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

鹽丁,那些鹽狗子真的是王爭派出來的?

王爭不是山東總兵嗎,就算掛了個忠烈伯的頭銜,怎麼能指揮的動鹽丁,這麼說來,現在山東地方上完完全全就是王爭說了算。

想到這裡,孔胤植額頭上冷汗直冒,後背都感覺溼乎乎的一片,這種身家性命都捏在另一個人手裡的感覺,實在是不太好受。

不過孔胤植也知道孔府的本份,在王爭提出所謂的買賣之後,沒多久便是點頭答應下來,其實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按着這份約定,孔胤植秘密的將這三個人犯交到王爭手上,而其他事情他便不再過問,全部由山東軍來打點。

說起來,這份約定的促成,充分暴露了孔胤植是何等的懦弱無爲,王爭已經打探清楚,這天底下尚存的有兩支孔氏血脈。

除了曲阜這衍聖公府邸的孔氏族人之外,在衢州還有另外一支孔氏家族,謂之“南宗”。

靖康之難後,宋高宗趙構於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時任衍聖公孔端友與堂叔孔傳奉詔陪位。

孔端友返回曲阜後,恰逢金兵大舉入侵,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據傳爲子貢親手雕刻)、“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與部分族人南遷,後家於浙江衢州,史稱南宗。

其實若真的說起來,這孔胤植的北宗雖然也是孔子嫡孫,但說到底不過是金人爲穩定中原所封的“假”衍聖公,從漢高祖起始,正統的衍聖公族人還是南宗孔氏。

眼下的南宗孔氏以孔貞運爲首,不久前曾在朝廷爲官,一度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不過在崇禎十年的時候,由於孔貞運與郭景昌在官員選拔問題上發生矛盾,被其上書彈劾,最後兩人結果都不好,郭景昌奪俸,孔貞運則被直接罷免。

眼下孔貞運已經了無牽掛的在建德山中居住五年之久,相比孔胤植背祖仕清的做法,他則有骨氣的多。

歷史上,明朝滅亡之後,孔貞運是邊哭邊絕食,據說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在失聲痛哭,算是活活哭死。

等到王爭從容離開後的當天夜裡,那被抓走的孔府學生被裝在麻袋裡扔了回來,直到這個時候,孔胤植這才忽悠一下想起來。

其實說來說去,王爭給自己的不過是張空頭支票,再細細一想,他說的那些話也是臨時應付,不見得真有動手的膽量。

依着這份約定,保安司的鹽丁不會在孔府周圍出現,孔府的活動範圍算是擴大到了整個曲阜城內,可依然是出不得城半步。

況且,王爭自然是留了個後手,孔府中人出行暗中都會有諜報司的人跟隨,一舉一動都會呈報到歷城的軍案上。

除此之外,王爭說他還會尊奉北宗孔府,可誰都知道,無論孔府方面還是王爭的意思,從這件事之後,兩方平日裡根本不會再有什麼交集。

至於尊奉不遵奉的,也沒必要過多糾結,現在這天底下,誰在明面上不是打着尊奉衍聖公的旗號,王爭自然不傻,就算心裡不尊奉也不會說出去。

孔胤植可能是當時被王爭嚇住,說什麼孔府所屬的田畝和佃農,一樣都是大明的子民,鬼使神差的都要交給山東軍調管。

當時這句話好像是雙方開了個玩笑,可王爭回去之後竟然當真了,直接派人接管了孔府所屬的幾百百畝田地和農戶,並且來人信誓旦旦的在說,這也是孔聖公的意思。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特別是對孔胤植這種天下士林矚目的聖公,打碎了牙只能是往肚子裡咽。

按理說,世代在曲阜襲爵,更是位居一品大員,班列文官之首的衍聖公孔胤植,怎麼說都比這小小的忠烈伯說話要管事。

可王爭到孔府去了一趟,雙方談下來看似公平的條件,其實完全就相當於跪下向王爭臣服,對孔府是一丁點好處沒有。

那日王爭回去之後便吩咐董有銀四人嚴加保密,消息儘管沒有走露半點,但是曲阜的孔氏族人在山東軍面前卻再也擡不起頭。

他們都知道,王爭之所以握着這個消息不傳出去,就是藉此要挾孔府,孔氏族人在乎臉面,要是傳出去,有損衍聖公本人在士林中的威嚴不說,更是對孔氏一族的名聲有所打擊。

要是一般的人,就像在上次清查中歸附山東軍的各大豪族士紳,到了這種地步,王爭那邊也許會給個甜棗讓他們安心,可對方是集天下士林大成的孔府,只能是徹底將他們壓的不敢擡頭。

千百年的傳承下來,孔氏一族作爲無可比擬的勢力,藉着災荒之年,更是兼併了曲阜周遭大片土地,將大批無家可歸的農戶吸收爲佃農,其實是山東除了魯王府和王爭以外最大的地主。

山東軍最初並沒有對他們下手,可這次王爭親自登門,連唬帶騙的硬是把那個所謂的衍聖公孔胤植嚇得團團轉,親口說可以讓山東軍調管。

這就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墨盒,山東軍人正藉着這個由頭,一步步蠶食曲阜周圍的孔府土地。

經年累月的積攢下來,曲阜外圍孔府的財產已經達到一個十分巨大的地步,原本這山東最大的兩個地主之一,此時卻好像一頭肥胖過勁的豬羊,終究是被王爭一點點的吞併過去。

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什麼約定都是扯淡,不過是個動手的藉口罷了。

你拳頭大,就算只是單純的嚇唬對方他們也會毫不懷疑的相信,反之,這次來的要是劉澤清,就算把兵馬開到孔府外頭信誓旦旦的說要攻打,人家一樣不會感冒,極有可能大喊着爲國捐軀而參你一本,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並不是孔府裡的人是否硬氣,說到底完全取決於來者的實力。

......

春節期間,山東軍的部分兵士和將領都是分批迴家操辦春節,到了三月份,則是陸陸續續的回到各地軍營當值。

同其它地方不同,曲阜周邊的幾個正兵營官,一回來就接到個緊急軍令,說是立刻調本部人馬到曲阜城內,協助當地的正兵營和保安司人員重新劃分田畝和農戶。

曲阜孔府在時任衍聖公孔胤植的領導下,已經成了被王爭握着軟肋的待宰羔羊,跑不了也抵抗不得。

一批批的山東軍兵丁將來到曲阜周圍,將原本屬於孔府的財產明目張膽奪過來,文冊中寫上忠烈伯、左都督王爭的大名,再分批次將那些佃農入戶分配。

曲阜一帶,就好像王爭剛剛任山東總兵的濟南府一樣,分田分地和入冊這類工作,乾的是一片風聲水起。

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
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