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

張巡坐在窗前誦讀《三國志》,當讀到諸葛亮出師表一節時,不禁開口唸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乃吾輩之願也。”

沙沙的腳步聲從不遠處走來,他眼睛並未離開書頁,悠哉地說道:“不要白費心思了,不管你們派誰過來勸說,都休想動我忠心。”

“張巡先生只求一死,死後必然要名垂千古了。”

他這才擡起頭來,看見一個身穿葛布粗衣的男子揹負雙手站在門外,笑容疏朗雙眉下無意間便是睥睨一切。他雖無觀面相的能耐,但看遍天下人之後,深知此人絕不是尋常的凡夫俗子。

“閣下何人,敢是來給叛賊充當說客?”

李嗣業信步走人精舍,左右打量了一下,房間銅爐裡檀香冉冉升起,陳設器具都顯得十分華貴。張巡依舊盤膝坐在原地,身上還穿着那身破舊染血的中單,彷彿此間的富麗堂皇與他毫無關係一般。

“在下不過是一介武夫罷了,不似張先生你飽讀詩書,追求與境界都與他人不同。”

張巡自嘲地笑道:“張某哪來的什麼境界,只有七尺之軀,一顆忠肝一顆義膽而已。“

李嗣業哈哈大笑:“所謂忠肝義膽,不過是博取身後之名,妄圖聞達與後世。”

“那又如何?我張巡這一生從北轉戰到南,立下了赫赫之功,將來史家著作唐史,忠臣列傳中必有我一席之地。而你與叛賊爲伍,助紂爲虐,必留千秋罵名。”

李嗣業對此毫不忌諱,雙手抱胸疏狂地笑道:“別的我不知道,但自有史以來,從未有奪取政權者留千古罵名的,便如曹操、司馬昭、宇文泰、楊堅之流,雖有不雅之詞,但仍不失英雄明主之評。當今雍王親自平定安史叛亂,積下無量功德使得天命所歸,必然取唐而待之。後世對他的評價想必要高過以上這幾位。別忘了所有的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授意編撰的。”

張巡猛然擡頭去看,他的猜測沒有錯,這個人便是中途叛唐,挾百萬之軍奪取北方,妄圖奪取天下的叛賊李嗣業。

他現在手無寸鐵,無法立時撲殺這個反賊,但逞一逞口舌之快,使其惱羞成怒卻是他十分樂意做的。

張巡放下手中的書冊,盤膝轉身面朝李嗣業,開始醞釀攻擊的詞語:“正史確實是後繼王朝書寫的,就算如陳壽這樣的蜀漢舊臣,寄身於司馬氏之下,也不得不曲意逢迎多有溢美之詞。然而是非曲直自在天意人心,民間野史口口相傳,也都是褒揚忠義貶抑篡逆。君不聞民間皆稱曹爲賊,尊劉爲正統,更別說司馬家血腥高平陵,前人逆反後人必仿效之。曹丕篡漢的時候可曾想到他的後人也慘遭篡逆殺害?司馬氏得國不正,因忌憚外臣而廣封宗室,致使八王之亂塗炭生靈十六年,又引得五胡亂,華爲司馬家的罪孽史上填了一筆。”

張巡酣暢淋漓地說了一通,看見李嗣業的臉色不善,胸中愈發舒暢地開了嘴炮:“滅掉西晉的匈奴人首領是冒頓後裔名爲劉淵,他以爲漢復國名攻下洛陽。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連居於中原之外的匈奴人都認爲司馬氏罪孽深重,不配享有社稷天下。此乃人心乎,還是天意乎?司馬之後那些居心叵測篡逆之輩所立的朝廷,譬如汝所言宇文泰,楊堅,哪個不是二世三世而王,此乃人心乎,還是天意乎?”

