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

李繼玄元朔六年,也就是李豫大曆二年,以長江爲分界線的南北方勢力正式形成,北方是李嗣業扶持的皇帝傀儡,國號依然稱唐。南方纔是大唐的正朔,以李豫爲首的朝廷。

劃江而治的說法還不算正確,長江的上游在蜀中境內,這裡整個已經是李嗣業的勢力範圍,不分江北江南,但在中游的長江以北,擁有黃鶴樓的江城,還有荊門和襄陽都還握在南朝廷手中。

襄陽是荊州的北大門,而荊襄則是連通蜀中和漢中的戰略要地,長江和漢江分別從蜀中和漢中順流而下在江城匯聚。只要打開襄陽,荊襄唾手可得,只要奪得荊襄,便可挾中原,漢中,蜀中之力供應南下戰爭,更能夠控制長江中上游,對下游形成戰略優勢。

所以從元正開始,李嗣業便開始統籌全國之力,組織十三萬軍隊南下會攻襄陽,同時要求關中,河北,河南道等地轉賦稅爲軍糧,爲大軍提供軍事保障。

三月初,他親自率十八萬大軍南下,以岑參、高尚、嚴莊爲幕僚團,以段秀實,白孝德、田珍、崔乾佑、田承司、薛嵩、李懷仙等人爲大將,調動玄武火炮五百餘門,巨型孔明燈九百多架。從運河來往調運糧食和火藥的船隻多達三千多艘,所支援戰役的民丁徵調了二十萬。

因此李嗣業自信地認爲,三個月之內,襄陽必然能夠拿下,否則將變成一片焦土。

李嗣業所做的準備工作也不僅僅是這些,他還把郭子儀的三子郭晞和張巡的河東蒲州家中的老母和宗親全部綁來帶上,同時又帶上了昔日投降的李光弼,宰相崔圓、房琯、以及一干朝中郭子儀的故友,以達到勸降攻心的效果。

大軍很快到達了南陽,駐紮在襄陽城外的田承司前來見他,彙報襄陽城守軍的情況。

“啓稟主公,襄陽城內唐守軍共有五萬餘人,郭子儀爲主帥,任命張巡爲副,兩日日夜輪換巡守城牆,從無懈怠。”

這些情況李嗣業都能夠猜到,也沒什麼新奇的,他問田承司道:“以田公之見,我十八萬大軍三個月之內能否攻下襄陽。”

田承司聽罷悚然一驚,猶豫片刻上前叉手說道:“啓稟主公,三個月怕是不行。”

“孤此番動兵之規模,乃歷次征戰之最,動用輜重之多,耗費彈藥之巨,遠勝雲州幽州等大城,難不成這襄陽城是銅牆鐵壁?”

“雖不是銅牆鐵壁,但這襄陽也絕非昔日之襄陽,當年李亨南下之後,便派人對城牆進行加固,後郭子儀從漢中撤到襄陽後,針對我軍的玄武炮也修繕了許多城防設施。爲了防備火藥和猛火雷,他們在城牆上也修建了許多堡樓,城中拆掉了許多木建築,全部用磐石和青磚構築房屋,房屋之間或以石甬道相連,或以地道鑿出洞穴。屬下曾派人乘坐孔明燈上去查探城中形勢,其結構相互勾連蔚爲大觀,只要敲響銅鑼,一盞茶之內滿城軍民全部消失不見,都轉移到了地下。”

“就算主公對城牆下手也恐怕很難,青磚所砌城牆全部用熬煮糯米拌以石灰,外面封以鐵汁,雖千鈞之錘亦不能撼動。”

李嗣業的臉色陰沉了下來,坐在胡牀上前傾問他:“那你認爲,我軍需要攻城多長時間,才能夠如願拿下襄陽?”

“至少半年,或許更長。”

“半年,”李嗣業開口咂摸道:“需要半年時間,我有玄武炮五百門,每日傾瀉炮彈火藥攻城,還有九百多架孔明燈,可以日夜升上天空監察投彈,我就不相信他們吃喝拉撒都在地底,不相信他們就不露頭。”

田承司決定說點好聽的。不然李嗣業憋着火氣,他定然吃不了兜着走。

“主公,這城池攻守說白了就是拼手段,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是此理。”

李嗣業反問他:“那麼誰是魔,誰是道?”

“這不一目瞭然麼,人們都說降妖伏魔,怎麼沒見說妖魔伏道,誰強誰就是道。如今主公恃強而攻城,南朝殘唐只能被動防守,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他們防守得再好也只是防守,主公你總有一日能夠攻克城池,這個結果是沒辦法改變的。”

“你說的沒錯,防守得再好也沒用,只要是城池,總有被攻破的一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明日就開始攻城,給郭子儀一個見面禮。”

李嗣業說的見面禮便是五百門炮在城牆下一字排開,朝着城牆上先來了個兩輪齊射,襄陽城的城頭上冒起滾滾火球,此刻守城兵卒們都躲在排列在城牆上的碉樓中,聽得外面瞭望口的炮火隆隆。

等到炮火結束,唐軍兵卒便從碉樓出來守散佈在各個垛口,這些碉樓在城牆上分佈很均勻,平均每十幾步就有一座,可以快速撲到防守位置,也能夠快速跑回來躲避炮彈。

李嗣業站在圍城的瞭望塔上冷聲笑道:“以爲我就這點能耐?孔明燈給我升空,看見誰露頭就投彈!”

第一日李嗣業並未派兵卒架梯攻城,但到第二日清晨時,他直接下令兩個攻城營朝着城牆衝去,孔明燈同時升上天空。

絕大部分的碉樓都帶着防禦功能,朝向城外的這一邊有瞭望孔和射箭孔,但牀弩和拍竿、留情柱等大型防守設備只能在露天操作,所以當敵軍攻城的時候,大多數的兵卒還是暴露在陽光之下。

巨型孔明燈自然能夠抓住這絕妙的機會,他們從吊籃內將猛火雷掏出,點燃了捻子朝着城牆上投去。

唐軍兵卒們的身上燃燒起滾滾火焰,慘叫着跳下城牆。張巡麾下將領雷萬春怒不可遏,雙手將長弓拉滿,對準天空中的鬼氣球射去、只是這箭矢飛到高處便失去了動能,差孔明燈一大截又跌落了下來。

他又衝到城牆上的伏遠弩前,先與兩人合力上弦,然後大吼一聲將弩架搬了起來,雙手撐在手中舉着將箭頭朝向了天空。伏遠弩的機弦彈出,粗壯的箭矢飛向天穹,將孔明燈的吊籃射透後,又從下方穿透了氣球。孔明燈頓時發生偏移,青銅油罐子發生側漏,滾燙的熱油帶着火苗傾泄下來點燃了吊籃,慘叫聲並着熊熊大火掉落在大地上,隆隆聲響發出了第二次爆炸。

其它孔明燈嚇得都往高處升起了些。唐軍中雷萬春這樣的猛人如鳳毛麟角,他們也不可能次次都有這樣的能耐,把孔明燈打下來。火焰繼續在城牆上肆虐,唐軍死傷衆多。

張巡高聲下令道:“先都撤回碉樓裡去,等敵軍快爬上來再去進攻!我就不相信他們敢對着自己人投彈!”

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
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