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

李林甫目光敏銳,迅速地捕捉到聖人臉上微妙的表情變化,他連忙以眼色制止王鉷把這場談話繼續深挖下去。

但是王鉷害人心切,認爲自己剛纔的話還不夠駭人聽聞,繼續加大詆譭的輸出功率:“陛下,這李嗣業隱藏極深,他自從離開長安到達磧西后,雖然從未與太子聯絡過,但時時不忘太子的舉薦之恩情,自覺地將自己歸爲東宮之死忠。而且皇甫惟明任隴右道採訪使時,給李嗣業的考課是上中,遠遠高於當時的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和副都護高仙芝,也足以說明他們有所勾連。”

皇帝自然不屑於把王鉷指控懷疑的真相說出來,但人與人情商的差距宛如山峰,有些人一個眼神就能夠推導出原委,有些人卻要三番五次觸碰真相,有些真相不是你想碰就能碰,很容易頭破血流。

“韋堅的案子發生在去年,到今年已經告一段落,這中間牽出了不少罪有應得的人,也肯定牽連了許多無辜的人。或許有些人還會藉着查案打擊報復,把本不應該受到懲罰的人,也牽連了進來。所以此案應該告一段落,不要再去牽涉他人。”

李隆基已經把話說得足夠直白,王鉷要是再不明白,估計就會被當做弱智逐出長安。

王中丞雖然情商差許多,但智商很高,不然也想不出那麼多盤剝百姓的方法。他乖覺地後退到李林甫身後,難以支撐下去的場合就交給右相來處理。

李林甫笑臉逢迎地叉手道:“陛下所言極是,韋堅和皇甫惟明一案已經過去,不必再追查下去,況且他們二人平素並無作奸犯科,只是一顆忠心偏離離陛下而已。這二人實則是聰明過頭,以爲能夠將野心託付與人,可惜他們的那個野心,只能夠配得上發配嶺南。”

王鉷心中佩服不已,右相的嘴就是厲害,這裡面雖然是在說韋堅、皇甫惟明二人,但句句都沒有離開太子李亨。就憑李亨那點兒鬥爭水平,若不是因爲他身居東宮儲君之位,估計早就被他老人家踢出長安了。

李隆基對這件事心中些許愧疚,本不欲再提,只好擺擺手繞過這一節。既然韋堅、皇甫惟明之案不提了,那麼被他們強行拉入案件中的李嗣業,自然不再提起。

右相的高明之處在與他咬人的時候並不死纏爛打,要先咬一口試試貨色,若是咬不動或是沒咬中,迅速放棄目標。然後經歷漫長的等待,尋找下一個咬住敵人的機會,避免糾纏把自己陷入艱難境地中。但是一旦被他咬中,在咬死你之前是絕對不會鬆口的。

李隆基拽緊了繮繩,讓他找不到了任何咬人的機會,只好暫時擱置放棄。

皇帝扶着胡牀扶手,略作猶豫後問李林甫:“五年前,賀知章曾上疏,節度使權柄過重恐使關中不穩,哥奴可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林甫眼角上挑,五年前的事情都記得這麼清楚,肯定是有人幫他想起來了吧,皇帝欲舊事重提,必然是有人在背後也提了一嘴。

他鄭重地躬身叉手道:“陛下,授予節度使權柄是爲了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對外征戰,比如河西走廊,吐蕃在河西附近屯兵三十多萬,執掌大權的乃是吐蕃五如之一的蘇毗如。敵軍之兵員遠勝我五倍,若不能在河西置下總領兵馬的節度使,各軍各自爲戰,則河西勝局難以奠定。”

李隆基又皺起了眉頭:“你說這些朕都明白,朝廷每行使一項制度,均有利處也有弊端,我只問你如何化解節度使權柄過重的弊端。”

“唯一的辦法當然是分散,陛下將邊關分爲十鎮節度,各鎮互不統屬。陛下若下令以一鎮一節度使,不予身兼多鎮,邊鎮又何足掛齒?何況就算有身兼兩鎮者,麾下將領均是從我大唐治下成長起來的軍戶,或者是胡人,他們也均感大唐之隆盛,陛下之恩德。開元治世天下人無不稱頌,今邊疆中原均富足,聖人盛世天下歸心。且不說十節度使中並無居心叵測之輩,就算有!他也鼓掌難鳴!百姓和兵士們心中只擁護大唐,擁護聖人。他們生活富足,厭惡征戰,任何人別想把他們拉到戰場上,破壞他們的家園,也休想唆使他們悖逆陛下!”

王鉷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燙,不是因爲李林甫比自己口才好而自慚形穢。而是李林甫睜着倆大窟窿眼兒說出的瞎話,竟然也能慷慨激昂絲毫不虛。說真話的人都沒有他的底氣。

李隆基擡頭陷入了沉思,在李嗣業口中很嚴重的問題,在李林甫的口中又很輕鬆。他知道這兩人說的話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傾向性,不能夠全盤接受。

他又問道:“我欲使節度使只任三年,三年後輪換或調回朝中,你以爲此計如何?”

李林甫一聽到調回朝中四個字,眼皮子就抖動直跳,連忙搖頭道:“陛下,萬萬不可,三年輪換乃陋習怠政之源!身爲邊鎮大將,走一處不如固守一處,他們長期固守在一地,必然將那裡當做自身之根本,鞏固城防,積極禦敵,主動進攻。若是三年一任,必然使得主將懶惰怠慢,前任留下來的弊端這一任置之不理。即使有強敵當前,他們也會畏戰避敵、能拖則拖,三年任期一過,所有的矛盾瓜葛將交給下一任。長此以往邊關問題頻發,上下不能同心,若強敵攻來,必然一擊即潰,危及大唐社稷!”

打過辯論賽的人都知道,同樣一個問題的正反兩面,都能夠逐條批駁,引發口水大戰。

所以即使你手中握着看似佔據邏輯高地的理論,也經不起別人處心積慮備戰一頓痛批,照樣能給你找出幾十條反對論據來。所以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手中握着真理,除非他們經過實踐的檢驗,不然噴子時時刻刻跳出來,幾十條論點猛噴。你所建構的邏輯依然會崩塌。

要不說很多文人佔主導的王朝,容易被外族攻滅呢。因爲一幫文人的腦袋瓜子想得太多,從公從私,從民生從經濟從各家自家利益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滿足這些條件之後,然後才能考慮民族大義。朝堂之上的爭論堪比大專辯論會,甚至關乎大是大非生死存亡的問題,他們都能找出其中的疏漏進行反擊。一系列的對人不對事、對事不對人、爲反對而反對、只要對手支持的我就反對,反而核心問題卻被忽略了。

皇帝捋着鬍鬚微微點頭,李嗣業的建議在他心裡本來就持懷疑態度,稍稍有人反對,便放棄了打算,繼續安逸於現狀。

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
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四百四十五章 溫泉對浴談用兵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