“如今大唐社稷尚在,李嗣業興不義之兵,以逆叛順,就算暫時佔盡天時地利又如何,今天下人依然心念我大唐。陛下若不能北伐而失敗,只要固江而守,逆賊經歷三世必亡。”

“今天我坐在這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我大唐真的被李賊攻滅,即便我落入九世輪迴之地獄,重生投胎也要興義師造反覆我大唐,保管讓李賊所創建之朝廷經歷三世而亡。”

張巡用輕描淡寫的話語說出最狠的話,讓坐在他對面的李嗣業也不禁怒火暗盛。他扯動着嘴角笑道:“讀書人果然口舌尖利,不過我不信鬼神,不信輪迴,更不信什麼天意。我相信當今的雍王也不信這些東西。不過我倒是可以向他老人家建議,誅殺你張巡之後,應當立刻火葬,投骨灰入大海,你生前的衣衫用具也應當全部燒掉,免得有人偷偷給你立衣冠冢。等將來平定江南之後,所有記載你的史料一概焚燬,不論民間還是廟堂都不得留下隻言片語的紙張。張氏宗族爲了避禍,必然會將你踢出族譜,在如此高壓態勢下經歷十餘載,所有你的事蹟都將被後入遺忘。相信以一國之主的絕對權力,他應該能夠做到的。”

張巡先是臉色蒼白,隨即放聲大笑:“哈哈,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魚網做得再密,也無法撈乾江河中的魚,一個人曾經在歷史長河中的存在,難道是這麼輕易抹去的?你可以抹去紙張上的文字,但你抹不去百姓心中的印記。今後如何我看不到,你一樣也看不到,你的妄想也無從證實。”

張巡說的沒錯,這場言語上的交鋒沒有勝敗,他們所說的事情只能臆測,誰都不能預料歷史將如何發展。

李嗣業轉身走出了精舍,低頭沉思着緩緩踱步。嚴莊連忙迎上來,看到主公的臉色就知道他也敗退了。 ωwш• Tтká n• ¢o

“既然不肯屈從,那就沒必要留着了。”

“那麼,其它的人呢?”

“其它人?”李嗣業轉身問道:“南八能否勸降?”

“不能,和張巡一樣,都是茅坑裡的石頭。”

“此二人不肯投降,要其餘的活口有什麼用?把他們都一併處決了吧。”

高尚上前獻媚地說道:“主公,這張巡實在可惡,殺了他太便宜了,臣有九種辦法弄死他,車裂,糞殺、人彘、還請主公定奪。”

李嗣業睥睨了他一眼道:“處刑而已,沒必要搞這麼多花樣,要麼斬首,要麼絞刑,你自己定奪。處決之後,爲兩人厚葬立碑,樹立忠義風骨,供後人傳頌。”

“這……”高尚以爲張巡惹怒了李嗣業,沒想到還能受到這樣的待遇。

李嗣業揉着自己的額頭,今天實在是太心累了,他疲憊地說道:“古往今來的忠臣義士這麼多,也不差他們兩個。”

兩天之後,張巡和南八和他們的部下等十數人被押到了南陽城外的小樹林中秘密處決,謝絕任何百姓參觀。

嚴莊親自監斬,做爲一個兩次跳槽的人,他實在不能接受這些選擇大唐一棵樹上吊死的人。他再次勸說兩人道:“張巡,南八,刀鋒砍下你們就要人頭落地了,現在後悔還來得及,高官厚祿豈不美哉?”

張巡輕蔑地看了嚴莊一眼:“賊子要殺便殺,何須多言。”

嚴莊又望向南八,南八卻閉目不言,張巡以爲他有所鬆動,便高喊道:“南八,七尺男兒將死,不可爲不義屈!”

南八大聲笑着迴應:“我還準備有什麼作爲,張公有言,雲哪敢不死?”

劊子手刀鋒落下,大唐最後的忠義之士死節於南陽近郊。

嚴莊將他們的屍體就近埋在小樹林中,卻沒有聽從李嗣業的吩咐立起墓碑,連封土堆都沒有。

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
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