巾,正如兩漢之際的赤眉,曹操此時所言,是他的真心話,當今海內英雄,首數袁紹,次之者有公孫瓚、劉表、袁術、荀貞、孫堅等,姑且不論他們能力的高低,只說他們目前的實力,哪一個是他曹操可比的?乃至劉岱雖只名擁兗州,但是也比他曹操強,“桓文之功”,他確是沒有想過的,將來能夠如馮異,在剿滅“賊兵”中立下功勞,最終得被漢家封侯,成爲再興漢室的“雲臺功臣”之一,他的心願已足。

陳宮拊掌說道:“明將軍此志也是很大的了!我願附將軍驥尾,竭誠效力!”

數騎從軍後趕上,至曹操等人左近,領頭的騎士放緩馬速,策之到了曹操的騎邊。

曹操看去,見是史渙。

史渙,字公劉,沛國人,少任俠,有雄氣,曹操初起兵討董時,他以門客的身份跟從,後得曹操重用,現爲行中軍校尉,——此職與陳褒在荀軍中的任職相同,可見曹操對他的信賴。

“公劉,你怎麼過來了?可是有黃巾來襲麼?”

史渙是“行中軍校尉”,所帶部曲常從曹操,爲中軍,但因谷城離濟北不遠,應是聞劉岱要北上來擊之故,濟北境內的黃巾近日異動頻繁,所以爲防止在行軍的過程中被濟北黃巾追擊奔襲,曹操把史渙部放在了後軍,用以壓陣。

史渙比曹操小几歲,今年三十二,正當壯年,鎧甲在身,十分雄武,他手裡提了一柄鐵戟,坐騎上放着一副鉤鑲,大戟和鉤鑲俱是技巧性很強的兵器,一看即是馬戰、步戰皆精。

陳宮等人停下方纔的話頭,皆注目史渙,等他回答。

大約是怕大戟碰着邊兒上陳宮等人的坐騎,史渙把大戟扛上肩頭,回答曹操說道:“明公破東郡黑山賊如犁庭掃穴,威名在外,黃巾哪裡敢來進犯?老實得很!”往身後招了招手,示意跟着他過來的那幾騎中的一騎,叫他上前,然後對曹操說道,“是鮑濟北遣人送了封信來。”

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24 鐵官見聞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0 防寇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7 置彀在此請君入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7 蘇合湯餅孰爲香94 願以區區當芹獻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 君子報仇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2 佳婦何人陳家女2 佳婦何人陳家女36 什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56 熔鑄5 江禽27 蘇合湯餅孰爲香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0 辛璦(中)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9 高子繡髡髮代首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56 允誠書從濟北來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 程嘉獻策難吳輯7 清洗潁陰(上)54 詐死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40 隱秘非只君可尋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57 程仲德畫策狠辣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25 郡府迴文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8 原師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53 送糧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8 雷霆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8 府主簿拒降守名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42 馮鞏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
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24 鐵官見聞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0 防寇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7 置彀在此請君入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7 蘇合湯餅孰爲香94 願以區區當芹獻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2 道是襄陽德珪來28 君子報仇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2 佳婦何人陳家女2 佳婦何人陳家女36 什伍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56 熔鑄5 江禽27 蘇合湯餅孰爲香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0 辛璦(中)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9 高子繡髡髮代首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56 允誠書從濟北來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 程嘉獻策難吳輯7 清洗潁陰(上)54 詐死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40 隱秘非只君可尋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57 程仲德畫策狠辣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25 郡府迴文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8 原師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53 送糧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8 雷霆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8 府主簿拒降守名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42 馮鞏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