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

想要在這場逐鹿中原的浪潮中,站穩腳跟,不被別人打倒,就要未雨綢繆、自力更生。

糧食是必需品一定要種,但是棉花同樣很重要,僅僅握着軍隊和鹽丁不夠,還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用最通俗的話來講:有吃有穿,才能保證人心的穩定。

王爭心裡比誰都清楚,在這場亂世,對那些朝不保夕的百姓流民來說,有吃有穿比什麼都重要。

郝思成和錢金貴,都是寧海本地商戶的代表人物,身家在這地界中也最寬富,他們兩個都對王爭唯唯諾諾,其餘的商行領頭人更加是大氣不敢出。

反正這事他們也是各取所需,州城各派系錯綜複雜,爲求安穩,即便是王爭也不可能一家獨大,需要扶植商戶以減少鄉紳的影響力,徐徐圖之。

商戶們則是趁此機會提高身價,大賺特賺。

除了最開始的壓抑後,正事談完其餘的話題也就輕鬆起來,大家發現王爭還是個很不錯的人,起碼與他做生意穩當。

不過輕鬆永遠不是這時代的主旋律,大約在會談開始的一個時辰後,衆人正在笑着說話,一名兵丁不合時宜的匆匆跑進大堂。

他神色慌張,進來後就是猛的跪在地上,抱拳喊道。

“不好了!將軍,不好了!養馬島有韃子登岸了!!”

這話一說出來,參將府大堂的所有人都被驚動,商戶們神情誇張,木木的呆住半晌才反應過來。

韃子,那些來自對岸的辮子兵,他們沒見過但是都聽過,個個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就連北鎮九邊的精銳官軍都被韃子打的城都不敢出,號稱大明第一的關寧軍都是敗多勝少。

論起野戰,韃子更是無人能擋,“女真滿萬不可敵”這一說可謂是如雷貫耳。

王爭眉間的神情更顯得深邃,面上也是嚴肅的厲害,山東怎麼會出現韃子?

他看了一眼前來通報的兵丁,正色喝道:

“韃子怎麼了,難道是三頭六臂不成?如此的慌慌張張,百姓見到後怎麼想,來了幾個韃子我們就怕了不成——!”

那兵丁也是第一次聽到韃子的消息才如此慌張,這會不敢去看王爭的眼睛,連聲告罪道:

“將軍說的是!文登兵不怕韃子!卑職自領軍棍責罰!!”

王爭點點頭,穩穩的站在堂前,銳利的眼神看了一眼周圍,這些商戶仍是顯得慌張,於是淡淡問道: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有什麼消息就說出來,莫讓大家再各自胡思亂想。”

王爭都如此說,那兵丁自然就是將養馬島來的通報和盤托出,帶進來一個渾身是血的鹽丁。

這鹽丁身上受了傷,不過已經包紮好,說起話來仍是心有餘悸,見到王爭算是見到主心骨,談起韃子就好像是在說什麼特別可怕的事情一樣。

原來就在五日前,一批不知數量的韃子悄悄來到養馬島最北側登岸。

養馬島百廢待興,又有赭石礦需要開採,人手嚴重緊缺,這個莊子也是剛剛建好沒多久,當時只有三個小隊的鹽丁駐守,內中收留了幾百個無家可歸的難民。

駐防的鹽丁頭目本以爲是別處的海盜,起初並沒有當回事,韃子剛登岸時也沒有露出什麼蹤跡,仍是一切如常,直到四天前的一個夜裡。

一隊按例巡邏的鹽丁出去了一天都沒有回來,好像是憑空消失在莊外,莊內的鹽丁頭目覺得不對勁,決定親自帶着一隊鹽丁外出尋找。

但是頭目與那一批外出的小隊直到天黑也沒有一個回來,漆黑的夜裡顯得恐怖,莊內的人更是什麼消息也不知道,莊內沒有頭目統領,頓時人心惶惶。

第二天時,忽然有成羣的韃子擡着粗粗造好的梯子來攻城,只有一隊鹽丁守衛的莊子根本就扛不住。

據這個逃回來的鹽丁所說,韃子少說要有幾百人,個個都如同惡狼猛虎,一旦登上圍牆,就是三個帶刀鹽丁都招架不住。

莊子沒有個統一的管理,在半個時辰內就被攻破。

說到這裡,鹽丁恨恨的攥緊拳頭,哭着喊道:

“將軍,你可一定要爲弟兄們報仇!整個莊子,幾百人啊,那些韃子一個都沒留,就連孩子都沒放過!!”

韃子竟然一登岸就屠了養馬島的一個民莊,婦孺皆殺,這種事情在後世聽得多,當時王爭總是感嘆官兵無能,不能護佑百姓。

但是現如今,這種事居然在自己的頭上發生,幾十戶善良人家被韃子屠戮。

王爭怎麼能再忍,豁然起身,面若寒冰,卻內藏熊熊烈火。

“來人,擊三通鼓!”

郝思成聽到這裡,心中一緊,看來這寧海要變天了,不知數量的韃子到了山東,也不知道文登營能不能守得住。

錢金貴拽住郝思成,用眼神示意咱們到時候該走了,接下來要商量的可不能再聽下去了。

郝思成這才從方纔的震驚中回過味來,躬身道:

“將軍,我等這便回去,各自吩咐下人與商行袍澤,盡一切力量幫助將軍擊退韃虜,鼎力支援。”

王爭抱拳環視堂中,真切道:

“既如此,本將代所有將士拜謝諸位!”

郝思成、錢金貴與商戶們走後不久,參將府激烈的三通鼓聲響起,行人紛紛駐足,三通鼓聚將,這是又有大事發生了啊。

大堂上滿是頂盔貫甲的高大軍將,聽了韃子的消息後滿堂譁然,議論紛紛,王爭早早在堂前按刀而立,虎目中泛着激烈的火光。

李巖和管清天站在另一側,是堂上唯二的文人。

“現如今蓬萊等地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沿岸的衛所墩臺數不勝數,這些韃子居然能悄無聲息的滲透到寧海,內中必然沒有那麼簡單!”

李巖也是才知道這件事,說到這忽地面色一變,繼續道:

“將軍,應該立即下令金山左戒嚴,韃子在暗而我在明,怕是衛所之中出了奸細,刻意隱瞞韃子動向,否則不可能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墩衛預警。”

王爭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李巖的建議,緊跟着邁出幾步,慍怒又不失鎮靜的看了幾眼周圍各個軍將。

“韃子來山東撒野,沿岸民莊婦孺被屠戮殆盡,他們犯下的罪行,同樣要用命來還!”

王爭的話沉穩有力,猛烈的擊在所有人心中,繼而抽出亮閃閃的鋼刀,當先走出大堂。

喝道:

“召集文登營全部戰兵,讓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韃子看一看,這山東是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
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