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

忽然間,大順軍將士舉起手中刀槍歡呼起來,李自成聽到這個聲音後,回頭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大順軍將士,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陳雜。

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像李自成這樣心情複雜地坐在龍椅上,也沒有一次登基大典如此潦潦草草,更沒有一個皇帝登基後立即就決定逃亡。

三拜九叩的威儀背後,是一盤不堪面對的殘局,這是一場爲了告別的聚會,歡呼的大順軍兵士其實都在掩蓋心中的空洞,因爲沒有人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還能不能回來。

這一次,李自成是真要打下江山,拱手送人了。

但李自成還不甘心做這樣的好人,心中對王爭是又恨又敬,對多爾袞卻是一種又恨又懼,潛意識裡,他甚至希望是舊日宿敵王爭佔據北京,而不是滿洲的那些辮子兵。

登基大典裡裡外外準備了很久,但一共卻沒有進行到兩個時辰,大多數地方李自成都是匆匆走過,在京師待了這麼久,卻仍然好像是個過客。

重陽節這天的夜色深濃時分,巨大的響聲撼動了北京城。

今日傍晚連綿的炮聲和昨夜全城的爆竹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是登基的禮炮,而是李自成爲自己敲響的失敗的喪鐘。

烈焰沖天而起,把紫禁城的瓊樓玉宇、雕樑畫棟化作一片片紛飛的黑霧,彷彿一個黑色的怪獸,盤旋在宮殿的上空。

紫禁城裡到處迴盪着宮殿倒塌的巨大聲響,與那些無處可去的宮女、太監們的慘嚎聲摻雜在一起。

此時,京城九門也被點燃了,只有大順門、正陽門、東西江米巷一帶還沒有火勢,這座曾輝煌一時的都城,在李自成手中變成了一座浴火的城市。

“哭號之聲,聞數十里。”

瀰漫京城的大火,爲李自成的登基大典提供了一個無比壯麗的背景。

李自成燒了紫禁城,是因爲這時他已經留不住本屬於自己的江山,他不甘心就這麼落到王爭或是多爾袞的手裡。

這次進京了兩個月,雖然比原本歷史上的四十二天長了一些,但李自成和他的大順卻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以大躍進的步伐走完了一個王朝由興起到敗亡的全部路程。

大順軍將士不再是當初進京時候那清一色爲了活命而戰鬥的兵員,他們拖家帶口,腰纏萬貫,三五成羣的扛着一箱箱金銀珠寶。

甚至有不少人還強迫京城的大戶人家女子跟他們回西北,單方面的想着回到故鄉之後拜堂成親,過那種男耕女織的生活。

李自成策馬走出北京城,最後回頭看了一眼這座已經在火中燃燒的都城,聽到連綿的炮聲,亦如當初進京時崇禎皇帝親自敲響的五十四響鐘聲。

......

第二天的早晨,偌大的北京城只能聽見大火還未完全熄滅的“噼裡啪啦”聲,寂靜的像個死地。

兩百多年的都城,曾盛極一時的大明朝京師,眼下卻沒有任何人在守衛。

高大的角樓上沒有兵士守衛,城門被燒的乾乾淨淨,倒塌在兩側無人問津,兩側道路上滿是橫屍和栽倒的旗幟,民居多半都被燒得破破爛爛,還有滾滾黑煙沖天而起,許多男女抱着屍體放聲痛哭。

不多時,遠遠的地平線上迎來又一支兵馬,這些人穿着紅色甲冑,打頭的全是眼露精光的禁軍,旌旗飄揚,鐵甲鋼槍。

爲首正是如今南京魯監國朝廷的齊王王爭,後面則依次跟着昭勇將軍董有銀、光武將軍鄧黑子、光毅將軍高亮等一批的武將。

這支兵馬見到北京城後前面出現幾排手持大盾的兵士列陣而行,保持着原本行軍的速度緩緩而來,直到親眼見到後,他們纔是瞪大了眼睛。

“這,這就是京師嗎......”

很多人都感覺不可置信,所見所聞更是一片的觸目驚心。

京師,對天下人一直都是個遙遠又響亮的名字,那裡應該有天下最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一言九鼎的天子,應該有世上最高大的角樓,最威嚴的宮殿......

可現在,齊軍將士見到的卻只是斷壁殘垣,聽到的,滿耳都是悽慘的哀嚎聲,滿地都是屍體和倒塌的房屋,破落到了極點,與其它地方並沒有什麼區別。

“進城吧。”

王爭來之前還是有些擔心的,多爾袞畢竟不是皇太極,在同樣的抉擇下他會怎麼辦,還是未知之數。

如果多爾袞鐵了心想要入主中原,說不得在北京城就要進行一場血戰。

看見眼前空蕩蕩的北京城,王爭總算是鬆了口氣,但緊跟着心中就升起一絲無奈,現在的北京城,早就不再是原先那樣令人生畏,卻充滿了繁華落盡的滄桑。

王爭顯然沒有心情多說,聽着衆人的嗟嘆,只是默默揮手下令入城。

聽到齊王的命令,齊軍將士們經過一陣簡單的變換,守禦陣型立即變成三列,兵士們肩上扛着鋼槍,手中提着盾牌,緩緩走進這座都城。

一路上,王爭沒有感受到李自成來時百姓對他的夾道歡迎,齊軍的將士們也沒有看見大順兵走時經歷的人人喊打。

看見的,只是一張張滄桑、疲憊、蒼白、木訥的臉。

甲申國難,崇禎皇帝以身殉國後,王爭的軍隊是第二支進城的兵馬,最開始明軍的腐敗讓老百姓徹底失望,所以他們將希望全身心都放在“不納糧”的闖王李自成身上。

可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大順軍在北京城內幾乎是無惡不作,燒殺擄掠,強入民宅,甚至連大戶和官紳們都難逃劫難。

這支大順軍背後的另一面,那是非常陰暗、狠毒的一面,所有人都不寒而慄,北京城內的人們無時無刻不活在恐懼中。

這支齊軍從前的口碑和大順軍一樣,都是被各地百姓歡迎,但他們是真的歡迎不起來,也打罵不動了。

李自成和王爭的區別,無非一個是弒君的反賊,另一個則打着朝廷的旗號來收復失地。

聽說李自成在走的最後一天登基稱帝了,可這些對百姓們來說又有什麼區別,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平靜的生活而已。

來到紫禁城的承天門下,不知爲何,王爭卻忽然勒馬停下腳步,擡起頭正好看見一支深深插進“天”字下不遠的箭簇。

“齊王?”

見狀,跟在一側的李巖出聲詢問,看樣子是有些擔心王爭會步李自成的後塵,去爭這些沒有用的東西。

王爭卻淡然一笑,縱馬衝入紫禁城,只留下一句鏗鏘有力的話:

“將這副牌匾換了,取下李自成的箭,本王擇日還要親自交還於他。”

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六十三章:殺價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明神宗平倭詔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
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六十三章:殺價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明神宗平倭詔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六百二十四章:滅清 雅克薩條約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