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

世間萬物皆有生滅,“萬歲”從來都不存在,只是個表達尊敬和恭維的稱呼而已。

時間來到崇禎十六年,曾經極度輝煌的大明王朝不免步入前塵,已經是一片的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說到底,就算王爭做的再周全,準備再完善,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中各地將帥懼死逢迎,還有江南虛僞的鼎盛繁華,自以爲天下太平,都脫不開關係。

十幾萬大軍,其中還有不少前明將帥,但是從徐州誓師開始,一路順風順水的打到南京腳下,南京城偶有風聞,但卻對山東軍西進攻取襄陽一事深信不疑。

直到前不久大勝關破,一名騎兵亡命奔逃到魏國公徐宏基的府第,南京城內的勳戚和大員們纔得到消息。

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個曾經五徵蒙古,七下西洋的輝煌帝國,卻如同一個多年沉痾纏身的老人,動作僵硬,反應遲緩。

華夏大地上從來就不缺少能人,每一次王朝的更迭與紛亂,最終都會由一名文武兼備的帝王來統領結束。

滿清在歷史上趁人之人威,奪取了大亂紛爭的華夏大地,擊潰重病纏身的大明王朝,這並不見得他們有多強。

歷史在多年以前悄然拐彎,小小的登州,走出一個將要決定天下走向的普通人,貧困的山東地區,會誕生一支威名赫赫的強軍。

枯木逢春,老樹開花,花草吹又生,這似乎是不能逆轉的結局。

華夏大地每一次的動亂,都是上天賜予的機遇,結合了智慧、勤奮和勇猛的炎黃子孫,會在一次次的災難中學到更多,變得越來越強。

崇禎十六年七月十三日,安東候王爭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兵臨南京城下,擺出十五門神威大將軍炮對準城牆和城門,無數的戰兵披甲雲集,一副大舉攻城的架勢,驚動天下。

俗話說破而後立,這淺顯易懂的道理,王爭顯然明白。

滿清在外的進攻,流賊在內的牽制,對於王爭來說反而是個絕佳的機會,山東軍是怎麼走到今天,無非是一步一個腳印,默默向前,不斷進步。

南京守備勳臣魏國公徐宏基算是所有人中反應最快的那個,他聽到消息後,寧可信其有,不想信其無,冒着極大的風險擅自調兵,立即封鎖了南京外城。

這一點讓王爭出乎意料,山東軍想要一舉拿下南京城的計劃就此泡湯,面對堅固如同京師的城牆,似乎只有強攻一條路可走。

在南京城下,山東軍立刻召集了一次軍議,除了在前線走不開的以外,有關的軍中將帥,還有軍議司參謀文吏幾乎全員到齊。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南京城內兵馬開始四處調動,緊張異常,不斷有大臣在魏國公府內進進出出,面色匆忙。

一直十幾萬人的大軍兵臨城下,雖然打出官軍的旗號,但是魏國公徐宏基覺得非比尋常,派兵封鎖外城,便是對山東軍的最好答覆。

這次會議臨時拼湊,但是規格很高,南京城內稍稍有點門面和丁伍的人徐宏基都通知到了。

說起來有些嗟噓,對方已經兵臨城下,徐宏基更是開始調兵備戰。

但城內的勳臣和武將們聽到這個十萬火急的消息後依然行事如常,沒有絲毫的緊張,甚至有的根本沒來,大部分人足足磨蹭了一個時辰纔到齊。

文臣中最出名的就是當今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掌握着全城半數以上的兵權,除此之外,大學士王鐸,還有禮部尚書錢謙益也都來了。

據說這老不死錢謙益的前不久剛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爲她建了一處南京城內最豪華的園林,極度寵愛。

錢謙益身爲東林黨魁,被人稱作名臣名士,喜愛抨擊朝政和閹黨,但私家園的林豪華程度在南京內城郊外當屬爲首,比起洪武年朱元璋興建的大明皇家園林來說,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從取了柳如是之後,錢謙益更加老當益壯,紅光滿面。

要說什麼人最不急,顯然就是這幫文人,身處極盡繁華之地,日日笙歌做賦,不少人都沉浸在天下太平的假象之中難以自拔。

武將方面最有代表的黃得功已經跟着山東軍攻城,劉良佐幾月之前就被王爭親手殺死,到現在骨灰說不定都涼了。

江南六鎮,最強的兩個已經瓦解,剩下那所謂四鎮多半分佈在常州,蘇杭、揚州等地。

南京城內製度不同,勳臣外戚勢力熏天,兵馬幾乎都被勳戚和文臣瓜分,在城內的武將向來都是猴子。

一大羣遊擊將軍和參將,但是總兵級別的大將只有幾個,麾下兵馬總數不過兩千,根本誰都惹不起,好像小孩子一樣縮在一邊。

這些人在這種級別的會議上,明顯只是充當花瓶的角色,表示武將也來人了,但要想說什麼話根本沒可能,看着他們商量就行了。

提起勳臣外戚方面,那人可就多了。

包括魏國公徐宏基的兒子徐允爵在內,還有保國公張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駙馬齊贊元,等等一溜的勳戚名號,如果全都念出來,怕至少要說上幾個時辰。

說起來有些諷刺,如上這些個個傲氣沖天的大明勳戚,除了現任的魏國公徐宏基以外,幾乎全在清軍攻打南京時跟着錢謙益剃髮出迎,就連徐文爵也不例外。

最主要商量的,自然還是文人。

能參加這次緊急會議的,都是在地方上有發言權的文官,比如知府級別以上的地方官,掌握兵權的史可法,捏着糧餉的分守道、監軍道,督糧道等官員。

由於參加這次緊急會議的人很多,所以徐宏基事先已經吩咐下人在偏廳里布置了一間臨時的堂室。

此時距離徐宏基發出消息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官員們還沒有到齊,就是在這種火燒眉毛的情況下,文官們依舊笑着在寒暄,依照品級分排座次位序。

無論文官還是武將按照規矩,都是官職越低來的越早,等的時間就越長,勳戚們則是按照爵位和俸祿的高低,規矩一樣。

至於堂堂的史尚書、錢謙益還有王鐸等人,自然是等到衆人來到半晌之後,方纔結伴姍姍來遲。

春節了,按照前幾年的慣性,這種時候是要請假陪家人的,但是想了想,還是正常更新,祝書友們闔家幸福,團圓歡樂,幸福安康,最主要的,是人人都能發大財!拜年啦!!

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
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明神宗平倭詔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